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陆相层序地层学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相层序地层学是层序地层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陆相地层的特点,其与海相层序地层相比具有特殊性。本文从层序的控制因素、层序界面、基准面、体系域与沉积体系的发育、层序地层与模拟技术和全球对比意义等方面回顾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进展并讨论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在综合了国内外大量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全新的角度,从陆相层序几何学和陆相层序充填动力学两个方面,初步总结了陆相层序地层的特征,研究难点,层序的内部构成和外部构成。地层的控制因素。并且简略地归纳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模式。展望了未来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3.
试论陆相层序地层学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陆相层序地层的自身特点,对其层序界线、层序级别、层序界面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把陆相层序地层分成断陷和坳陷两种盆地层序模式。最后根据层序模式特征阐述了陆相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陆相层序地层学四分方案的可行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董清水  刘招君  方石  柏涛 《沉积学报》2003,21(2):324-327
针对陆相地层发育特点,讨论了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在陆相地层中应用的可行性。指出陆相层序发育晚期常出现强制性湖退,从而在湖平面由相对稳定的高水位下降到相对稳定的低水位这段时间内,形成了大型前积地层楔;该强制性地层楔的底界面为整合下超面,顶界面为区域性侵蚀界面。此时不宜按照传统层序地层学的观点将该地层楔的底界面作为层序界面,层序界面划分在该地层楔的顶界面更符合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真谛;强制性湖退地层楔应为陆相三级层序单元内高水位体系域之上的“新”体系域,陆相层序地层三级层序单元应该四分;陆相层序地层四分方案的单元是可识别的,且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前层序地层学研究多种模式并存,具备较为成熟的概念体系。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层序地层学理论可用于陆相地层分析。但是,由于海相和陆相地层与生俱来的明显差异,导致陆相层序地层研究更为复杂,需要更新的研究思路和更为有效的、精细的分析方法,所以陆相层序地层研究仍然是有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基于国内外陆相层序地层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对陆相层序地层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基准面和可容纳空间、陆相层序发育模式及体系域组成等核心内容进行了综述和探讨分析。在陆相层序地层研究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视露头和现代沉积的研究,融合测井和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研究构造活动和古气候变化对层序地层结构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从成因上完善陆相层序地层模式、概念体系及工作流程。需要重视和加强河流泛滥平原细粒沉积的研究,古土壤不仅是良好的地层对比标志,同时也包含了重要的古气候信息。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驱动在陆相和海相沉积地层中沉积响应的对比将有助于陆相高频层序的研究,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陆相层序地层、沉积作用与海相的存在很大差异。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在陆相盆地具体应用中不应盲目照搬,应在借鉴海相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探索,真正总结出一套适合陆相层序地层学的概念与模式。准层序、准层序组的应用,是根据陆相盆地层序和充填作用的发育特点应运而生的。准层序本身反映了事件沉积作用,具有高分辨率,可以在纵向上进行时间层序划分,还可在横向上把无序的地层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陆相层序地层、沉积作用与海相的存在很大差异。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在陆相盆地具体应用中不应盲目照搬,应在借鉴海相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探索,真正总结出一套适合陆相层序地层学的概念与模式。准层序、准层序组的应用,是根据陆相盆地层序和充填作用的发育特点应运而生的。准层序本身反映了事件沉积作用,具有高分辨率,可以在纵向上进行时间层序划分,还可在横向上把无序的地层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8.
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层序的特征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在层序的组成、层序界线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以及层序模式的建立等方面研究得比较深入。层序地层的组成包括层序组合和层序的内部单元。层序界线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是陆相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关键。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箕状断陷盆地、坳陷盆地以及冲积地层背景的层序模式。  相似文献   

9.
层序地层学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充分肯定了层序地层学的兴起、发展和成熟是对地层学、沉积学乃至地质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层序地层学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回顾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孕育阶段和理论系统化阶段。分析了层序地层学的诞生和发展受到很高评价的原因在干它的科学性、先进性、预测性和定量性。层序地层学目前建立了三大学派概念体系。三大体系域概念的建立、全球海平面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有助于对沉积层序发育的控制、各类叠置模式的指导和可容空间概念的确立。层序地层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三大理论体系(海相层序地层学、陆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四大方法体系(地震层序地层学分析、露头层序地层学分析、测井层序地层学分析和层序地层学模拟分析)。对陆相层序地层学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初步提出了陆相层序地层学边界确定、体系域命名、层序级别划分、层序等时性研究等陆相层序地层学发展中必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陆相层序地层、沉积作用与海相的存在很大差异.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在陆相盆地具体应用中不应盲目照搬,应在借鉴海相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探索,真正总结出一套适合陆相层序地层学的概念与模式.准层序、准层序组的应用,是根据陆相盆地层序和充填作用的发育特点应运而生的.准层序本身反映了事件沉积作用,具有高分辨率,可以在纵向上进行时间层序划分,还可在横向上把无序的地层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对国外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的几点思考及L-H-T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绍虎 《沉积学报》2010,28(4):735-744
针对国际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认为,层序地层学概念及其基础理论体系需要完善。表现为:(1)地震地层学的地震层序不同于层序地层学之沉积层序;(2)基于海陆相应用差异,1992年开始层序地层学由经典三分模式向现行四分模式转变,使得层序地层学发展更趋复杂化;(3)现行四分模式对应的基准面旋回实际上是非周期性的,与岸线迹线不相符;(4)简单介绍了基于经典三分和现行四分模式所修改的L-H-T层序地层学模式。重新定义层序为“一套成因相关的以残留最大水泛面及其相对应的不整合界面为界的相对整合的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本文利用古龙地区的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等资料,通过古龙地区登娄库组的构造演化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特征综合研究,对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构造演化对沉积充填特征的控制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时期为断坳转换期,可进一步划分为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早期和晚期、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和晚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分别对应4个三级层序(Sq1-Sq4); 古龙地区登娄库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浅水三角洲、湖泊沉积等沉积体系; 登娄库组构造演化控制着沉积充填演化,各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分布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即沉积充填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具体表现为: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早期(Sq1)和晚期(Sq2)下部地层受断陷作用控制,沉积充填特征符合陆相断陷湖盆沉积演化模式; 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晚期(Sq2)上部、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Sq3)和晚期(Sq4)地层具有坳陷层序地层特征,其中萎缩阶段晚期(Sq2)上部和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Sq3)属于坳陷盆地"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晚期(Sq4)发育干旱背景下的坳陷湖盆"洪水-河漫湖"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3.
谢宗奎 《地学前缘》2010,17(4):174-184
层序分级不一致和井震层序不统一都会导致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反映的不准确,将制约储盖组合与油气分布的预测。文中应用沉积层序的概念,利用岩心、岩性、测井与地震资料,以层序界面与内部构成特征相结合的原则,从坡下到坡上,对东斜坡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划分。一级层序相当于系地层单元,与构造运动相对应,层序界面为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二级层序相当于统或组地层单元,与构造运动幕相对应,层序界面为局部不整合;三级层序相当于段或亚段地层单元,与构造幕内的次级构造作用相对应,层序界面为超覆不整合面、沉积体系转换面及重力流下切面;四级层序即体系域,相当于油组与砂组,与三级层序基准面旋回的阶段性变化相对应,层序界面为初始洪泛面、最大洪泛面,共识别出SQ1、SQ2、SQ3、SQ4、SQ5和SQ6等6个三级层序及15个体系域。井震统一的层序格架结合了钻井资料纵向高分辨率与地震资料横向好连续性的优点,从而高精度、高分辨率地揭示了层序格架充填演化特征,体现出层序旋回性与体系域及平面沉积相分布的差异性。古近纪埕岛凸起夷平,斜坡及凹陷补齐,发育超覆、披覆沉积;古地形由南低北高向南高北低转换;本地物源、邻近物源、区域物源阶段性变迁;多物源的沉积体系交叉、叠置,沉积相发生了扇三角洲-浊积扇-半深湖-滑塌浊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泛滥平原演变。埕岛低凸起斜坡带层序及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具有陆相断陷盆地的代表性,因而,此项研究对于解决层序地层学面临的工业化应用研究不足的问题以及油气储盖组合预测方面的难点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皖南屯溪盆地陆相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万区调对屯溪-休宁中生代盆地各类陆相沉积建造基本层序的调查基础上,对相应的沉积环境、沉积相进行了分析描述,根据主要受构造作用控制的各类界面将侏罗-白垩纪地层划分为四级地层层序;按照不同的沉积体系空间配置与层序样式的关系,划分了相应的陆相沉积体系域,对红层盆地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综合层序地层方法在缅甸某区块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层序地层研究方法是根据盆地的不同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应用不同的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和沉积体系分析。笔者以缅甸某区块晚上新世地层(L3-L4之间地层为例)和中中新世地层为例,分析在盆地的不同构造-沉积演化阶段中,开展综合层序地层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6.
层序地层学应用于陆相湖盆中隐蔽油气藏的成因解释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研究表明 ,赋存于沉积地层中的油气藏与各种级别的层序地层界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陆相盆地中油气受层序界面、初次湖泛面、最大湖泛面以及更次级的层序地层界面的影响与控制 ,形成不同类型的隐蔽型油气藏。因此 ,从层序地层和沉积过程的角度解剖含油气盆地中不同构造和古地理单元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机理和油气藏类型 ,分析主要层序地层界面对沉积地层中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层序地层和沉积过程的角度解剖陆相盆地中不同古地理、古地貌单元隐蔽油气藏形成的机理和油气藏类型 ,阐述主要层序地层界面对油气藏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的影响与控制作用 ,并进一步对不同成因类型的油气藏提出简要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7.
The Qaidam Basin is a Mesozoic–Cenozoic compresso-shearing basin in western China. This basin has been subsiding since the Indosinian orogeny, and the subsidence is a strongly inherited feature in its Quaternary development. Five third-order sequences (SQ1, SQ2, SQ3, SQ4 and SQ5) were recognised using drilling/logging, coring and seismic data analysis. Each sequence was further divided into 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 and regressive systems tract based on the maximum flooding surface. A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was established that revealed th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systems. Seven depositional systems, namely, alluvial fan, fan delta, braided-delta, shore lacustrine, shallow lacustrine, semi-deep lacustrine and incised valley depositional system, were identified from 105 well logs and 2?D seismic lines covering 1600?km. The sedimentary system distribution was identified as follows: (1) large-scale alluvial deposit located on the southern slope and adjacent to Kunlun Mountain and Yaber tectonic zone located northeast of the study area; (2) braided-delta deposits southeast of the Sanhu area; (3) widely developed fan-delta sediments on the base of Qigequan Formation in the Yaber tectonic zone; (4) well-deposited shoal lacustrine facies along the depositional strike in the regressive systems tract; (5) widely distributed shallow lacustrine facies; and (6) incised valley with large lateral extension and incision depth as an entity at the front of the Golmud Basin in the Sanhu area. Two different depositional models, namely, east and west models, were built by conducting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process. In the Sanhu area,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sequence architecture and depositional systems associations of the Qigequan Formation are tectonic subsidence and climate change with sediment supply and lake-level fluctuation secondary factors. This case study provides an example of the analyses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depositional systems in a salinised plateau basin. The approach combines seismic and sedimentary facies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Quaternary deposition and stratigraphy. The low-amplitude tectonic belt on the northern slope and the lithological traps on the southern slope are predicted to be favourable for the lithological gas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8.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典型露头剖面及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大量测井曲线,详细地分析了延长组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由1个超长期旋回,4个长期旋回,9个中期旋回及若干个短期旋回组成。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在研究区形成了两个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升降面(SLSB2和SLSB1),该界面为超长期旋回的顶、底界面。长期旋回层序为一套区域性湖进-湖退沉积序列,界面是低角度的侵蚀不整合面和与其相应的整合面。研究区3个长期旋回层序界面自下而上依次为:区域性基准面抬升所形成的水进界面,相当于"李家畔页岩";区域性的泥岩、凝灰岩标志层,相当于长6油层组底部的k2标志层;区域性的相转换界面,相当于长4 5和长3的分界面。中期旋回和短期旋回层序界面主要为不同级次的湖泛面、冲刷侵蚀面、岩石类型或相组合的转换面、岩石相内部的层理变化界面、砂泥岩厚度旋回性变化界面等。在界面识别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沉积旋回及界面的空间配置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同级次界面的识别是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的核心,对于油田勘探和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塔里木盆地北缘阿克苏地区磷矿沟震旦系剖面进行了详细的沉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剖面主要发育滨岸沉积体系、碎屑岩潮坪沉积体系和碳酸盐潮坪沉积体系,这几种沉积体系的组合反映了震旦纪阿克苏地区由碎屑岩体系向碳酸盐岩体系的演化过程。在野外露头中共识别出4种不同类型的层序界面:(1)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2)水进侵蚀冲刷面;(3)岩性、岩相转换面;(4)暴露溶蚀面。在识别出层序界面的基础上对震旦系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和5个三级层序。第一超层序SS1包含3个三级层序:SQ1、SQ2和SQ3。第二超层序SS2包含2个三级层序组:SQ4和SQ5。  相似文献   

20.
不整合是地层记录中最显眼的最壮观的地质现象之一,这种表现为地层的不协调接触关系的地层面具有复杂的地质学涵义.上世纪60年代以前,地质学家对不整合的地质涵义主要集中在构造地质学方面,因为角度不整合明显包含着褶皱幕,这不但产生了构造旋回或构造地层学的概念,而且产生了繁杂混乱的不整合名称.在沉积岩地层中,不整合常常表现为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