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磁预报地震的方法越来越多,本文应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分析山西地区2009—2016年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与山西地区4.0级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初步给出适用于山西地区震例特征的磁异常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2.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分析东北地区地磁观测台站2008-2017年地磁Z分量日变幅加卸载响应比异常高值,结合东北地区M5.0级以上地震震例资料,分析得出加卸载响应比出现异常高值对东北地区短期内发生M5.0级以上地震有效好的指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曾小苹等人提出的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分析了广平地震台1982-2006年地磁资料加卸载响应比与河北省及邻近地区Ms≥5.0地震之间的关系,初步提出了适用于广平地震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映震的定量指标,为广平地震台今后以磁报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分析了辽宁地区2008—20l5年观测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与辽宁地区M 4.0以上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适用于辽宁地区地磁异常定量指标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以四川省及其邻区31个地磁台2015年以来的垂直分量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分析震前地磁日变化异常特征,结果显示:6组有效的地磁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异常中有5组异常对应了M5.0以上地震,异常多出现在震前6个月内;震中位于异常区边界线附近。分析认为地磁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异常是孕震区内局部地下电导率变化导致感应磁场发生改变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6.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分析辽宁地区2008—2010年观测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与邻区M_L4.0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提出适用于辽宁地区地震分析预报参数。  相似文献   

7.
针对2019年11月5日四川地区出现的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现象,通过初步异常判断、仪器运行状态检查、观测资料可靠性检查、环境干扰调查、高压直流输电情况调查、磁扰活动影响分析和台站基础数据对比,综合认为该日出现的地磁加卸载响应比的异常受外界干扰可能性很小,该日异常是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性较大;结合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的震例总结和预测指标,认为此次异常出现后的约6个月,阈值线附近区域存在发生MS≥5.0中强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2019年9月12日营口地震台地磁数据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超阈值异常,从仪器观测系统,环境干扰等方面对异常信息进行了科学严谨的分析,结果认为这次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异常是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运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分量归零法及地磁谐波振幅比,结合回顾震例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喀什地磁基准台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11月25日在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前,该台地磁资料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属于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0.
计算了2008—2016年华南地区的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分析研究了华南地区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特征和震例,提出了适用于华南地区的异常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华南地区4级以上震例均发生在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出现后半年内,震中位于异常日加卸载响应比阈值等值线附近。分析推测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形成机理与低点位移异常类似,都是由地下感应电流在电流两侧的反相位感应磁场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东北地区所有观测台站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资料进行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的研究,选取资料范围为(35°~55°N;115°~135°E);选取资料时段为2010—2014年,分析了东北地区M≥4.5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异常特征,结果显示,加卸载响应比异常高值的出现对东北地区未来半年发生M≥4.5以上地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尤其是M≥5.0地震,对应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在上海及其邻区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龚耀  赵文舟  陈军 《地震》2014,34(1):125-133
本文运用2000—2010年上海佘山台和崇明台地磁场Z分量所计算得到的地磁加卸载响应比资料分析了近11年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对上海及其邻区中小地震的预测分析效果,并对原有的预测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善。分析结果表明: ①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值在大于3.4的异常情况下,对上海及其邻区的ML≥4.0地震预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② 两个台站的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值随时间的整体变化趋势与上海及其邻区地震活动性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③ 通过小波变换得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值与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时间序列都存在4.5年的周期变化,且在该周期尺度上位相变化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倪晓寅  黄颂  姜楚峰 《地震》2021,41(3):202-218
运用地磁低点位移、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和地磁逐日比三种地磁日变化异常分析方法,分析了2019年6月17日长宁6.0级和10月28日夏河5.7级地震前的地磁前兆异常现象.研究发现,两次地震前三种方法分析的结果均出现了异常,两次地震均发生在异常集中交汇区域.综合分析表明,应用地磁低点位移、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预测区叠加法可以提高震中位置预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使用肇庆地磁台2003~2005年的高精度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采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加卸载响应比等方法,系统地分析研究了肇庆地磁台周边地区在此期间的震磁异常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年9月17日阳江M_L 5.2级地震前,肇庆地磁台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A、B,加卸载响应比P(Z)均有比较明显的前兆异常。该异常具有中期异常特征,而对临震异常特征识别则不好区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甘肃及周边地区2008—2014年地磁垂直分量Z的资料进行处理,结合实际震例分析,初步给出了适用于甘肃地区的地震分析预报异常形态特征的磁异常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运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分量归零法,结合回顾震例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喀什地磁台2008年至2016年的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强地震前喀什地磁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磁异常变化,属于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7.
刘吉平 《华南地震》2019,39(2):92-99
选取广东省数字化地磁观测以来的地磁资料和一定震中距的显著地震事件,计算地震前1~2年的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结果显示,显著地震前1个月至1年不等,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值有明显超经验阈值2.8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江苏地磁加卸载响应比的异常标志体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曾小苹等人提出的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研究了江苏地磁台网1983~1997年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及其间台网内和网缘附近Ms4.6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适用于江苏地磁台网分析预报的标志体系,并对其内检预报效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响应比法的地磁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应用于地磁方法中,取太阳日照为加载,地磁垂直分量Z为响应,应用马陵山地震台1993年1月~1995年11月对相观测资料计算其响应比值。得出结果:响应比的变化在1995年9月20日苍山5.2级地震前明显异常显示,分析认为,这一异常变化是苍山地震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20.
2018年9月12日19时6分在陕西省宁强县(32.75°N,105.69°E)发生MS5.3地震,震源深度11km。以宁强县及其周边420km为研究区域,使用地磁垂直分量Z加卸载响应比的方法,对陕—川—甘地区的汉中、周至楼、乾陵、泾阳、成都、天水和兰州七个地磁台站的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发现加卸载响应比P(Z)的高值异常与此次宁强县地震有较好的对应,为今后中短期预报提供一定的依据,也进一步推广和检验了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在地震预报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