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立文 《气象》1977,3(8):32-32
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风和日丽,蓝蓝的天空好似贴着一片雪白的鱼鳞般的白云,忽而就变成乌云满天,大雨倾盆,使人们措手不及。 农谚有:“鱼鳞天,不雨也风颠”。这里的鱼鳞天,就是指卷积云。它的云块很小,呈白色细鳞片状,  相似文献   

2.
母爱     
母爱郭成杰记得从上小学起.母亲的白发就多于黑发,再加上从小裹脚,五十出头的母亲走起路来就颤巍巍的,看上去显得更加苍老。我上小学时,没有晚自习。那时乡下没电。一到晚上,我就盘腿坐在煤油灯下,看母亲纺棉花、伴着吱吱哑哑的纺车声,母亲总是对我说:“祥儿,要...  相似文献   

3.
爱的共鸣     
你曾坦诚地说,最初真想拒绝一个普通气象工作者的爱,一个整天与枯燥数码字打交道的严肃认真的人.因为,爱需要温柔,而不是枯燥;因为,爱需要浪漫,而不是严谨;现在,你默认了——气象员整天沐风浴雨,却不乏温柔严肃认真,却充满激情;  相似文献   

4.
1980年我从省气象学校毕业,在地面测报工作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曾有许多人这样问我:你干了那么多年的测报工作,有何感想和经验?说到感想,既有道不尽的酸甜苦辣,也有成功后的喜悦与欢乐。当你顶着狂风暴雨、冒着酷暑严寒,一个数据一个符号地观测记录着大气变化的时候;或是当你夺得了“百班无错”等比较大的成绩,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的时候,你也许就会说:“真是五味俱全啊!而工作经验,则只有一点,那就是:以规范为准则,在“细”字上下功夫。说起来简简单单一句话,但要真正地做到、做好,却不是那么容易。就拿湿球纱布的…  相似文献   

5.
直面暴风雨     
天气预报说,明天将有暴风雨。听到这则消息,你是会大声抱怨、责骂老天,还是会马上收拾一切、准备应对?广州前一段时间的特大暴雨恐怕让许多人都谈“雨”色变,其中难免会有人在看到“水淹七军”的惨状后大发牢骚,而这,便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的体现。既然暴风雨铁定要来了,那么与其消极逃避、怨天尤人,何不打点一切,直面暴风雨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雨日及降水量的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颖  封国林  施能  甄淑红 《气象科学》2007,27(3):287-293
利用江苏省1960—2000年13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41 a来江苏省年、季、月雨日的时空特征和雨日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年雨日已经明显减少,平均每10 a雨日减少10.4 d。各季的雨日都呈负趋势,平均每10 a季雨日减少2.6 d。而秋季雨日减少最明显也最多。雨日长期趋势变化有明显的空间变化。江苏省的年雨日东部比西部减少的多,东部雨日每10 a减少14.6 d。月雨日也呈减少趋势,尤以4月、9月明显。雨日的长期趋势变化与降水量的长期趋势变化并不完全一致,这种不一致表现在长期趋势变化的强度上、范围上。总的来说,雨日的负趋势变化要强于降水量,负趋势的范围也要比降水量来得广一些。  相似文献   

7.
《贵州气象》2006,30(3):31-31
雷暴常出现在春夏之交或炎热的夏天,大气中的层结处于不稳定时容易产生强烈的对流,云与云、云与地面之间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放电,有时雷声隆隆、耀眼的闪电划破天空,常伴有大风、阵性降雨或冰雹,雷暴天气总是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联系在一起。在天气预报中,人们常常说雷雨  相似文献   

8.
看风识天气     
杨德生 《气象》1978,4(2):23-23
谚语说:“不风不雨,不风不晴”,“风是雨头”,都是说的风和晴雨的关系。高、低压的移动,常通过刮风表现出来。高压控制下的晴天,不刮风,表明高压系统没有明显移动,晴天仍持续;低压系统影响下的阴雨天,无风,低压系统也不移走,继续阴雨。下面就谈谈我们看风识天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降水性层云含水量跃变对应的微结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春2007年5月16日的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的飞机观测资料,并结合天气图、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此次降水过程中粒子浓度、粒子谱、雷达垂直累积液态水(vertical integrated liquidwater,VIL)、微波辐射计积分液态水(liquid water content,LWC)以及地面雨强特征。研究表明,层状云微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起伏较大,出现两次典型的含水量跃变:第1次液态水跃变主要是因为粒子浓度增加;第2次液态水跃变是因为粒子浓度和粒子谱共同作用的结果;雷达VIL值和地面雨强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月亮(外一首)王魁山曾有人说,你原本暗淡无光,你的光泽,完全靠大阳做嫁衣裳。曾有人说,你不会释放热量,你的银辉,为地球铺了层霜、曾有人说,你初一十五两副模样,圆了却又变缺,着意为离人增添忧伤。把委曲埋在心底,让泪水胸中流淌,不管别人如何评说,你依旧谱...  相似文献   

11.
一、预报思路: 农谚说:“一日大风百日雨”,“春季大风翻、百日下满湾”,“九尽狂风起、一百天下雨”。这些谚语说明天气变化存在着一定的韵律关系,也就是说前期的风和后期的雨存在着一百天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夏季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夏季雨型预报中引进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首先,根据雨型与前期(冬季)环流和海温的关系,从前期冬季资料场中找预报因子;然后,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我国夏季的雨型进行模拟预报,以前40年资料做训练样本,让网络在一定的学习规则下进行学习,最后得到一种分类预报模型。经对1992~1996年夏季雨型做独立试报,结果与实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云霞     
同志,你打问高云霞?那可是干胡基地里泼水润(问)到向上了。我是云霞她哥。你也要到俺公社去,正好咱们一路走,一路片。俺妹子眼下是公社气象哨的头头,大伙叫她“公社里的管天人”。哎,不是我当哥的夸妹妹,俺公社谁不说高云霞有两下子,说风就是风,报雨雨就到。就连俺公社王书记也常问:“明格儿啥天气?”“多会儿有雨?”说云霞是公社的“气象参谋”哩。  相似文献   

14.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夏季降水预报虽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夏季雨型预报中引进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首先,根据雨型与前期环流和海温的关系,从前期冬季资料场中找预报因子;然后,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我国夏季的雨型进行模拟预报,以前40年资料做训练样本,让网络在一定的学习规则下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5.
    
十多年前 ,我从省气象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县气象站。从成都坐夜班车 ,一路酣睡 ,天亮到了县城。睁开眼睛一看 ,大雾茫茫 ,什么也看不见。去气象站怎么走 ?指路的人说 ,就在对面山上 ,没雾都能看得见。我想是很近的 ,于是背上行李 ,抖擞精神 ,迈着流星大步 ,想几步就跨到气象站。然而我却足足走了四十分钟 ,才看到隐没在雾里的百叶箱。这时我已大汗淋漓 ,精疲力竭。雾 ,给我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当了观测员 ,比别人更多了一些看雾的机会。气象站是县城的最高点 ,俯视全城 ,远眺长江。清晨 ,雾最先在江面上生成 ,氤氲袅袅 ,伴着长江滚滚东去的浩…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6年6月21日—7月31日温江站边界层塔和加密探空观测获取的资料,对比分析了该站有雨日和无雨日的边界层大气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温江站7月的降水量较多,降水时段以凌晨2—6时居多,呈现典型的"夜雨"特征。(2)探空观测资料揭示:无雨日白天边界层呈现典型的混合边界层特征。有雨日边界层大气温度总是小于无雨日,在极大值出现的午后时段二者的差值最大,云作用使得无雨日的底层逆温现象在有雨日呈现为近似恒温现象。有雨日近地层大气比湿日变化幅度低于无雨日,其日变化主要受湍流运动和辐合输送的影响。温江站边界层低层大气的风速总体较小,有雨日的风速明显大于无雨日,且风向更有利于产生降水。(3)边界层塔观测显示:有雨日太阳短波辐射以及各个地表通量的极大值仅为无雨日的2/3左右。白天,有雨日的温度低于无雨日,日变化幅度比无雨日低3℃左右;夜间二者都呈现显著的逆温现象。有雨日白天湿度高于无雨日,夜间则低于无雨日,有雨日湿度日变化幅度比无雨日少2 g/kg;白天,有雨日风速日变幅也略小于无雨日,除了午后时段,有雨日在凌晨2时还出现另外一个风速极大值;有雨日的气压值总是略高于无雨日,白天的气压差值比夜间大。白天,有雨日各个地面观测量的极值出现时间总是比无雨日滞后1 h左右。  相似文献   

17.
《浙江气象》2015,(1):49
<正>由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现在中国东部地区夏天发生酷热天气的概率要比1950年多出60倍,在线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上的一项研究得出该结论。如果未来温室气体的排放被控制在中等水平,那么这种酷热事件发生的趋势仍可能持续,接下来到2024年的这10年里,将有一半的夏天的气温会与2013年夏天日均35℃的气温持平。Xuebin Zhang等人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到2013年间的中国东部地区气温记录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天气报观测时15分钟内、航空报观测时10分钟内出现的现象都是“观测时的现象”.当观测时先后或同时出现两种或以上天气现象时,应合并选码. 雨或毛毛雨并有雨淞生成和雾并有雾淞生成时,现在天气电码的选择,可以说是合并选码,也可以说是按大码编报原则.因为雨、毛毛雨、雾都有单独编报的电码,而雨淞、雾淞却没有相应的电码,但编报电码中有雨或毛毛雨并有雨淞结成和雾并有雾淞生成的电码,且电码较雨或毛毛雨、雾单独  相似文献   

19.
五道梁气候漫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祯 《气象》1983,9(2):27-27
五道梁位于昆仑山和唐古拉山脉之间的可可西里山区(35°13′N、93°05′E)。地处四季不分明、常冬无夏的高山寒漠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5.8℃,是四千里青藏公路沿线气候最恶劣的地方之一。 这里是青藏公路上格尔木以南第一处海拔在4600米以上的宿营地,大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含氧量的60%左右,所以初来乍到的宾客会感到头晕、噁心、气闷,吃不好饭,睡不着觉。但是几天过后,这种感觉便会自行消除。 这里虽然四季不是那么分明,但一年之中却有较明显的雨旱两季。人们常说五道梁是风窝雪巢,去那里工作的人,如不善于和风雪打交道,就别想呆下去。这话虽不假,但实际情况也不是完全如此。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甘肃雨养农业区 19个代表站点的 4 0a降雨量资料 ,结合weibull、gringorfen等概率统计分析的方法 ,对这一地区的降雨概率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甘肃雨养农业区各站年降雨量与其概率对数相关显著 ,可以利用所得关系式计算任一概率下的降雨量 ;各站年降雨量服从正态分布 ,也可用正态法求算任一概率下的降雨量 ;甘肃雨养农业区年平均有效降雨量理论上可以满足小麦生育期的作物需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