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云南南伞盆地岩溶塌陷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伞盆地的主要地质灾害现象———岩溶塌陷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岩溶塌陷的控制条件、影响因素及岩溶塌陷机制。将岩溶塌陷发展演化过程划为三个阶段,分析了岩溶塌陷的发展演化趋势,并结合人工影响因素对岩溶塌陷灾害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GIS技术在四川省九龙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九龙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在对全县地质灾害特征和影响因素调查基础上,探讨了GIS技术在九龙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描述了GIS图形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支持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思路,并介绍了评价因子选取、栅格单元划分、结果评价等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将GIS技术应用于九龙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可以提高评价效率和准确性,评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在综合分析枞阳县各种地质灾害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各种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发育规律、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等特征进行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吴跃东  向钒  赵家厚 《安徽地质》2006,16(3):215-219
结合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调查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各种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发育规律、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等特征进行研究和总结,提出了对该地区存在的各种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宁市位于黄土高原西端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特定的地貌条件、气候条件及环境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使得西宁市地质灾害频发。依托《西宁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区划》和《青海省西宁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在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岩土体力学实验结果,阐述了西宁市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成因等特点,着重分析主要地质灾害变形破坏模式进行分析,对今后西宁市城市防灾减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及评价是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必须同时注重灾害现状和形成条件两类因素。西昌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确定分区主导因子后应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区方法.定量化分区以GIS技术为依托,应用了GHGIS网格化与数值化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元要素叠加,将单元信息叠加结果按数值表示,用GHGIS软件作模糊综合评价,自动生成等值线,定量化综合反映全县地质灾害现状。  相似文献   

7.
采用摸底调查和野外实地调查的工作方法,对厦门市418所中小学校地质灾害进行面上调查、逐点评价。系统地分析了校园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总结出厦门市中小学校地质灾害地理分布规律,划分了校园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危害程度等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6,(4)
库车县位于天山南麓,全县46.67%的面积为山地地形,复杂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使得地质灾害广泛发育,严重威胁着区内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本文在广泛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有了全面了解。研究结果表明:该县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面塌陷4种类型,共分布有138处,以崩塌和泥石流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同时结合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等条件,对该区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进而为库车县地质灾害的区域防治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陇南市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陇南市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危害全国闻名,研究程度也较高,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前人对该区地质灾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1999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分析该区地质灾害的空间与时间上的发育规律,从地质条件、降水条件及人为因素等诸多条件对其成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清水县是甘肃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根据清水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野外调查成果资料,在概述县域自然地理条件及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全县已有的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从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与结构、地质构造、大气降水、人类工程活动5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并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以期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台江县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特征。依据境内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原则和方法,对该县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为台江县规划、部署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武宁县多山地丘陵,地质灾害较为发育.选定典型地质地貌单元,依据其袭扰系数进行类比,将全县划分为高、中、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并根据各类型地质灾害的特征提出不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根据威宁县地质灾害隐患最新调查数据,介绍威宁县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县地质灾害灾情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为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早期预警的基础.为了探索秦岭山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文中在陕西凤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GIS技术结合信息量模型方法完成了凤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区划.结果显示:凤县地质灾害分布主要与河流侵蚀、植被覆盖率及人...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对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绥德县城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 沟壑纵横, 地形切割强烈, 地质灾害多发。为了评估绥德县城区地质灾害风险, 将城区周边斜坡地带共划分为1050个斜坡单元, 计算每个斜坡单元在不同含水量工况下的稳定性, 并结合土体含水量监测数据评估斜坡单元危险性。在此基础上, 利用1︰1万遥感数据识别斜坡单元内的承灾体, 并进行易损性分析和危害性评估。根据危险性和危害性评估结果, 完成绥德县城区及周边地区基于斜坡单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表明, 绥德县城区及周边地区很高风险区面积2.27 km2, 包含斜坡段106个; 高风险区面积3.03 km2, 包含斜坡段114个; 中风险区面积10.40 km2, 包含斜坡段362个; 低风险区面积12.81 km2, 包含斜坡段468个。  相似文献   

16.
在甘肃省甘谷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分析研究, 选取了历史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水文条件、植被条件、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 建立了相应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判方法, 基于GIS技术平台, 对甘谷县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综合评价, 并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最终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极低危险区4个等级, 其中, 高危险区面积为393.19 km2, 占总面积的25.01%, 中危险区面积为544.04 km2, 占总面积的34.61%, 低危险区面积为324.69 km2, 占总面积的20.65%, 极低危险区面积为310.08 km2, 占总面积的19.73%.   相似文献   

17.
统计分析方法是研究地震地质灾害的基本方法,很多学者以灾害面积和灾害数量为基础数据提取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评价。在使用灾害数量或点密度等指标进行分析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实地调查确认等手段严格保证数据的精确性。以白沙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选取了灾害面积比(Ph)、灾害数量比(Pn)和地表面积比(Pa)作为3个评价参数,通过相互对比的方法揭示了地震灾区小流域都江堰白沙河流域内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范围分别为坡度30~50,高程1450~2740m,坡向为E-SW向坡。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更加全面的快速评估地震灾区小流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提供较多的灾害信息,判断小流域地表破坏严重程度,为防灾减灾及灾后重建提供帮助。同时发现,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集中分布区与破坏严重区并不一定重合,因此,在对地震灾害进行空间分布分析时需要同时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不可忽略。将分析结果与汶川震区已有成果进行了对比发现,汶川地震灾区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区存在坡度和高程上限,分别为50和3000m; 白沙河流域的地质灾害坡向分布与北川映秀断裂走向关系密切,其主要分布坡向中间值与断裂走向夹角约90,但在该研究区灾害的分布不存在背坡面效应的特点; 该流域内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岩性分布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8.
对关岭县地质灾害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根据灾害危害程度将全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并分别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规划,并建立监测网络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地震造成灾区地质灾害广泛发育,土壤侵蚀剧烈,极大地破坏了灾区环境,改变了灾区自然环境演化的进程.通过实地调查与观测,并结合遥感资料数据,分析了岷江上游都江堰-汶川河段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揭示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及工程建设对岷江上游河道的影响形式,分析了上游河道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震后崩塌、滑坡单侧挤占河道使岷江干流河宽普遍压缩5~10 m,顶冲挤占使河道一般变窄20~30 m,最窄处仅为原河道的1/3(30~40 m).泥石流堆积物进入河道而淤积河道,甚至阻断岷江而形成堰塞湖,造成河床上升,河曲加剧,工程建设及灾害点处置使河宽变窄.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后10~20 a,尤其震后5 a内,汶川-映秀河段,河道变窄,河曲加剧,河床升高,河床比降呈增大趋势,映秀-紫坪铺河段淤积明显,河床升高.从长期变化来看,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加速了岷江上游高山峡谷区河道的自然演化进程,河床升高并展宽,河床比降降低,河谷逐渐向宽谷形态演化,河床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0.
陕北延安“7.3暴雨”诱发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7月3日以来,陕西延安地区百年不遇的持续性强降雨,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流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本次持续性强降雨诱发大范围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本次持续性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共计8 000余处,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和泥流,分别以小规模黄土崩塌、浅表层黄土滑坡、坡面型黄土泥流为主,以及上述灾种链生转化形成的沟谷型泥流。在持续降雨条件下,多灾种转化而成的复合型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