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张振峰 《福建地质》2013,(4):289-295
叶坑铌钽矿区位于福建南平花岗伟晶岩田中部,区内已发现大量含铌钽矿伟晶岩脉(群).通过分析花岗伟晶岩脉(群)产出的地质背景,对伟晶岩脉的一般地质特征、分类特征、分带特征与含矿性的关系开展研究,总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对区内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找矿前景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四川甲基卡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扬子板块西缘巴颜喀拉地块,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远景区,分布其中的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固体锂矿床,形成了Li-Be-Nb-Ta等成矿系列。通过对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含稀有金属伟晶岩脉分类、稀有元素矿物期次划分及产出特征、稀有元素品位变化规律及富集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该区锂矿的成矿规律,总结出了寻找甲基卡式锂矿的一系列重要找矿标志,对矿床外围及区域其他相似地质条件地区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昆仑大红柳滩一带锂辉石矿基本特征和勘查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其军  韩琼  李平  王登红  李建康 《地质学报》2019,93(11):2862-2873
西昆仑大红柳滩一带伟晶岩型锂铍等稀有金属成矿带位于康西瓦断裂南侧、大红柳滩-郭扎错断裂北侧,该区内广泛发育三叠纪二长花岗岩,锂铍矿体产于花岗伟晶岩中,近几年的矿产勘查工作,发现了多处具有大型—超大型找矿前景的锂铍等稀有金属矿产地。本次研究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锂辉石矿基本特征,开展了成矿条件、成矿规律研究。研究表明该区稀有金属矿的成矿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矿体受伟晶岩脉控制明显,伟晶岩脉的含矿性与岩体之间空间分布距离具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表现为近岩体含矿性差,远离岩体含矿性好的特征。三叠纪岩体周边的伟晶岩脉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矿产的找矿前景,有形成稀有金属矿产接替基地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川西可尔因矿集区稀有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 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可尔因矿集区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查明矿集区地质找矿方向,对矿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稀有金属成矿主要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的中-酸性花岗岩有关,岩浆侵位与成矿伟晶岩脉之间具有结晶分异演化关系。含矿岩浆不均一的结晶分异作用,导致了稀有金属矿化多分布在可尔因岩体东部和南部。在过铝质高挥发分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侵位和结晶分异演化过程中,在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构造发育地段,形成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体,具有"岩浆岩-地层-构造"控制成矿的特征。据此提出了矿集区内的找矿标志和岩体与地层接触部位为今后找矿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大红柳滩一带是帕米尔昆仑山伟晶岩区中花岗伟晶岩分布最为集中、稀有金属成矿潜力最好的地区。近年来,该地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获得一系列找矿突破,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以新近发现的4处锂矿为重点,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区域伟晶岩的分带性特征,总结了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并利用锡石LA-MC-ICP-MS U-Pb测年法获取含矿伟晶岩的206Pb/207Pb-238 U/207Pb等时线年龄为(223±11)Ma(N=44,MSWD=2.1),207 Pb/206 Pb-238 U/206Pb Tera-Wasserburg谐和年龄为(223.5±7.9)Ma(N=44,MSWD=6.7),表明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与区域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认为大红柳滩地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时代及成矿地质特征与川西甲基卡矿田相似,外围及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哈密镜儿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白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定年研究,测得该矿床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坪年龄为(243±2)Ma。这一结果显示,镜儿泉的含稀有金属伟晶岩脉是在印支期形成的,并且在形成之后没有再受到后期地质事件的影响。与阿尔泰成矿省相似,东天山在印支期也发生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的成矿作用。这表明,东天山地区的成矿演化与阿尔泰地区具有可比性,从而为2个地区的地质找矿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容须卡南锂辉石矿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主体的东南侧,雅江穹状变质体群内,至今已发现甲基卡大型锂辉石矿、容须卡锂辉石矿,为扬子地台西缘地区稀有金属矿集中产出区之一。该区成矿条件优越,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稀有金属锂辉石矿床的条件,找矿潜力巨大。本文在详细研究容须卡锂辉石矿区原生晕特征及脉体元素组合分带规律来研究伟晶岩分带及稀有金属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浅覆盖区寻找隐伏的稀有金属伟晶岩矿脉的找矿方法,为该区找矿突破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中国西部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指导今后该类锂铍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总结研究了中国西部几个主要的大型、超大型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的成矿特点,并简要对比这些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结果表明: 中国西部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较为相似,大多处于褶皱造山带中,呈现集中成带分布,稀有金属矿化均发育在岩浆岩后期的伟晶岩脉中,围岩均为一套变质砂岩、板岩、片岩类,伟晶岩脉的含矿性还与构造裂隙的交叉和相对封闭条件有关; 成矿时代集中分布在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但不同地区的锂辉石矿床也表现出其特殊性,矿物组合上以可可托海最为复杂,甲基卡次之。今后勘查应以锂成矿带为重点,伟晶岩型锂矿为首要勘查对象,同时应因地制宜,以现有的典型矿床为模型,寻找最有效的找矿技术方法组合,为后期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中国西部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指导今后该类锂铍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总结研究了中国西部几个主要的大型、超大型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的成矿特点,并简要对比这些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结果表明:中国西部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较为相似,大多处于褶皱造山带中,呈现集中成带分布,稀有金属矿化均发育在岩浆岩后期的伟晶岩脉中,围岩均为一套变质砂岩、板岩、片岩类,伟晶岩脉的含矿性还与构造裂隙的交叉和相对封闭条件有关;成矿时代集中分布在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但不同地区的锂辉石矿床也表现出其特殊性,矿物组合上以可可托海最为复杂,甲基卡次之。今后勘查应以锂成矿带为重点,伟晶岩型锂矿为首要勘查对象,同时应因地制宜,以现有的典型矿床为模型,寻找最有效的找矿技术方法组合,为后期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中国西部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指导今后该类锂铍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总结研究了中国西部几个主要的大型、超大型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的成矿特点,并简要对比这些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结果表明: 中国西部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较为相似,大多处于褶皱造山带中,呈现集中成带分布,稀有金属矿化均发育在岩浆岩后期的伟晶岩脉中,围岩均为一套变质砂岩、板岩、片岩类,伟晶岩脉的含矿性还与构造裂隙的交叉和相对封闭条件有关; 成矿时代集中分布在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但不同地区的锂辉石矿床也表现出其特殊性,矿物组合上以可可托海最为复杂,甲基卡次之。今后勘查应以锂成矿带为重点,伟晶岩型锂矿为首要勘查对象,同时应因地制宜,以现有的典型矿床为模型,寻找最有效的找矿技术方法组合,为后期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丹凤资峪沟伟晶岩型铷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秦岭是我国重要的花岗伟晶岩分布区和稀有金属成矿区,广泛发育各种类型花岗伟晶岩脉,并形成4个花岗伟晶岩脉密集区。丹凤资峪沟花岗伟晶岩脉型铷矿为新发现的铷矿床,产于华力西期的花岗伟晶岩脉中,矿区内含铷伟晶岩矿体规模大,延伸长,铷矿化均匀,Rb_2O含量较高。通过对矿体产出构造位置、矿体特征、矿石成份、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铷赋存状态的分析研究,认为矿体与宽坪岩体关系密切,宽坪岩体为该类型花岗伟晶岩脉母岩,且铷主要赋存于微斜长石和白云母中,成因类型为花岗伟晶岩型矿床。结合区内地质背景、伟晶岩脉发育程度、铷等稀有元素矿化特征、找矿标志等,认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具有较大的铷等稀有金属矿产的找矿前景,并为下一步找矿圈定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2.
锂等稀有金属矿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新兴矿产资源,在西昆仑大红柳滩一带显示较好的找矿潜力。但由其于海拔高、切割深,地表调查难度极大。通过分析地质矿产资料确定含矿层位,对Worldview-2高分遥感影像进行伟晶岩脉的识别,采用主成分变换对ASTER遥感影像提取与伟晶岩型锂矿成矿相关的遥感异常,结合稀有金属化探异常,圈定找矿靶区,能够为快速发现伟晶岩型锂矿产资源提供支撑。笔者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在西昆仑大红柳滩一带应用该方法发现505、507、俘虏沟南1号、俘虏沟南2号等多处大型锂铍矿产地,初步估算氧化锂资源量100万t以上,实现了高寒、高海拔、深切割地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的快速找矿突破。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其对西昆仑地区伟晶岩型矿床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方法支撑,对于下一步外围找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廖诗进 《地质学报》2021,95(12):3790-3798
在东秦岭西官庄-镇平断裂带陈阳坪地区进一步发现稀有金属矿产后,为了解铍铷矿床特征,对陈阳坪花岗伟晶岩型铍铷矿石矿物电子探针特征及矿区地质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本区发现伟晶岩脉11条,铍铷矿体4条,矿体长105~1100 m,厚4.26~7.00 m,BeO品位:0.035%~0.0445%,Rb2O品位:0.046%~0.123%.矿石有用矿物为钾长石、白云母、绿柱石、石榴子石等,钾长石晶体裂隙中可见绿柱石,为含铍的重要矿物;白云母集中于花岗伟晶岩中带,铯榴石不均匀出现于伟晶岩边部、构造裂隙、钾长石颗粒间隙,为含铯铷矿物.据矿石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矿石中的铷主要赋存于钾长石、白云母矿物.产于晋宁期花岗伟晶岩中的铍铷稀有金属矿,矿体受伟晶岩脉控制,晋宁期的岩浆活动为本区铷矿、稀有元素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经后期构造及岩浆热液活动使岩体中的铍、铷元素活化富集形成稀有金属矿床.在矿区东部及南部也存在类似地质构造特征,陈阳坪地区花岗伟晶岩的研究成果对豫西南铍铷等稀有金属矿产取得进一步找矿突破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尔金北缘托盖勒克地区是2016—2018年新发现的以锂为主的稀有金属矿产地。锂矿主要赋存于锂云母伟晶岩脉内,目前发现地表矿化体4条,初步估算矿床达到大型规模,具有形成超大型锂稀有金属矿的成矿远景。通过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找矿标志,认为该区及外围均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加强综合找矿,可望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综合找矿模型在甲基卡隐伏区稀有锂金属找矿中的 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锂金属是重要的战略新兴关键矿产之一。寻找超大型稀有锂金属隐伏矿是中国矿床学界的一大难题。甲基卡广为第四系覆盖,以往的找矿和勘查工作主要局限在南部"就脉找矿"。笔者通过对超大型X03锂矿床的找矿实践,建立了"岩浆-变形-变质-成矿"四位一体控矿要素和成矿模式,归纳总结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的内在关联,从远景区分析、找矿靶区圈定、矿床(矿)预测定位的层次与流程,建立的第四系掩盖区隐伏稀有锂金属的综合找矿模型,在指导稀有金属找矿中取得了快速突破,是一个典型的成功实例。建议继续加强该矿田花岗岩基的深部延伸及岩石组合特征、伟晶岩(矿)脉的形成富集规律等研究,注重隐伏花岗岩株(枝)与伟晶岩(矿)脉的找矿相连部位的找矿,开展深部锂等稀有金属的资源潜力预测。  相似文献   

16.
新疆富蕴县柯鲁木特锂-钽-铌矿床228号脉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泰德  程剑 《矿产与地质》2004,18(5):428-431
通过对柯鲁木特锂-钽-铌矿床228号矿脉的普查,发现该矿脉锂、钽、铌的含量较高,矿脉规模大。为了进一步在该区开展找矿工作,阐述了228号含矿伟晶岩脉的共生结构分带的产出特征、结构带内部特征、稀有元素含量变化及其不同矿化类型等,在总结了228号及其相似的113号、116号含矿伟晶岩脉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指出伟晶岩的主要形成阶段和矿化阶段是在一个比较封闭的地质环境中生成的,并认为含矿伟晶岩脉的形成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湘东北幕阜山地区分布传梓源(锂矿、铌钽矿)、仁里(钽铌矿)和虎形山(钨矿、铍矿)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是湖南省重要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集区。通过对幕阜山地区花岗岩和伟晶岩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区燕山期岩浆演化与稀有金属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岩浆活动自侏罗纪(154 Ma)持续到白垩纪(92 Ma),形成了复式花岗岩体和伟晶岩脉,伟晶岩空间具有含矿分带性;伟晶岩的成矿年龄(130~127 Ma)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137~129 Ma)相近,成矿作用与岩浆高分异演化密切相关;伟晶岩含矿分带性受成矿流体温度影响,矿流体温度由岩体向外成逐渐降低,形成了"岩体内伟晶岩型铍矿带—距岩体0~3 km伟晶岩型铌钽矿带—距岩体3~5 km伟晶岩型锂铌钽矿带—距岩体5~10 km石英脉型铍矿带"的环状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甲基卡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矿床以锂为主,伴生有铍、铌钽矿。伟晶岩脉主要产于甲基卡二云母花岗岩的周围,受花岗岩体的控制。矿脉按主要矿物含量及共生组合关系分为五种类型,各类型的伟晶岩脉沿二云母花岗岩体呈水平分带。研究伟晶岩脉的产出特征对今后的类似的稀有金属矿床的找矿工作具一定的找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忠利 《地质与勘探》2021,57(2):325-338
卡鲁安锂辉石矿床位于新疆阿尔泰哈龙-青河稀有金属矿带、柯鲁木特-吉得克伟晶岩矿集区,赋存于中-上志留统库鲁木提群(红柱石、矽线石、堇青石、十字石)黑云母石英片岩中,以650号、807号、806号矿体规模最大,矿体主要有用组分为锂,锂资源量已达大型规模。在矿区内测制的5条土壤(植物)地球化学剖面表明,Li-Nb-Ta-Bi-Cs-Hf异常与伟晶岩脉的套合性好,植物化探显示的局部异常优于土壤化探。矿区岩矿石之间存在较明显的电阻率差异,矿体表现的异常特征是中高电阻率、高极化率,是本次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工作的物性前提。施工的4条AMT剖面表明,AMT测量对卡鲁安矿区构造、伟晶岩脉的延伸、深部盲脉或覆盖区伟晶岩脉的预测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尤其是对已有矿体深部成矿预测效果较好。采用地球化学测量和遥感蚀变信息圈定异常区,通过地质填图、路线调查寻找矿体(脉),物化探剖面测量定位或寻找矿脉、电阻率法预测延深、槽探揭露圈定矿(脉)体和深部工程验证估算资源量等伟晶岩型锂、稀有金属矿综合勘查技术方法体系是新疆稀有金属找矿勘查工作的有效手段,在卡鲁安地区锂找矿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不仅为进一步找矿突破提供技术支持,也对类似矿床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连沟钽、铌、铍矿产于燕山晚期花岗伟晶岩脉中,伟晶岩脉即为矿体、矿化体,该矿为明显的稀有金属伟晶岩脉矿床.矿区花岗伟晶岩脉众多,成群出现,单个脉体规模较大,加之铌、钽重砂异常明显,这些不仅显示了本区有很好的找矿前景,同时为今后的勘查提供了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