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南亚和斯堪德纳维亚一些WWSSN台站记录的一秒周期的Lg波振幅确定东哈萨克斯坦试验场东部62次地下核爆的mb(Lg)值。选择的爆破是1965—1985年间mb(p)≥5.5的地下核爆。在假设由内华达试验场爆破导出的水饱和岩石中mb(Lg)与当量的关系式同样适用于哈萨克斯坦东部试验场的情况下,估算了爆破的当量。假定地壳构造和爆破安放点深度的横向变化不影响mb(Lg)的值,那么Lg的资料表明,内华达试验场与哈萨克斯坦东部试验场之间的mb(p)偏差为0.35个震级单位。  相似文献   

2.
京津唐试验场是国家地震局重点支持的地震预报试验场。地下水(包括水动态和水化学)的观测研究一直作为试验场内开展地震预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在联合国开发署的资助与中美有关专家的指导下,1984年至1985年试验场引进了多项水文地球化学观测仪器,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部分仪器的性能及应用概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物理模型为指导开展中尺度地震预测试验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震源物理的研究进展表明:地震预测工程不仅是高科技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以正确的物理模型作为指导。地震预测试验场的研究可以从气象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山地震和瓦斯突出的研究中获得许多启示。在今后的十年中,要注意流体,特别是超临界流体在地震成因中的作用。地震试验场应有明确物理思路,形成多种物理方法的实质性格局,改变自由进出、过于分散的情况。建议除在京津、川滇等建立构造地震预测研究试验场外,还可以利用矿山、火山作为中尺度地震试验场。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余震的衰减函数模拟了1968年到1976年在内华达试验场爆炸的7次大核爆炸的余震。也研究了该区的4次天然余震序列。核爆炸余震不同于大多数天然余震,因为它们衰减比较快,并用常常用指数类函数拟合它们的衰减。核爆炸余震的震源深度一般比天然余震的浅,与核爆炸深度相对浅一致。在内华达试验场附近也观测到天然地震浅源余震的快速衰减,这说明余震震源处的条件影响余震随时间的衰减。Dieterich(1994)提出余震衰减理论预示深度浅的余震衰减更快,提供了对观测结果的一种可能解释,由于核爆炸余震的衰减快,目前在内华达试验场观测到的活动很可能已经过充分衰减了,所以目前的活动水平将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863重大计划项目支持下,开展了我国航空地球物理野外试验场建设.在总结国内外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建设情况基础上.以加拿大Reid-Mahaffy航空电磁地球物理场为例,从试验场场址选择和试验场建设两方面,分析了国外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建设方法,总结了相关经验和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建设目标,综合考虑不同航空地球物理测量系统的特点,制定了我国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建设的基本条件.根据这些条件,采用"先选区后选场,区中选场"的原则,进行了试验场场址的选择,最终确定大井坡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为我国首个航空重、磁、电磁等测量系统的野外综合检测平台(简称为大井坡试验场).根据试验场建设思路,在分析大井坡试验场现有条件基础上,从岩石物性测量与研究、地球物理测量、地质填图与剖面测制以及试验场数据信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试验场的建设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据塔斯社报道,研究地壳构造和揭示高地震活动危险区,是利用国际卫星“天山-88”号(“88”)进行国际航空航天试验的主要目的。这次试验是按照苏联科学院宇宙空间研究和开发国际协作委员会的计划进行的,1988年8月11日开始,9月1日结束。试验研究是在塔吉克和吉尔吉斯两个加盟共和国的试验场上进行的,是“采用遥测方法研究地质构造”的国际综合定向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试验的领导人之一、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新构造学和宇宙地质学实验室主任特里福诺夫指出,“天山是较年轻的山  相似文献   

7.
地震预测试验场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预测试验场针对特定的地震危险区,通过密集的、多学科的强化观测,研究与短临地震预测有关的科学问题,作为一类“大科学”项目,地震预测试验场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本文回顾和评述了地震预测试验场的观测与研究,对地震预测试验场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新技术的应用赋予地震预测试验场以新的内涵。并为地震预测研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可用亚洲南部和斯堪的纳维业的世界标准地震台网的台站的地震图上记录到周期为1秒的Lg波的振幅来确定东哈萨克试验场东部62次地核爆炸的mb(Lg)值。这此爆破选自1965年到1985年期间mb(P)≠5.5级或更大的。假定对饱和水岩石而言,把内华达试验场得到的mb(Lg)与当量的关系用于东哈萨克试验场估计了爆破的当量。假定地壳结构和核爆点的深度的横向变化不影响mb(Lg)的值,Lg资料表明,内华达试验场和东哈萨克试验场之间mb(P)的偏差是0.35震级单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预报试验场中测量土层氡浓度的仪器方法原理。举出了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亚试验场条件下测量氡变化的某些结果。按照规定的方法实现的(其中包括在中亚试验场条件下的),土层地下氡场监控证明氡异常变化与区域岩石的变形动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苏联地理学博士格里戈里耶夫在《莫斯科新闻》撰文写道:当内华达试验场进行核试验时,地下冲击波不仅使拉斯维加斯居民住宅中的杯子发出响动,还使岩石产生了大量裂缝,这些裂缝有时长达4—5公里。据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公布,仅1968年美国完成的地下核试验就引起了地球发生约1万次余震。尚未观测到直接发生在核试验地区之内的大地震,但是,众所周知,发生在相邻地区内  相似文献   

11.
1985年11月至12月间,国家地震局在福建省南靖县汤坑村组织了一次钻孔水压致裂下水化、水位、地电、重力、测震等多种前兆手段反映的大型野外观测。本文介绍了井孔水位动态观测的地质条件、井孔特征、观测结果及其分析等。 汤坑试验场地质概况及井孔特征 汤坑试验场地处村西地热异常区内。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第二复式隆起带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该区的地质概况,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张魁林 《内陆地震》1989,3(1):71-80
为了研究地电阻率和电场的变化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近年来苏联在中亚地震预报试验场进行了实地测量和多方面的探讨,现将其观测结果介绍如下。 一、地电阻率的变化与地震活动性关系的观测结果 1.1偶极电测深 1983年,苏联科学院高温研究所电磁方法试验考察队在伏龙芝地震预报试验场用偶极测深法,采用AB=620m的供电极距,对地壳上部岩层电阻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土库曼东部建立研究地震前兆的大型试验场的工作已经奠定了基础,新的地震台已提供了第一批关于地球内部“呼吸”的资料。今年还要在库什卡地区建成一个新地震台。这将为在地震活动频繁地区开展综合性研究提供可能性。土库曼科学院地震研究所所长库尔班诺夫指出,研究地震前兆的大型预报试验场将在土库曼共和国南部阿什哈巴德地区的科佩特达格山一带发挥作用。该  相似文献   

14.
对1991—2000年中国震例提供的前兆观测异常和首都圈地区前兆观测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2005年11月黑龙江前兆异常进行了介绍,也对开展前兆异常研究提出了一些想法。根据对地震前兆观测项目预测效能初步研究,作者建议“十一五”期间应该建设两种地震预测试验场。地震频发地区的试验场,用于验证观测项目效果;无震地区试验场,用于试验仪器的抗干扰性能和确定背景场。  相似文献   

15.
国际上,计算机,尤其是微型计算机已进入生产的各个领域,并向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渗透。 我国发展计算机起步不算晚,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自己设计和生产计算机的国家之一。早在1952年就开始了计算机的研究工。1958年研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十年动乱,使我国计算机的研究与生产受到严重阻滞。但三中全会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使计算机事业飞跃发展。目前,我国计算机的水平和国际水平相比。大体相当于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的国际先进水平。近几年,不仅自行设计研制了性能比较先进的八位和十六位微型计算机,而且研制成功向量运算每秒亿次的巨型电子计算机。一次新技术革命很潮正在世界兴起,我国计算机生产与开发应用,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尤其是微型计算机以其体积小功能强,价格低,好掌握,易使用等优点迅速在各个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发生了7.4级强烈地震。1987年1月24日,在乌什县东北又发生了6.4级地震。这两次地震与有短水准观测的乌什台站相距分别为400公里和40公里。七十年代的新疆地震预报试验场,对于地震和形变的关系进行过比较系统的研究,而近年来这两次强震的形变资料,对于“新疆经验”的反思和认识的深化,都提供了有益的例证。  相似文献   

17.
一、概况第六次地球和月球电磁感应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8月12至21日在加拿大的维多利亚举行。该讨论会是由国际地磁与高层大气物理协会组办;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大学、动力与矿产署,以及自然科学与技术研究委员会也参加了组织工作。这个国际学术讨论会是国际地电  相似文献   

18.
第八届国际盐湖会议将于 2 0 0 2年 7月 2 6日在俄罗斯哈卡斯 (Khakassia)共和国召开 .国际盐湖学会是国际盐湖领域研究的权威学术组织 .学会的宗旨和目的是帮助内陆盐湖 (包括盐田 )领域的研究人员建立密切联系 ,使公众更多地了解盐湖领域的科学研究、管理和保护 .学会拥有自己的专门网站、期刊和完善的会员登记制度 ,每三年举行一次国际会议 .2 0 0 1年 1月 2 2日新修订的章程对学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 :生物技术和医学研究在盐湖管理中的应用 .涉及的内容有 :人口动力学、热带相互作用、微生物加工、当…  相似文献   

19.
1.概况:欧洲地震委员会是历史比较悠久的欧洲国际性学术委员会之一,它是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的成员,还是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的一个较大的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每二年召开一次大会,会上讨论有关在欧洲开展地震学研究和资料交换的问题,选举委员会的领导班子。欧洲地震委员会第21次大会于1988年8月在索菲亚(保加利亚)召开。这次大会在历届  相似文献   

20.
朝鲜地下核试验的地震学观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06年至2017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中朝边界地区的试验场进行了6次地下核试验.本文综合报道根据东北亚地区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利用地震学方法对这六次地下核爆炸的研究.结果表明,朝鲜地下核试验在区域台网产生的地震记录具有典型浅源爆炸的特征.针对上述资料发展了处理核爆数据的方法并据此得出各次朝鲜核爆的地震学参数,包括事件识别、当量测定、以及震中相对定位等.对6次核爆和4次天然地震P/S类型谱振幅比的统计分析表明,2 Hz以上台网平均谱振幅比可以正确地将朝鲜核爆从天然地震中识别出来,从而有效监测在朝鲜半岛进行的当量大于0.5 kt的地下核试验.同时也发现,建立在体波-面波震级比之上的识别方法不适用于朝鲜核试验场.通过建立中朝边界地区基于Lg波的体波震级系统,计算了各次朝鲜核试验的体波震级mb(Lg),并由此估计了它们的地震学当量,其值介于0.5 kt至60 kt之间.由于缺少爆炸埋藏深度的数据,上述当量有可能被低估,因而有必要对深度影响做进一步研究.以第一次爆炸的位置为参考震中,利用Pn波相对走时数据和高精度相对定位方法获得了各次核爆在试验场中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