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土高原旱作区晚播回茬麦一膜两用带田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 1 993年在渭北陇东黄土高原布置了晚播回茬麦一膜两用的田间试验 ,分析试验结果得 :晚播回茬小麦覆膜 ,增温保墒效应明显 ,可提高地温 2~ 4℃ ,节水 3 0 mm以上 ,促进了作物早发 ,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 ,比单作回茬麦增产 53 .0 %。小麦返青揭膜覆于相邻作物带 ,做到一膜两用 ,集水调水效应显著 ,协调了不同作物需水的供需平衡 ,带田总产 82 1 2 .5~ 91 2 5.0 kg/hm2 ,比单作增产 4 5%~ 1 66%。  相似文献   

2.
棉花地膜复盖栽培技术,是我市万亩高产攻关试验中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新技术。1982年试验面积24亩,中晚熟品种鲁棉二号结桃多,桃子大,成熟早,产量高。1983年推广面积1171亩,平均增收皮棉41.6斤。1984年全试区复盖3398亩并进行了棉花地膜复盖小气候效应的对比观测试验。实践证明:棉花地膜复盖,改善了棉田小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增温、增湿作用,不但是高产再高产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中产变高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地膜移栽棉花栽培技术的增产优势和潜力。该项技术可将棉花形成产量的有效有殖生长时期延长15天以上,有效现蕾期的利用率从地膜棉的57%提高到79%,有效开花期的利用率提高了19%,单株平均果枝数较地膜棉多出3.3—3.9个,单株平均有效结铃数多出地膜棉11.0—13.3个,每亩增产皮棉55.5—59.5公斤,增产幅度达67.3%—72.1%。  相似文献   

4.
晚播地膜冬麦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 ,讨论了晚播膜下条播冬麦各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的适宜程度 ,并分析了晚播地膜冬麦高产节水的农业气候原因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与复播棉花相配套的晚播地膜冬麦的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5.
1990~1993年在渭北陇东黄土高原布置了晚播回荐麦一膜两用的田间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晚播回荐小麦覆膜,增温保墒效应明显,可提高地温2~4℃,节水30mm以上,促进了作物早发,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比单作回荐麦增产53.0%,小麦返青揭膜覆于相邻作物带,做到一膜两用,集水调水效应显著,协调了不同作物需水的供需平衡,带田总产8212.5~9125.0kg/hm^2,比单作增产45%~166%。  相似文献   

6.
兰念军 《高原气象》1990,9(2):213-219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初步肯定了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对水地春小麦的节水增产效果。初步看出其节水增产的机理为:地膜覆盖的增(地)温和保墒作用,增加了春小麦幼苗期的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发育;并使出苗提早,促进延长了穗分化,起到增粒作用;同时使千粒重也有所增加,从而达到增产;由于保墒作用及头水的推迟,减少了灌溉定额和灌溉次数及耗水量,因此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通过对两年试验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计算机选优,得出了节水、节种、增产的优化栽培措施组合为:头水叶龄4~4.5叶,二水时期为开花,全生育期灌水2次,灌溉定额155~200方/亩,播种23~32万粒/亩,施氮10公斤左右,氮磷比1∶0.5~0.7,但对地膜复盖技术还需继续研究,继续提高其经济效益,同时上列措施组合尚待进一步完善和经生产验证。  相似文献   

7.
1982年以来,我国北方各省、西南及湖北、江苏、广西等省区,先后开展了地膜玉米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尤其是在热量不足的北方及南方山区,地膜玉米都有较大的增产效果.我区农五师等单位近年来试种也取得了亩产吨粮的良好效果.石河子地区及其类似的地区,热量条件比较充足,使用地膜栽培有没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增产的原因及关键技术等都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在石河子兵团农垦科学院试验田内,进行了多方面试验,现综合各试验结果,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玉米地膜栽培增产的基本气象原因出发,用权重法分离产量,用经济阈值法建立了玉米地膜栽培的气象——经济模式。模式适用于与当地农业气象条件相似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地膜覆盖在玉米生产中起到了明显的增产作用,而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尤其在热量不足的地区,地膜玉米都有较大的增产效果。地膜栽培与常规生产相比较,地膜玉米具有增温、保墒,促进早熟丰产的作用。1地膜玉米的生态环境适应性1.l地膜覆盖改善了玉米的生态环境1.1.1改善土壤热状况地膜覆盖后,在膜下聚结的水珠减少热量辐射散发,又防止膜内空气流动带走热量,能有效地蓄热保温。据观测:scm地温,从4月下旬到5月中旬30天时间内Z10℃有效积温增加gi.3℃,5-Anm地温,从4月下旬到5月中旬均增加2-3.9℃,全生育期间,膜内…  相似文献   

10.
谢忠奎 《高原气象》1990,9(2):169-176
通过一年的试验,初步得出参试各变量x_1(灌溉定额)、x_2(灌溉次数)、x_3(头水叶龄)和x_4(保苗株数)对产量y的多元回归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分析了各参试因子对产量的作用,并通过频数分析,筛选了地膜覆盖条件下玉米高于某一产量指标,同时限制灌溉定额或灌水次数的节水增产的优化措施组合。本文还分析了参试因子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评价了地膜的节水效果和增温增产效果,初步探索了地膜玉米的节水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烤烟、玉米等春播作物地膜覆盖技术在旬邑的应用和推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地膜均是一次性利用。为了提高地膜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地膜覆盖技术的增产作用,1987、1988年度我们在旬邑原区开展了冬前覆盖回茬小麦,后春覆盖烤烟、玉米等作物的一膜两用试验及示范。一、试验、示范概况及气候特征 1987-1988年度在旬邑县太村镇唐家村  相似文献   

12.
1996年通过鉴定登记的全省气象科研成果1河西走廊东部地膜棉花小气候特征及增产效应试验研究完成单位:民勤县气象局,武威地区气象局农试站研究人员:李敬育、王润元、马兴祥、韩永翔、周宗鑫内容提要:该研究表明,地膜棉花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保护地的增温保墒气象效...  相似文献   

13.
通过覆膜地增温、保湿、保苗、防冻抗寒、增产等5个方面效应的试验研究,在海拔1900—2300m 高寒阴湿山区种植地膜玉米获得成功,亩产在566—604kg 之间,从而结束了华亭县玉米种植高度不能超过海拔1800m 的历史。对高寒阴湿山区地膜铺盖技术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85年我们进行玉米地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地膜栽培具有增温、保湿和增产效益。一、试验设计与结果1.试验设计与方法本试验在张掖县新墩乡青松村进行,有试验地一亩,设覆膜和未覆膜,以未覆膜做对照(下面简称“地膜”、“对照”)。试验采用对比方法进行。播种整地、施肥、浇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冬小麦地膜复盖的农业气象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复盖是60年代国外农业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改善作物地段的土壤水分和热量状况,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在我国逐步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利用山西省两试验点,在1987—1988年冬小麦生长季进行复膜试验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其农业气象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高海拔地区复膜栽培冬小麦是提高其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甘肃省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玉米产量与温度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各地区不同时段温度对产量的影响和玉米获得高产的适宜温度。同时,从另一角度解释了地膜玉米增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高寒阴湿、半干旱地带、徽成盆地推广地膜覆盖小麦、玉米、洋芋是一项增产效益显著 ,帮助农民脱贫的适用技术。它可有效地补偿热量 ,提高地温 ,调节水分 ,促进土壤熟化 ,充分利用光、热、水资源 ,促进作物生长和提早成熟 ,提高粮食产量。该地区山大沟深 ,高差悬殊 ,气候类型多样 ,为了因气候制宜覆盖地膜 ,充分发挥地膜增产优势 ,开展小麦、玉米、马铃薯地膜栽培界限及农田小气候效应的研究。1 试验研究方法1 .1 试验方法在高寒阴湿的宕昌木耳乡、武都金厂渭子坪 ,半干旱地带的礼县、西和、康县、武都、徽成盆地等适宜种植区域 ,海拔 1 …  相似文献   

18.
从热量,水分条件及生育期不利气候因素分析了彬县旱塬地区膜上麦套种杂交油葵的气候生态适应性,提出该地膜小麦套种杂交油葵的适宜播期为5月25日-6月15日,并提出了主要载培技术,可用以指导同类地区的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棉花八种不同栽培技术方法的高产、优质、抗灾性能及气候生产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地膜移栽棉花栽培方法在伏旱和秋季连阴雨严重发生的1992年,棉铃脱落率和霉烂率分别较对照地膜棉降低13.5%和47.7%,亩增产皮棉50.7kg,表现出较强的高产、优质和抗灾能力。沟播直育棉花栽培方法,其增温沟的增温效应,可将棉花大田播期提早20多天,为棉花优质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渭北春玉米抑蒸集水防旱抗旱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开展了6种抑蒸集水综合抗旱技术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以地膜+ 垄植+ 中国旱地龙处理抑蒸集水和增产效果显著。水分利用效率达19.89kg/ (m m ·hm 2), 耗水系数仅0.05 m m / (kg·hm 2), 产量达7200 kg/hm 2, 比其它综合技术增产17% ~6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