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满足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快速发展的需要,引导浅层地热能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使浅层地热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12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从调查评价、编制规划、加强监测三个方面,对大力推进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出的《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要求各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2010年年底前,完成本行政区域内的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在2011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各城市(镇)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专项规划。《通知》从调查评价、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加强监测等三个方面,对大力推进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3.
3月6日,受市国土局委托,由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编写的《北京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方案》通过该局组织的评审。该方案是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要求编写的,主要任务是查明1800平方公里工作区浅层地热能分布特点、富存条件和地层热物性参数,进行适宜性分区,并评价计算工作区可利用资源量,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建立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信息化平台;编制《北京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相似文献   

4.
《探矿工程》2013,(10):8-8
《中国矿业报》消息(2013—10—17)《安徽省浅层地热能调查与评价报告》近日通过评审.《报告》显示,安徽省浅层地热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截至2012年底,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段金平)8月30日至31日,国土资源部在天津召开全国浅层地热能与地热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指出,要强力推动浅层地热能开发,大力推进地热资源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推广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是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上海近三年来已在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地源热泵系统技术规程编制、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政策制定、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浅层地热能科学实验场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扎实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将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庄少勤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2):16-17,39
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杨浦区有广阔的利用前景。本文从制定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推进示范工程等方面对杨浦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对杨浦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总结探索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的工作模式,更好的指导全国工作。2009年至2010年,国土资源部和天津市联合开展了"天津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试点工作。以天津市浅层地热能资源背景,分析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两种方式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天津试点工作成果,形成了可在全国推广的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模式"、"规划编制模式"、"动态监测模式"、"工程示范模式"和"工作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9.
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等四部门近日发布了《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下文称《意见》)。业内人士认为,这将给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打开政策空间。  相似文献   

10.
潍坊市浅层地热能资源丰富,调查区内浅层地热热容量可折合标准煤1355.28万t,利用范围较广。该文对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勘查论证不充分,开发过程和开发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为综合开发利用该资源,改善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层地热能是一种新型可再生绿色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储量巨大和稳定可靠的特点。关中盆地东部属于渭河下游,紧邻陕西省会西安,浅层地热能资源赋存条件良好,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对关中盆地东部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内地热能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盲目性、认知度较低、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和管理职责不明确等问题,提出在远期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采取加大浅层地热能资源推广力度、规范地热资源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和加强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等措施,提高关中盆地东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缓解关中盆地冬季雾霾问题,促进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根据当前我国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各地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的背景形势,结合对各地编制的地源热泵系统技术规程的系统分析,从确保热泵系统长期安全、可靠、低能耗运行,实现对浅层地热能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地源热泵系统技术规程中易受忽视的如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11年4月22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上海的宣传主题是"节能减排,大力推广利用浅层地热能"。地球日当天,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杨浦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地矿工程勘察院、杨浦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承办,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召开"上海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研讨会",研讨如何进一步推进本市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期选登在此次研讨会上,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陈华文副局长、杨浦区人民政府庄少勤副区长、杨浦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王桢局长、上海市地矿工程勘察院方国安院长的讲话报告。刊发时稍作文字处理,谨此说明。  相似文献   

14.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结合崇明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的作用,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建设,将促进崇明生态岛建设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地热资源调查是皖江经济带地质调查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调整能源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基于皖江经济带以往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成果,阐述研究区地热资源的分布特点、形成机理、种类及资源总量,分析总结研究区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皖江经济带地热资源虽然丰富,但仅有部分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且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水热型地热资源以温热水、温水为主,总体品位不高; 浅层地热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广泛,开发利用技术成熟,适宜大力开发利用,但大部分未开展调查评价工作。建议采取梯级或循环利用措施提高利用效率,综合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突破现有模式,寻找高品位地热资源; 开展县级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 建设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平台。  相似文献   

16.
《探矿工程》2014,(7):57-57
《中国矿业报》消息(2014-07-15)国家能源局和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编制本省(区、市)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并于12月底前上报国家能源局和国土资源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省会城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及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婉丽  王贵玲  朱喜  刘志明 《中国地质》2017,44(6):1062-1073
浅层地热能资源以其高效和环保的特点,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质条件、浅层地温场特征、岩土热物性特征等参数,是影响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参数。笔者在阐述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全国省会城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成果,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和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我国陆区范围内,恒温带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恒温带顶板埋深与气温变化趋势相反,岩土体导热系数受岩性影响明显。中国浅层地热能资源主要用于建筑物供暖和制冷。我国31个省会城市80%的土地面积适宜利用浅层地热能,浅层地热能资源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2.8亿t,可为供暖和制冷提供丰富的能源储备。按利用方式、需求程度将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分为全年集中利用区、全年分散利用区、分散式冬季供暖区和分散式夏季制冷区4类。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对推动中国绿色、低碳、节能型城市化发展,解决京津冀地区冬季雾霾和南方城市冬季供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瞿婧晶  龚绪龙  梅芹芹  郭慧  张其琪  毛磊 《地质论评》2023,69(2):2023020036-2023020036
地下空间、地下水、浅层地热能和地质材料是重要的地下地质资源,协同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苏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城市发展至今对地下地质资源的需求相当迫切。通过对苏州各类地下地质资源的的识别分析,表明其具备分别开发地下空间、地下水、浅层地热能和地质材料资源的能力。若多种资源协同开发,平面上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竖向尺度地下浅层到次深层适宜地下空间和地质材料的协同开发,而深层适宜以浅层地热能为主的协同开发。结合苏州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和地下资源的优势分布特征,城镇空间建议采取“地下空间+浅层地热能”的协同利用模式;农业空间建议采取以“浅层地热能”为主的协同利用模式;生态空间予以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地下空间、地下水、浅层地热能和地质材料是重要的地下地质资源,协同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苏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至今对地下地质资源的需求相当迫切。通过对苏州各类地下地质资源的的识别分析,表明其具备分别开发地下空间、地下水、浅层地热能和地质材料资源的能力。若多种资源协同开发,平面上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竖向尺度地下浅层到次深层适宜地下空间和地质材料的协同开发,而深层适宜以浅层地热能为主的协同开发。结合苏州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和地下资源的优势分布特征,城镇空间建议采取“地下空间+浅层地热能”的协同利用模式;农业空间建议采取以“浅层地热能”为主的协同利用模式;生态空间予以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0.
官煜  陈循  陈学锋 《江苏地质》2014,38(1):88-93
对安徽省蚌埠市城市规划区进行了区域浅层地热能研究。阐述了浅层地热能地质背景,分析了地温场自然特征、换热规律及影响因素,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计算及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