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望远镜采用正或负透镜调焦的准距条件公式,得出它们可以用同一公式表达,并得出伪准距点与主物镜前焦点是焦距为(2e-L),且位于主物镜处的虚拟透镜的共轭点。由此说明了两组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系统后组到分划板的距离一般不够安放补偿器。 文中指出了三组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系统可以解决上述困难,并给出了全部参数的解算方法、程序和算例。这有助于我国目前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2.
望远镜调焦时分划板十字丝中心物方共轨点的轨迹是望远镜的实际“视准线”(以下简称“准线”),由于镜管的光学及机械误差,实际准线将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曲线。测量工作者要努力削弱准线误差的影响。显然,既方便又正确地检验调焦所引起的准线误差是十分重要的。常用的“调焦运行正确性检验方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各种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主要部件和结构的优缺点。其中特别指出了,蔡司自动安平水准仪新系列中仪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建议在我国DS3级以上自动安平水准仪中,采用吊丝灵敏元件。DS3级以下的低精度仪器中采用滚珠轴承,补偿器安排在分划板到调焦镜之间,尽量降低补偿器的放大系数。望远镜系统应尽可能减少光轴屈折次数,以及为补偿而增加的光学零件。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经纬仪望远镜调焦运行正确性检测的必要性、检测原理和室外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处理方法。给出了二台仪器的检测实例,提出对望远镜应通过检测,以确定其调焦运行的可靠区与不可靠区,及评定望远镜调焦运行的正确性,以便地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削减由于调焦运行误差所引起视准差的影响,保证与提高测量或定线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经纬仪望远镜调焦运行正确性检测的必要性、检测原理与室外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处理方法。给出了二台仪器的检测实用。提出对望远镜应通过检测,以确定其调焦运行的可靠区与不可靠区,及评定望远镜调焦运行的正确性,以便测量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削减由于调焦运行误差所引起视准差的影响,保证与提高测量或定线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一、“平高点法”测定i角值的精度“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细则”附录82规定:在室外测定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i角值时,须在距仪器30m以外处设置两个目标:一个与仪器同高,称为平点;另一个高度在3°以上,名为高点。且应尽量使平、高两点位于同一垂线上。按细则纲要观测平、高点间的水平夹角,并依下式计算i角值:  相似文献   

7.
《测绘译丛》一九八三年第二期刊载了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局公告——致补偿器水准仪用户,公告初步分析了磁场对补偿器水准仪产生的影响,例举了磁感应误差的基本特征,公告认为:“为了保证今后一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有必要研究与补偿器水准仪有关的系统误差的影响,以便从国家高程控制网的测量结果中消除此项误差。”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现行国家水准测量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第49条5款指出:“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相似文献   

9.
由多帧欠采样影像重建高分辨率影像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同一区域多帧影像分辨率均很低的情况,首先讨论了多帧1维欠采样影像重建理论及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维多帧欠采样影像的重建问题,推导出一般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由多帧具有相异信息的欠采样影像经过完全配准后,可以生成一幅空间高分辨率的影像。  相似文献   

10.
拟准观测的选取和真误差估值的“分群”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欧吉坤 《测绘学报》2000,29(Z1):5-10
以往检验粗差有两类不同的方法,一类是假设检验,另一类是抗差估计。它们虽然有显著不同,但都是以最小二乘残差及其函数为研究对象的。文献[8,9]提出了以真误差为研究对象的拟准检定法。该方法通过附加拟准观测真误差的估值极小的条件,直接求解关于真误差的秩亏方程,然后依据真误差估值的分布特征判别和定位粗差。  拟准检定法的关键是如何正确的选择拟准观测。本文总结了实践中选择拟准观测的原则和方法。选择拟准观测可采用初选与复选两步来实施。初选时将观测值分为4类:“0”类是按一定规则经过初步判断怀疑含粗差可能性很大的,不宜选为拟准检测;“1”类是依内部可靠性指标衡量,所处位置结构差的观测;“2”类与“0”相反,是依一定指标判断含粗差可能性较小的观测;“3”类是除上述三种特殊情况以外,余下的观测。这四类观测中,“2”类以及“3”类中指标值ui相对较小的部分观测可初选为拟准观测。复选是在初选后计算出真误差估值的基础上,选取真误差估值绝对值较小的为拟准观测。本文指出拟准观测的初选可以不唯一。  利用许多统计学者曾多次讨论过的一个算例[6,11],详细介绍了选择拟准观测的过程,并将有关结果与以往的结果进行比较,用拟准检定法一方面排除了4个异常观测的影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其余观测的信息,结果可能更合理一些。  拟准观测选择适当时,真误差估值有明显的“分群”现象。结合算例,本文用图表的形式形象地分析了这种有趣的现象。在表中,异常的和正常的真误差估值的量值有显著的分界带,含粗差的或异常观测的真误差明显大于正常的;在图中,异常值“浮”在分布图的上部,而正常值则“沉”在下方。依此特性可直观地判定粗差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一种用于机器视觉检测的图像配准快速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像配准是机器视觉检测的关键步骤之一。针对产品包装印刷质量检测,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配准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进行图像概略匹配得到特征点的概略位置,接着进行特征点的精确检测,根据检测到的对应特征点坐标计算转换参数,最后生成配准图像。实验表明,该算法计算速度快,具有较好的精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在线机器视觉检测等对速度要求高,而图像只有小角度旋转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列举了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主要误差来源;提出了自动安平水准仪在一个照准方向上的系统误差表达式;分析了准高转点误差、视准线不水平误差及补偿器交叉误差的误差影响因素;叙述了系统误差对水准测量一个测站以及整个线路上所测高差值的影响以及从仪器设计、制造工艺、测量方法等各个方面提出消除或削弱上述系统误差影响所可能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细则”规定:凡新出厂或经过拆卸修理或对其质量不明的水准仪均应进行全面检验。全面检验的项目根据水准测量的等级和水准仪的结构而定,但无论哪一等级的水准测量使用哪一种类型的水准仪都必须进行调焦透镜移动正确性的测验,以便了解该水准仪的望远镜在调对物象时视轴是否发生变化。为了判断调焦透镜移动是否正确,细则规定的标准是:(甲)对于调焦透镜有无动摇之测验,V之任一值不得超过1毫米;(乙)对于调焦透镜是否沿望远镜主光线之平行线移动之测验,V之任一值不得超过0.5毫米。  相似文献   

14.
平面线位误差带几何形状的解析表达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本文根据求解曲线族包络线原理,导出了描述随机线元线位误差带边界线的分段函数表达式,证明了函数在分段点处的连续性,得出了“g-带”边界为连续闭合曲线的结论。从理论和实验角度讨论了各向同性,准均匀性和准均匀且各向同性误差带的边界线方程及形状。  相似文献   

15.
<正> 1973年,在菜比锡春季博览会上首次展出了精密补偿器水准仪NI002,并作了有关报导。由于NI002具有新奇的性能与特征,所以从那时起,在全世界许多地区和不同的使用条件下已经可靠地证明了它的优越性。在保证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充份利用经济上有显著优点的“摩托化水准测量”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且已在许多国家行之有效了。根本原因是第1次在NI002上采用了“似绝对水平视线”稳定视准线的功能原理和其它功能上的某种革新。1987年,在菜比锡春季博览会上,又展出两台新研制的精密补偿器水准仪NI002A  相似文献   

16.
技术问答     
问:威待T_2经纬仪的几项主要检查结果均合乎要求,但在山区观测当垂直角相当大时(有时甚至大于45°),2C的变动范围总是超限,而且似乎仰角的2C为正,俯角的为负,这是什么原因?(广东 邓集东)答:“2C”在一般习惯上称之为“两倍照准差”,假定在观测时其他误差都不存在,或者微小到可以完全不加顾及的情况下,由于视准轴差C即照准轴不垂直于水平轴之微小角差而引起的同一水平方向正镜与倒镜观测值之差,体现为2C。对于垂直角为α的观测目标来说,由于C的影响。观测一次将具有方向误差为  相似文献   

17.
图像配准是众多具体应用的共性核心技术,如图像融合、变化检测等。其在遥感、军事、医学、计算机视觉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具体分析了几种遥感中的配准方法,对图像配准在遥感领域中的技术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讨论了图像配准在遥感领域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从全站仪三轴关系和补偿器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全站仪的视准轴倾斜、横轴倾斜、竖轴倾斜引起的测角误差,推导了它的形成机理和如何进行电子补偿,探讨了正确使用补偿装置对测量结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自动安平补偿作用的数学模型,它建立于对补偿作用的理解:补偿器转动引起的象的补偿位移等于物相对于摆动轴转动的作用与象相对于摆动轴转动的作用之和。从而完整地解决了传统的自动安平水准仪理论中“屈折”与“平移”两种补偿作用模式的理论上的统一。它的最有实际意义的结果是为各种类型补偿器的补偿作用计算提供了一个普遍适用的又极为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晓雨 《中国测绘》2005,(1):15-15
北京时间1月9日22时15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李院生队长一行成功“登”上卫星遥测标识的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的“北高点”.所在位置为南纬80度22分51秒,东经77度27分23秒.从而标志着人类首次抵达南极冰盖冰穹A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