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滑动构造是指地质体沿一个斜坡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构造而言,也就是马杏垣教授所说的重力滑动构造。即在重力影响下的岩石变形过程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前陆带南缘安徽省青阳—泾县一带的印支运动表现为一系列连续的不同变形形式的构造运动。印支主褶皱前发生了重要的挤压拆离构造,主褶皱后发生了广泛的逆冲(南部)和重力滑动(北缘)构造。3个变形阶段是同一区域应力场持续作用下的连续过程,形成挤压拆离—褶皱—重力滑动构造系统,是褶皱带前缘和山前带典型变形组合,表明本区北部为江南褶皱带山前带。  相似文献   

3.
位于南大西洋东岸被动大陆边缘之上的尼日尔三角洲发育一大型重力滑动构造。自非洲大陆向南大西洋方向,该重力滑动构造可以划分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区和后缘拉张构造变形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形成褶皱冲断带;后缘拉张构造变形,形成堑垒构造;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发育滑脱褶皱。三角洲沉积的时代为始新世—第四纪,地层剖面自下而上依次是海相页岩(Akata组)、近海三角洲相砂岩—页岩互层(Agbada组)和陆相冲积砂岩(Benin组)。3个岩石地层单元都是穿时的,向大洋方向变新。重力滑动构造的主滑脱面位于Akata海相页岩中。根据生长地层、不整合以及卷入变形的地层时代,重力滑动构造起始于约12 Ma,伴生有广泛发育的泥构造。重力滑动构造的形成可能与新生代喀麦隆火山带(Cameroon volcanic line)的火山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前陆带南缘安徽省青阳-泾县-带的印支运动表现为一系列连续不同变形形式的构造运动。印支主褶皱前发生了重要的挤压拆离构造,主褶皱后发生了广泛的逆冲(南中)和重力滑动(北级)构造。3个变形阶段是同一区域应力场持续作用下的连续过程,形成挤压拆离-褶皱-重力滑动构造系统,是褶皱带前缘和山前带典型变组合,表明本区北部为江南褶皱带山前带。  相似文献   

5.
黄万新 《城市地质》2000,12(3):26-27
重力滑动构造在煤系地层中的发育十分普遍,对煤层的赋层,煤矿生产都有很大影响,由于对其缺乏深入的研究,认识也较少,为此,有必要对重力滑动构造动成因分析,进而掌握其形成,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力学分析为指导,以研究链子崖危岩体裂缝与先成构造(节理、断层)的关系为主线,在重点阐明裂缝承袭先成构造发育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裂缝的空间分布和排列组合规律,提出了由于危岩体基脚大面积采煤掏空岩体自重不均匀下沉座滑引起岩体重心偏向陡崖临空面的重力趋向和地面(地形)坡向的重力趋向,垂直二重力合力趋向产生重力卸荷拉张的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冀北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沉积地层的实地考察,发现盆地内发育丰富的重力驱动作用沉积物。文中描述西瓜园组发育的滑动和滑塌现象,指出露头剖面中存在的挤压变形现象并非构造成因,而是由于滑动块体和滑塌块体前端的挤压应力环境造成的。在介绍西瓜园组重力流沉积发育环境的基础上,对露头中存在的若干重力流沉积进行了描述,并使用砂质碎屑流这一概念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成因解释。通过对滑动和滑塌(重力块体运动)和砂质碎屑流—浊流(重力流)沉积物研究,结合前人对该地区冲积扇—扇三角洲的研究成果,认为重力驱动作用是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沉积时期主要的搬运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山旺盆地山旺组大型野外露头剖面上,发现了一种新的重力滑动构造.这种重力滑动构造可以划分为原地系统、滑动层,滑动系统三部分.在滑动系统中又可以依部位的不同次划分为平行滑动段、对称挤压段、柔性蠕动段和褶皱推覆段等四段.在滑动系统的微观特征上.,表现出典型的柔流褶皱现象.山旺组重力滑动构造和沉积滑塌构造主要区别在于变形发生时间.山旺组重力滑动作用的形成可能与基底差异抬升有关.陆相盆地内部中央隆起带的形成与陡坡带差异升降而造成的重力滑动构造有关.因此,重力滑动构造的发现对理解陆相盆地中央隆起带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豫西一带含煤地层中的滑动构造相对发育。滑动构造引起煤层顶底板附近岩石力学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岩体的分带性。从研究嵩山井田滑动构造的分布范围、滑体的组成和滑动形态入手,采用岩石特征研究、构造形态分析和岩体质量指标(RQD)定量等研究方法,对影响二1煤层顶板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划分出三个不同工程地质性质的分带:岩体正常带、构造影响带和破碎带.并对各分带的岩体特征进行详细论述,为今后煤矿的安全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重力滑脱构造在盆地演化中较为常见,地层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方滑动所产生的构造变动存在广泛。歧口凹陷为渤海湾新生代盆地内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凹陷,其特点是新生代沉积巨厚且构造活动强烈,为重力滑脱和相关构造形成提供了发育条件。按照滑脱面性质的不同,将歧口凹陷的滑脱构造分为3类:地层-断裂复合滑脱、顺层滑脱和断裂滑脱。在该凹陷中选其各自具代表性的构造,如埕北滑脱构造、塘沽新港滑脱构造和大张坨滑脱构造进行结构特征和演化等方面剖析。研究认为,歧口凹陷滑脱构造形成的主控因素为新生代凹陷区快速沉积、凸起带强烈隆升、前第三纪地层的滑移层和热力作用。滑脱构造大多有褶皱和断裂相伴生,其组合方式不同可为油气成藏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煤系中常见的重力滑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雄庭 《湖南地质》1992,11(1):16-20
由于地壳运动而造成的势能差,在区域的拉伸构造环境及地震等触发因素影响下,最易在煤系中形成重力滑动构造。常见的构造形态为铲式正断层和勺状正断层。按断层上盘褶皱发育程度,每种正断层又可分为滑片型和滑褶型两种构造样式。煤系向斜两翼产生的重力滑动构造,可导致向斜轴部出现复杂的构造图象。充分认识以上构造之间的关系,无论在提高煤田地质构造理论仰或指导生产实践,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由尼日尔河注入大西洋形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它发育于冈瓦纳大陆裂解形成的中、西非裂谷系和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交汇部位,主体位于大西洋洋壳之上,部分位于非洲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中、西非中生代裂谷系通过控制贝努埃-尼日尔河系的发育,间接控制三角洲的形成演化。尼日尔三角洲是一个进积型三角洲,具有典型的进积三角洲沉积序列,自下而上依次是海相页岩(Akata组)、近海三角洲相砂岩-页岩互层(Agbada组)和陆相冲积砂岩(Benin组)。三个岩石地层单位均规律性穿时,向洋方向变新。尼日尔三角洲层序中发育一大型重力滑动构造。该重力滑动构造的主滑脱面位于Akata海相页岩中,可以划分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区和后缘拉张伸展构造变形区。挤压构造变形区发育褶皱冲断带,伸展构造变形区发育堑垒构造,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发育滑脱褶皱。尼日尔三角洲的重力构造伴生有广泛发育的泥构造。重力动构造的形成可能与新生代喀麦隆火山带(Cameroon volcanic line)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豫西芦店滑动构造区有较多的瓦斯突出及瓦斯爆炸等矿井地质灾害.滑动构造作为包括前缘挤压带、中部顺层剪切带和后缘拉张带等单元的构造组合体,其各部分的应力应变分布和构造样式具有自身规律.研究成果表明,就一个完整的重力滑动构造系统而言,由挤压、剪切作用形成的强烈变形区在空间上应该是瓦斯突出和涌出的最大危险区,也是矿井瓦斯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明河南省不同构造区内二1煤层中气体的流动特征和煤体受构造变形分异后的独特性,采用实验数据分析、瓦斯地质和渗流学理论,研究煤中孔容分布、孔径受应力影响后的变化以及煤体强度受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特点。结果表明,煤层中甲烷连续流型占优的排序为:太行构造区、崤熊构造区、嵩萁构造区。煤中甲烷流型差异受区域构造变形体制控制,太行构造区的拉伸变形导致煤体强度值域分布广,最大体应变大于其他区域;嵩萁构造区的重力滑动、剪切和伸展变形使煤体强度和孔隙率最低、最大体应变最小;崤熊构造区内煤体的最大体应变介于两者之间。该结论对河南省煤层气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铜陵凤凰山岩体侵位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达  李东旭 《地球学报》1999,20(3):239-245
通过对凤凰山岩体的野外研究,显微构造,包体测量及磁组构分析,详尽解析凤凰山岩体的侵位构造变形特征,并厘定了岩体变形过程中的应变状。结果表明表明凤凰山岩体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及重力的联合用用下呈气囊膨胀式同构造侵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三峡地区新构造活动与滑坡分布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广泛发育有“层状”地貌,是地壳大面积隆升的产物。现今构造应力场的方向总体表现为NNE—NE向,主压应力场并不水平,其仰角约为30°。新构造应力场控制地壳不均衡隆升结果造成坡体演化阶段不同,并控制滑坡的时空分布,奉节以东地区坡体处于变形破坏初期阶段,滑坡与崩塌共存,坡体陡高,滑带倾角大,重力背斜变形构造多见;奉节以西地区坡体处于变形破坏的中后期阶段,以滑坡发育为主要特征,坡体平缓,滑带倾角平缓,重力背斜变形构造少见;新构造应力场控制水平运动对滑坡的滑动方向、滑坡的破坏强度主要体现为构造应力场与自重应力场的叠加机制。  相似文献   

17.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沉积物沉积之后、固结成岩之前尚处于塑性状态时,在液化作用和各种驱动力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变形的一系列构造。灵山岛下白垩统发育有多尺度、多形态、多层位、多期次、多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为研究其具体类型和成因机理,以形态特征为基础,以驱动力为分类依据,将灵山岛下白垩统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划分为斜坡上的重力驱动、密度倒置条件下的重力驱动和孔隙流体作用下的剪切力驱动等三种类型。此外,结合灵山岛下白垩统滑塌体内部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分布特征,根据斜坡上重力驱动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形成时所遭受的应力类型,将其进一步分为挤压型、拉伸型和剪切型等三个亚类。在分析研究灵山岛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基本类型、发育情况和分布特征等基础上,认为灵山岛早白垩世地震活动非常频繁。驱动力直接作用于软沉积物,驱动力的种类、大小、作用方式和持续时间是影响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形态和规模的重要因素,因此,从驱动力角度对其进行系统划分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可行性。探讨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分类方案对其野外识别和成因分析具有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验公式估算岩体变形模量是岩体工程中常用方法之一,在岩体分级系统中出现了很多的经验估算公式,但对于不同经验估算公式计算结果的统计特征与自变量权重分析报道较少。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抽样法,基于地质强度指标GSI(geological strength index)系统地分析岩体变形模量估算公式计算结果的统计分布特征及其自变量的权重,讨论不同扰动因子条件下的岩体变形模量统计分布规律及其自变量权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扰动因子对各种岩体变形模量统计分布模型均值的影响各异,对Hoek公式得出的岩体变形模量统计模型均值的影响最大,质量好的岩体变形模量受到的影响比质量差的岩体小。  相似文献   

19.
重力滑动构造的成因类型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通过构造背景分析,研究了各种重力滑动构造样式的差异,将华北晚古生代煤田中分布的重力滑动构造划分成4种成因类型,即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掀斜断块型;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滑片、滑褶型;岩浆上涌背景下形成的穹隆型以及剪切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块体隆升型。   相似文献   

20.
吕古贤 《地球学报》1993,14(1):39-47
地壳应力状态主要是由重力和构造作用力引起的,作者明确提出其静水压力部分是由重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和由构造作用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叠合而成。本文用有限元模型数学模拟实验证实,处在挤压变形带、剪切变形带到引张变形带(及地域)中岩石所承受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有逐次变小的规律性,利用这种规律可解释构造作用力影响成岩成矿作用的物理化学环境及制约其化学过程的动力学问题,为开展构造物理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