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生物体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处理系统,论文的第二章从这种观点出发讨论了生物细胞内最大的信息源基因组DNA序列的信息编码问题。首先探讨了基因组蛋白质编码区的信息编码问题;简要回顾转录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后,讨论了基因组基因表达调控区的信息编码问题。第三章介绍了我们利用internet上可获取的开放的生物信息学资源,对基因组DNA调控区的一种可能的编码方式所进行的理论研究。这种可能的编码方式我们称之为双链DNA上的碱基空间模式BSP(Base Spatial Pattern)。首先,我们发现了由三联体BSP介导的一种4与20的关系,称为4-BSP-20关系。并推测4-BSP-20关系也许是某些DNA-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一种识别密码;第二,研究真核细胞转录调控中的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实验数据表明:某些DNA结合蛋白质对双螺旋核酸的专一性识别可能与BSP有关。并找到了7组由其他生物学家公开发表的实验数据支持这一猜测;第三,研究了BSP的形式化描述问题,找到了一种基于等价类的BSP描述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处理算法。该描述方法简明且便于应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研究途径,可把BSP和4-BSP-20关系推广到单链DNA(ssDNA)和ss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从而可进一步推广到RNA和R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在结论部分,我们给出了BSP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根据刘次全研究员等发现的蛋白质与其编码mRNA二级结构之间可能存在着二级结构单元数目间的对应关系 ,首次尝试参照P53蛋白质N/C末端的编码mRNA二级结构预测P53蛋白质N/C末端相应的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 ,在P53蛋白质N端 1 -93残基肽段可能存在四个α螺旋结构 (1 4-2 6 ,38-4 6 ,51 -56 ,6 8-70aa)。在P53蛋白质C端单体聚合区以后的区域可能存在另外两个α螺旋 (36 8-373,381 -388aa)。在P53蛋白质N/C端末知二级结构的预测区域内没有发现β层片结构。这些预测结果与法国蛋白质生物和化学研究所 (IBCP)多重序列联配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方法对照 (其准确率为 73.2 0 %左右 ) ,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工作基础上 ,将P53蛋白质N/C端预测的二级结构在SGI-INDIGO2 工作站上分别构建出三维构象模型。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资料对照 ,这两个模型较好的解释了P53蛋白质N/C末端特定的生物功能在三维结构上的相应特点。此外 ,在SGI -INDIGO2 工作站上 ,首次选择和利用P53蛋白质突变研究近十年积累的大量资料 ,以及P53蛋白质核心区三维晶体结构数据资料 ,对Arg1 75,Arg 2 49,和Arg 2 48三个P53蛋白质高频率突变点的十种不同的残基替换做了分子动力学研究。结果发现 ,P53蛋白质核心区在经历 1 2 ps的分子动力学过程后 ,其三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和评述了预测RNA折叠结构(主要是RNA二级结构)的理论方法,对以RNA二级结构为基础的RNA三级结构的构建方法和分子力学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真核细胞前体mRNA中内含子的剪接过程涉及剪接位点(内含子的5′、3′剪接位点和分枝点)的核苷序列与一些小蛋白质分子之间特定的专一相互作用。对大量内含子、外显子-内含子-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外显子的核苷酸片段二级结构的分析表明,剪接位点大多位于二级结构的环区。剪接位点的这种结构分布特征与剪接过程的化学反应机制相符合,并可以作为识别剪接位点的一种结构信号。对mRNA和由其编码的蛋白质折叠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两者的二级结构单元(即mRNA二级结构的发夹,蛋白质中α-螺旋和β-折叠片)数基本上相同;蛋白质转角区域与mRNA二级结构的环区对应;两者的结构元素在空间上的排布相一致等。详细分析密码子在mRNA二级结构中的分布还发现,密码子在RNA二级结构中的分布规律与氨基酸的构象性质有一定联系。这些结果提示,mRNA与蛋白质之间除了存在一维线性遗传关系外,很可能还存在着某种三维结构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4.
使用日本国名古屋大学4m射电望远镜于1994年12月22日对分子外流区W75—N的~(13)CO(J=1-0)跃迁(110GHz)进行了观测。得到了该区域的7×7个观测点(grid 为2角分)的积分强度MAP图,通过对所观测到的双峰谱线进行研究,得到了该区域~(13)CO源的两个成份。  相似文献   

5.
结合最新的哈勃参量H(z)观测数据、重子声学振荡(BAO)数据与普朗克卫星观测得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数据,利用马尔柯夫链蒙特卡洛算法(MCMC)对一种相互作用暗能量模型进行了观测限制.这3种数据联合限制得到的各参数的最佳拟合值及1σ误差范围分别为:物质能量密度参数?m=0.266+0.028-0.028,相互作用因子γ=0.090+0.100-0.098,暗能量状态方程参数wX=-1.307+0.263-0.269,哈勃常数H0=74.20+4.66-4.56.相互作用耦合参数γ0表明能量正在从暗物质转移到暗能量.然而,宇宙学常数模型中的巧合性问题在1σ误差范围内依然可以轻微缓解.为了更好地做出比较,还利用BAO+CMB组合数据及单独的H(z)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考察,得到的结果如下:(1)H(z)数据能对相互作用参数γ给出更好的限制结果;(2)ΛCDM模型仍然是与观测数据符合得最好的模型,耦合参数γ与其它模型参数(?m,H0)相互关联;(3)在考虑了暗能量与暗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之后,超新星局域距离阶梯测量与普朗克观测对H0限制结果的冲突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162个射电源,其中包括了47个BL Lacs ,21个galaxies ,94个平谱射电类星体( FSRQs ) ,这些源是通过Michigan大学的26m的射电望远镜观测的。大多数源都包含了3个波段的观测数据:4 .8GHz ,8GHz和14 .5GHz。文中计算了3个子类的平均的流量密度,并且得到了相应的谱指数(αwei) ,αBL=0 .08±0 .28 ,αGAL=-0 .91±0 .32 ,αFSRQ=-0 .14±0 .4。同时也讨论了这些源的射电性质,其中包含了谱指数,流量密度和红移之间的关系,流量密度和谱指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赵承均 《天文学报》2003,44(3):256-269
物态方程一直是恒星模型理论研究中的最重要的物理方程之一,对于日震学等高精度要求的研究领域来讲,只包含理想效应的物态方程并不能满足研究需要,而要更细致、包含非理想效应的物态方程对系统作更精确和完善的描述,在弱耦合及弱电子简并的系统中,为研究各种带电粒子之间的库仑耦合效应,以化学图像为基础,分别用具有硬核改正的Debye—Hueckel扩展理论来处理离子-电子作用、多体作用的经典点粒子相互作用理论描述离子-离子作用和量子统计方法处理电子-电子作用,并把此3种作用对物态方程自由能的贡献用半解析的数学公式给出,为适应日震学研究的要求,特别选取一组类太阳的恒星模型作为研究对象,从实际模型计算出发,对库仑耦合中的各种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并检验了所作的理论改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文[1]中所求得的扰动引力势的严格解,当此解由无旋臂区向有旋臂区连续过渡时,在解中出现一非波动项,对此项作出估计,可得出厚度(H=2/α)与开始形成旋臂处的半径的r_0关系:αr_0=7(α为星系半厚度的倒数).我们由[2]选出了50颗旋涡星系,并测定了它们的r_0,由此定出了星系盘的平均厚度.  相似文献   

9.
金属丰度与星系光度是星系的重要特征参量,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星系中恒星质量与金属成分的累积过程。评述了星系的光度-金属丰度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对近邻星系、中等红移星系(0.42)的研究结果.由于观测样本跨越较宽的宇宙学时标,可以由此来探讨这一关系的演化过程,从而帮助理解星系演化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10.
根据BCH分组码原理,设计了BCH (31,16,7)码的编、解码算法.通过对该分组码在电话信道编码中的MATLAB仿真,验证了在电话授时系统中,是否需要采用该信道编码与所处信道的信噪比有直接关系.在信噪比低于4 dB时,可以不进行信道编码;当信噪比高于4 dB时,对电话信道进行BCH编码能较好地起到纠、检错作用.此研究为新型电话授时系统的研制提供一种可选的编码方案.  相似文献   

11.
对从Veron活动星系核表 (2 0 0 0 )选取的 4 3个赛弗特 2星系组成的样本的低分辨率光谱进行分析 ,发现一些在Veron活动星系核表中被定义为赛弗特 2星系的源并不符合赛弗特 2星系的分类标准 ,所以根据标准 ,重新对样本进行了分类。分类结果是 :赛弗特 1.9星系占 2 3% (10 / 4 3) ,赛弗特 2星系占 30 % (13/ 4 3) ,LINERs占 7%(3/ 4 3) ,HII区占 5 % (2 / 4 3) ,和混合型光谱占 35 % (15 / 4 3)。我们的结果对Veron表进行了修正。同时考察赛弗特 2星系的α(60 ,2 5) 和 [OⅢ ]/Hβ的相关关系 ,证实了Keel等人 (1994 )年发现的赛弗特 2星系 (热 )相关关系 ,并且将红外颜色的范围从 - 1.5<α(60 ,2 5) <0扩展到$C - 3.5 <α(60 ,2 5) <0的赛弗特 2星系中 ,并讨论了α(60 ,2 5) ~ [OⅢ ]/Hβ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大气湍流会导致天文图像的像质衰减 ,而视宁度r0 则是描述这种衰减的特征参数。在本文中 ,我们给出了像运动法测量中r0 和曝光时间之间的关系 :曝光时间必须小于大气相干时间 ,否则测量的r0 值将偏大。基于这个原因以及对仪器检测的需要 ,我们必须对视宁度测量仪的曝光时间进行准确地测量。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法来测定视频CCD的曝光时间 ,实验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前面我们已经分别介绍了天体距离的各种光度测定方法,列举了不下10种可用于光度距离测定的标距天体(包括恒星、星团和星系),其中有的标距天体可用于一种以上的光度测距方法。如造父变星既可利用它们的周光关系,也可用于巴德-威塞林克方法;超新星(以及新星)既可用作标准烛光,亦可利用巴德-威塞林克方法;对于星系来说,可以通过特里-菲契(TF)关系或法伯-杰克森(FJ)关系和面亮度起伏(SBF)方法来确定它们的光度距离,等等。  相似文献   

14.
非局部的对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局部对流理论存在的问题。指出在研究变星脉动和具有延伸对流区的恒星内部结构时,湍流雷诺应力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当考虑湍流压对恒星静力平衡的影响时,则必然排斥对流的局部描述。从研究湍流关联的动力学方程出发,提出了一种非局部对流的统计理论。  相似文献   

15.
大气湍流会导致天文图像的像质衰减,而视宁度r0则是描述这种衰减的特征参数。在本文中,我们给出了像运动法测量中r0和曝光时间之间的关系:曝光时间必须小于大气相干时间,否则测量的r0值将偏大。基于这个原因以及对仪器检测的需要,我们必须对视宁度测量仪的曝光时间进行准确地测量。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法来测定视频CCD的曝光时间,实验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研究NGC7538-IRS1致密HⅡ区H_2CO和OH脉泽辐射VLBI观测结果的基础上,指出该HⅡ区合理的模型是:HⅡ区表面为厚的尘埃层包围,尘埃层两极已被突破,并形成双极流;HⅡ区外面有一个环形转动气体-尘埃云,存在由环向HⅡ区表面的物质下落;包括环和HⅡ区在内的整个系统视向速度为-61km/s,该系统居于视向速度为-57km/s的更大分子云中。H_2CO和OH脉泽发生在HⅡ区两极附近离HⅡ区表面小于0.2R_(HⅡ)的区域内。利用上述模型,还讨论了H_2O脉泽及其他分子吸收线和发射线的发生区域。  相似文献   

17.
低频天波信号异常与太阳软X射线爆发的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0 0 3年 1 0月下旬至 1 1月上旬太阳剧烈活动期间在中国陕西临潼接收的低频一跳天波信号的突然相位异常 (SPA)和突然幅度异常 (SFA)事件与美国空间环境中心 (SpaceEnvironmentCenter)提供的由GOSE1 2卫星探测得到的太阳 1 -8 A软X射线耀斑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还对SPA及SFA与太阳射电爆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力 《天体物理学报》1995,15(4):344-349
使用最近期的GRO库中EGRET的γ射线数据,研究了逆康普顿散射对中等银纬区银河弥漫γ射线的贡献。采用了两种分析方法:其一为本的新分析方法,其中银河宇宙线与星际气体相互作用的γ射线的发射率q/4π由γ射线数据本身确定;其二为通常的分析方法,即q/4π由使用了局部银河宇宙线强度的观测值的理论估计给出。通过分析,我们获得了两种方法中逆康普顿散射的贡献与能量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逆康普顿散射的贡献是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D≤4,R≥0的Abell团样品和整个R≥3的Abell团样品的空间两点相关函数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R≥0,R=0和R≥3的Abell团的相关函数分别为175r~(-1.8),150r~(-1.8)和1900r~(-1.8)利用已有的R≥1和R≥2团的相关函数的统计结果,我们得到了Abell团的相关性幅度α与富度N之间的关系:α∝N~(1.6)。在相关性幅度的统计误差所允许的范围内,α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在宇宙弦理论中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20.
用主光线法对正在研制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焦面上天体成像位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焦面上确定天体位置的方法,导出了天体在天球和LAMOST实际焦面上一一对应的位置关系。本的方法可用于焦面上光纤位置的确定,同时,也为已知天体在焦面上的位置确定其在天球上的位置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