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十年来,我国台站普遍开展了统计预报,主要是把多元分析和时间序列应用于天气预报、资料分析、农业气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基层台站在开展应用上已经几起几落,有人认为统计预报方法“不能用”,有人认为“不好用”,有人觉得“用不好”。实际上,我们基层台站在统计预报方法的应用上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如不很好解决,势必影响使用。今后开展模式输出统计预报(MOS),数理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地气象台站在建立MOS预报和其他统计预报方法中,应用动力学因子和单站要素较多,应用天气学因子较少,而且用的天气学因子大多是人工从天气图上直接读取,这样做工作量大,速度慢,读出的信息带有较多的主观因素和人为误差。如何利用各地台站近年来先后配置的微机开发天气学因子是许多气象工作人员较为关心的问题。我们在制做温州5—6月中一大雨(24小时雨量大于等于10mm)短期MOS预报中在开发天气学因子方面做了一点粗浅的工作,并在应用中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自1958年大跃进以来,在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广大的台站气象工作者,发挥了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业务实践,摸索出了不少单站补充订正预报的方法。这个方法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气象台用“天气图方法”作预报的局面,逐步做到各地气象站、哨主要用本地群众经验,结合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苏福庆  白韪安 《气象》1983,9(8):11-12
冰雹是北京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年年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山区、半山区尤为严重。1972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冰雹短期预报方法的研究工作,使用了探空及单站地面气象资料,把天气学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和数值预报结果结合起来,综合成降雹指数,  相似文献   

5.
随着气象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气象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学部门,应针对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迅速适应基层台站的工作并在气象事业的发展中起业务骨干作用.天气学作为中等气象学校气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可以说是集数学、物理、观测、气象和气候学科于一体.天气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与其  相似文献   

6.
就市县台站常用的天气学分型预报方法,探讨如何使用数值模式预报的资料。提出了对原有预报工具的改造方法和新建分型预报工具的制作方法。基于模式预报的天气学分型预报方法的制作,投入的人力、物力都不多,适宜市县台站使用。  相似文献   

7.
叶笃正 《气象》1977,3(6):22-25
自1958年大跃进以来,在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广大台站气象工作者发挥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在群众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业务实践,摸索出了不少的县气象站预报方法,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气象台作预报的局面,作到了各地气象站、哨主要依据本地气象资料,结合收听气象台天气预报广播,并利用群众经验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当地的天气预报,这是天气预报史上的一个创举。  相似文献   

8.
自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以来,气象科研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寒潮、大风方面也大有成绩。全国广大台站对群众经验和谚语进行了大量、广泛地调查验证使用,数理统计方法也得到普遍开展,各气象台站都建立了一些客观定量的天气预报工具,初步解决了天气预报客观化的问题。这对于广大台站预报服务工作的开展会有很大作用。寒潮、大风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较其它方面(如暴雨、冰雹、台风等)相对要少些,这主要是由于对这方面的总结研究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十余年中已做了大量工作,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在天气预报服务工作中也绝大部分可以掌握。而暴雨、冰雹等方面则过去的研究相对地显得少些,“两个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环境气象生活指数的概念,指出环境气象生活指数的开发主要是运用气象学、天气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理论和业务技术方法,采用现场观测、实验研究、理论分析等手段,依赖基本气象业务系统,探讨气象条件对人们的生活、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作用和影响机理。建立南宁生活指数预报系统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引用他人已经建立的预报模型、参照中国气象局文件建立预报模型、统计分析建立预报模型、经验预报模型也在文中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王永祥  焦佩金 《气象》1979,5(7):7-9
去年夏季,我们在广东省向一些沿海台站的同志们学习,学到他们在台风预报方面的不少经验。我们认为这些经验对大台台风预报工作很有启发帮助。我们设想将县站预报台风的技术方法同气象台的天气图预报方法结合起来,同时用几个站的资料进行分析,可能会提供一些新的判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天气预报水平和服务效益,近年来,我区在天气预报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一、预报业务基础建设的现状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局预报业务基础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84年以前主要以天气学理论方法为基础的外推预报  相似文献   

12.
开展乡镇精细化预报是当前气象业务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突发气象灾害临近预警、气象风险预警等强天气的公众及决策气象服务方面,制作美观、大方的图形服务产品对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有现实意义,也是基层台站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使用Surfer平台开展乡镇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制作,具有以下意义:①软件操作简单、功能强大,上手较快,适合在基层台站推广使用;②与当前流行的GIS软件文件格式通用性好,配合使用可实现专业性更强的服务产品制作;③支持制作出各种精细化的服务产品;④利用多种预报数据叠加,可以综合显示各类预报结果;⑤支持短临预警、风险预警产品的分级分类显示;⑥支持多种影像图叠加,便于基层业务人员积累经验,更好地了解、掌握地方性小气候,也适用于针对不同行业开展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利用Surfer平台,可以实现快速丰富制作乡镇精细化预报产品,节省自行开发、维护平台的费用。  相似文献   

13.
经验正交函数在两个气象场相关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瑞珍  张先恭 《气象学报》1982,40(1):117-122
五十年代以来,经验正交函数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气象方面,大多用于气象场的定量描述。许多人用特征向量表示个别气象场的特征,也有人用组合特征向量表示多个气象场的特征,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信息量,给天气气候的分析和预报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4.
苏联的季节天气预报始于本世纪20年代,60年代开始发布官方的季节天气预报。经过苏联气象学者近70年的努力,季节天气预报方法由最早的天气学方法。大尺度环流型方法发展成天气学方法、大尺度环流方法、统计学方法、天气——统计学方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季节天气预报方法,季节预报要素除最早的温度距平和降水量预报外,增加了旱涝预报、解冻与严寒预报、春秋气温经过0℃和±5℃预报等多种季节气象要素的预报业务。一、苏联季节天气预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五十年代中期县站开展预报工作以来,我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三级预报、逐级具体的预报业务体系。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实践,它在发展我国的天气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预报准确率,扩大气象服务经济效果方面,做出了贡献[一]。但近若干年来,县站预报准确率无重大突破。人们试图从技术方法上求得改进,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6.
气象传真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气象通信手段。使用气象传真设备,可为广大气象台站提供内容丰富、范围广阔和时效较快的气象预报信息资料。随着传真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传真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气象传真产品在台站预报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气象传真图片质最的好坏是用好该资源的一个先决条件,不难想象一张清晰度很差,干扰大及图面四分五裂的图片会起什么作用。目前,传真收图方面影响质量的因素还有不少,一般分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原因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操作维护不当,  相似文献   

17.
目前,基层台站在雷暴预警预报中主要依赖传统经验预报方法,而对卫星云图、大气电场、多普勒雷达回波和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释用水平不高,存在主观定性分析多、客观定量计算少等不足。依托现有气象资料和雷暴预报方法,以雷暴预警预报系统构建为目标,从气象数据仓库构建、支持向量机雷暴预报、相似预报雷暴预报、Poor Man集合预报技术和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等方面,探讨了雷暴预警预报系统构建方法,实现了雷暴中期预测、短期预报和短时临近预警三个层次的预报功能,解决了气象资料庞杂难以管理、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水平不高、数值预报结果存在"跃变"、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缺乏手段等问题,提高了基层台站雷暴预报工作效率和预报水平,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类似系统构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林爱香 《气象》1988,14(1):38-41
一、引言 数值预报传真图在基层台站的推广应用已经有5、6年了,通过这些年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如何提高数值预报传真图使用效果的问题。数值预报传真图再分析(以下简称“再分析”)就是途径之一。 对于基层台站来说,“再分析”是指预报员运用天气学、数值预报、动力气象学和经验,对数值预报传真图进行再加工、再分析、再诊断,以提高地方天气预报的水平。 二、“再分析”的必要性 1.对于数值预报产品的统计解释方法有很多,例如MOS和PPM等。这些方法现已推广到基层台站,成为有效的客观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9.
《气象》2021,(7)
2020年是顾震潮先生诞辰百年。顾震潮先生是现代中国天气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创建人之一,对中国天气学研究和现代天气预报业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有着深厚的天气学研究理论基础,善于从复杂的天气现象中抓住本质,并洞悉当时气象科学的世界前沿与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方向,在洋为中用的同时立足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解决中国的天气学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了不少有创见的观点和事实。他还将科研成果进一步应用于业务预报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文章从七个方面回顾和梳理了顾震潮先生在中国天气学方面的卓著贡献,以此纪念和缅怀。  相似文献   

20.
1引言 随着气象业务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对气象资料使用的频率和要求不断提高,对资料统计和查询的时限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基层台站面临如下两个迫切问题,一是历史气象数据没有电子化保存产品,近几年的资料由于保存目的主要用于业务上报,查询统计非常不方便,大部分气候统计值使用的仍旧是截止到1980年的气候整编资料。二是预报业务使用的历史资料(如历史天气图等)无从查起,限制了基层台站对当地气候特点分析论证和预报方法的研究。随着近几年气象业务现代化的推进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认为,建立一个主要面向预报、服务领域的县级台站的气象资料数据库系统的各项条件已经具备。建立县级台站的资料数据库系统不但能够满足气象预报、服务领域的需求,还将极大地推进县局气候分析应用水平的提高和气候应用研究工作的开展,改变过去气候服务临阵磨枪,保障能力弱,服务水平不高的现状,填补县局气候业务研究工作的空白,进一步细化气象服务的研究领域,推动基层气象台站气候业务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