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重点论述氧气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在气田上方和周边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氧气异常在气田上有两种异常特征,即环带晕和环中顶部晕。而环带晕一般情况下多出现在单产层气田,环中顶部晕多出现在多产层气田。以麻种场气田、自16井等气田的氧气异常特征,全面介绍氧气在不同类型气田上的指示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氧的地球化特性、氧气测量方法的原理、氧的地球化学晕的形成机理及氧气异常模式的确立等方面,阐述了氧气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在油气勘查应用研究中的概况。认为该技术在方法、原理及应用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已日趋成熟,应用该项技术,在油气藏上方的土壤或岩石中,已查明氧气呈环状晕圈特征,并且,这一规律被反复得到证实和公认,可进一步在油气勘查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筛选与评价之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一直是矿产勘查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章回顾了近十几年来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筛选的方法与思路以及评价异常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的一些进展,并根据不同的覆盖条件和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应用条件,把它们分为厚覆盖区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基岩区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和生物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加以评述,最后提出多种地学信息综合集成,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等互相协作较准确的筛选异常,多学科结合的立体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是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以预测隐伏矿床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勘查植物地球化学是通过分析植物器官来获取成矿元素信息的地球化学方法。我国学者在干旱荒漠区、森林沼泽区、半干旱和湿润半湿润中低山景观区开展了系统的勘查植物地球化学试验,厘定了一批适用于勘查植物地球化学调查的植物,为该方法的推广及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勘查植物地球化学异常产生的机理、勘查植物地球化学数据库及指南建立、勘查植物地球化学异常遥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更好地利用勘查植物地球化学方法服务矿产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球化学景观区划分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系统地划分了新疆地球化学景观区,并在典型景观区方法试验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景观区中矿产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建议,为今后在类似景观区开展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通过获取覆盖层不同介质中的穿透性信息,以此达到指示隐伏矿体的目的。系统总结了活动态金属离子测量、酶提取测量、金属元素活动态测量、地电化学技术、植物地球化学技术、地气测量等几种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效果。指出今后应该加强元素迁移机理、元素卸载机制及元素卸载后在地表表现出的异常模式等异常形成机理研究,并进一步总结和研究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矿种和景观适用性问题,从经济适用性角度出发,各种勘查技术要向着简化采样、分析流程和提高方法技术的稳定性努力,以便更加高效经济地开展覆盖区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7.
经前期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荒漠景观区斑岩型铜矿勘查中,磁性组分测量具有较常规土壤测量更有效发现异常的能力,其实用性优势初现端倪。为进一步扩大磁性组分测量这一新技术的适用范围,同时也为了更进一步明确我国干旱荒漠景观区有色金属矿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以新疆东天山铜镍硫化物矿为例,对磁性组分测量技术有效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选择EDA数据处理技术对两种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发现,与常规土壤相比,磁性组分测量技术除具有异常下限较高、异常点数更多等特点外,还突显出强化弱小异常、发现新异常等优势,充分体现了该技术在干旱荒漠景观区勘查中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以百色盆地、南宁盆地为例,重点论述氡气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在未知区域的应用效果.其中,在百色盆地西部地陷构造圈闭的有利地段,发现了比较好的氡气异常与其相吻合;在南宁盆地北湖坳陷,同样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和非常值得深入讨论以及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依据黄河三角洲地区特殊的地质地球化学景观条件,首先确定烃类非烃指标组份合理的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然后应用非常规固定化探异常浓度带的技术方法,对林区已知油田和阳区未知区段进行详查评价试验,均取得寻找和圈定评价油气藏的良好效果。实践表明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应用油气化探详查评价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兆吉口铅锌矿床成矿地球化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30年代起, 勘查地球化学就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 矿业界对勘查地球化学回归到基础勘查理论研究有着明确的需要。多维异常体系应用基础理论的提出是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积极响应。多维异常体系定义为“在特定的成矿地质时期, 成矿系统中存在的空间有序共存、成因机理各异、成矿指示递进的多属性异常体系”。其中, 多属性异常的形成机制及其在成矿空间中的结构关系, 是探讨矿床成矿地球化学机制和指导矿产勘查的基础, 同时也是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的前沿方向。本论文以位于安徽省东至县的兆吉口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 通过元素质量迁移定量计算, 研究典型剖面上元素活动规律, 构建矿致异常结构模式, 揭示矿床成矿地球化学机制; 利用图示方法展现不同水平断面上元素异常分布形态, 为深部成矿预测指明方向; 利用分形模型和基于成分数据理论的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 研究地表岩屑中元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指导研究区外围矿床地球化学勘查。  相似文献   

11.
应用测氡法勘探岩性油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性油藏在地表可产生放射性氡异常,呈环状模式。通过典型地区剖析和应用,结合钻探成果证实测氡法效果明显。应用该方法能够评价砂岩体含油性,上部油层的分布和进行含油有利区预测。  相似文献   

12.
氡气测量技术在油、气勘查上取得一定应用效果的同时,其方法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进而给氡气异常推断解释上带来一些困惑.查明这些干扰因素,并提出消除办法,对确立氡气测量方法的找油、气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我国南方湿热气候条件下某些干扰因素的表现特征以及对氡气测量在数据采集的重现性、周期性有关的质量问题和对氡气异常推断解释上存在问题的认识.笔者认为,尽管氡气测量方法存在着这些问题,但是,氡气测量在应用于推断并预测油-水和气-水边界上具有独特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油气化探指标在大港油田已知油气田上方均有很好的异常反应,表明油气化探方法可以有效地捕捉到反映油气藏的真实地球化学信息,对寻找和确定油气田的赋存位置及大致规模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根据它们的异常特征总结了大港油田的油气化探异常模式,为今后开展油气化探评价工作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40年土壤碘的油气勘查表明,土壤碘是战术性油气勘查的一个辅助指标,但是土壤碘的战略性油气勘查意义却未见报道。应用松辽盆地中部8.15万km2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在研究土壤碘的近地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试验了表层土壤碘(1个点/4 km2)和深层土壤碘(1个点/16 km2)的地球化学异常对油气的指示意义,首次发现了与油气有关的土壤碘的巨环状地球化学异常。研究表明,土壤碘的地球化学异常主要与大中型油气田和富生油凹陷相联系,1个点/16 km2的土壤采样密度可以较好地进行战略性油气勘查。松嫩平原土壤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貌景观、土壤类型、土壤pH值、人为耕作和河流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崔振生 《铀矿地质》1991,7(5):285-293
文中总结了金矿化探在西北的应用效果,介绍了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的工作方法技术,金异常晕的基本特征与分布规律,合理的化探工作程序,金异常晕的检查方法及找矿实例。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存在明显的、东西方向的地球化学异常区带,异常区带有异常范围大、强度高和分布有序等特征,是地下油气信息的反映。从化探烃类指标浓度变化、比值特征和三维荧光图谱特征等方面对异常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本区的构造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对异常的形成进行了分析,证实了化探异常的形成与盆地中部的大型东西向构造带和东西向气聚集区具有密切的关系,对天然气的勘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地表油气化探异常的解释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气化探中地表地球化学异常大量呈环形分布。在二连盆地桑根达来工区进行地表化探中,发现不同地球化学指标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的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正环形组合和反环形组合。文中结合石油地质条件,通过数字模拟和异常形成的时间序列分析得出:正环形异常组合表示油气向地表微渗漏持续进行,下部可能存在工业聚集的油气藏;反环形异常组合表示油气向地表微渗漏正在减弱,历史上普经存在的油气藏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18.
二连盆地某凹陷经油气化探工作 ,共圈定 1 9个综合异常区 ,划分 5个找油气远景区 ,其中 级区 2个 , 级区 1个 , 级区 2个。为今后该区油气地质详查工作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鄂尔多斯盆地某矿床进行土壤Rn测量条件试验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研究区进行了区域测量工作。通过对数据处理,划分出5片具有成矿远景的异常区,并对异常进行评价解释,为钻探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土壤Rn测量方法能够在盆地区域范围内划分出异常区,是一种快速评价砂岩型铀矿化的重要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