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梅尖地区位于安徽省庐枞火山岩盆地东南缘,是安徽省铀矿找矿最具潜力的地区,以往工作发现了丁家山铀矿床、徐村铀矿床和众多的铀矿点,控制的铀金属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文章较详细地阐述了黄梅尖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探讨了成矿控制因素,提出了后续勘查工作的建议。研究认为,主要铀矿床(点)控制因素受燕山晚期石英正长岩体、侏罗系有利含矿岩性、近东西向构造和蚀变等联合控制,特别是岩体与近东西向构造夹持地带岩体产状变异部位的侏罗系罗岭组(J2l)和磨山组(J1m)砂岩是铀矿化有利部位,铀矿化类型为与碱性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建议丁家山铀矿床西侧和黄梅尖岩体南缘周潭-田埠地带应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首选地段。  相似文献   

2.
徐村铀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属于与燕山晚期黄梅尖A型花岗岩体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矿石类型多数为长英质砂岩型铀矿石,少数为石英正长岩型铀矿石。文章基于近些年详细的野外勘查及室内研究工作,在总结该铀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铀成矿规律:岩体与地层接触界面形态及构造发育程度是控制铀矿体分布的关键因素;岩体内、外接触带是最有利的赋矿部位;铀成矿与早白垩世晚期侵入的岩浆岩关系密切。进一步探讨了该铀矿床的成矿机理,建立了徐村铀矿床成矿模式,这对丰富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铀成矿理论,进一步探讨黄梅尖地区乃至庐枞盆地NE向A型花岗岩带的铀成矿作用、成矿类型及找矿潜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埠岩体位于我国著名的桃山-诸广花岗岩铀成矿带中段,已知铀矿化信息丰富。在阐述大埠岩体铀成矿地质背景、总结铀矿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系统地分析了铀成矿地质条件,认为大埠岩体花岗岩属陆内S型花岗岩,具华南产铀花岗岩特征,有较强的铀成矿能力。在找矿方向上,交点型、硅化破碎带型铀矿是今后勘查的重要目标类型,勘查空间在平面上由岩体边缘向内部延伸,在垂向上往深部拓展。  相似文献   

4.
毛孟才 《铀矿地质》2006,22(6):350-355
赣杭火山岩铀成矿带东段的浙江省寿昌梅城盆地西段和大洲盆地铀成矿条件优越,是浙江最有利的铀成矿区段,衢州地区已探明多个铀矿床,提交了数量可观的铀资源储量。研究认为,衢州铀资源勘查基地的670矿床深部及近外围、大桥坞地区、王贵寺南东侧铀矿勘查工作程度相对较低,无论是扩大老矿区,还是开辟新基地,都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文章提出了这些地段今后铀矿勘查工作重点、找矿方向和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黄梅尖碱性岩体铀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梅尖碱性岩体是庐枞盆地乃至安徽省铀矿地质找矿工作的重点目标和找矿对象。笔者对黄梅尖碱性岩体的蚀变岩石、赋矿围岩、铀矿石进行了化学成分特征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赋矿围岩具有富钾、碱质高、贫钙镁,以及铝过饱和的特点,其源区可能来源于富集地幔,并受到壳源物质的混染;铀成矿作用过程中,主量元素(Al、Mg、Ca)、微量元素(Sr、Th、Zr、Ta、Nb、U、Hf、Cu、Pb、Zn)和稀土元素明显富集,亲硫元素(Cu、Pb、Zn)可作为寻找铀矿化的指示元素;成矿流体具有深源特征。  相似文献   

6.
粤北地区产铀岩体的铀矿化特征及其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粤北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其主要的产铀花岗岩体是诸广山岩体和贵东岩体,均为多期多阶段的复式岩体,主要以印支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为主。粤北地区的铀矿床主要由诸广山的长江铀矿田、澜河铀矿田、鹿井铀矿田和贵东岩体的下庄铀矿田组成,根据铀的成矿特征可分为硅化带型、交点型和碱交代型。粤北地区的铀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地幔,而不是以往认为的花岗岩浆期后热液,铀源主要是粤北产铀岩体的印支期花岗岩。因此在华南开展新一轮铀矿找矿时,跳出以往“沿带找矿”的老思路,聚焦于印支期岩浆作用与铀矿床的关系,并重点关注华南地区可能的地幔柱或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60年的铀矿地质研究和找矿勘查,在全国范围内已发现了300多个铀矿床及一大批铀矿(化)点及异常点。全国及重点铀成矿区带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和找矿勘查成果。下一步如何深入开展对重点铀成矿区带及其典型铀矿田的研究和找矿工作,笔者略有思考,撰写此文意在抛砖引玉,以求广大同仁共同探讨,推进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的研究和发展。1研究基础及深化研究的必要性在以往各种铀矿地质项目以及2013年完成的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中,通过系统研究全国铀成矿(区)带及其铀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东缘侏罗系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等资源的重要勘查基地,其中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方向和找矿突破一直是盆地铀资源勘查的难点。以煤田钻孔资料"二次开发"作为铀矿勘查新思路,对盆地东缘某地区收集的煤田钻孔测井成果开展了综合研究。在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中圈定规模较大且连续的放射性异常,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对大地构造条件、地层—岩相、岩性、古气候与地貌、古水文地质等进行系统研究,择优重点选择煤田铀异常孔进行钻孔验证,发现了具有工业意义的铀矿体,指出了下一步勘查工作的方向,开创了准噶尔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东缘侏罗系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等资源的重要勘查基地,其中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方向和找矿突破一直是盆地铀资源勘查的难点。以煤田钻孔资料“二次开发”作为铀矿勘查新思路,对盆地东缘某地区收集的煤田钻孔测井成果开展了综合研究。在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中圈定规模较大且连续的放射性异常,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对大地构造条件、地层-岩相、岩性、古气候与地貌、古水文地质等进行系统研究,择优重点选择煤田铀异常孔进行钻孔验证,发现了具有工业意义的铀矿体,指出了下一步勘查工作的方向,开创了准噶尔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国内外深部找矿的研究成果,指出深部找矿是当今发展的趋势。国内外重大矿产的成功发掘,其深度均在千米以上,铀矿化垂向分布深度可达4 km以上。综合介绍了国内外勘查深大矿床的特点和条件,认为岩石-构造条件是深部矿化定位的重要因素,复式岩体、成矿系统的垂向变化、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模型是深部找矿的关键依据。综述了中国南方湘南—桂北地区深部找铀的有利地质构造条件和潜力,成矿流体是该区铀矿化的根源,白垩—第三纪重大地质事件是该区深部铀成矿的重要前提,重大地质事件引发的NE-NNE,NW向深大断裂及断陷盆地是铀矿化赋存的重要场所和勘查靶区。在已知铀矿田、成矿带勘查范围基础上,在该区进行深部探索将会获得重大突破。探讨了湘南—桂北地区深部找铀的勘查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符合安徽月山矿区的X荧光光谱(XRF)分析方法,针对矿区铁矿、铜矿的特点,用铁、铜矿石的国家标准物质制作系列校准样片,通过粉末压片和玻璃熔融两种制样方法,波长色散X荧光光谱法测定主矿体样品中的Fe、Cu等主量元素,并将测定结果与传统化学方法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熔片法-XRF的测定结果与化学容量法测定结果一致,试样在850℃灼烧,按40∶1大稀释比熔融制样,解决了样品在高温熔融过程中对铂黄坩埚的腐蚀,适用于月山矿区铁铜矿样品中Fe、Cu的测定。粉末压片法不能克服矿物效应和粒度效应的影响,测定结果与化学容量法结果比对偏差较大,不适用于月山地区铁铜矿中Fe、Cu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新生界厚松散层覆盖下隐伏式华北型煤田,从基岩露头向深部开采过程中,煤层底部石炭系和奥陶系含水层富水性存在不同的赋存规律,其岩溶水害威胁安全生产。为此,以淮南顾北煤矿南一采区为例,采用井下放水试验、测试与分析计算方法,采用水量、水位、水质、水温等指标,分析了从露头至深部开采区的二叠系A组煤层下部单斜碳酸岩水文地质条件,结果发现:(1)该区充水水源依次为C3Ⅰ、C3Ⅱ组灰岩水,而与上覆新生界底部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2)碳酸岩含水层富水性随深度增加由较强变化为较弱,但在断层控制点为较强;(3)由浅至深矿化度为2.1~2.8 g/L,水质类型由Cl·SO_4-(Na+K)型转变为Cl-(Na+K)型;(4)地下水温度与深度呈正相关,地温梯度为3.44℃/百米。上述研究为南一采区及类似条件华北型水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宿南矿区不同时期形成的采煤塌陷塘(芦岭塘、朱仙庄#1塘和#2塘)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先后采集夏季和冬季水样,运用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其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与比较,得到以下结论:①芦岭塘、朱仙庄#1塘夏、冬两季水化学类型均为HCO_3―Na·Mg型,朱仙庄#2塘为SO_4―Na·Mg·Ca型。②三个塌陷塘水的TDS、pH、EC变化趋势为朱仙庄#1塘>朱仙庄#2塘>芦岭塘,其季节变化趋势均为夏季>冬季; ORP变化趋势为朱仙庄#2塘>芦岭塘>朱仙庄#1塘,其季节性变化趋势为冬季>夏季。③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个塌陷塘夏季水质较差,主要受人为污染影响;冬季芦岭塘、朱仙庄#1塘水质良好,受污染小;朱仙庄#2塘冬季水质与夏季相近,均较差,主要受投加鱼食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皖北地区地处安徽淮河以北,是先秦时期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长江中下游铜矿北进中原的必经区域之一,该地区的青铜器对于探讨长江中下游铜矿与中原青铜文化的关系至关重要.本工作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和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对出土于皖北地区4件青铜器及湖北吉家院战国楚墓出土的青铜器...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地质灾害成因的基础上,选取了地形地貌、地质背景、气候、地质灾害点密度、人类工程活动等5个主要影响因素对宣州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分区评价,并对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划分。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将宣州区划分为4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结果较符合宣州区地质灾害发育实际情况,为宣州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物探技术在矿井水害探测中利用钻孔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钻探物探一体化方法,即在钻探成孔时采用钻柱振动录井技术,在成孔后再利用孔中物探技术对井孔地质情况进行判定。钻探时的振动录井技术可以直观、可靠的定位钻孔中岩性变化和构造变化的位置,成孔后的孔中电磁法技术和地震超前探测技术可以定位孔中岩性变化和异常反射位置,进而准确的定位孔中的地质异常。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查明孔中及钻孔周围存在的富水区和导水通道,有效的达到对矿井水害的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17.
安徽青阳高家塝钨钼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高家塝钨钼矿床赋存于皖南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北东缘接触带附近,是安徽省目前探明的规模最大的层控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本文采用LA-ICP-MS方法对高家塝矿区花岗闪长岩和细粒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定年,得到年龄分别为144.9±1.2Ma和145±2.0Ma。通过辉钼矿Re-Os等时线定年方法,得到高家塝矿床成矿时代为146.1±4.8Ma。皖南地区燕山期发育两期钨钼成矿作用,分别为146~136Ma和134~128Ma,类似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分别形成于挤压向拉张转换区和岩石圈快速拆沉减薄的两种构造背景。通过与钦杭成矿带典型钨钼矿床的对比发现,皖南地区钨钼成矿事件集中于燕山期,而钦杭成矿带钨锡成矿事件具有多阶段性。皖南地区同样发育大量与钦杭成矿带相似的花岗岩类岩浆岩,然而到目前为止皖南地区发现的钨锡矿床主要与中酸性花岗闪长岩类密切相关,仅少数矿床与钦杭成矿带成矿岩浆岩(均为高分异的花岗岩类)相似,同时皖南地区锡矿床找矿的突破,表明了皖南地区具有寻找与花岗岩类相关的钨钼矿床和锡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第四纪期间中国南北两大动物区系之间的过渡地带动物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计宏祥 《地层学杂志》1994,18(4):248-254
中国第四纪期间的哺乳动物,可划分为南、北两大动物群,在两大动物群之间,存在过渡地带动物群。过渡地带的动物群,晚更新世的有河南新蔡、安徽五河戚咀及江苏武进;中更新世地点有安徽和县、巢县银山、河南南召及江苏南京汤山;早更新世地点有安徽巢县银山下部堆积、陕西蓝田公王岭及汉中盆地的勉县。裴文中(1957)首先提出淮河过渡区的存在,周明镇等认为不存在。事实上过渡地带的南、北混生动物群是存在的,过渡地带的范围大小及地点是随着地史的变迁而不断的变化。四不象鹿是过渡地带生活的一种特殊动物,而众多的古人类化石在过渡地带发现,也是这一地区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19.
对2016年全年颗粒物监测浓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安徽省颗粒物污染的空间分布、浓度和粒径,以及污染传输特征.结果表明,淮河以北、沿江和江淮之间、长江以南和皖南山区城市颗粒物污染随地理位置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污染程度由北向南减轻,污染过程明显表现出由北向南逐步扩散传输的规律,污染程度越重,污染深入南方的范围越...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最直接的年代学证据,江南造山带东段皖浙赣相邻区印支构造事件形成的构造变形并没有引起重视。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阅读和野外实地观察,阐述了皖南地区若干印支构造事件的相关证据。在安徽休宁流塘一带共识别出三期明显的构造变形形迹,其中第一期上三叠统与下三叠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是印支期(中三叠世)构造事件的响应;兰田残留向斜中发育的NE向断层形成于印支期,具有先走滑后滑覆的特点;东坑口石英斑岩(年龄为245.2 Ma)暗示印支运动初期皖南地区曾出现过局部拉张;三阳断裂中绢云母40Ar-39Ar年龄((230.5±2.3) Ma)表明晋宁期断裂受到印支运动的叠加。基于上述发现,初步探讨了皖南地区印支运动的演化规律,为深入了解皖南地区甚至皖浙赣相邻区印支期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