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把福建省地震科技走过的三十年历程 ,按发展的脉络分成三个阶段 :1 970~1 978;1 979~ 1 90 0 ;1 991~ 2 0 0 0 ,按学科分成 1 2个科学问题来进行论述 :①区域地震地质与地震烈度区划研究 ;②地壳结构与区域地球物理场 ;③地震与地壳形变 ;④第四纪活动断裂与地震 ;⑤地震活动时—空特征 ;⑥震源机制解与震源动力学特征 ;⑦地震与地壳—地慢热状态 ;⑧GPS测量与现今地壳运动 ;⑨二程地震及地震安全性评价 ; 城市防震减灾示范工程 ; 地震—地下流体地球化学 ; 地震预期进展 ,旨在让人们对三十年来福建地震科技发展的面貌及内涵有一个概略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介绍由福建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自编的地震速报操作平台软件中的七个子程序及其主程序对提高地震速报速度的作用 ,同时也详细阐述实现该软件的几项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3.
地震危险性、地震危害性和地震易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 ,关键是对未来可能遭遇地震灾害定量化预测。本文论述地震灾害定量化的三要素 :地震危险性 ,地震危害性和地震易损性 ,它们概念完全不同 ,且很容易混淆 ,但又存在因与果的关系。本文还简要介绍厦门市地震科技工作者开展的“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4.
张立柱 《河南地质》1999,17(1):48-52
浅层地震勘探是城市地震小区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勘探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浅层地震勘探在安阳地震小区划听应用实例,着重论述了不同地震地质条件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技术措施,获得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地处台湾海峡西岸 ,1 60 4年泉州海外的 8级地震对它造成很大的破坏 ,也给我们留下了一批经过 8级大震考验的珍贵古建筑物 ,受到海内外专家的重视。作者经过实地考察 ,认真查阅历史资料 ,着重介绍了经过 1 60 4年大震考验的泉州古建筑物 ,并结合今天福建省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情况 ,结合地质地貌 ,福建土楼等 ,较系统的展示了海峡西岸的地震地质景观。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地震重点视防御区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以中国地震局关于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体系为主要目标 ,以国家和福建省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为主要目标区 ,尤以切实加强重点监视防御内城市的防震减灾措施 ,强化城市对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为主要建设内容。该项目得到中国地震局、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有关地市大力支持 ,已列为福建省“十五”重点项目 ,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7.
浅层地震勘探在安阳市地震小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浅层地震勘探在安阳市地震小区划中的应用实例,着重论述了不同地震地质条件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技术措施,获得明显的地质效果。浅层地震勘探是城市地震小区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勘探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涡阳-凤台地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研究,结合历史地震资料、中强震观测资料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探讨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韵律的研究途径,以涡阳~凤台地区为例,对其进行综合剖析,推演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并预测该地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长轴衰减方向、发生时间等参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福建省地震局科技人员普遍存在的慢性疾苦、轻度心身失调,以及部份工作人员肝功、两对半异常、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等健康状况,提出危害地震科技人员健康的大多数慢性疾病,都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建议地震科技人员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心理平衡、睡眠充足,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四维地震是近年来发展的较新的技术,本文对四维地震作一概述。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四维地震;第二部分介绍四维地震的特点;第三部分介绍四维地震的应用;第四部分对开展四维地震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十五”计划是我省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 ,是关系到我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关键的五年计划 ,建设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是福建省防震减灾“十五”计划的重点 ,从我省震情、闽东南及闽西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闽台地震科技合作与交流来看 ,该工程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在“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等三大工程建设的基础上 ,进行“一个防震减灾中心、三大地震观测台网和三大基础工程”的建设 ,使福建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 ,基本实现国家提出的防震减灾十年目标。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简述“九五”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取得的重大进展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十五”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的内容及其目标 ,以及我省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在数字福建示范工程中的贡献与作用 ,最后对“数字福建”工程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福建数字地下流体网对远处大震映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整理了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8.7级地震和2005年印尼的8.5级和巴基斯坦的7.8级地震,我省地下流体数字化监测台网观测到的震时和震后效应。测点以永安-晋江断裂为界线,北边多数表现为水位上升,南边多数为下降。初步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现代构造应力场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福州电磁波观测资料,对给定时段内、范围内的闽台地区地震进行相关分析,找出福州电磁波异常与地震的相关系数,探讨福州电磁波异常信息的映震效能,为今后利用电磁波观测资料异常信息进行临震预报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八·五”短临预报的地震学攻关成果来分析福建地区的几个震例,检验其在福建地区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数字福建”项目中防震减灾空间信息资源改造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福建地下流体对印尼8级巨震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省“十五”要进行的地震前兆观测台网改造 ,通过对 1 990年以来我省及邻近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永安地磁变化的分析 ,初步总结了永安地磁手段在我省中强以上地震映震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台湾海峡隧道地质与地震条件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台湾海峡隧道”这一伟大工程,由构想到正式调研,历经许多过程,存在许多疑难。台湾海峡的海底地质情况较复杂,且是一个多地震地区,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到底能不能修海底隧道,引起两岸许多学者的关注。根据当前已经获得的各种科技成果,在海峡北部的台湾桃园县沿海地区,分布着厚度较大、岩层水平、并已固结的第四纪砂页岩,形成良好的承力层和隔水层。海峡西端的福建平潭岛是大片的花岗岩分布区,场地开阔,是理想的隧道终端。因此,可以初步认为,从平潭到新竹一线,地质及地震条件较为稳定单一,可以考虑作为首选海底隧道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