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硝口岩盐矿床位于六盘山盆地中南部,具有平面上分布范围较小,垂向上厚度巨大,沿走(倾)向变化大的特点;主要盐类矿物均见有原生沉积和后期充填两种类型。通过对硝口岩盐矿床构造、矿层、矿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硝口岩盐矿床成因为"高山深盆"成盐模式,属于典型的陆相硫酸盐—氯化物盐湖沉积;巨厚岩盐矿层的形成一是原始沉积厚度大,二是受构造影响间接使矿层"加厚"。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盆地岩盐矿地质特征及开发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汶口盆地岩盐矿均为第四系所覆盖,钻孔揭露,除第四系外,主要为古近系官庄群大汶口组。大汶口盆地主要是由南留断裂所控制。岩盐矿是大汶口盆地盐类矿床的主体,矿层多而集中,厚度大而变化小,品位高而稳定。矿层延展面积约45km3,其平面形态为一个椭圆形,在空间上整个含盐段似一个向北缓倾的大透镜体。矿石自然类型有3种,即块状岩盐(灰白盐)、含杂质岩盐(杂色盐)和脉状岩盐,其中以块状岩盐为主,含杂质岩盐次之,脉状岩盐不具有工业意义。该矿床地质条件好、埋藏深度适宜,外部建设条件好,该矿床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矿业开发可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已在着手工作,推动该岩盐矿规模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3.
大汶口盆地岩盐矿均为第四系所覆盖,钻孔揭露,除第四系外,主要为古近系官庄群大汶口组.大汶口盆地主要是由南留断裂所控制.岩盐矿是大汶口盆地盐类矿床的主体.矿层多而集中,厚度大而变化小,品位高而稳定.矿层延展面积约45km2,其平面形态为一个椭圆形,在空间上整个含盐段似一个向北缓倾的大透镜体.矿石自然类型有3种,即块状岩盐(灰白盐)、含杂质岩盐(杂色盐)和脉状岩盐,其中以块状岩盐为主,含杂质岩盐次之,脉状岩盐不具有工业意义.该矿床地质条件好、埋藏深度适宜,外部建设条件好,该矿床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矿业开发可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已在着手工作,推动该岩盐矿规模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4.
张幼勋 《矿床地质》1983,2(3):69-71
吴城碱矿是世界罕见的古代天然碱矿床之一,属于典型的陆相碳酸盐型盐湖沉积。矿床赋存于一个早第三纪断陷盆地中,该盆地发育了厚约2400余米的陆相碎屑—蒸发岩。天然碱距地表650—900余米,呈多层状产出,下部为天然碱矿层,上部则为含岩盐天然碱层。矿床盐类矿物组合以天然碱为主,次为石盐、重碳酸钠盐。共生矿物有磷钠钙石、氯碳钠镁石,未见通常在碳酸盐湖中出现的硫酸盐矿物——芒硝。  相似文献   

5.
江苏东海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基本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程振香 《矿床地质》1990,9(1):86-90
榴辉岩型金红石矿是我国近两年新发现的一种矿床类型。它与高级区域变质岩——榴辉岩密切相关。含金红石块状榴辉岩为主要矿层,呈透镜状、长条状产出。金红石含量1.02—5.5%,平均2.32%,其赋存状态主要呈分散状分布在矿物品隙间。矿石中富含石榴石、绿辉石和磷灰石等。综合利用价值高,选矿效果好,可获得四种合格产品。矿床规模大,品位较富,露头矿,交通方便,开采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6.
杨霞 《化工矿产地质》2020,42(2):132-137
陕西及周边的山西、宁夏等省区均为缺盐省,开发陕北盐田对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陕北岩盐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以米脂凹陷为古地理背景的陕北盐盆。盐盆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收缩,以马家沟五期沉降幅度最大,成盐性最好。从矿层稳定性和构造复杂程度、开采条件等方面比照类似的四川威西、合川、长宁、川东等盐矿,陕北岩盐矿均简单,且不溶残渣湿体膨胀率4.12%~6.17%,故选用斜井-水平对接井组连通水溶开采法。水溶开采工艺主要包括钻井工程、采卤工艺、输卤和回卤工艺等,建议主注水井为直井,主出卤井为水平井,输卤、回卤等各管路均须选用经防腐处理的热轧无缝钢管,埋地敷设于冻土层以下。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东濮凹陷岩盐矿是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在濮阳县岩盐普查项目中发现的一超大型岩盐矿,初步分析认为,该地区岩盐矿石品位在55.32%~98.29%之间,平均品位86.59%,适用于水溶法开采。对矿区所采集样品进行了岩盐水溶性能试验,对水溶开采建槽期最佳卤水浓度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赞比亚姆蓬韦盆地位于著名的中非铜矿带上,邻近的谦比希盆地和卢安夏盆地内产出的矿床,在产出的构造部位上具有相似的特征。本文将姆蓬韦盆地与邻近盆地的地质特征进行对比研究,以该盆地典型矿床的含矿层位与区域上其它已知矿床有利成矿的岩相、岩性段进行系统对比,研究该区含矿层、相、位的变化情况,确定姆蓬韦盆地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酉阳县洞岩铅锌矿床为近几年新发现的矿床,本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其含矿层位主要为下奥陶系桐梓组和红花园组,矿体呈脉状产出,矿石组分简单,矿石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及少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萤石,少量沥青等。矿体产出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条件双重控制,区域大断裂为导矿断裂。与区域上已知矿床对比分析,认为该矿床具有较大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
葫芦岛市白杨村石英岩矿赋存于辽西笔架山向斜北翼,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中.矿层呈单斜状东西向展布,为一连续的、厚度稳定的单一矿层.矿石类型以巨厚层、厚层灰白-白色石英岩为主,矿石质量特点是硅高碱低,是与辽西地区高碱水泥用灰岩相匹配的硅质原料矿.通过对白杨村石英岩矿床产出层位、矿床特征及高硅低碱的矿石质量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辽西水泥用石灰岩碱高的实际情况,探讨了该矿床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蔡希斯坦盆地二叠纪钾盐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德国几个在产钾盐矿山实地考,察以及与德国钾盐研究机构的技术交流,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对德国钾盐地质条件、开发现状以及开采技术的发展进行综述,为国内找钾和钾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德国钾盐产于上二叠纪蔡希斯坦盆地(Zechstein Basin),位于相对稳定的陆块浅海陆架区,主要通过浅陆棚阶段和次深陆棚阶段形成。蔡希斯坦盆地已识别出8个盐沉积旋回(Z1-Z8),每个旋回的沉积方式大致相同,沉积层序自下而上通常为:碎屑岩→碳酸盐→硬石膏→岩盐→钾盐层→硬石膏顶板。德国二叠纪超大型钾盐盆地的发现,表明海相沉积盆地是地球的可溶性钾盐主要储存库,印证了海相钾盐常形成于次盆地中。同时,通过对钾盐层顶底板和钾盐样品的化学分析,研究特定元素(Br、Rb)的变化,作为国内找钾的指标。钾盐的开采主要分为旱采法和水采法2种,传统上以旱采法为主,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水采法相对旱采法有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充分分析米脂—绥德岩盐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位于其中部的米脂姬家峁矿区O2m65亚段盐矿层赋存特征进行了研究,预测了矿区O2m65亚段岩盐资源储量,并对其开采条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阳慕尧  陈桂生 《湖南地质》1997,16(2):123-130
本文根据衡阳盆地岩盐矿床特定的地质条件,对比揭示了定向对接井设计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及其对流采卤新工艺的优越性和高效益,论证了应用此采卤新工艺是高效开采衡阳式岩盐矿床的国际水平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Ⅰ、Ⅱ矿区矿体地质进行了对比,认为两矿区在矿体地质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出含矿岩体有可能为来自同源,但不是同一通道的产物,从而对探讨整个金川矿田含矿超基性岩体的形成与空间展布规律及未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庐江县小包庄铁矿床是安徽省"358"找矿特别行动计划期间由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在庐枞矿集区发现的一处大型铁矿床。该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产于火山岩与次火岩体接触带附近,属高温气液交代型铁矿床。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该矿的围岩蚀变分带地质特征,为今后寻找同类矿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响溪金矿区周边出露黄茅园复式岩体、中华山岩体和其它隐伏岩体等,岩浆多期次活动。岩体与周边围岩金丰度值高,NE向张扭性断层贯穿岩体与围岩,围岩中发育NW向劈理化带是外接触带矿床的容矿构造。建议加强岩体及贯穿岩体的NE向断层的含矿性研究是寻找内接触带矿床的突破口,外接触带矿床主要需加强平行劈理化带的找矿,已知矿区要加强走向上的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7.
位于焦家断裂带的新城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主裂面(断层泥)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闪长质碎裂岩带内。根据勘探资料和测试数据对矿床内Ⅰ号和Ⅴ号主要矿体的赋存特征进行分析, 并结合矿区水文和环境特点对矿床进行了开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新城金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矿床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对矿区岩体稳定性产生的影响较小, 研究区内的主矿体为地质环境条件良好型矿体。   相似文献   

18.
位于遵义铝土矿带中部的后槽矿区,受NE-SW向岩溶盆地控制,溶盆内分布有众多形态各异的中、小型溶洼、溶坑和溶沟,在这些溶蚀洼地中,沉积了下石炭统九架炉组的铝土矿含矿岩系。其中主要有似泥石流沉积、沼泽、泥炭沼泽沉积和洪泛漫流沉积。似泥石流沉积物与沼泽、泥炭沼泽沉积物多次交替重叠,构成了多个沉积旋回,表明沉积环境发生过多次周期性变化。似泥石流沉积和洪泛漫流沉积,是形成铝土矿的主要沉积作用。洪泛漫流沉积形成的、覆盖全区所有溶蚀洼地的铝土矿体最为重要,称为"主流面状矿体"。"主流面状矿体"形成之后,本区原始的红土风化壳物质向九架炉组铝土矿含矿岩系沉积物的转变阶段即告终结。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形成,主要是在各种溶蚀洼地中陆相复合沉积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李春元  张勇  彭帅  高守阳  马亚仲 《岩土力学》2018,39(11):3957-3968
为研究深部高应力岩体强烈的卸荷效应扰动底板破坏并诱发突水的危险性,根据卸荷力学理论,研究了深部开采卸荷对底板扰动破坏的影响,运用离散元软件计算了深部开采底板卸荷损伤的强扰动特征,基于三轴卸荷试验及损伤因子概念推导了卸荷量与损伤因子的关系,获得了底板岩体卸荷的扩展破坏条件,划分了底板卸荷扰动分区,分析了深部开采底板岩体卸荷损伤破坏的强扰动危险性。结果表明:随采深增加,底板卸荷起点及卸荷应力增加,卸荷量却降低,而深部开采较小的卸荷量便造成底板严重损伤破坏;岩体卸荷量越大,卸荷速率、位移量及渗透系数越高,越易致其扩展破坏;裂隙倾角及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比值越小,越易满足底板岩体卸荷的扩展破坏条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