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环境的影响及整治示范研究”项目是矿产资源所为适应地质工作结构和功能从单一资源向资源 -环境型转型时期 ,首次主持实施的一项大型综合性项目。项目以加强矿山环境承载力为目标 ,开展矿山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矿山生态重建和环境治理技术方法研究、矿山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2 0 0 2年 12月 19~ 2 0日矿产资源所在北京召开了项目年度总结汇报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张彦英院长、部财务司主管该项目的有关同志和矿产资源所侯增谦所长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部内外专家组成项目评议组 ,对项目一年来的执行情况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有很多关于土地使用方面的工具,其中之一就是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一个过程,即在做出项目决策的时候,要对这一项目可能对于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从原则上来讲,环境评价是针对个体的项目进行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有很多关于土地使用方面的工具,其中之一就是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一个过程,即在做出项目决策的时候,要对这一项目可能对于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从原则上来讲,环境评价是针对个体的项目进行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钞中东 《地下水》2019,(1):17-20
根据某火电厂建设项目自身性质及其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点,采用数值模拟法进行预测与评价,建立能够正确刻画评价区地下水流动特征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并预测评价项目厂区在建设阶段、运行阶段及服务期满后等3个情景下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情况。认为本项目废水设计为零排放,不会对场址所在的地下水系统造成新的影响。在正常工况下,建设项目不会对当地地下水产生明显影响。在考虑发生风险事故且防渗措施失效情况下,建设项目对场区及下游地下水环境造成轻微影响,不会引起地下水质量标准降低,在及时采取防渗堵漏措施后,对场区及下游地区地下水不会产生影响。旨在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电厂区域的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电厂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月18日至6月19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召开的“长江三角洲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以下简称“长环项目”)设计方案座谈会在上海召开。“长环项目”是在长江三角洲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对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的背景下立项的。 国土资源部蒋承菘副部长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张洪涛副局长、我局张阿根副局长、罗定一助理巡  相似文献   

6.
通过掌握资料和环境现状调查,了解项目调查评价区及外围多年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掌握了评价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状况、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查明各含水层之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结合该项目污染源特点及具体环境水文地质条件,采用解析法对项目建设营运期内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适应对策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具有敏感响应和强烈影响。青藏高原的现代环境与地表过程相互作用,引起包括冰冻圈和水资源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对高原本身以及周边地区的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地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目前出现三个新的科学动向:关注关键地区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系统研究;关注以现代地表过程为核心的监测研究;关注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圈层相互作用研究。本项目的研究对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的发展、国际科学前沿的贡献以及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项目的研究将揭示青藏高原隆升到现代地貌与环境格局过程中所出现的重大构造事件和环境事件;重建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环境变化序列并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阐明青藏高原冰冻圈、湖泊和主要生态系统与土地覆被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化特征;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点和高原热力与动力过程对不同气候系统变化的影响。本项目将在高原南北典型区域利用地貌学与沉积学手段,研究青藏高原现代地貌与环境格局的形成过程;利用湖芯、冰芯、树木年轮等手段,研究青藏高原过去环境变化的特征事件、区域分异及其与全球变化的联系;利用冰川、冻土、积雪的时空变化,结合对高原特殊大气边界层的观测,研究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与能量水分循环过程;从冰川、湖泊、大气的监测入手,结合模式方法,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机制;利用生态系统碳的源—汇变化,研究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综合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水资源变化所产生的区域效应和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建设大中型或重要项目必须进行的前期重要工作,是对建筑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区域地质概况的适宜程度进行的综合论证。其中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对项目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阐述的内容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2月6日教育和科学大臣David Willetts声称在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NERC)新的投资项目中,将资助24个项目共计46万英镑开展环境数据对于科学的影响研究。大数据资本要求是NERC发起的几个大的行动之一,其目的是帮助科研团队提升科研环境数据,让决策层能做出比现在更为科学的决策。David Willetts说"政府在处理大量复杂的信息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对公众组织、私人信件、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丁永建  秦大河  任贾文 《冰川冻土》2015,37(5):1428-1434
<正>0引言2015年8月23日-9月2日,为执行科技部全球变化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中对北美落基山和阿拉斯加冰冻圈环境的考察任务,由项目专家组组长秦大河院士、项目首席科学家丁永建研究员和项目第一课题负责人任  相似文献   

11.
梁斌 《铀矿地质》2019,(1):59-64
为预测某规划区地下水环境影响,本次研究运用FEFLOW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地下水渗流场等的基础上建立了溶质运移数值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模型能够真实反映研究区实际水文地质条件,预测两种工况下的氨氮、氰化物和COD进行溶质运移变化规律,可以作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同时,污水处理厂在事故工况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大,规划区应制定相应的地下水风险应急预案并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减小对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和田属南疆严重缺煤地区,布雅煤矿区是和田地区的主要煤产地。普阳煤矿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康苏组和侏罗系中统杨叶组。井田水文地质类型属孔隙、裂隙类简单型;工程地质类型属层状岩类复杂型;环境地质质量中等。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城市群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问题,亟需协调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04—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与城市化各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多维度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中大气环境质量的演化规律.选取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SO2、...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巨量的关闭煤矿井中,赋存大量的瓦斯和地下水,由于经济及地质等条件的制约,许多煤矿井只是简单关闭。这既造成可利用资源的巨额浪费,又对后续矿井生产形成安全隐患,同时又是大气及地下水的污染源。通过开展关闭煤矿资源利用调研,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对关闭煤矿的资源利用应以有利于环境恢复和治理为前提,兼顾资源利用,以达到绿色发展的目的。为此建议①制定关闭煤矿相关政策、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②建全环境、安全、资源要素的综合调查与评估机制;③构建矿业云数据,将关闭煤矿环境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纳入统一的生态考量系统。  相似文献   

15.
环境氡的来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论述了环境氡的来源、危害,着重分析了室内氡的主要来源是地基岩石、土壤,分析了北京市区氡的地质背景和防氡与降氡的一些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苏德辰 《地质论评》2016,62(3):693-708
北京境内的西部山区统称为北京西山,亦简称京西,是北京西部的天然屏障,也是京城连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地的重要通道。京西矿产资源丰富,尤其盛产优质煤炭,是京城重要的能源基地。京西风景秀美,宗教文化渊源深厚,是北京周边的宗教圣地。连接京西重要军事设施、宗教场所和数百个自然村落的古代道路统称京西古道,主要繁荣于明清年间。随着现代铁路和公路开通,这些古道渐渐冷清。但近年来,成了人们郊游的良好场所。在人工开凿修建的古道上(大型铺砌路石和垭口基岩路面)散布着许多直径十几厘米的圆形凹坑,本是运送煤炭等货物的驮畜数百年间长期不断踩踏的产物,因此通常被称为"蹄窝"。近年来,这些蹄窝却被某些地质学家当作天然形成的"壶穴"在网上作科普宣传,且被许多游人信以为真。本文从京西古道的发展史、元明清三朝京西煤矿的开采历史文献等方面对京西古道进行了考证,特别对京西古道上的蹄窝首次进行了系统的测量与描述,从其空间分布、形成的时间要素、微观特征、永定河及大石河河谷中的天然壶穴对比、人文历史证据以及与中国国内其他古道的视频资料等诸多方面对蹄窝的成因进行了讨论,证实京西古道上的蹄窝不是水流冲刷形成的壶穴,而是运送煤炭等货物的驮畜数百年间不断踩踏所形成的蹄坑。在蹄窝的形成过程中,不排除有岩石的差异性风化和溶蚀作用的参与,但这种作用远小于牲蹄踩踏的机械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呈指数增长。人工纳米材料不可避免地进入水环境并发生复杂的环境行为,可能在水中分散悬浮,也可能发生团聚和沉降,从而影响其迁移、转化和归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人工合成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聚沉行为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纳米材料团聚与沉降的两个主要因素:自身理化性质(材料形态、颗粒尺寸、化学组成、晶体结构、表面修饰等)和水环境要素(pH、离子种类和离子强度、天然有机质等)及相应的作用机理,剖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有关纳米材料与无机胶体等物质间的异团聚、各环境要素间的交互作用、以及纳米材料在接近自然环境的低浓度(<1mg/L)条件下的聚沉行为研究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陈聪  周俊杰  黄志新  陈涛 《铀矿地质》2019,(1):27-32,52
通过在460矿床开展重、磁勘探工作,研究了控矿要素的重、磁异常特征,分析了主要断裂构造、火山机构、主要岩体的分布情况;利用重磁联合二维正反演、密度界面反演推断了研究区基底界面深度;利用地表地质条件作为约束三维密度反演推断了研究区3大地层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重磁勘探在火山岩地区确定盆地范围、识别断裂构造效果明显,矿床位置一般位于重磁高场向低场的过渡区域,重磁梯度带是寻找铀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垃圾填埋对地下水的污染及垃圾填埋场选址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由于垃圾填埋而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问题。以北京西郊南部北天堂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状况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及补救效果,对污染控制进行了模拟,分析及提出相关建议;并对北京市生活垃级填埋场遗址进行了分区。  相似文献   

20.
以京西杨坨煤矿的试验为例,概述了应用环境同位素和其它水化学成分研究矿井突水来源的成果。为矿井防治水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