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马泉金矿位于新疆准噶尔野马泉断块内,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的浅变质舍碳碎屑岩类。矿体产在破碎蚀变的闪长玢岩脉及其边侧的片理化围岩中,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毒砂-黄铁矿化。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等研究表明,野马泉金矿的形成与闪长质岩浆作用密切相关。闪长质岩浆同化吸收了含碳质和黄铁矿的围岩,使岩浆中的金大量进入流体相,而演化成含矿热液。金矿化的闪长玢岩中锆石 U-Pb 一致年龄为252.5±1.8Ma 和254.5±0.9Ma,代表了新疆北部后碰撞构造-岩浆-成矿活动末期的产物。与野马泉矿床类似的金矿床,在准噶尔及邻区点多面广,其成矿特征介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和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之间,应属一新的金矿(亚)类型-构造蚀变脉岩型。  相似文献   

2.
加里东期石英闪长岩是金矿的矿源层,近东西向区域构造是导矿构造,后期形成的北西向、北东向剪切断裂,是容矿构造,后期岩浆活动形成的汽水热液是金矿运移富集载体。故该矿区为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3.
卡拉麦里地区处于中亚—兴蒙成矿域东准噶尔成矿带的南段,晚古生代增生—碰撞过程明显、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晚古生代增生—碰撞成矿作用集中在两个时期,卡拉麦里北缘至野马泉为主的泥盆纪和卡拉麦里构造带为主的早石炭世中晚期—二叠纪。本文在综合研究基础上,根据卡拉麦里地区晚古生代增生—碰撞过程的地球动力学和成矿特征,将成矿系统划分为:泥盆纪活动大陆边缘斑岩型金成矿系统,早石炭世中晚期后碰撞挤压—伸展转换阶段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金铜成矿系统,晚石炭世—二叠纪后碰撞伸展阶段造山型金铜成矿系统和岩浆热液型锡金成矿系统,以后3类为主。矿床组合包括: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岩浆期后热液脉型金矿、斑岩型铜金矿、构造控制脉型铜矿和云英岩—石英脉型锡矿。认为该地区的泥盆纪活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可能被晚石炭世—二叠纪后碰撞造山型金成矿系统所叠置而不易识别,后碰撞作用主导了该地区主要成矿系统,大陆岩石圈拆沉和软流圈地幔上涌产生的走滑伸展构造—壳幔岩浆作用—混合流体作用是卡拉麦里地区金属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康古尔塔格韧性剪切带是金矿重要控矿带,产有康古尔、马头滩、石英滩等重要矿床。野马泉西金矿即位于该韧性剪切带的东延苦水-雅满苏韧性剪切带上,属韧性剪切带控矿型金矿。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采集了野马泉西金矿探矿工程坐标、工程内样品的分析测试成果等数据,采用地质块段法对野马泉西金矿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形成了数据集。数据集测试样品均委托有国家甲级资质的测试中心进行,内外检合格率90%以上,数据质量可靠,对周边同类型矿床的资源量估算具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得尔布干成矿区(北片)成矿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该区有色、贵金属矿床的主成矿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不同成因类型矿床成矿温度亦有差异,"斑岩型"属中高温矿床,"火山热液型"属中低温矿床,"新类型"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应属低温热液矿床.有色、贵金属矿床中S的来源主要与深源岩浆关系密切,成因类型应属广义的"岩浆热液型矿床",但有少量S来源于容矿岩或为外生S.成矿热液的主体或组成的总趋势,是以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水为特征,热源来自中生代火山侵入岩浆,而莫尔道嘎金矿点是浅成低温热液型,其成矿热液的主体是大气降水.西吉诺山方铅矿包裹体除了显示出岩浆热液的性质外,更多地反映了地下热卤水的介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西陡崖金矿为台前-陡崖成矿带上又一新发现的金矿床,该金矿受台前-陡崖断裂带严格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床平均品位3.96×10-6,平均厚度1.67 m;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绢英岩化,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等,矿床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交代破碎蚀变岩型矿床。通过分析研究,西陡崖金矿在深部及外围找矿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7.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庞奖励 《黄金地质》1995,1(3):34-38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指产于陆相火山岩系中或相邻岩石中,形成温度低于300℃,成矿流体是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形成的混合热液的一类金矿床。近几年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研究结果突破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只形成于中一新生代火山岩系中的概念,在石炭纪陆相火山岩中发现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一般产于岛弧环境或大陆边缘环境中一酸性陆相火山夺系及相邻岩石中。根据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可分为高硫型、低硫  相似文献   

8.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朋  赫英  张义  江思宏  刘妍 《黄金地质》2004,10(1):48-54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近年来其找矿勘查和成因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它不仅产出于中新生代,而且在中生代以前也有产出。该类型金矿成矿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岩浆成分具高K特征,成矿物质组成显示出深部来源的特征。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往往密切共生,它们可能是同一成矿系统的产物,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可能在其旁侧发育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如紫金山地区。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太平洋地区不同类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是不同构造-岩浆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五河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五河地区有钱台子、西坂、硖石三个小型金矿在开采,多处金矿点正在勘查。区内成矿地质件较好。太古界五河岩群西崮堆组是金矿有利的成矿围岩和矿源层。郯庐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控制金矿体分布,燕山期岩浆热液流体沿断裂系统充填为大量的岩脉和含金石英脉,形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谢春华  曾晓建 《矿产与地质》2001,15(Z1):464-468
伊什基里克成矿带系西天山成矿区带内重要的金铜成矿带.带内金矿类型主要划分有二种类型岩浆-热液型和火山-热液型,其中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与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脉)有成因关系,火山-热液型金矿床与下石炭统火山热液活动有关,矿体赋存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地层中.两类型金矿均严格受构造、火山岩地层以及花岗岩(脉)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甘肃青分岭金矿地质特征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分岭金矿赋存于华力西中期蚀变角闪二长岩体与围岩硅板岩和石英脉内,严格受挤压、压扭性构造控制。成矿属与钠质中酸性岩浆有关的、构造热液活动叠加的、多期成矿的、中—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尹家坪金矿位于西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北缘,矿体赋存于海西—印支期侵入的闪长岩岩体及围岩接触部位。文章分析了尹家坪金矿体产出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认为地层岩性及火山喷发、断裂构造、岩浆岩作用三位一体控制着尹家坪金矿金的富集与成矿,特别是F2断裂破碎带是成矿的关键构造条件;金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海西中-晚期闪长岩,源自地壳深部,热液来源有岩浆热液、大气降水。尹家坪金矿为浅层中低温热液活动形成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紫金山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江 《地质与勘探》2001,37(2):17-22
紫金山铜金矿床具有“上金下铜”的垂直分带特征,近矿围岩存在一套中低温热液蚀变,金矿与强硅化关系密切,铜矿与硅化一明矾石化关系密切,下部伴生金的铜矿床属岩浆期后中低温高硫热液型矿床,上部金矿床属岩浆期后中低温-低温高硫热液-氧化次生富集叠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考察,论证了位于赣东北德兴地区德乐中生代火山盆地中的德兴铜矿、银山银铜铅锌矿和金山金矿及蛤蟆石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德兴铜矿是典型的斑岩铜矿,成矿流体和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岩浆;银山银铜铅锌矿是一个下部为斑岩铜矿、上部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为主,晚期有较多的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金山和蛤蟆石金矿是远接触带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金主要来自围岩——双桥山群浅变质岩。这3套矿床以中酸性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高钾钙碱质花岗岩)为核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中心向外或深部向浅部为:斑岩铜金钼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和远接触带热液型金矿。这种矿床组合关系不同于已知的经典斑岩铜矿模型和斑岩铜矿一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模型,因而,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模型:斑岩铜矿一浅成低温热液银铅锌矿一远接触带热液金矿模型。这套矿『末形成于中侏罗世,抑或是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局部重熔或撕裂重熔的产物,抑或是在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后伸展带由地幔底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何进忠  朱永新 《矿床地质》2022,41(5):989-1008
文章在全面揭示甘肃中秦岭成矿带23种矿产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圈定找矿远景区。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过程研究,建立主要矿床类型的成矿模式;以主要地质事件和成矿作用为主线,归纳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矿床成矿系列;通过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相结合的方法预测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由有地幔流体和岩浆流体参与的变质流体和建造水混合或沸腾形成;岩浆热液型金矿由源于下地壳的岩浆热液与大气水混合和沸腾形成,或由源于中地壳的岩浆热液与变质水混合后再与建造水或大气水混合形成;研究区存在7个矿床成矿系列。结论认为,中秦岭华力西期—印支期含矿流体矿床成矿系列分布区中,夏河-两当弧形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是该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有利部位,中秦岭华力西期—印支期岩浆相关矿床成矿系列分布区中,中酸性岩体与近东西向断裂耦合部位是该成矿系列的成矿有利部位。文章圈定找矿远景区12处。  相似文献   

16.
新西兰科罗曼德尔半岛火山岩带是世界知名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省,也是新西兰最为重要的金银矿矿集区,在环太平洋成矿带内占有重要的地位。科罗曼德尔半岛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主要赋存于科罗曼德尔群中新世安山岩和英安岩中,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角砾岩型2种。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大气降水特征,并显示有少量的岩浆水加入,成矿物质具岩浆来源特征,为石英±方解石±冰长石±伊利石亚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区内金矿成矿时代为16.3-2.0Ma,主要集中于7.0-6.0Ma之间,金矿的大规模形成与诺特兰德火山弧与科尔维一劳火山弧共同作用有关,区域构造背景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环境的转折期,为金矿形成的高峰期。区内零星出露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化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斑岩型铜矿化潜力。  相似文献   

17.
新西兰科罗曼德尔半岛火山岩带是世界知名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省,也是新西兰最为重要的金银矿矿集区,在环太平洋成矿带内占有重要的地位。科罗曼德尔半岛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主要赋存于科罗曼德尔群中新世安山岩和英安岩中,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角砾岩型2种。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大气降水特征,并显示有少量的岩浆水加入,成矿物质具岩浆来源特征,为石英±方解石±冰长石±伊利石亚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区内金矿成矿时代为16.3~2.0Ma,主要集中于7.0~6.0Ma之间,金矿的大规模形成与诺特兰德火山弧与科尔维—劳火山弧共同作用有关,区域构造背景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环境的转折期,为金矿形成的高峰期。区内零星出露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化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斑岩型铜矿化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中条山西南段已发现多处小型金矿床(点),成因类型为高一中低温热液型及岩浆热液角砾岩型。矿体受断层、隐爆角砾岩等构造控制,矿源层具有多源性,燕山期岩浆活动为该区金矿的主要热液来源,形成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根据成矿规律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存在实现金矿重大突破的可能性,地质找矿应部署在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区。  相似文献   

19.
甘肃礼县马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孙明 《甘肃地质》2000,9(2):28-36,27
马泉金矿床是 80年代末在西秦岭岷县—礼县东部地区发现的微细浸染型金矿。该矿床定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西段膨大、分枝锐角夹持区 ,受印支期吴茶坝复式花岗岩体南外接触带中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和叠加于该剪切带上的脆性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晚古生代裂陷海槽环境下形成的石炭系浊流沉积岩 ,成矿热液受岩浆热动力驱使运移到低温低压的有利地质环境中 ,矿质多次叠加富集形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九台区大青山金矿位于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金矿化主要赋存于白垩系下统营城组中酸性火山岩系中,是该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金矿。笔者通过总结该矿点的地质特征,认为该金矿点是一处岩浆喷溢低温热液型金矿。该矿点是在地质、物化探密切配合下发现的,其发现过程对该地区今后的金矿勘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