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西北是阻止科尔沁沙地侵入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开展该区域生态治理成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估沙化土地生态治理成效,本文建立了顾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沙化土地治理成效评估模型。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统计,基于建立的综合模型评估辽西北十县沙化土地生态治理成效,并依据遥感数据之间的交叉验证和野外调查结果,分析模型关键技术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1)利用Landsat和Sentinel-2数据,交叉验证模型估算的生态效益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发现相同指标结果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Pearson系数介于0.61~0.84,p<0.01;(2)模型估算的FVC与野外调查的植被盖度间也具有较强的一致性,Pearson系数达0.76,p为0.016,表明了模型关键技术的合理性;(3)利用综合评估模型评估辽西北十县沙化土地生态治理成效时,发现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不稳定。综上,建立的成效评估模型较好地综合了沙化土地治理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为其他生态治理成效或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提供参考,但针对不同区域时模型参数需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2.
石漠化敏感性指的是区域在自然状况下发生石漠化现象的可能性大小,开展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OLI影像为数据源,选取植被覆盖率、裸岩率和坡度作为评价指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禄劝县石漠化敏感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禄劝县轻度敏感面积为2 091 km~2,占总面积的57.492%;中度敏感面积为1 470 km~2,占总面积的40.418%;重度敏感面积为75.46 km~2,占总面积的2.075%;极度敏感面积为0.533 km~2,占总面积的0.015%。从空间分布上看,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中度敏感集中分布于北部及南部地区;重度敏感主要分布于北部金沙江流域、东南部普渡河流域和云龙水库内流河沿线区域;极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普渡河下游地区。总体而言,禄劝县石漠化敏感性相对较高,在区域开发与保护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生态敏感性是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可以反映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大小。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延河流域为例,选取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生态风险敏感性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敏感性指数3个定量评价指标,基于空间距离指数构建流域综合生态敏感性指数(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index,CESI),并结合重心模型探讨1996—2016年间延河流域生态敏感性的时空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来看,延河流域生态敏感性总体呈下降趋势,CESI由1996年的1.38上升到2016年的1.41,表明延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从空间分布变化看,延河流域1996—2016年间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情况变化较大,1996年生态敏感性较高地区集中在延河流域上游部分,2006年以后生态敏感性较高地区主要分布在延河流域中游及下游的部分地区;(3)1996—2016年,延河流域各级生态敏感性区域重心向延河流域中游转移,生态敏感性分布由1996年的集中分布转为2016年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分布情况;(4)延河流域生态敏感性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较大,延河流域"退耕还林(草)"工程及综合治理工程在生态敏感性转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土优化开发和土地集约型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生态敏感性分析为优化国土空间和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基础,也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借助GIS技术,选取高程、坡度、水域、NDVI和土地利用类型5个生态敏感性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因子权重,采用空间叠加分析对生态敏感度定量分析,将所得到的生态敏感的高低分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对各个生态敏感区进行综合分析,得到西宁市单因子和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并对西宁城市群的开发提出分区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松滋市2000年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利用CA-Markov模型并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限制因素,预测松滋市2020年土地利用情况。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运用4 km×4 km的网格模型采样,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进行插值,引入密度分割法进行归一化等级划分,利用GIS工具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并制作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级图,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生态风险动态评价,揭示生态风险变化趋势。模拟预测及评价结果显示:1松滋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呈逐步升高趋势,由2000年的21.95升高到2020年的88.53,分布以中部及南部较高,西部及东北部较低。32000~2020年分级结果主要以低风险、较低风险及次中风险为主,特高风险区域逐渐增多,生态风险等级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呈圈层分布,且距离越远生态风险等级越低。  相似文献   

6.
台儿庄生态敏感性GIS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敏感性评价是进行生态规划的重要依据,本文以遥感影像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8类生态因子并确定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级标准和权重,使用GIS技术,运用加权叠加的方法,对枣庄市台儿庄区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通过模糊聚类和小面积图斑自动归类合并处理,将区域土地生态敏感性划分5类。研究结果表明:台儿庄区生态极度敏感区占全区面积的7.04%,高度敏感地区占全区面积的8.5%,中度敏感区占全区面积的21.63%,轻度敏感区占全区面积的51.02%,不敏感区占全区面积的11.82,生态敏感性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7.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日益剧烈的背景下,为评估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本文基于GEE平台,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选用2000—2020年MODIS产品数据构建RSEI指数,采用趋势分析法、标准差椭圆法、残差分析法等方法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过去21年间,黄土高原RSEI呈升高趋势,其增长速率为0.005/a(p<0.01);(2)空间上,RSEI以增长趋势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92.78%,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改善趋势;(3)迁移上,差等级迁移距离最大,为85.67 km,其次是良等级,为49.05 km,迁移距离最小的是中等级,为30.18 km;(4)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均对黄土高原RSEI产生正面影响,且人类活动是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老挝沙湾区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文选择了地形、土壤、水利、区位和生态5类13项指标,建立了老挝沙湾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AHP)与GIS技术相结合,对老挝沙湾区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和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宜农用地占土地面积的30.16%,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坡度较小的沙湾拿吉大平原以及湄公河沿岸;宜林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0.07%,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山区;宜建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62%,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湄公河沿岸,以及交通较发达地区;不适宜用地占总面积的2.32%,主要分布在甘蒙省西北部以及东部。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以为老挝沙湾拿吉省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持,同时为老挝今后的土地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空间数量、质量和结构3个维度构建“三生”空间格局优化效果评价方法,以肥东县古城镇范店社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为研究区域,系统分析平原农区“三生”空间格局优化效果。结果表明:(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空间组织重构、要素重组和结构重塑,在空间数量、空间质量和空间结构关系上实现“三生”空间格局优化;(2)“三生”空间格局优化效果受生产空间格局优化效果影响较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考虑优化生产空间为重点;(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聚焦“三生”空间格局的优化,可以实现生产空间低值低效、生活空间无序空废、生态空间无序污损等问题的整体解决。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通过自然生态空间覆盖度、人为干扰指数等指标,结合人口、GDP等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南省区域生态空间格局与干扰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与区域人为干扰特征表现出明显的耦合性,地表生态干扰强度空间界线明显,整体上北部、东部的人为干扰指数较高,自然生态空间覆盖度较低,存在从济源至项城的"类胡焕庸线"。该线以东区域,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承载全省64%的人口,贡献全省72%的GDP,是河南省人为干扰指数较大的集中区域;以西区域,则自然植被本底较好,人为干扰程度相对较低,是全省生态保护与维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1.
景观生态敏感性分析是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分析榆林地区景观生态敏感性时空特征,用10 km×10 km敏感性分析网格,把榆林地区划分为527个单元样地,采用加权和法,计算每个单元的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个时期的景观生态敏感性指数,并在ArcGIS中进行Kriging空间插值,得到3个时期的景观生态敏感性图。结果表明:2000—2005年,轻度敏感区和极度敏感区的面积增大,中度和高度敏感区的面积减小,景观生态敏感性呈减弱趋势;2005—2010年,轻度敏感区的面积大大减小,中度敏感区和极度敏感区的面积均有增加,而高度敏感区的面积显著增加,整体上景观生态敏感性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玛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与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玛纳斯河流域作为研究区,结合特殊的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untain-Oasis-Desert System简称MODS),综合考虑遥感影像数据光谱信息和纹理特征,将研究区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体、裸地、居民地、工业用地和冰川/永久积雪等8个景观类型,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指数,引入生态风险的指数,将研究区划为低、较低、中、较高、高生态风险区五级,评估其景观格局的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间,玛纳斯河流域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建设用地的增加以及水体、冰川/永久积雪面积的缩减;2)玛纳斯河流域的景观生态风险等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较低风险区的面积变化较为明显,低、较低生态的风险区比重有所上升,除此以外,林、草地类型各生态风险的等级所占比重的起伏波动具有明显的差异。建议应当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尽量保护林地、草地等景观脆弱行较低的原生景观类型,禁止为开垦耕地而破坏林地、草地;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更要对高等、较高生态风险区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3.
生态敏感性是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评价结果对于区域生态保护和决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定安县为研究区域,从土壤侵蚀、生境、地形、水资源4个方面选取了9个敏感指标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进行组合赋权,分析2013和2021年两个时期生态敏感性时空分布与变化,以及空间集聚性、生态敏感性区域变化,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3—2021年,定安县生态敏感性均是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且整体生态敏感性程度呈下降趋势;生态敏感性空间集聚效应显著,但随着时间推移,空间聚集性降低,高值聚集区和低值聚集区均有收缩的趋势;生态敏感区转移主要发生在中敏感区和高敏感区,变化等级以一级递增、递减为主;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较其他敏感指标对生态敏感性的驱动力较大,且随着时间推移,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度对生态敏感性的驱动力呈主导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坡度、高程、土地利用类型、水域、植被覆盖指数(NDVI)5个敏感性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因子权重,以像元、行政区划、流域为单元,得到不同尺度上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高度、中度、低度和不敏感区面积占比分别为18.81%、31.61%、44.47%和5.11%;行政区划尺度中,生态敏感性最高的为商洛市,最低的为杨凌区;流域尺度中,生态敏感性最高的为乾佑河流域,最低的为渭河流域龙门至三门峡段和咸阳至潼关段。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提出分级保护与开发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发展方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丹  柴燕妮  张浩 《北京测绘》2020,(4):507-510
本文基于地理国情数据,从农业垦殖、开发建设、生态修复情况三个方面出发,对长江岸线1 km范围内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空间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可知:(1)2015~2018年,长江岸线农业垦殖和开发建设力度有所增强;(2)2015~2018年,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需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6.
以滇东南岩溶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定》和国内外已有的土壤侵蚀敏感性的研究成果,选择地形起伏度(LS)、植被覆盖度(C)、土壤质地(K)3个自然因子作为滇东南岩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的指标,在GIS时空分析功能支持下,以《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定》的敏感性等级标准为依据,分析各个因子对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并结合研究区域实地情况对各个因子分别进行土壤侵蚀敏感性的评价。在各因子单独分析的基础上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根据这些敏感因子对侵蚀敏感性影响程度的不同分配、不同权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得到不同敏感程度区域的面积和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选取河南省、江苏省两省省会城市郑州市和南京市,以及典型县域原阳县和如皋市为例,对上述不同级别行政区不同时期的(1986-1988年、2000-2001年、2004-2006年)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对各类型土地的面积进行了汇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中国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地区。进入21世纪,东部地区行政区划等级较高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趋于稳定,而较低等级的县域城市,其城市化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加快。随着国家对中部地区支持力度的增大,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加速,其城市化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其中,郑州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从之前的19.38%增加到现在的37.35%,但中、东部的城市化水平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0年、2005年TM影像获取的土地利用信息,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根据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以GIS技术为数据分析平台,构造了综合性生态风险指数。同时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了变量空间化,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编制了武汉生态风险程度分布图,以分析解释研究区的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理。结果显示:2000年、2005年研究区生态风险水平分为3个层次,广大的植被和水域集中分布区域属于低生态风险区,城市建成区和靠近城市建成区边缘形成中度生态风险和生态风险相对较高的分布区域。5 a内各个等级分布的空间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搜集整理了宝鸡市2003~2012年人口统计数据,并结合GIS技术探讨了宝鸡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宝鸡市人口密度总体较低,在空间分布上,沿渭河谷地人口密度较高,南北山区人口密度较低;(2)宝鸡市人口重心不断发生迁移,迁移速度也存在差异;(3)宝鸡市人口呈现缓慢集中趋势,集中指数较低,说明人口空间分布较分散;(4)宝鸡市人口聚集度总体较低,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渭河谷地各区县人口聚集度高于南北山区。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75年MSS、2000年ETM+和2007年CBERS-02B共3期影像数据开展三江源地区土地沙化遥感调查监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32 a来三江源地区土地沙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因素。三江源土地沙化总体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海拔相对较高的平缓高原面上的盆地内,且具有沿河、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2000年以前,气候暖干化和人为活动加剧造成了土地沙化日益严重,表现为总量在增加、程度在加重、空间分布变化频繁;2000年以后,气候暖湿化是土地沙化趋于改善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