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地震灾区重建规划用图测绘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充分利用已有基础测绘资源及灾前灾后影像资料,采用航测遥感技术对多源遥感影像的处理及多源数据快速整合的技术和方法,提出了可靠、及时、高效率制作地震灾区影像地图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
立实 《中国测绘》2008,(4):12-12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测绘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为地震灾区提供快速服务.及时满足了各方面的急需。截至6月15日,累计向90多个部门和单位提供灾区地图5.3万张.其中新加工制作3.1万张.提供遥感影像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1万GB;核对空运空投坐标近1200点。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灾区应急影像地图制作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汶川地震灾害应急对影像地图的需求,针对灾区分县1:25 000和1:5000影像地图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相关技术进行了试验和总结,为今后影像地图的设计与制作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无人机影像制作地震灾区三维景观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时、准确地获取地震灾区的灾情和灾后重建状况,研究如何利用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制作灾区三维景观图。对无人机影像进行几何纠正、影像拼接,利用摄影测量方法生成实验区的DEM,进而将影像制作成正射影像图;将无人机影像纹理映射到DEM上构建灾区的三维地形景观,并以正射影像图为底图对安置区的地物进行三维建模;最后根据规划和管理需要,编制三维景观系统,实现地震灾区三维景观的浏览、查询与分析。实践表明,采用无人机影像制作的三维景观图具有分辨率高、形象逼真等特点;影像的获取和处理以及系统的编制可为灾区重建提供丰富详实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南江1∶10000建库与出图数据的生产为四川"5.12"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专项任务提供前期的规划、设计、实施的测绘服务。Imap软件采用ARCGIS9.3的制图表达机制,是集多元数据导入、数据符号化编辑、地形图出图等功能于一体的DLG数据生产软件。数据采集、处理方案高效可靠,便于操作,克服了以往建库与出图分为各自独立的两套数据的弊端,极大提高了功效,在灾后重建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3S技术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3S技术在建立土地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3S技术为钟祥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和科学的技术服务,重点论述了正确解译和判断遥感影像,保证外业调绘和内业建库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3维技术以其直观、眩目的表现力深受人们喜爱.利用3S技术和Skyline开发平台,可以构建大型企业3维地理信息系统,以满足企业设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兼容原有2维系统的总图3维信息系统,将为企业的日常管理、设计施工、分析统计、规划决策等提供更加可靠、直观、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服务信息.  相似文献   

8.
以“8·8”九寨沟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三查”技术成果和地质灾害 隐患防治效果动态监测等为依据,研究地质灾害隐患实景三维场景中多源数据处理与发布、场景按需组装、快速分 发部署等关键技术,结合地质灾害隐患研判分析和防治设计等实际需求,研发地质灾害隐患一张图三维管理平台。 为灾后地质灾害隐患管理、风险分析、动态管控及相关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及时、可靠、高效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 同时也为存在地质灾害风险的区域和有地质灾害防治需求的区域,提供一套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和应急管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测绘》2011,(2):84-84
本刊讯记者陈兰芹报道3月12日上午.覆盖云南盈江地震灾区20多平方千米范围、分辨率达0.1米的首张盈江县灾区震后全区域高清影像图由国家测绘局制作完成。包括这张图在内的第一批盈江灾区震前、震后高精度专题地图已及时提供给国务院应急办等国家相关救灾部门.用于指挥决策和抢险救灾。  相似文献   

10.
为完成抗震救灾应急遥感影像数据传输任务,应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请求,中国网通(集团)北京分公司分别于5月14日和21日紧急指派技术人员,完成安装硬件、配置软件、异地联调等技术工作,把“中国测绘网”北京至成都线路带宽从2Mbps提升至100Mbps,极大地提高了传输速率,满足了大数据量传输的要求,为抗震救灾测绘应急服务提供了快速、稳定、可靠的网络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