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航卫片在祁连山地区冻土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北部,是我国西部地区多年冻土广泛分布的地区之一。1980年5—8月,我们在祁连山(东径98°00′一99°00′,北纬38°40′—39°20′)地区进行了航卫片的水文地质和冰川,冻土的解译与验证工作。现将我们在该地区采用航卫片进行冻土解译的点滴体会写出来供讨论,谬误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解译区内,由北向南有祁连山、托来山、托来南山等山,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托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指北祁连山东段包括肯海门源至宁夏同心、中宁一带,相当于东经101°—106°,北纬36°40′—38°00′的范围(图1)。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指地区位于北纬31°20′—32°10′,东经90°30′~91°00′范围内,总面积约有3500平方公里,所在地层区可归于冈念区那洛分区。在构造分区上处于昂拉仁错——念青唐古拉断块的北缘,即日土—改则—东巧—丁青深断裂带南侧。 经查明,该区地层不仅发育有下古生界志留系下统东卡组,而且发育有上古生界的二迭系;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及周边地区降水与地形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祁连山区及其周围(90°~104°E,32°~42°N)1960—2004年55个气象站点白天08:00—20:00时、夜间20:00—08:00时和全天20:00—20:00时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不同降水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拔的关系,得出了不同降雨强度以及不同季节最大降水总量出现的海拔.小雨日数与海拔较为密切,呈线性增长;中雨以上与坡向、地理位置有关,在海拔4850m附近降雨日数最多为143d.降雨日数和总量在海拔3700m左右达最大峰值,而在海拔2700m附近为次大峰值.进一步利用干湿年资料诊断分析出祁连山区最大降水高度的出现除了受地面海拔的影响外,很可能与高低空两个最大相对湿度中心及相应较强的冷空气活动中心出现高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羌塘盆地双湖地区新构造运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涉及西藏羌塘盆地双湖地区,即东经87°00′~89°00′,北纬33°40′~34°00′范围内。新构造运动指晚第三纪以来发生的构造变动,其主要表现为在新生代地层中形成了一系列褶皱、断裂,并造成地震。其演化过程中伴有岩浆侵入或喷出,也形成了许多河、湖阶地。该区高?..  相似文献   

6.
INTRODUCTION TheKurskmagneticanomaly(KMA)coversnear ly120000km2andhasalengthof600kminSE NW direction,withawidthrangingfrom150kmto250 km.TheKMAbasinislimitedbytheDoneskPaleozoic massifinthesouthandthePrecambrianAzovsk podol skupliftinthesouth westanditsnorthernborderis markedbythecrystallinemassifupliftofVaronesh.0 c s TheLebedinskycomplexdepositislocatedinthecentral partoftheRussianplatformbetweenlatitude50°00′and50° 20′north,andlongitude34°00′and39°00′east,inthefron ti…  相似文献   

7.
沙河沿山字型构造展布在东经128°00′—128°55′,北纬43°20′—43°35′,即敦化县沙河沿地区。分布达1500km~2,属中小型山字型构造(图1),它的前弧和反射弧延展在横道河子——永乐屯——东二龙山一带,宽达6—8km。本文概述山字型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形迹特点及其与区内岩浆活动、矿化之间的成生联系,并探讨山字型构造的形成时代。一、山字型构造各组成部分形迹特点沙河沿山字型构造由前弧、东西两翼及其反射弧、脊柱、盾地构成。 (一)地貌特点多数情况下,不同形态的区域地貌,往往是不同构造体系的反映。沙河沿山字型构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我国多年冻土广泛分布的地区之一。 近几年来,我部在该区进行了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对多年冻土的一般特征,分布规律及多年冻土对地下水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部在祁连山中、东段(东经98°-102°,北纬37°20′-39°20′,总面积为23900平方公里)进行了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评价地下水天然资源,为该区四化建设服务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一、自然地理概况 祁连山是由一系列褶皱断块山脉和相间斜列状断陷盆地(谷地)所组成。主要山脉为走廊南山、冷龙岭、托来山、大通山和达坂山。山体间有洪水坝、木里-江仓和门源  相似文献   

10.
25万赤布张错幅位于青藏高原腹部的唐古拉山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90°00′~91°30,北纬33°~34°.  相似文献   

11.
<正>1区域地质概况拉萨幅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研究区范围:东经:90°00′91°30′,北纬:29°00′91°30′,北纬:29°00′30°00′,面积约15964 km2。地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陆块、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喜马拉雅陆块,经历了冈瓦纳古陆北缘自泛非运动以来长期的沉积-构造演变,特别是受三叠纪以来特提斯洋盆  相似文献   

12.
<正>1成矿地质背景陕西省镇安县东沟金矿区位于陕西省镇安县城南东方向30 km的张家乡营胜村,行政区划属陕西省镇安县张家乡所辖。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9°23′30″109°24′00″,北纬33°19′45″109°24′00″,北纬33°19′45″33°20′30″。矿区历次工作共投入岩芯钻探13726.28 m/48孔,水文地质钻探861.08 m/2孔,坑探15277.50 m,坑道放射性测量97点/7条等  相似文献   

13.
内蒙兴安盟科右前旗阿尔山——五岔沟一带新生代火山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区位处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中段,据近年的区调成果证实,区内不但中晚侏罗世曾发生强烈火山活动,新生代的火山活动也甚为频繁。新生代火山岩分布于北纬46°—48°、东经119°00′—121°30′范围内,这一带最高山峰1745.2m,一般在1400—1600m之间,山脉东南侧发育洮儿河、哈布气河等一系列北  相似文献   

14.
<正>1地质背景紫金山矿田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部,闽西南晚古生代拗陷带的西南部,北东向宣和复背斜与北西向上杭—云霄深断裂带的交汇部位。罗卜岭铜(钼)矿区位于紫金山矿田的北东侧,宣和复背斜西南倾伏端东南翼。矿段位于北约20 km的上杭县城。地理座标为:东经116°25′30″~116°26′30″,北纬25°11′00″~25°12′15″。地形切割较强烈,基岩出露不好。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本文所指的祁连山东南部,其地理范围是从西到东包括了甘肃的武威、古浪、天祝、永登,青海的亹源、大通、民和以及兰州以东地区,其地理方位约居东经101°20′—105°00′,北纬35°40′—38°00′(图1)。按地质学家习惯的命名,侏罗纪地层在兰州附近称为阿干  相似文献   

16.
黄山东铜镍矿区位于新疆哈密市东南140公里处。地理座标为东径94°43′—94°47′、北纬42°16′—42°18′。它是1979年发现的一个含硫化铜镍矿化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经过近年来的工作,已成为东疆地区一个具有远景的成型的硫化铜镍矿床。  相似文献   

17.
本文討論地区,包括四川省雅安專区全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及濾定縣。地理坐标位于东經102°31′—103°15′,北緯30°40′—32°5′之間。現僅就已發現的有色金屬矿產論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不仅在关中盆地已发现多处热矿泉和地热田,而且在秦巴地区也发现了多处可供开采利用的热矿泉。据初步调查资料,秦巴地区已发现的热矿泉有10处,其中水温在30℃以上的有5处(水温最高者达59℃)。热矿泉流量在1.0L/s 以上的有8处,其中流量最大者达35.5L/s。此外,资料证明在热矿泉附近施工的地热勘探孔,单孔出水量要比就近的温泉流量大三倍以上。如勉县郭家湾地热勘探孔的出水量,比温泉流量增大五倍多;兰田石门汤和西乡三泉村的勘探孔出水量比温泉流量增大三倍多。上述情况说明,秦巴地区的热矿泉都有扩大开采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东天山的康格尔塔格金矿带矿产资源丰富,其重要控矿要素之一是韧性剪切带。文章使用ASTER数据提取该地区遥感矿化蚀变信息,并选择康古尔塔格金矿带的部分区域(因受数据获取限制,选择N41°38′—N42°20′、E91°20′—E92°20′范围)作为研究区。研究表明,区内矿化围岩蚀变特征明显,可通过分析研究区岩矿光谱特征以及ASTER数据光谱特征,分别选择假彩色合成、波段比值、特征向量主成分分析法(Crosta Technique)等图像处理技术来识别并提取研究区的矿化与蚀变矿物信息。结合ArcGIS将提取的矿化和蚀变信息与该地区的矿点与构造图层叠加,并对叠加成果图进行分析与对比,从叠加图中发现研究区中的金矿床沿韧性剪切带南侧的韧性剪切过渡带分布。通过阅读该地区的相关地质资料、成果文献等,对提取的矿化和蚀变信息进行验证;结果证明ASTER数据在相似干旱地区进行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具有可行性,此法用于相似地域找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西藏地矿局区调大队二分队,在1979—1983年进行1:100万改则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西藏北部迎春口(东经89°30′~90°00′,北纬34°50′~35°20′);果干加年山至西亚尔岗(东经86°00′~88°40′,北纬33°15′~33°35′)地区,首次发现含兰闪石类岩石,现就其产出地质背景及特点,作一概略介绍。 (一) 迎春口地区的含兰闪石类岩石特征: 该区广泛分布着三叠系若拉岗日群,它是一套厚约8000~10000m的浅变质岩系,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