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河花岗岩体分布于河南灵宝小河村至陕西洛南胭脂河一带。该岩体按岩石谱系单元划分,由主期岩浆侵位形成的两个单元及晚期残余岩浆活动产物——花岗伟晶岩构成。主期第一单元主体岩性为绢云母化黑云二长花岗岩。本单元中片麻岩类残留体及捕虏体发育,多呈不规则状分布。部分残留体规模大,岩体呈不规则脉状穿插,显示残留顶盖特征。主期第二单元为小河花岗岩序列的主要组成部分。主体岩性为肉红色黑云二长花岗岩。本单元内片麻岩类捕虏体较少,但伟晶岩发育。岩石较新鲜,一般不具片麻理。  相似文献   

2.
花岗伟晶岩作为稀有金属矿产的重要来源,其矿化特征有待深入探讨。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镜下鉴定以及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东秦岭商丹地区资峪沟富铷花岗伟晶岩脉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资峪沟花岗伟晶岩脉主要集中产出于丹凤岩群中,经综合评价后圈定出14条出露的富铷脉体,依据石榴石含量和岩石蚀变类型可将其划分为微斜长石花岗伟晶岩、富石榴石微斜长石花岗伟晶岩、云英岩化微斜长石花岗伟晶岩、云英岩化富石榴石微斜长石花岗伟晶岩与硅化微斜长石花岗伟晶岩5种类型;资峪沟花岗伟晶岩脉总体显示为过铝质,富集Rb、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亏损Ba, Sr和Ti,其中少含或不含石榴石且未发生蚀变的花岗伟晶岩脉通常具有较高的Rb含量,因此,可以将原生微斜长石、石榴石及次生白云母、石英作为标型矿物来综合判断花岗伟晶岩脉的铷矿化程度;资峪沟花岗伟晶岩脉的形成时代明显晚于宽坪花岗岩体,二者的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经综合分析得出花岗伟晶岩脉并非由宽坪花岗岩体的岩浆演化而来,其母岩可能位于宽坪花岗岩体下方的更深部位。   相似文献   

3.
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位于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交界处,在岩体北缘的断峰山和南缘的仁里地区相继发现两个大型铌钽矿床。围绕断峰山铌钽矿床,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开展矿物学和年代学测试分析,旨在揭示铌钽矿赋存状态、成矿时代和成矿特征,为理解幕阜山地区铌钽矿的矿床成因和指导找矿工作提供基础地质约束资料。断峰山铌钽矿床位于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北缘与冷家溪群接触带的伟晶岩密集区,属于典型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床。铌钽矿主要产出于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中,多以半自形-自形铌锰矿矿物赋存,常见伴生矿物有钠长石、白云母和石英。铌钽矿LA-ICP-MS U-Pb测年数据为136.6~136.2 Ma,反映铌钽矿结晶和成矿年龄。断峰山铌钽矿的形成与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多期次多阶段演化分异作用密切相关,成矿元素可能受到岩浆演化后期熔流体活动和围岩黑云母片岩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4.
石门顶长石矿区位于诸城市林家村镇,矿区内主要发育有新元古代荣成超单元宝山单元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矿床赋存于花岗伟晶岩脉中,由大小不等的10条长石矿脉组成,矿石自然类型为长石花岗伟晶岩,主要由钾长石、钠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等矿物组成,矿体围岩为宝山单元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该矿是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其形成经过4个成矿阶段,属弱分异型矿床,其矿石主要用于玻璃、陶瓷、化工、磨料磨具、玻璃纤维、电焊条等行业,开发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5.
在剪切带中相当大一部分的钾长石眼球体、云母鱼和花岗岩的透镜体 ,并非是动力变质过程中原岩的矿物或原岩本身的残留体 ,而是在剪切带内部引张区域的动力分异作用的产物。这些产物有三种尺度 :矿物尺度、矿物集合体尺度、岩体尺度。这三种尺度的产物具有形态、成分、产生部位和形成环境的相似性。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 ,该文对眼球体的拖尾现象、云母鱼及造山带的S型花岗岩体的成因 ,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竹峰金矿床位于湘东北连云山隆起带与长平断陷盆地的接合部位,含金蚀变带赋存于白垩系上统东塘组紫红色砾岩中,共发现6条,以Ⅰ、Ⅳ、Ⅴ三条为主。已控制长100~400米,硅化蚀变带含金(0.26~10.20)×10-6,金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于断裂破碎带中,矿体厚0.75~3.00米,矿石由硅化构造角砾岩、硅化砂岩、砾岩,石英细脉等组成,矿区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褪色等蚀变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黄羊山岩体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黄羊山岩体取得了新的认识:萨北岩体和苏吉泉岩体只是黄羊山岩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非单独岩体.黄羊山岩体寄主岩石划分为中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中粒角闪石碱长花岗岩、中粒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中细粒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和细粒混合花岗岩(含石墨)6个单元.岩石学及矿物特征表明,岩体有从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向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演化的趋势,可能是幔源重熔分异的碱性花岗岩(A型花岗岩),而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及大量发育的闪长(玢)岩脉和辉绿(玢)岩脉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初步研究认为黄羊山岩体形成于后碰撞张性环境,其就位与卡拉麦里断裂有关,其形成和演化标志了准噶尔地区显生宙幔源岩浆活动及其分异产物导致大陆地壳垂向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广西主要花岗岩为壳源型花岗岩的基本事实出发,根据本区花岗岩与围岩在宏观上存在负密度差,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常形成蚀变磁性壳的特点,以区域重磁场提供的信息为依据,认为广西有四条北东向展布、一条北西向展布的花岗岩带。各岩带由深部到浅部发育着不同层次(不同定位深度)、特征各异的岩体组合。即深部巨大的原地型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基带;中深部为半原地型花岗岩基;浅部为侵入花岗岩及高位置花岗岩体。它们综合反映出一个完整的花岗岩发育演化系列在不同发展阶段及不同地质构造背景所造成的定位特点。 广西花岗岩的空间展布和定位特点与地壳深部构造背景密切相关,主要花岗岩带大都沿地幔拗陷(浅层构造隆起带)发育;且深断裂带控制着花岗岩带的展布,并决定其侵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大坪铷矿位于湖南省双峰县紫云山岩体中,铷矿体呈近东西向条带状产于紫云山复式花岗岩体顶部,是一处富铷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白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主量元素具高SiO2(73.27%~74.72%)、高分异指数DI(86.83~93.28),和高铝饱和指数(A/CNK=1.55~1.76),为高分异花岗岩及过铝质岩石,具较低的MgO(0.01%~0.36%)和TiO2(0.01%~0.16%);微量元素富集Rb、Ta和Nb而强烈亏损Sr、Ba和Ti;稀土元素总量较低\[w(∑REE)= 8.24×10-6~124.44×10-6\],具显著铕负异常(δEu=0.09~0.33),稀土元素配分图出现“M”型四分组效应。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紫云山复式花岗岩经历了高程度的分异演化过程,并在岩浆演化到晚期阶段F、H2O等挥发分逐渐富集,由于F与稀有金属元素有较强的亲和力,形成络合物一起迁移和富集,当岩浆演化到晚期发生了熔体-流体不混溶作用稀有金属配合物被破坏,铷以类质同像形式在白云母花岗岩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新泰市桃花峪-石棚地区稀有金属矿床位于新甫山凸起中部,区内可见百余条花岗伟晶岩脉侵入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地层及新甫山序列奥长花岗岩中。通过勘查工作在区内发现5条含稀有金属元素花岗伟晶岩脉,圈定1个锂铍铌钽矿体、1个铍铌钽矿体、2个铌钽矿体。本文在系统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稀有金属矿体地质特征,总结了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探讨了找矿前景,为区内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勘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弘 《华北国土资源》2012,(2):88-91,93
蚕房金矿是中条山西南段典型的岩浆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矿脉呈雁行状产出于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金矿化主要受次级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均为单脉型金矿体.成矿模式可概括为:燕山期构造活动在区内局部构造薄弱带发生剪切深融作用,形成了过渡性地壳同熔型花岗闪长岩体,岩体的侵位并同熔部分矿源层以及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产生含矿热液,后伴随构造变动含矿热夜充填构造裂隙形成矿化石英脉体.主要控矿因素为花岗闪长岩体、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及褐铁矿化石英脉.  相似文献   

12.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3):44-44
金(银)币石又名金钱石,俗称牛眼石、花斑石,币形图案分黄、白两色,故名。此石产于平邑县北部与蒙阴县南部交界的九女关、白马关一带,呈脉状产出,走向东北一西南。脉体倾角较陡,约40。左右,矿脉最宽处不足60厘米,一般20~45厘米,最长者延续不足500米,呈断续状延伸。迄今发现数条矿脉,矿藏量小。另外,矿脉经自然剥蚀、风化,在脉体附近的山坡、冲沟中发现有众多转石。奇石块度,中到小型,大型者罕见。  相似文献   

13.
都庞岭复式岩体由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早期花岗岩组成。通过工作我们认为燕山早期花岩可分为第一次和第一次,其中第一次花岗岩与Sn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从早到晚,花岗岩由二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钠长花岗岩,云母由镁黑云母→铁黑云母→黑磷云母;岩浆体向酸度增高的方向演化,伴随着碱度的增高,由富钾渐变为富钠;微量元素上,岩浆逐渐贫SrBa、Cl、Sc,富Li、Rb、W、Sn、Mo、Bi、Nb、Ta、F、B;从早到晚,花岗岩LRB含量和LREE/HREE、δEu值不断降低,HREE含量不断增高。本区花岗岩为地壳重熔岩浆断分异演化的产物,形成于相对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4.
南十字矿区钨矿床的形成与新太古代的中酸性侵入岩、太古宙的绿岩带有密切关系;钨矿体主要受控于近EW向展布的脆—韧性构造带F_1,且具有多期性和多阶段性;钨矿赋存于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与布拉瓦约(Bulawayo)群近EW向展布的层间滑脱带内,受F_1脆—韧性剪切构造带控制,与太古代花岗闪长岩界线为断层接触,矿体主要为含钨绢英岩化花岗闪长质碎裂岩型,其次为石英脉型;该矿床的形成主要表现为两个阶段(含3个期次),即主成矿阶段(Ⅰ期)和弱成矿阶段(Ⅱ期、Ⅲ期)。钨元素的主要物质来源于区内的花岗闪长岩岩体和太古代布拉瓦约群地层。围岩蚀变发育,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蚀变与钨矿化关心密切。  相似文献   

15.
广西芒场隐伏岩体通过系统研究,其外部形态凹凸不平,呈现以北西向为主和北东两向展布的串珠状凸起;岩体划为A、B、C三次侵入,A次为中性玢岩属正常类型的次钙碱性岩,B、C次花岗岩属铝过饱和的钙碱性-钙性岩;C次花岗岩顶部具有似伟晶岩壳,可作为两次花岗岩先后侵位的重要标志;B次钾长石属中正长石系列,C次钾长石属低正长石-最大微斜长石系列,B、C次斜长石均属高钠斜长石;黑云母多为含锂铁叶云母;黑云母和长石是成矿物质的重要载体矿物;岩体成因类型属燕山晚期的壳源重熔岩浆型花岗岩(与大厂花岗岩同源)即S型花岗岩,岩体就位深度约为2.5-3km,属浅成相:隐伏花岗岩体是一典型的富含钨锡等多金属岩体,与本矿田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密切的成矿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庄钼矿是目前纸房——碴岈山地区首次新发现的钼矿,属斑岩型钼矿床.矿床(体)赋存于花岗斑岩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形成的细粒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细粒闪长岩和石英细脉关系密切.矿体呈脉状产出,倾向180°,倾角60°~ 80°.矿体中浸染状矿石钼品位0.03%~0.08%,平均0.05%.矿石蚀变为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具典型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地球化学异常和花岗斑岩体是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近年来获得的万洋山—诸广山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年龄特征为线索,对年龄数据进行了总结,并与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年龄数据进行对比,认为万洋山—诸广山岩体为华南加里东晚期侵位的S型花岗岩,侵位时限在440-425Ma间,而该期花岗岩的成矿年龄在430-415Ma间,同时指出岩体中发育的浅色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细晶岩脉是重要的找矿线索。并且通过对万洋山—诸广山地区找矿案列的分析,认为该期花岗岩的形成有深部地幔岩浆参与,且该地区具备良好的成矿构造、成矿岩浆岩条件,因此在万洋山—诸广山地区开展W、Sn多金属找矿远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根据青海省1:100万航磁化极平面异常图反映,在哈拉湖北西地区有一高强度航磁异常带存在,局部地段见有超基性岩体出露,但出露面积岩体规模有限。中—酸性岩体—二长花岗岩在异常范围内断续出露,根据航磁异常特征推断,该异常是由隐伏的中—酸性岩体—二长花岗岩引起,并用航磁带异常二阶导数零等值线圈出了二长花岗岩体的分布范围;推断北西西向深部断裂一条。这一发现,对研究中、南祁连地质构造演化及地质找矿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江南造山带东北缘唐舍复式岩体成岩序列、岩石成因和找矿前景,采用区域地质填图、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野外地质接触关系厘定唐舍复式岩体的成岩序列为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粗中粒斑状正长花岗岩和细粒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显示成岩时代分别为(140.4±3.3)、(131.7±3.2)、(132.2±1.6)和(125.0±2.0)Ma。各类岩石均具有高Si、富碱、低P、低Ti的特征,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系列的I型花岗岩;岩石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强,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富集Rb、Th、U、K等,亏损Ba、Nb、Ta、Sr、P、Ti等,呈中等—强负Eu异常。总体上,唐舍复式岩体从早到晚岩浆演化具有SiO_2含量、K_2O含量、K_2O/Na_2O值、A/CNK值逐渐增高,TiO_2、Al_2O_3、TFeO、MgO、CaO、P_2O_5含量逐渐降低,负Eu异常逐渐增强,分异程度逐渐增高的趋势,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后陆内拉张环境下的下地壳物质重融,经结晶分异作用沿唐舍背斜构造侵位的产物。唐舍复式岩体侵入接触带由内向外矿化类型及矿种具有钨→银铅锌→锑/萤石的分带性,形成了一个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矿化系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稷山县二十亩岭长石矿床位于华北断块(Ⅱ级)南部、吕梁-太行断块(Ⅲ级)南西部、吕梁山块隆(Ⅳ级)南部。该区岩浆岩较为发育,主要有中太古代涑水期转曲角闪斜长片麻岩,次为中太古代西姚黑云斜长片麻岩、古元古代中条期变质花岗伟晶岩。本区出露的14条变质花岗伟晶岩脉中共圈出14条规模较大的长石矿化带(1-14号),矿化带均赋存于涑水期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