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工程概述西安市地铁三号线TJSG-11标土建(长乐公园~通化门)站区间隧道工程,在长乐桥西侧南向辅道设置区间盾构接收井(兼区间活塞风道),在盾构接收井与通化门站之间采用暗挖法隧道施工,如图1、图2所示。其中,左线盾构隧道长817.751m、穿越金华饭店7层房屋浅埋暗挖隧道长39.3m;右线盾构隧道长816.951m、紧邻东二环桥桩暗挖隧道长9.68m。左、右线暗挖隧道均采用  相似文献   

2.
《岩土力学》2008,29(10)
目前成都地铁公司召开了地铁2号线首个盾构标段工程的第一次工地例会,首个盾构区间工程土建工程开工在即。“作为地铁2号线首个全面开工的盾构标段工程,天府广场站-东门大桥站盾构区间在施工中要穿越红星路下穿隧道,从东门大桥处过锦江,通过成都商业繁华的春熙路,因此施工难度相对较大,要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做好管理和施工,必须在开工前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3.
盾构近距离穿越已建隧道的施工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城市地铁的持续建设,近接既有地下建筑进行施工的工程大量涌现。由于受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的限制,盾构推进难免会对邻近建(构)筑物产生扰动,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环境病害。针对过黄浦江行人观光隧道从上部穿越刚刚建成的上海地铁2号线越江区间隧道,建立了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了由于盾构推进而引起的地层扰动变形的规律性,并对已建隧道产生的施工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李新星  杨志豪 《岩土力学》2015,36(Z1):537-541
上海长江西路越江工程规模为双洞6车道盾构法隧道,采用外径为15.43 m的超大泥水盾构进行掘进施工。根据线路规划方案,该隧道需要近距离往返2次穿越逸仙路高架和地铁3号线高架桥墩桩基。盾构隧道的直径较大,并与高架桩基间的距离约为1 m,且不符合相关工程保护条例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高架桩基的施工影响和保护措施进行研究。借助有限元数值分析,模拟隧道近距离穿越高架桩基的施工过程,在考虑盾构施工引起地层损失的基础上,采用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MJS)加固桩基,并考虑不同的加固范围,分析施工对桩基变形和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一种安全经济的桩基保护措施。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提出的桩基保护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上海软土地层14.27m土压平衡盾构近距离上穿运营地铁隧道的上浮控制技术。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开挖卸载和不同堆载方式下大直径盾构推进对于下方隧道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提出了盾构施工参数控制结合隧道内堆载的施工变形控制理念。通过在上海外滩通道工程穿越运营地铁2号线的施工实践,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用方法,也丰富了上海工程性地面沉降的防治实践。  相似文献   

6.
刘树佳  张孟喜  吴惠明  李林 《岩土力学》2013,34(Z1):399-405
针对上海地铁11号线上、下穿越既有地铁4号线的多线叠交复杂工况,构建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在不同净距、不同土仓压力、不同注浆量下新建隧道盾构穿越对既有隧道管片变形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结合因素正交分析,提出多线叠交隧道施工影响系数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建隧道穿越既有隧道的过程中,新旧隧道之间的净距在影响系数中所占权重最大,土仓压力次之,注浆量权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多线叠交盾构隧道施工微扰动控制技术以及隧道变形计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兆平  刘军  李名淦 《岩土力学》2007,28(6):1156-1160
针对北京地区地质条件,提出了在区间盾构隧道之间采用矿山法构筑渡线隧道的方案,即先在最大开挖断面处拆除管片,沿横向扩挖出一条施工通道;然后在施工横通道侧壁开口,从大断面向小断面进行渡线隧道的断面渐变段、双联拱段和分离单洞的施工,从而在两条区间盾构隧道之间采用矿山法完成渡线隧道的施工;最后,应用FLAC数值计算软件,探讨了管片拆除及隧道断面扩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和塑性区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北京地区的地质条件,提出的在区间盾构隧道之间采用矿山法构筑渡线隧道的方案具有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盾构施工地面长期沉降的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逆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盾构施工地面长期沉降的非线性预测模型,建立了沉降与诸多影响因素:所处位置、时间、上覆土性参数及盾构施工参数等的关系模型。通过在上海地铁2号线龙东路一中央公园站区间资料的验证,发现与实际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9.
沈建文  刘力 《岩土力学》2015,36(Z2):709-714
随着城市内地铁盾构区间隧道临近城市道路桥桩工程的增多,急需研究盾构隧道临近桥桩施工对桥桩的变形影响问题。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结合盾构隧道穿越桥桩实际工程,建立了盾构隧道施工对临近桥桩影响的数值分析模型,模拟盾构隧道施工,对盾构隧道穿越临近桥桩的桩体沉降、桩体侧移、地表沉降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盾构隧道穿越时及穿越后桩体沉降、桩体侧移、地表沉降控制结果较为理想,桩体处于稳定状态。结合现场监测成果,对数值计算结果和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采用的数值分析计算模型、参数取值对盾构隧道施工对临近桥桩影响的模拟是可靠的,可以运用文中的数值计算方法预测后续盾构隧道施工引起临近桥桩沉降、桩体侧移和地表沉降结果。  相似文献   

10.
温良涛 《探矿工程》2019,46(6):88-93
在软弱富水砂层地质条件下,盾构接收施工是盾构法施工过程中主要的重大风险之一,也是整个盾构施工过程中的重大难题之一。本文结合福州地铁2号线桔园洲站—洪湾站区间在软弱富水砂层中盾构接收施工,对盾构接收端头加固、降水施工、盾构接收姿态控制、二次注浆等施工工艺进行阐述,为后续类似地质盾构区间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岩土钻凿工程》2014,(6):46-46
近日,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地铁9号线大剧院-鹿丹村区间盾构施工,胜利完成滨苑小区9-13号居民楼切桩穿越,累计切桩137根,创造了盾构集中切割穿越居民楼桩群基础的世界纪录。今年6月,中建交通负责施工的大剧院-鹿丹村区间,由于受周边地形的限制,线路无论如何调整都无法避开滨苑小区9-13号居民楼,只能在未拆除地面建筑物的情况下,采用盾构切桩下穿滨苑小区的5栋房屋。  相似文献   

12.
长沙地铁5号线晚朝区间盾构下穿浏阳河,隧道覆土浅,洞身全风化砾岩及上部砂砾层工程性质较差。隧道底板中风化钙质砾岩中发育岩溶,溶腔最大高度达15.8 m,主要充填物为松散圆砾及砂土。盾构下穿施工前,通过搭建水上作业平台,采用快速可控袖阀管注浆技术,高效处治岩溶。盾构下穿施工过程中,面对浅覆土水下掘进、富水地层、底板发育岩溶及侧穿桥梁桩基的复杂条件下,采取多项关键技术,有效规避风险,工程顺利高效,相关技术经验值得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新建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既有隧道的相互影响,以武汉市轨道交通5号线盾构施工平行侧穿既有2号线区间工程为背景,使用FLAC3D软件建立了盾构隧道与既有隧道的数值模型,研究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规律,分析新建盾构隧道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拱顶变形特点,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距离盾构开挖...  相似文献   

14.
对广州地铁三号线汉溪站–光明路站–番禺广场站3个典型断面的盾构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二维s模拟计算,分析了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取了处理措施。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围岩最大变形不超过8 mm,地表最大沉降量在1 mm左右,说明采用盾构施工隧道围岩支护体系是稳定的,通过在盾构实际施工过程中实施适时监控量测-反馈-处理措施的技术手段,可使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盾构近距离下穿对已建地铁隧道的位移影响及施工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琼方  夏唐代  丁智  黄小斌  林存刚 《岩土力学》2016,37(12):3561-3568
通过对盾构近距离下穿杭州地铁1号线已建隧道施工过程进行监测,针对盾构近距离、小角度下穿对已建隧道位移的影响过程和特点,研究了盾构机与已建地铁隧道相对位置关系不同时,已建隧道的隆沉、水平位移及收敛位移变化规律。对盾构参数进行实时记录,通过反馈的已建隧道位移监测进一步优化盾构施工参数,合理盾构参数的设置可以有效控制既有隧道变形在允许范围内。已建隧道变形规律显示,盾构隧道在距离已建隧道20 m以外工况下,对上部已建隧道影响很小;盾构整个过程中已建隧道穿越交叉点竖向和水平位移变化过程大致经历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盾构隧道和矿山法隧道的施工,对围岩扰动的形式和程度不同;并行近接情况下,对彼此的扰动也将不同。以南宁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百佛区间的盾构-矿山法隧道小净距并行施工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施工进度情况建立监测分析系统,分析了盾构-矿山法施工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位移的相互扰动。盾构法隧道后行,盾构的挤推作用,导致先行矿山法隧道拱顶上升、净空收缩;盾构弱化围岩和盾构沉降影响区的作用,导致先行矿山法隧道拱顶下沉、净空扩容。矿山法隧道后行,矿山法隧道侧向卸荷作用,导致先行盾构隧道管片产生管片隆起和净空扩容。研究成果揭示了小净距并行施工时,盾构隧道-矿山法隧道相互间的扰动规律;可以为类似小净距并行隧道施工顺序的选择,及相应辅助施工措施的采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盾构近距离穿越施工的工作面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盾构近距离穿越已建地下构筑物位移场的影响因素及其敏感性与常规施工有较大的不同。结合上海地铁四号线隧道超近距离穿越运营地铁隧道的工程实例发现当盾构接近上方近距离(净距为1.05 m)地铁隧道时地层土压力发生较大变化,相应的盾构土舱管理压力需作相应调整。根据隧道受荷机理及弹性力学原理,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理论依据,便推导了相关理论公式,并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了盾构土仓管理压力分步台阶控制方案,对盾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成功地将地铁位移控制在5 mm之内。土压力实测结果与理论推算的数值大小及分布相当接近,说明所采用的理论方法是正确可靠的,在盾构超近距离穿越施工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涛 《探矿工程》2013,40(11):76-80
以天津地铁三号线水上北路站一吴家窑站盾构区间左线施工为背景,针对盾构施工区间遇到的大坡度并小半径曲线且连续穿越建(构)筑群盾构施工的综合难题,利用施工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数据,采用归纳总结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地面建筑物沉降与地质、推力、注浆、纠偏等参数的关系,得出了影响建筑物沉降的因素主要为曲线和纠偏时的超挖、推进速度、注浆参数及注浆方法,总结了控制地面建筑物沉降的管理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成都地铁卵石层中盾构施工开挖面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规划和修建地铁,在此期间,部分城市在地铁建设中遇到了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砂卵石土层,特别是正在建设中的成都地铁1、2号线,区间隧道几乎全部从卵石土层中穿越,根据设计,成都地铁1、2号线部分区间隧道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法施工。利用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时,开挖面支护土压力控制是保证掘进顺利进行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砂土和黏性土,关于卵石土盾构隧道开挖面变形与破坏的研究很少。基于此,根据卵石土具有强烈离散特性的特点,利用颗粒离散元数值方法,对卵石土层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中开挖面支护应力不足引起开挖面的变形及破坏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隧道开挖面变形及破坏问题。研究结果显示:(1)开挖面极限支护应力远小于土体原位静止土压力;(2)开挖面失稳后,开挖面前部的滑动块为一曲面体。这为卵石土地层中盾构开挖面控制压力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深圳地铁2号线蛇海区间矿山法Ⅱ段属浅埋暗挖隧道,该区间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下水丰富,且隧道左线需穿越地面建筑,施工难度极大。以隧道左线太子宾馆段的开挖为例,介绍了穿越房屋过程中所采用的爆破控制技术以及袖阀管注浆、洞内深孔注浆、大管棚超前支护等施工措施,并运用数值模拟对加固效果和地表沉降控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