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某金矿区不同品种蔬菜中重金属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金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生物效应,在研究区(亦称土壤污染区)和对比区采集不同蔬菜样品,分析其中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污染区内蔬菜中Hg、Pb、Cd、Cr、As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对比区;依据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蔬菜中Hg、Pb、Cd的超标倍数较大,分别为20.37、6.99、0.90,超标倍数均值顺序为Hg〉Pb〉Cd,As、Cr和Cu不超标;污染区内蔬菜中Hg、As、Cu质量分数均值呈现为叶菜类大于果实类大于块根类,Pb、Cd、Cr表现为叶菜类大于块根类大于果实类;不同品种蔬菜中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不同,油麦菜、青菜、萝卜叶、韭菜显著富集Hg、Pb、Cd,受污染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弄清楚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以深层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作为参比值,对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探讨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Cu、Pb、Zn、Cr、As,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As、Pb、Cu、Cr、Zn,其中Hg和Cd对土壤污染危害的贡献率之和达87.95%,仅Hg元素的贡献率就达到61.96%;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级别为强和很强的土壤面积占13.75%,主要分布在莱州—招远—烟台和牟平—乳山金矿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这种空间分布与目前金矿开采、选冶和人类生产生活布局一致;此外,局部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已迁移到小麦体内,部分小麦样品中Cd、Cr、Pb、Zn含量超临界值,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鲁西南煤炭基地若干混堆的煤矸石山周围耕作层土壤的实际调查及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煤矸石堆附近耕作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局部已经受到Cd、Ni的污染,但未出现多金属复合污染状况。煤矸石堆附近土壤已经受到采矿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Cd,Hg的人为影响最大。从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形态来看,Hg,Cd 2种元素与Cr,Ni,Cu,Zn,Pb,As 6种元素曲线形态显示差异性,Hg,Cd元素在土壤中赋存、迁移等应具特殊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北部表层土壤中As等8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统计进行重金属来源分析,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济南市土壤背景值,Cd和Hg元素含量为强度变异,在表层土壤产生一定的富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重金属元素含量具有差异性。土壤中Cr,Cu,Ni和Zn来源于土壤母质,Cd和Pb元素来源于人类活动,As元素来源复杂。土壤综合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大小为AsNiPbZnCrCuCdHg。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以轻微和中度为主,潜在生态风险强弱程度为HgCdAsCuPbNiCrZn,建议防范Hg和Cd元素污染及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滨州近海海域海底沉积物测试数据及海岸带陆域土壤地球化学分析,对滨州海岸带陆域土壤和海底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Hg,Cd,Pb,Cu,Zn,Cr,Ni)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各指标含量陆海联合分区图。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市海岸带重金属元素含量基本上均低于国标规定的海洋一类沉积物的最高标准,仅有个别元素含量超过一级标准值,表明局部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从滨州海岸带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上来看,除Hg元素外,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呈现一定的规律,基本上陆域含量高于海域含量,且大部分元素都呈现出陆域城镇值高,郊区值低的态势。区内化工企业较发达,Ni,Cr属于中度变异区,Cd,Hg,Pb属于高度变异,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大,考虑区内土壤及海底沉积物重金属富集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青岛城区土壤进行调查取样,运用单因子评价和内梅罗指数法对青岛表层土壤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Ni,Hg,Pb和Zn)的测试结果进行评价,查明了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其污染程度:青岛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高,绝大部分地区土壤环境保持在清洁水平;污染区域以孤岛状零星分布于青岛市内,区内胶州湾入海口污染指数偏高,很可能是由于河流上游污水排放导致的。通过对未来20年城区土壤在大气降尘影响下重金属Cd,Zn的累积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有害元素含量会有所增高。其中,大气降尘中Zn元素对青岛市区土壤影响明显。该研究对于正确认识青岛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和地质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土壤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识别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的方法。并对瑞典学者(Hakanson)
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改进,用以评价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采用建立的方法对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
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为Hg>Cd>Cu>Pb>Zn>Cr>As;而重金属元素潜
在生态风险大小则依次为Hg、Cd、As、Pb、Cu、Cr、Zn。总体来看,山东省东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元素污染,其潜在生态风
险为强和很强的土壤占13.75%,这种综合危害特征主要受Hg和Cd元素制约,主要分布在莱州—招远—烟台和牟平—乳山金矿
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且已对农作物安全产生影响。认为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采金污染、工业生产、城市人口密集生
活等)的共同作用,是造成局部环境中潜在生态风险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海岸带处于陆地和海洋的接合部,人类开发活动密集,环境影响因素日趋复杂。选取烟台南部海岸带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686个表层土壤样品对As,Cd,Cr,Cu,Hg,Ni,Pb,Zn共8个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量,采用多元统计法及地统计法分析了8个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及分布特征。最后对烟台南部海岸带地区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烟台南部海岸带地区整体污染程度较轻,所有重金属元素含量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中Cr,Ni,Cu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As,Pb为混合源;Cd,Zn主要来自于工业三废、农业生产。研究区整体处于中低生态风险水平,Cd,Hg元素高生态风险点数量较多,需优先治理。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1年7月浙江舟山西蟹峙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u、Zn、Pb、Cd、Cr、Hg、As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Zn、Cr、Pb、Cu、As、Cd、Hg,其中Cu、Pb、Cd、Hg和As 5种重金属元素为低污染水平,Zn和Cr 2种重金属元素为中等污染程度水平;7种重金属元素单个和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为低风险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As、Pb、Cu、Cr、Zn。  相似文献   

10.
以Cu、Cd、Zn、As、Hg、Pb、Zn、Sb等8种重金属元素为主要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区水样和土壤样品,测定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其污染现状、空间分布和污染来源等特征,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水体中,Sb超标率为100%,最大超标235.18倍,为主要重金属污染物;部分样品Cd、Pb含量Ⅰ类标准限定值而Ⅱ标准限定值,具有潜在生态风险。土壤中,Sb有91.97%的面积超过10×10-6,As、Hg、Pb、Cu分别有70.43%、61.54%、73.93%、16.67%的面积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反映出这些元素对该区域土壤构成较大的生态风险。重金属元素高背景值区域基本和地质构造位置套合,表明研究区的重金属元素污染主要来源于地质构造活动导致的元素富集区,是区域土壤、水体中高含量重金属元素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对新邵县水稻种植区土壤-稻米系统Cd,Hg,As,Cr和Pb这5种强毒性元素富集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该区土壤具有明显的Cd富集.土壤中的Cd向水稻籽实中的转移量十分有限,单从土壤的污染指数判断水稻种植的适宜性缺乏说服力和科学性,应充分结合水稻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分配机理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贵港城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贵港市城区土壤进行系统采样分析,测定了表层土壤中Cu、Zn、Ni、Cr、Pb、Cd、As和Hg含量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和多元地统计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述8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平均值均高于玉林地区土壤背景值,As、Cd、Cr、Cu、Hg、Ni、Pb和Zn分别是背景值的2.7、21.5、2.7、2.4、2.5、3.3、1.9和4.3倍,说明随着贵港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重金属呈现积累趋势。贵港城区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来源被分成3个类别,即农业交通源因子类别(Cd、Zn)、自然因子类别(Cr、Ni)和燃煤因子类别(As)。Pb、Cu和Hg的来源受3个因子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桓台县域内表层土壤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统计了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参数,厘定了桓台县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并与山东省、淄博市元素平均值进行对比,发现土壤元素中Se、有机质、N,Zn,P,Hg,Cd,V,F,I含量明显偏高于山东省土壤均值;土壤元素中Se,I,P,N,Hg,Cd含量明显偏高于淄博市土壤均值;Se元素高于淄博市土壤均值。对表层土壤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根据聚类分析分组结果和各因子得分空间分布特征情况,结合研究区内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综合考虑影响元素含量的各种因素,将研究区表层土壤分为5个地球化学分区,各分区元素组合特征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元素分布特征主要受控于地质背景,人类活动对土壤元素含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取得的一些基本成果以及该区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调查与评价结果显示,Zn,Pb,Cu,Se,Cd,S,P,Hg,N,OrgC等元素或指标在表生作用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使表层土壤含量明显大于深层;总体上该区地球化学环境质量优良,Ⅲ类和劣Ⅲ类土壤仅占全区总面积的0.13%,主要分布在矿集区和城镇周边,主要污染元素为Cd,Cr,Ni,Hg。浅层地下水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处于自然低背景含量状态,部分水样总硬度超标,溶解性总固体、NO2-和F-等超标,已不适合饮用。该区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有:①山地丘陵区土壤pH值低,且表层土壤具有向强酸、强碱两极化发展的趋势,易引起重金属元素活化,危害人类健康;②沿海地带土地贫瘠,N,P和有机质等营养水平多属缺乏级;③莱州-烟台和牟平-乳山矿集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表层土壤Hg,Cd,Pb,Zn,Se,S等元素污染严重。地质高背景、酸性的表生环境和工业污染的共同作用,是造成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金乡县南部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系统采集表层土壤和大蒜样品,对As、Cd、Cr、Cu、Hg、Ni、Pb、Zn共8种重金属元素全量及形态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土壤重金属形态除Cd、Hg外以残渣态占绝对优势;重金属生物可利用系数与SOM、pH、CEC均呈负相关;大蒜植株不同部位对元素的富集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性,As、Cd、Cr、Pb、Ni、Cu、Zn表现为须根>叶身>假茎>蒜头;蒜头Cd与土壤Cd全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其余元素与对应土壤中全量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山东省东南部的临沭县北部农用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研究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中除Pb元素略高于临沂市表层土壤背景值外其余7种元素都低于背景值,研究区表层土壤中金属累积程度整体上相对较轻,土壤中重金属地积累程度由强到弱顺序为Hg>As>Zn>Cd>Cu>Ni>Cr>Pb, Hg元素有0.30%的样品属于中度累积以上级别,是累积程度最严重的元素,在局部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严重污染状况。Cr、Cu、Ni、Pb、Zn这5种元素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较小,Hg和Cd为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评价重危害程度最严重的2种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有72件样品达到了中度风险等级以上,这种现象主要受Hg和Cd这2种元素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弄清楚长江三角洲土壤-水稻系统中Cd污染和迁移制约因素,采集了典型地区的水稻土壤、秸秆、籽实等样品共66组,测试了这些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和常量元素的含量、土壤pH值和总有机碳含量等参数指标,并对这些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水稻土壤与籽实中的Cd污染,探讨Cd空间分布,讨论土壤中pH值和有机质以及其他金属元素对Cd在水...  相似文献   

18.
西藏多不杂铜矿是一大型斑岩型富金铜矿床,已探明铜资源量超过400×10~4 t,目前尚未开发且研究主要集中于找矿与地质成矿等方面,很少进行环境方面的研究。为了解西藏多不杂铜矿在未开采前矿区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状况和迁移特性,对多不杂铜矿区地表土壤和萨玛隆河河床沉积物进行了样品采集,测试Cu、Pb、Zn、As、Cd、Cr、Hg等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和赋存形态;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风险评估编码法对矿区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和生物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多不杂铜矿区地表土壤和萨玛隆河河床沉积物中的多数重金属元素含量分配受到多不杂铜矿的影响很大,且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多不杂铜矿区地表土壤中Cu尤为富集,含量最高达到21 020.000×10~(-6),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Ⅲ级标准的50倍,综合污染指数为39.43,达到重度污染级别,多数样品的地累积指数也达到极强污染级别,且其生物活性为中度风险,容易迁移转化,对环境的影响很大;萨玛隆河河床沉积物中Cu最高含量为2 406.000×10~(-6),为Ⅲ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6倍,其综合污染指数为38.13,显示重度污染,污染率为91.6%,但其生物活性为低风险级别,迁移能力较弱,对环境的影响不是很大,但仍不可轻视;Cd虽然含量不高,低于Ⅲ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是其在河床沉积物中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存在(占比为48.01%),生物活性达到极高风险级别,对环境影响较大;Pb、Zn、As、Cr、Hg含量普遍较低,且生物活性较弱,能够稳定存在于土壤中,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表层土壤、深层土壤、水稻样品及水样的采取与分析,结果表明,水俣病的元凶Hg在广东省贵屿镇土壤中具有极
高的富集系数,易在酸性条件下向有效形态转化的弱有机结合态Hg占全Hg的17.74%;痛痛病的元凶Cd在部分土壤中的含量
已超过环境承受的极限,且最易与生命体发生作用的水溶态Cd和离子交换态Cd占全Cd的比例高达16.2%。Hg、Cd的块金系
数均大于70%,具明显的表层富集特征,与家电拆解作坊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同源性较好,说明Cd、Hg的分布、富集受人类活动
影响强烈,其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存在极强的潜在威胁,在特定条件下有可能引发各类地方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烟台东部高新技术海洋经济新区的快速发展,城市地表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愈渐严重,以烟台东部高新技术海洋经济新区范围作为研究区,在地表深度1 m以内的表土(0~20 cm)和心土(20~40 cm),取土壤样205件进行分析测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7种重金属元素单项污染程度依次为PbCuCdHgCrNiAs;根据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认为整体较好,大部分属于清洁区和尚清洁区;区内地表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分布于芝罘区、莱山区西北以及解甲庄镇西南工业集中地区,其中Pb,Cu,Cd,Hg 4种元素为造成研究区地表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污染元素,Ni,Cr为造成区内地表重金属污染的次要因素,As未发现污染,与重金属元素单项污染程度相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