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刘斌  余昌涛 《地质与资源》1993,2(2):118-126
营口地区印支期花岗岩为Ⅰ型(同熔型)花岗岩,燕山期花岗岩为S型(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印支期花岗岩是造山运动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岩浆来源于深部。燕山期花岗岩是与燕山期造山运动同构造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岩浆来源于浅部。金矿床的形成主要与印支期次碱性二长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华南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动力学背景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陈培荣 《铀矿地质》2004,20(5):266-270
中国东南大陆在中生代岩浆作用十分强烈 ,形成了大批稀有和有色金属矿床。发生在早中生代 (T)的印支运动和晚中生代 (J K)的燕山运动是发动该区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动力条件。印支运动在区域挤压框架下导致华南大陆发生板内伸展作用 ,形成印支期花岗岩。燕山运动是相对于印支运动的后造山地质事件 ,以岩石圈发生强烈裂解为特征 ,诱发了大规模岩浆活动 ,并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受燕山期构造 岩浆热事件叠加的印支期花岗岩与铀成矿关系密切 ,可能是铀源体。因此 ,在华南的铀矿找矿工作应加强对印支期花岗岩分布格局和成矿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对秦岭-祁连造山带的区域成矿控制与影响作用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该期北东向构造-岩浆活动不仅控制了金等矿产的形成,而且使先期形成的铜,铅锌等矿产发生了较强烈的改造和富集作用,该期北东向构造带与先期的北西、近东西向构造或含矿层交汇叠加部位,是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重要条件。文章对秦岭-祁连造山带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控制与影响等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提出了本区新一轮矿产勘查研究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八大关矿区印支期岩浆活动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八大关矿区主要花岗岩体进行了系统采样,其镜下鉴定结果显示该区侵入岩主要为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6件样品的LA-MC-ICP-MS锆石U-Pb年龄主要在243.87~231.63Ma。结合成矿斑岩的形成时代,矿区主要侵入岩均形成于印支期,并不存在海西期或燕山期侵入岩体。根据岩体年龄的分布情况,将矿区印支期岩浆活动划分为243.87~237.11 Ma和231.63~229.00 Ma2个阶段,早阶段岩浆活动主要形成矿体围岩;而铜钼矿化主要与晚阶段岩浆活动有关。此外,整个鄂霍次克造山带两侧的印支期岩浆活动也具有两阶段的特点,且与鄂霍次克洋的俯冲密切相关,考虑到两侧已查明的印支期超大型-大型斑岩型矿床,认为八大关矿区外围及额尔古纳地区存在寻找印支早期斑岩矿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南岭钨矿床研究一直是重要的前沿课题,近十余年来测试方法和技术的革新为南岭钨矿床研究注入了新活力,也取得了众多新进展.本文在系统查阅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其进行总结,概括如下:①该区的岩浆-钨成矿活动不仅有燕山期,也有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但以燕山期最为强烈;②花岗岩浆是南岭钨矿床主要的直接物质来源,即使有少部分成矿物质是热液直接对含矿地层淋滤、萃取而来,但却被认为是次要的;③与花岗岩有关钨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花岗岩浆,在成矿作用晚期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混入;④与钨有关的花岗岩主要由下地壳的早—中元古代岩石重熔形成,但地幔岩浆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花岗岩的形成作用;⑤碱质交代在花岗岩浆演化形成钨矿床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⑥不同学者对燕山期钨成矿作用动力学背景尚有不同看法,但该时期确定为板内伸展和裂谷环境已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6.
三江特提斯叠加成矿作用样式及过程   总被引:78,自引:64,他引:14  
邓军  王长明  李龚健 《岩石学报》2012,28(5):1349-1361
三江地区经历了特提斯洋的多期洋-陆俯冲和新生代以来的陆-陆碰撞;成矿主要集中在大洋生长与俯冲造山阶段以及碰撞造山主碰撞向晚碰撞的转换阶段,控制了区域喜马拉雅期斑岩型铜金矿带、沉积岩容矿型铅锌多金属矿带与造山型金矿带等。在不同时期构造环境作用下,在矿田与矿床范围内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叠加成矿作用。叠加成矿作用可划分为3种类型及9种方式:(1)VMS-岩浆热液叠加型。包括喜马拉雅期岩浆热液型矿体叠加海西期-燕山期"VMS型"矿体(老厂式Pb-Zn-Mo矿床和鲁春式Cu-Pb-Zn矿床),印支/燕山期岩浆热液型矿体叠加海西期VMS型矿体的羊拉式Cu-Mo-Pb-Zn矿床;(2)沉积-热液叠加型。包括喜马拉雅期岩浆热液型矿体叠加燕山期沉积矿源层的白秧坪式Cu-Pb-Zn矿床,喜马拉雅期建造热液型Ge矿体叠加沉积煤层的大寨/中寨式Ge矿床,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加里东期分水岭式Fe-Cu矿床;(3)多期热液叠加型。主要为喜马拉雅期与印支期两期叠加成矿作用的老王寨床式Au矿床,燕山期叠加印支期普朗-红山式Cu矿床,喜马拉雅期多期次叠加的金满Cu矿床。叠加成矿作用增加矿床的资源储量,丰富了矿种类型;但是现在仅有部分年代学与矿田-矿床尺度地质现象的某些证据,叠加矿床的矿体-矿石结构特征、形成条件与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约束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水晶屯金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晶屯金矿床与区域上典型金矿床的硫、铅、氢、氧等稳定同位素的对比研究,阐明本区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太古宇崇礼杂岩,太古宙区域变质作用仅形成金的初步富集,印支-燕山早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促成石英脉主体形成,燕山期继承性构造岩浆活动对先成脉体的叠加改造作用是成矿的重要因素,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本矿床为具有层控性质的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正>华南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钼、铋矿床。燕山期花岗岩的成矿作用已获得了较为充分的研究,而印支期花岗岩成矿作用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目前发现的与印支期花岗岩有关的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主要以W(如油麻岭、邓阜仙、高岭),Sn(如荷花坪)和W-Sn(如仙鹅塘)为主(蔡杨等,2013;程顺波等,2013;郭春丽等,2011;张迪等,2015;章荣清等,2010)。而云头界矿床是迄今为止在南岭地区发现的唯一与印支期花岗岩有关的W-Mo矿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印支期岩浆活动质疑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采用~(40)Ar-~(39)Ar法对安徽省几个有代表性的“印支期”侵入岩体(洪镇、太平、旌德、黟县)进行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其年龄值在140—122Ma之间,它表明这些代表性岩体不是印支期而是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因此,安徽省印支期岩浆活动不象前人所建议的那么强烈,甚至安徽省也许根本没有明显的印支期岩浆活动。本区从燕山期开始才进入了岩浆活动比较活跃的时期,并相继形成了有关矿床。  相似文献   

10.
刘学龙  李文昌  尹光侯 《中国地质》2012,39(4):1007-1022
格咱岛弧带是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中一个主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它始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的向西俯冲,燕山期经历了陆内汇聚和造山后伸展作用阶段,区内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强烈,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根据区内岩浆岩和矿床的时空分布,同位素年代学证据,构造环境及成矿作用,将格咱岛弧成矿系统划分为印支期成矿亚系统和燕山期成矿亚系统。印支期主要发育了与安山岩同源的壳幔型中酸性岩浆作用,形成斑岩型Cu矿成矿系统,燕山期伴随着同碰撞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斑岩型Mo(Cu)及热液型W(Mo)成矿系统。研究表明,格咱岛弧深部找矿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其中燕山期Mo多金属成矿已显现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华南印支成矿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岭是世界最重要的钨锡铍铌钽成矿带,近年来又发现一系列斑岩系统Cu-Au-Mo矿床,因此,南岭中酸性岩浆形成演化与成矿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认为,南岭成矿带矿床主要是燕山期形成的,形成时代主要在150~170Ma,120~140之间,而印支期成矿事件证据不多。因此,有些研究者认为华南印支期成岩体处  相似文献   

12.
邹依林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199-1207
[摘要]安徽江南古陆成矿带位于下扬子陆块南缘江南造山带东段,发育中、新元古代至中生代 地层和多种类型岩浆岩、变质岩,经历了前震旦纪变质基底形成、古生代碰撞造山、印支-燕山早期板内 造山和燕山晚期造山后伸展的多期次构造运动,成矿作用复杂,产出的金属矿种和矿床类型多种多样。 印支-燕山早期成矿受板内造山作用控制,以产出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及热液充填型铅锌及多金属 矿为特点;燕山晚期成矿主要受控于NE 向滨太平洋构造-岩浆带,以斑岩-矽卡岩-岩浆热液型钨、钼、 铜、金多金属矿为主,构成与燕山晚期岩浆作用有关的钨、钼、铜、铁、金、多金属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探讨了浦北县新华铅锌银矿床的成因,认为其矿质来源与赋矿岩体——海西-印支期浦北花岗岩无关,其形成时代晚于赋矿岩浆岩。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的成因可能与燕山期岩浆在深部的活动有关,因此认为该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4.
李东旭  许顺山 《现代地质》1999,13(4):371-377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的形成与幔隆带构造叠加和印支期深层拆离作用有关,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燕山期NEE向陡倾左行压扭斜滑深切断裂。由于该组断裂深切地幔隆起,促使地幔物质和热流上面,并穿下印支期因拆离作用形成的不同深度的层状岩浆房,使岩浆房中的岩浆与壳源重熔岩浆混合。  相似文献   

15.
滇西北红山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红山铜矿床为滇西北地区一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它产于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及燕山期石英二长斑岩体内及其周边地层中,其形成经历了多期次热液叠加成矿作用过程.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矿区早期成矿流体为中高温、高盐度NaCl-H2O体系热液,主要来源于印支晚期岛弧型岩浆活动,对区内矽卡岩型矿化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晚期成矿流体为中高温、高盐度NaCl-CO2-H2O体系热液,主要来源于隐伏的燕山期后造山伸展型花岗质岩浆侵入体,形成了区内斑岩型Cu、Mo及相关的Pb、Zn多金属矿化.因此,红山铜矿床是两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矿田一些地质地球化学等成因依据的研究和长坡矿热水喷口的发现,提出区域地球化学场的存在,中元古界—下古生界原始矿源层的形成,泥盆纪海底火山—热水成矿作用、华力西—印支期大广地区石油的形成—迁移—聚积过程形成富含金属成矿物质的油气田,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以及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破坏富含金属成矿物质的油气田而成矿等—系列地质作用在大厂地区地质历史上有机组合,形成大厂超大型矿床,而泥盆纪火山及海底热水作用、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则是主导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汲清  陈廷愚 《地质论评》1986,32(2):138-143
多旋回的造山运动可以分为早期旋回,主旋回和后期旋回。在多旋回的造山运动中必然伴随着多旋回的岩浆活动和多旋回的成矿作用。以华南的钨、锡矿为例,该区钨、锡矿的成矿作用始于早期旋回,产于晚元古代的变质岩中,或与扬子期的岩浆活动有关。主旋回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加里东期的岩浆活动有关。后期旋回的成矿作用经历了华力西、印支和燕山等期,类型很多,以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矿床最为重要。从多旋回的成矿作用的观点来看,在华南钨、锡矿的普查找矿中,在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燕山期的同时,对其它时代的矿床也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8.
湘东南地处南岭中段北部,为华南重要中生代有色金属矿集区。区内主要矿床均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有关,印支期花岗岩极少形成规模矿床。已有研究表明区域构造体制不同可能是成矿差异的主要原因,即燕山早期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伸展构造体制,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弱挤压构造体制。本文研究发现,相对印支期花岗岩而言,燕山早期花岗岩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明显具有更好的W、Sn多金属成矿条件:成矿元素W、Sn,放射性生热元素U、Th,挥发分元素F以及稀有金属元素Be、B、Li、Rb等组分的含量及碱性程度更高,岩石氧化程度(Fe2O3/FeO比值)更低;(La/Yb)N值和δEu值更低,Rb/Sr比值更高,反映岩浆分异演化程度更高。因此,除构造体制差异外,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也应是两时代花岗岩成矿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两阶段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形成可能与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和构造环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9.
广西大瑶山-西大明山金银成矿系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瑶山-西大明山是广西主要的金银产地和重要的成矿远景区.区内金银矿床主要产于寒武系中.矿床形成与加里东和燕山期构造活动和岩浆作用密切相关, 形成与同熔型花岗岩类有关的Au-Ag-Cu成矿系列, 并建立了挤压构造条件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 SEM)结合能谱分析(EDS)与电子探针分析(EMPA)等手段对华阳川铀铌矿床中主要铀矿物的种类、共生组合关系及铀矿物的矿物化学与年代学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显示,铀主要以铌钛铀矿的形式产出,其次为晶质铀矿。晶质铀矿的矿物学研究和电子探针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矿床中存在两期晶质铀矿年龄,早期晶质铀矿的化学年龄为~201 Ma(印支期 燕山期之交),形成于岩浆 高温热液体系,并伴随大量早期蚀变的铌钛铀矿产出,为矿床形成的主要成矿期;晚期晶质铀矿的化学年龄为~129 Ma(燕山期),形成于高温热液体系,与少量未蚀变的铌钛铀矿产出,仅占次要地位,可能是区域内强烈的燕山期岩浆热液交代早期铌钛铀矿后,淋滤出的铀再次沉淀的结果。结合区域地质关系,认为早期的铀成矿可能主要与(霓辉石)黑云母方解石碳酸岩脉有成因联系,是矿床形成的重要时期;晚期的铀矿物可能只是区域内燕山期的岩浆热液交代早期铌钛铀矿后,铀被淋滤带出后再次在有利部位沉淀的结果。因此,华阳川铀铌矿床可能是一个主要形成于印支期 燕山期之交,并被燕山期岩浆活动(叠加)改造的与碳酸岩脉有关的铀铌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