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一种确定原生晕分带序列的新方法—重心法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重心法引用物理学中求刚体质心的原理,通过计算每个元素的浓集重心,以浓集重心标高确定原生晕的分带序列。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彻底克服了格里戈良计算方法中存在的弊病,方法的数学意义和地球化学意义明确,计算过程简便,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2.
指示元素垂向分带序列计算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和确定矿床原生晕指示元素垂向分带序列是地球化学找矿研究特别是矿床原生晕分析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地学者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分带指数法、广义衬值法、浓集重心法、浓集指数法、比重指数法、含量梯度法等,并指出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认为计算矿床原生晕指示元素垂向分带序列时,不宜采用传统的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而应采用广义衬值法、浓集重心法或比重指数法。  相似文献   

3.
重心法与其它计算原生晕分带序列的方法相比,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点。本文详细论述了重心法的计算步骤和计算机程序中各主要模块的,说明在此基础上给出该方法的源程序。程序用BASIC语言编写,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4.
通常利用异常规模或线金属量衬度确定地球化学异常水平分带序列,由此得出的序列,主要反映不同指示元素异常强度的大小,并非是异常中心在空间上的有序排列,因此不完全反映元素的相对活动性。应用重心法计算的水平分带序列,不仅反映成矿成晕作用下不同指示元素的异常中心相对于矿化中心的空间变化规律,而且也能够有效地刻划成矿成晕过程中元素的相对活动性。重心法的数学意义和地球化学意义明确,同时适用于垂直分带序列的计算。  相似文献   

5.
建立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确定盲矿预测标志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计算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目前,计算分带序列主要是通过手工,或借助其它数据处理软件半自动实现的.针对这一点,这里在VC 6.0的开发环境下,结合MAPGIS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就实现了格里戈良分带序列的计算,并且阐述了二次开发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应用表明,该程序算法合理,操作简单,速度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张艳宜 《矿产与地质》1996,10(5):346-351
运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研究确定了小龙钨矿原生是晕轴向分带序列,该分带序列准确地反了矿床元素垂向变化规律,对指导本区深部铜、银、钨地球化学找矿预测评价和坑道工程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带性是热液矿床重要特征,也是勘查与评价热液矿床的重要方法。为建立矿床完整轴向分带模式,需有矿体不同中段的化探样品分析数据。但对于产状较陡、深部工程少的矿体,要建立较准确的原生晕分带难度较大。以新疆红石金矿L1矿体1137 m、1080 m、1000 m和900 m的样品分析数据,分别采用“格氏”、“克氏”和“重心”法计算矿床轴向分带,再利用计算结果综合确定该矿床的原生晕分带模式。勘探验证表明,确定的分带模式与实际吻合性较好,是一种有效确定分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原生晕垂向分带模型找矿法及其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晕指示元素垂向分带模型找矿法是通过发现、研究矿床原生晕指示元素垂向分带规律、建立指示元素垂向分带模型进行找矿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找矿实践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攻深找盲、推断矿体剥蚀程度、追踪矿体延伸方向,其找矿效果明显。有关该方法分带序列计算方法、分带模型以及在铀矿床(体)预测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分带序列计算方法方面,我国化探工作者提出的广义衬值法、浓集重心法,计算过程简单,值得推广。近年来该方法的重要研发成果——构造地球化学原生叠加晕评价技术在铀矿地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大大减小工作程度较高地区的化探工作量、降低勘查费用、缩短勘查周期,从而有效提升铀矿资源勘查的水平和能力。因此,该方法应用于铀矿勘查,其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9.
新疆红石金矿床原生晕特征与隐伏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鄯善县红石金矿床野外调研、总结矿床地质特征, 对该矿床钻孔中原生晕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了专题研究, 采用多种计算方法相互印证, 确立红石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Bi-Mo-Hg-Zn-Pb-Ag-As-Cu-Sb-Au, 同中国典型金矿床轴向分带序列对比, 发现其具有逆向分带的特征, 从而建立分带评价及矿体叠加模式, 为深部隐伏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化探界多采用C.B.格里戈良的分带指数法计算原生晕元素分带序列,但由于该方法对不同的元素赋予相同的权系数,使分带序列中某元素的位置受参加计算的其他元素多少和种类的影响,常出现不合理现象.笔者通过安徽铜陵地区几个矿床原生晕垂向和轴向分带规律的研究,认为国内的比重指数法(载《物探与化探》,1989年第2期)和邱德同的基本思路(载《地质与勘探》,1989年第8期)较为合理.方法是以各元素在不同中段的概率值变化为依据,元素间互不干扰,其量纲也无需相同,且不必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这样既简化了计算过程,逻辑上又趋于合理,是值得推广的方法.为方便计算,笔者编制了BASIC语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地球化学分带的复杂性,定义了叠加分带序列和矿化阶段分带序列的概念,提出了叠加分带序列分解及叠加矿化性质识别方法。在胶东山城金矿岩石地球化学勘查中该方法获得成功的应用。揭露了该矿区已知矿体的常规分带序列中隐含的两种矿化叠加性质:1号脉为无工业意义的矿化叠加;8号脉则主要为下部隐伏矿体的叠加,并已得到后期勘探验证。  相似文献   

12.
大湖金矿在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中段,是一个石英脉型大型金矿.本文应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对该金矿8线周围330m、295m、260m三个中段各微量元素和烃类组分含量变化规律以及矿体周围各元素(组分)异常展布特征经行计算分析总结,得出其原生晕分带序列为:烃类、Hg(矿前缘)→As、Sb(矿头)→Au、Ag、Pb、Cu、Ni、Mo、Bi、W(矿中)→Sn、Zn、Co(矿尾),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并总结了其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个旧风流山矿段位于老卡岩体西侧,老厂矿田的南部,风流山Sn-Cu多金属矿段属于蚀变花岗岩型矿化,矿化发生于花岗岩内蚀变带,矿体受断裂和裂隙控制。运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对风流山34矿段第5勘探线剖面样品进行蚀变矿化分析和原生晕研究,探究其深部矿体赋存状况。(1)矿体原生晕分带清晰,原生晕展布形态与矿体空间分布相似。(2)由各断面的分带指数,得到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由前缘至尾部):Mo-Sn-Bi-Ag-As-Cu-W-Co-F-Pb-Zn-Sb-B-U-Ta。(3)以风流山34矿段第5勘探线剖面分带指数为基础,选取(Mo×Bi×Zn)D/(U×B×Sb)D和(Mo+Bi+Zn)D/(U+B+Sb)D作为构建深部矿体定量评价模型的指标。根据比值的曲线变化规律,推测该矿段深部可能存在盲矿体。  相似文献   

14.
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烟筒砬子铜金矿区ZK001元素垂向分带序列的计算为例,对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良:在原始数据换算中,采用正规化法将原始数据变换为[0,1]区间的数值,避免了传统方法的人为因素,减少了计算量;在计算分带指数的变化梯度时采用原格氏法变化度的倒数,解决了原格氏法计算中可能出现的某一层位的分带指数为零则无法计算的问题。新旧两种格氏法计算结果相比,新方法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15.
蒋艳明 《地质找矿论丛》2014,29(3):463-466,470
热液矿床原生晕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其中含矿溶液在运动方向上显示出的轴向分带尤其重要,分带序列的建立对于评价隐伏矿体的规模、埋藏深度以及剥蚀水平有指导性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找矿深度。针对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计算总结出轴向分带序列特征,确定矿体的前缘和尾晕指示元素以及分带性指数,结合矿区已知矿体对所研究矿脉剥蚀程度和深部成矿潜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湖南龙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山矿区地处湘中最重要的金属成矿带,具有成矿条件优越性、成矿物质多样性和成矿过程的复杂性特点。通过对矿床地质结构、成矿阶段、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及矿床原生晕分带性研究,确定成矿指示元素及分带序列,对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有效方法,为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经对陕西省凤县铅硐山矿床原生异常的分带性及分带指数进行研究,认为铅硐山矿床原生异常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全向序列(从上到下)为:SHg—Zn—THg—Asn—Cd—(Cu—Ga、Ge)—Pb—Ag—As2、Au。分带指数具有明显变化规律,分带指数可用于深部及外围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8.
都龙矿区为滇东南多金属成矿系统(个旧—薄竹山—老君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评价曼家寨矿段深部找矿潜力,对其进行了原生晕分带的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原生晕形态特征显示,前缘晕为Cd、As,近矿晕为Pb、Ag,尾晕为W、Mo;由格里戈良法获得轴向分带序列由浅至深为BiAs-Cu-Cd-Ag-Sb-W-Mo-Pb-Zn-Hg;根据原生晕轴向分带以及w(As)/w(Mo)、w(Cd×As)/w(W×Mo)等勘查评价指标由降转升的变化趋势,建立了原生晕叠加找矿模型。结合曼家寨矿段因子得分异常、主量元素找矿标志w(Fe+Na)等值线分布趋势,综合认为深部仍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上述认识已得到探矿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甘肃寨上金矿南矿带矿体隐伏规律,预测深部找矿远景,基于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对该矿床南矿带深部找矿潜力进行探讨。对南矿带32号脉9种金属元素(Au、Ag、As、Bi、Cu、Pb、Sb、W、Zn)的测试数据进行数学地质分析,结果表明Au与As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是找矿的指示元素;As与Sb、Cu与B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945,可能与它们在热液上升过程中靠近矿体的头部和尾部有关。基于对矿区9种元素的数学统计分析并与中国金矿床原生晕综合轴向(垂向)分带序列对比,得到寨上矿区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为:As-Sb(前缘晕)→Pb-Ag-Au-Zn-W(近矿晕)→Cu-Bi(尾晕);根据改良的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得到各勘探线轴向分带序列,前、尾晕共存等“反分带”现象的出现表明存在多次热液叠加作用。使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衬值晕分带图,显示矿体向东倾覆,含矿热液应从东南向西北运移,剥蚀程度自东向西加强。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南矿带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型。根据原生晕找矿特征标志,32号脉东南部67线深处的有利成矿空间指示有矿,并将其定成预测靶位。通过布设钻孔ZK67-0验证了预测靶位的准确性,表明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型在寨上金矿找矿预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