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现代地图制图学的原理出发,联系其它有关学科对地图制图学的影响和要求较详细地论述了现代地图制图学的宏观发展的特征并预测了它在国民经济建设重大项目中将起到的规划与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地图设计的设计技术提出了挑战。本文从屏幕地图的特点出发,结合传统的制图学理论,通过设计河南省政区显示系统的初步实践,归纳和总结了屏幕地图在地图符号设计应用中的几个方面,并说明了屏幕地图在制图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分形,分维及其在地图制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桥  吴纪桃 《地图》1992,(3):5-11
分形理论是一门新兴的数学分支,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在地学中的应用也十分活跃。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有关成果和作者的一些工作,简要介绍分形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地图制图学中的若干应用,同时指出分形理论用于地图制图学中有关问题研究的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有关地图制图学理论问题的阐述,提出地图投影、制图综合和地图符号系统是地图制图学的基础理论;而信息理论等新兴学科的应用是地图制图学的应用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图制图学分支学科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5.
每门发展中的学科,其概念和研究对象总是学者争论的热点之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过几次反复,现归结于“人地关系”。地图学呢?它的科学性质和研究对象,至今还有争论。很多学者多次给地图学下定义,但似乎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得不重新立意,原因在于新技术的引进、地图应用范围的扩大。最近,高俊先生把地图制图学定义为“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并强调可以用“地图科学”来代替“地图制图学”这一名词。这一概念以地图信息传输模式为出发点,包括三大部分。其它一些比较完整的概念也大抵如此,只是说法略有不一。现今很难找到一门完全非综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中国地图制图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沧 《地图》2002,(2):10-13
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地图制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制图学理论上,实现了从古典制图学理论经近代制图学到现代制图学的跨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地图的实质论述了模糊数学与地图制图学的关系;从几个方面综述了模糊数学在地图制图学中应用的情况;推荐了几个能有效地用于地图制图中的模糊数学模型;对模糊数学在地图制图中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信息     
《地图》1991,(3)
本书系根据苏联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Карта—ВтосойЯзыкГеографии》一书译出。全书包括地理制图学、地图及其特性、地图作品的类型和品种、地图信息和读图、地图的应用、地图制图学中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地图制图学跨界于几个科学领域,吸取了很多学科的成果与方法,空前地丰富了自己的内容,并逐渐成为很多学科探索规律与显示研究成果的手段。信息论、系统论、传输论等横断科学正受到地图工作者的重视,为我们从整体上探索地图制图学的规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提出了地图信息传输的基础理论。这些进展与地图制图学的计量化、数字化的趋势共同形成了地图制图学的现代特征。可以认为地图制图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科学。作者建议用“地图科学”(Cartoscience)来概括与地图有关的科学技术体系,而把“地图制图学”(Cartography)限制在以地图设计、生产为中心的技术科学范围内。本文建议一个可供选择的地图科学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模式,并提出了若干在教育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与政策。  相似文献   

10.
地图制图发展及地图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  郑贵洲 《测绘通报》2002,(Z1):58-60
地图的可视化是目前地图制图学发展的一个热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视化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地图制图学中.详细介绍电子地图、动态地图和虚拟地图的性质、特点,重点阐述可视化地图实现的相关技术,如面向对象、虚拟现实、Internet及多媒体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质量工程"背景下地图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质量工程"和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为背景,基于地图学的学科特点,深入剖析了地图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提出了地图学课程建设的创新方案,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高水平、有特色、重实效作为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使地图学精品课...  相似文献   

12.
苏德国  崔希民  董春  康风光 《测绘科学》2010,35(2):80-81,190
本文基于目前迅速发展的WebGIS技术,结合地理信息行业应用的特点,分析了目前最为流行的轻量WebGIS模式,提出了基于动态数据交换的专题制图自动化方法。该方法能够自动实现轻量WebGIS环境下各种复杂专题制图应用。利用该技术方法在环境监测网上实现了空气质量日报以及水质监测周报的动态专题地图发布;通过与其他基本应用模式的比较,得出了基于动态数据交换的自动制图功能扩展更灵活,更能满足行业用户特殊需求的结论,解决了轻量WebGIS环境下专题制图自动化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Contemporary methods for depicting the earth and its cultural and natural attributes use graphic and non-graphic formats, maps and map-related artefacts, for visualizing geography and building virtual landscapes and environments. The discipline area of cartography, traditionally, has applied art (desig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map making to design and realise these products. Prior to the mid-1950s, cartographic artefacts were built under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umbrella’ of this partnership of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wever, since then,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associated with visualizing geography has focused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way from Art. This ‘move’ away from art was accelerated by: (1) computing, computers and complete automated systems; and (2) the ‘quest’ to gain ‘scientific legitimacy’ by using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as a lodestone for gauging the ‘quality’ of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embraced by cartography as a means to ensure that what is presented is scientifically ‘correct’ — products are considered to ‘work’ if they are scientifically ‘elegant’, ‘technologically’ ‘buildable’ and ‘deliverable’ using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systems. But, it is argued, science or technology, need not always take on primary roles, and there now is a need to address the role that design should take to facilita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artography, especially in the areas where new media has been applied to facilitate the building of geographical visualization tools.This paper will address how, by incorporating art elements into the design criteria of geographical visualization artefacts, ‘different’ visualization tools might be provided using all three elements of cartography: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4.
现代地图学的最新进展与新世纪的展望   总被引:38,自引:15,他引:23  
廖克 《测绘科学》2004,29(1):5-9
本文第一部分国际地图学的最新进展,阐述了专题制图进一步拓宽领域并向纵深发展;计算机制图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地图生产,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与互联网地图集迅速推广;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已形成一体化的研究技术体系;计算机制图-电子出版生产一体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地图设计与生产的传统工艺;地图学新概念与新理论的不断探索。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地图学与地图事业近30年的发展与成就,论述了测绘部门完成了全国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完成1:100万与1:25万数字地形图制作.在完成一大批专题地图的同时,广泛开展区域与部门的综合制图,编制出版了一大批不同类型的高水平综合地图集;遥感制图、计算机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第三部分是对中国地图学新世纪的展望:①抓住数字地球的机遇,创建地学信息图谱;②专题与综合制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③地图学、遥感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形成完整的研究技术体系与生产体系,发展地球信息科学;④为适应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扩大地图应用领域与范围,增加地图新品种;⑤加强地图学、遥感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原理与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家耀  武芳  闫浩文 《测绘学报》2022,51(6):829-842
当前,地图学同其他科学(如地理学)一样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在地图学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潮”或“观点”,地图学是否被边缘化了?地图学应该向何处去?这是测绘地理信息学界和业界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简要梳理了地图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回顾了地图学史上的三次崛起,不忘过去才能继往开来,回顾地图学的历史是为了让地图学更好地走向未来;其次,从地图学学科体系、地图设计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方法、智能地图制图综合及多尺度级联更新、地图的社会影响力、地图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等方面,分析了当代地图学的发展成就;然后,强调了地图哲学思维对地图学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侧重分析了人工智能推动地图学发展、时空大数据可视化及可视化设计的研究重点等;最后,分析认为,地图学必将沿着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整体化方向快速发展,地图学再度崛起是时代之大势。  相似文献   

16.
现代地图学理论对地图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国坤  张洪岩  徐艳艳  张丽 《测绘科学》2007,32(2):26-28,20
现代地图学理论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对地图及地图学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使地图学基础理论及地图学体系得到完善和充实。现代地图学理论的提出,对进一步阐述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建设,认识地图学与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关系,理解现代地图制作与应用的特点,揭示现代地图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都具有指导作用。现代地图学理论促进了地图学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发展,使建立在计算机地图制图基础上的地理信息系统日益完善和快速发展。现代地图学理论对地图学的影响意义深刻而久远。  相似文献   

17.
A discussion is presented of the unity of geography and cartography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ir historical development, ending with an indication of new links between these sciences in the current era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mphasized is the importance of the geospatial paradigm, which is a specific form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general scientific methodology. Under this paradigm, geography and cartograph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solution of problems involving interaction between nature and society. The concept underlying a new Soviet atlas of the world is cited as an exampl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Union, Paris, 1984.  相似文献   

18.
在对地理教师地理科学素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地理教师在教学、科研、生活中应具备的地理信息科学素质进行了研究,并从师范教育、继续教育2个角度探讨了构建地理教师地理信息科学素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计算技术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范式经历了三次转变:中心式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移动式计算,并向普适计算迈进。不同的计算范式孕育了不同的制图模式,地图制图模式也经历了三次转变:单机版的计算机地图制图、网络地图制图和移动地图制图,并向普适地图制图的模式改变。普适地图制图是普适计算技术在地图制图领域的应用,是普适计算与地图制图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给地图制图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普适地图制图的概念,重点介绍了普适地图制图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为今后普适地图制图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GIS自产生至今30多年来,世界各国都竞相开展GIS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使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大批实用系统,并已在社会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了巨大效益,目前,开始朝着产业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随着3S技术的集成应用,人们对GIS的运行效率及其深入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信息智能化处理已成为地图学和GIS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GIS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地理信息处理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智能GIS或者专家GIS,是解决复杂地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GIS最吸引人的一个应用方向。目前在地理信息处理的许多领域都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比如地图模式识别、地理数据的自动分类、地学专家系统、智能GIS、空间数据挖掘等。本文通过对当前地理信息智能化处理技术发展现状的阐述,旨在探索人工智能在地理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