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创建梅州特色农业品牌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国锋 《热带地理》2002,22(2):97-101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既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需要,也是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遵循“市场导向、特色优势、绿色发展”3大原则。梅州市具有发展特色农业,构建名牌的有利条件,应在制定创名牌规划、开发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创造培育农业名牌的制度环境和经营机制3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规划中用地平衡表自动化生成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得志  王杰臣 《热带地理》2002,22(3):257-26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规划,是国家,各省(市)全面,统一,合理利用区域土地资源的宏观措施,而用地平衡方案的确定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快速而合理地进行用地平衡是规划顺利进行的一个基本前提,文中提出一套用地平衡方案编制的方法,并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这一过程的自动化,取代传统的手工编制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也为进一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核心工具。  相似文献   

3.
环城游憩近年来发展很快,大城市环城游憩地开发也呈现自身特色。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环城游憩地的相关研究,界定了大城市环城游憩地的范围,提出了环城游憩地开发的原则,并以武汉市为例结合所提原则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对武汉市近郊、远郊的范围进行创新性划分并提出环城游憩地开发的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4.
陶伟  蔡浩辉  廖健豪 《地理科学》2020,40(4):637-645
选取元阳哈尼梯田稻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粮食地理学的农产品生产-消费网络理论,通过深度访谈等方法分析多元主体在本土农业生产消费领域中的策略及行为,解读其中的社会建构现象。研究发现:农业生产领域中多元参与特征显著,优质稻种的人为筛选、种养品种的多样化以及土地流转的推广均为政府、村民和外来企业为实现各自利益而共同协商达成的策略,不同行动者共同利用与改造着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农产品消费领域中,政府和企业逐步承担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后续工序,国有资本完成农产品的收购、加工与包装,外来商业资本负责建构商品品牌,满足目标消费者的市场需求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5.
包头市工业资源的生态开发利用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经济和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论述了包头市工业资源的优势与劣势,指出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对工业资源的生态开发和持续发展,对工业资源的生态开发和无围绕太 导产业群本进行,文章分别指出农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材料工业和机械工业的资源生态开发和问题,并提出其共同的指导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城市农业区域农业生产及空间结构演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中心城市职能的加强,大城市农业区域农业生产与空间结构必将发生重大变动。从外部市场条件与区域功能的变动演化两方面对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从市场方面分析了农副产品生产所面对的市场层次特点以及当前生产与市场不适应的状况,迫切要求调整与改变农产品生产结构。从地域功能考虑,认为大城市农业地域功能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并得出大城市农业地域农业功能正逐步相对弱化的结论。最后,提出了今后大城市农业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向和空间分化的三圈模式。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土地资源的利用条件与开发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气候条件,地貌类型,地表基质,土地开发史,交通网络与水平设施布局,经济形势与政策对海南岛土地利用的影响,据此指出未来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是:1继续发挥热作优质;2土地开发重点宜西移,南移;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4更多地服从市场导向;5贯彻“持续”原则。  相似文献   

8.
论提高我国南方耕地复种指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国勤 《自然资源》1995,9(1):30-37
我国南方14省(区、市)耕地利用尚不充分,耕地复种指数还有较大潜力可挖,当前,人增地减,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农产品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充分利用现有每一寸耕地,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势在必行。本文在回顾建国40多年来南方耕地复种指数演变与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提高南方耕地复种指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了提高南方耕地复种指数的途径,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内蒙古为例,探讨了内陆待开发地区的产业发展模式,内陆待开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缺乏资金,缺乏技术,缺乏人才,因此,其经济发展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优先发展部分行业。一般说来,待开发的内陆地区其经济发展必须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优质名牌产品,发展优势产业,建设主导产业,带动地区经济的起飞。  相似文献   

10.
常言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有力抓手,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苏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航片、城市平面图及城市用地调查等资料,分析了苏锡常地区城镇用地扩展和结构变化特点,发现苏南地区城镇用地扩展及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呈现为以下特征:大城市用地扩展速度由80年代前的缓慢发展转变为80年代后的快速发展,其主导因素是新区开发建设;其用地结构变化以居住及公建性用地扩展占用地扩展的第一位,工业用地扩展由80年代前第一位退居第二位。县城镇的用地发展基本与大城市相同,但其发展速度快,工业用地扩展居次的时间也比大城市迟。小城镇的大量兴起和小城镇用地的大规模扩展造成苏南乡村景观巨变,其主因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目前用地扩展居主导地位的仍是工业用地的扩展。交通用地的扩大及耕地面积的减少是苏南区域用地景观80年代以来的变化主流。  相似文献   

12.
紫云自治县为全国重点扶持的要县之一,21世纪来临之际贫困率仍高达26%,脱盆任务十分艰巨。由于贫困人口高度集中分布在五个盆困小区,区域性贫困现象突出。该文分析区情,从能力建设的战略角度,提出开发以优质杂交玉米、苡仁米为主的种植业,以山苍子、金银花、天麻为主的药材业,以生猪、黑山羊、黄牛的主的畜牧业,以大理石为主的建材加工业,以开发观光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业的五大优势产业。把四大优势农产品农业基地的建  相似文献   

13.
湖南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湖南发展特色农业具有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社会经济条件相对有利、农业技术力量雄厚,而且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等优势.但其发展现状与湖南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主要表现在特色农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加工工业落后,营销水平不高以及农业开发落后,优质特色品牌农产品稀少等问题.为使湖南农产品数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必须加快湖南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为此,在生产经营上必须突出重点,调整布局;实施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利用城市圈层地域结构,进行城市区域的国土规划,体现大城市国土规划特色的有关问题,并从充分利用水道和轴线两个方面,论述如何确定城市重点开发整治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气田水及开发利用展望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盆地天然气和气田水开发历史悠久。气田水具分布广、产层多、低孔渗、高承压、品质优、资源富和气水同产等特点。气田水不同程度的富含溴、碘、钾、硼、锂、铷等多种有用元素,含量多超出开采利用品位,为优质液态矿产资源,经济价值极高,综合开发利用将为国家提供多种紧缺的无机化工原料,同时对弥补我国钾盐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促进天然气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侯明 《自然资源》1994,(1):71-74
京东燕山地区盛产板栗,历史久远,中外闻名,多年来畅销国外市场,为燕山地区致富作出了贡献。然而,由于产量低,加之商品意识不强,一直以初级农产品出售,今后应瞄准板栗附加值,多渠道外销,达到高产高效开发京东板栗资源,为山区奔小康服务。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巧家县金沙江河谷地区,光热充裕,年均温21.1℃,桑树一年四季都能生长,每年可养四季蚕。近几年大办绿色产业,热区开发,利用资源优势,蚕桑生产发展迅速。1993年已栽桑1800万株,养蚕2800张,产茧10.5×10 ̄4kg,建立优质蚕桑基地。  相似文献   

18.
紫云自治县为全国重点扶持的特困县之一,21世纪来临之际贫困率仍高达26%,脱贫任务十分艰巨.由于贫困人口高度集中分布在五个贫困小区,区域性贫困现象突出.该文分析区情,从能力建设的战略角度,提出开发以优质杂交玉米、苡仁米为主的种植业,以山苍子、金银花、天麻为主的药材业,以生猪、黑山羊、黄牛为主的畜牧业,以大理石为主的建材加工业,以开发观光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业等五大优势产业.把四大优势农产品农业基地的建设、节水农业、小流域综合治理、异地开发、乡镇企业的投入和管理、观光旅游等作为重点扶持项目.  相似文献   

19.
抓住国务院将满洲里市列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争创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的契机,组织上报391.35公顷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用报件;创先争优活动得到国土资源部的好评;为作好国家重点开发试验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采取了扎扎实实的保障举措。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的空间特征及协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清可  段学军  李平星  王磊 《地理科学》2017,37(11):1696-1704
通过探讨江苏省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的空间特征、耦合格局及其协调发展程度,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① 1996~2015年,江苏省土地开发度指数从0.339升至0.426,呈现平稳增长→快速增长→平稳增长的态势。利用效益指数从0.459提高至0.596。 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1996~2015年苏南地区土地开发强度高,利用效益提升显著。苏北地区的宿迁、淮安与盐城等市的利用效益较低,“中部凹陷”特征明显。③ 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耦合关系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总体耦合态势可划分为减弱-波动-增强3个阶段,土地开发与利用效益重心均向东南移动,但效益重心移动速度稍快。④ 苏南地区土地开发度与开发效益耦合度大于0.8,低值区集聚在淮安、盐城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