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位于陕北奥陶纪盐盆东二盐凹东部的钾盐科学勘查井——绥钾1井,揭示了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6亚段厚度为118.17 m,其中岩盐厚度累计100.38 m。本次工作将该井马五6亚段划分为4个成盐韵律,并利用示钾微化反应和岩盐样品溴、氯、钾元素分析为主要分析手段对绥钾1井岩盐段的含钾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井马五6亚段发育累计厚度达64.7 m的厚层钾石盐高矿化段,发育4套成盐韵律,含钾石盐分布在相对完整的韵律Ⅱ和韵律Ⅲ中大部分的褐红色和褐色石盐中,以韵律Ⅱ含钾性最好,石盐顶部的泥质夹层起到了保护作用;本井整体K+含量在0.08%~1.24%之间,一般在0.1%以上,平均为0.23%,局部井段钾含量接近边界工业品位;Br-含量在90×10-6~400×10-6之间,平均为242×10-6;Br-×103/Cl-(溴氯系数)在0.17~0.98之间,平均为0.45。溴值和溴氯系数绝大部分达到钾石盐-光卤石沉积阶段。利用绥钾1井和盐盆内其他地区9口盐探井的平均钾含量数据编制了陕北奥陶纪盐盆马五6亚段K+含量(%)变化趋势图,该图指示东南部的东二盐凹是研究区较有利的含钾盐凹。绥钾1井马五6亚段厚层钾石盐高矿化段的发现,不仅揭示了该盐盆巨大的找钾前景,也为今后钾盐勘查工作部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垫江盐盆是四川盆地三叠纪时期重要的一个成盐成钾次级盆地,在早三叠世嘉陵江组四段岩盐中发现了大量含钾矿物,具备成钾潜力,但海相钾盐成矿有利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系统收集垫江盐盆内已有钻孔资料,对嘉陵江组四段岩盐厚度进行统计,对嘉陵江组四段钻井岩盐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双龙地区和五洞地区岩盐厚度大,岩盐钾含量较高,可能是古盐湖蒸发浓缩中心;对垫江盐盆内3条地震剖面进行重新解译,并开展了7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测量工作,结果显示早三叠世嘉陵江期在垫江盐盆北段的五洞地区和南段的双龙地区可能存在有利于钾盐沉积的凹地,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结果较为一致.综合分析认为,早三叠世嘉陵江期,垫江盐盆北段的五洞镇一带和南段的双龙一带是海相钾盐成矿的有利区,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钻孔验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库车盆地古近纪岩盐层中钾盐资源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唐敏  刘成林  焦鹏程 《矿床地质》2009,28(4):503-509
新疆库车盆地的古盐湖沉积了巨厚的岩盐层,在构造环境上具备形成钾矿的条件.近年来,在库车盆地古近纪岩盐中发现了众多的钾盐矿物及其组合.文章采用石盐质量法,即通过统计和分析盆地中的石盐质量、海陆相沉积的比值关系及成钾概率,预测出库车盆地古近纪可能沉积的钾盐资源量.其理论基础是,海水和地表水中钾离子与钠离子含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石盐与钾盐沉积量也应存在固定比值,利用这一比值将已经发现并计算得出的石盐质量转换为钾盐资源量.分析确定库车盆地中带人钾总量的成钾概率是4.69%,据此,预测出可能沉积蕴藏的钾盐资源量(KCl)可达39.78亿t.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盐盆地,但是否能形成一定规模的钾盐矿床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四川盆地三叠纪杂卤石成因-海相钾盐成钾条件分析-次级凹陷圈定-钾盐成钾靶区圈定为主线,利用光薄片鉴定、扫描电镜、Sr同位素、大地电磁测深及地震解译等手段分析了四川盆地三叠纪钾盐成矿潜力,并进行了资源量预测。四川盆地东部早三叠世嘉陵江期岩盐中赋存的杂卤石是自生的,是海水高度浓缩的产物,暗示岩盐沉积时古卤水浓缩已达到钾镁盐析出阶段,长寿双龙-合兴一带和垫江董家场一带可能存在有利于钾盐沉积的次级凹陷,后期构造运动对钾盐改造较小,保存条件较好。利用地震解释和大地电磁测深等结果初步圈定了长寿双龙-保合村勘查靶区,估算了资源量,为开展钻孔验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东部垫江盐盆三叠系嘉陵江组成钾远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垫江盐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是四川盆地三叠纪时期重要的成盐盆地之一,但本区是否具备形成海相钾盐的良好条件,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东部垫江盐盆长寿地区高探1井和长平3井嘉陵江组四段二亚段岩盐样品进行光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粉晶衍射及化学成分分析,发现长平3井岩芯岩盐样品K~+含量最高达到3.82%,在2749~2778m岩盐段发现大量杂卤石和少量钾石盐矿物。两个钻孔岩盐样品溴氯系数均显示其达到钾盐析出阶段。通过对长寿地区气候-物源-构造条件分析,发现长寿地区三叠纪嘉陵江时期古海水温度较高,气候条件炎热,有利于钾盐矿形成;成盐和成钾物质主要来自海水,物质来源丰富;保合村一带可能存在次级凹陷,古构造条件优越,有利于钾盐的形成和保存,是寻找钾盐矿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6.
方勤方  高翔  彭强  姚薇  董娟 《地质学报》2015,89(11):2108-2113
本文运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透射电镜-能谱(TEM-EDS)和工业C T等方法,对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580m运输坑道地质剖面钾矿石的特征进行了研究。XRD和TEM-ESD结果给出,矿石中的盐类矿物主要是石盐、钾石盐、硬石膏和菱镁矿,钾石盐主要赋存在青灰色岩盐和灰绿色泥砾质岩盐中。CT结果表明,青灰色钾盐矿体中的石盐呈近似圆形和棱角分明的角砾,钾石盐沿石盐角砾的边缘呈条带状或不规则状分布,在条带状的内部可见钾石盐呈粒状或团块状分布,其中粒状钾石盐可能以八面体和立方体为主,而团块状钾石盐无特定晶形。钾石盐的这种分布特征表明,该盐类矿床在蒸发沉积过程中,早期沉积的石盐体呈遭受外力破坏,后期形成的钾石盐沿其裂隙沉积,表明钾石盐形成晚于石盐,且可能有多次沉积。  相似文献   

7.
滇西南思茅盆地盐构造研究及找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西南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钾盐盆地,勐野井钾盐矿也是我国目前发现唯一的固体氯化钾盐矿床。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滇西南成盐成钾的地质背景、古环境和构造演变、含盐(钾)地层的沉积建造特征、矿区勘探剖面的盐构造的形态、重力剖面和EH4测量电性断面,参照2500m、3000m的MK-1和MK-2基准井,推测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底辟构造,认为勐野井钾盐矿体是沿断裂由深部在挤压构造作用下底辟浅部揉扭流动至浅部地层中,并采用3D建模及可视化技术,建立了岩盐体在地下3D结构。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的原理,示意深部岩盐体在拉张和挤压构造作用下,岩盐体沿断层塑流的过程,分析了形成各种底辟构造的动力机制。该研究拓展了滇西南思茅盆地的找盐(钾)思路,为思茅盆地未来找钾和勐野井钾盐矿的后期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群 《地球学报》1995,16(1):45-54
西伯利亚含盐盆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台。含钾盐系属下寒武统安加拉组,岩盐层总厚600余米,钾盐层厚70-150m,共有钾石盐岩和钾石盐-光卤石岩6层。钾石盐层中KCl含量达35%-45%,Mgcl_2和水不溶物含量均小于1%,含盐盆地四周以堡礁带和陆岛与广海相隔,含钾坳陷处于地台上坳陷最深部位。作者介绍了涅帕钾盐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条件,从钾盐预测-钾盐普查-发现钾盐矿床历经40余年,在找钾工作中总结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地质工作者如何寻找钾盐矿床是一种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老挝万象平原重力异常及其地质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挝万象平原盐类矿层赋存于古近纪古新统塔贡组中,含钾矿物以光卤石为主,少量钾石盐。老挝万象平原全区重力为负值,重力场总趋势为西高东(北)低。重力负异常及重力低是由于新生界厚度大、特别是岩盐厚度大,且白垩系基底埋藏深引起。重力高区域与上述相反,是由于古近纪岩盐厚度小、埋藏浅引起;重力高与重力低之间的梯度带多数是由于岩盐及钾盐层埋深及厚度在重力高到重力低之间埋深迅速变浅,厚度快速增大引起。在万象平原东利用重力异常进行钾盐勘查布置钻孔时,应选择重力负异常区及剩余重力异常图上的重力低或以重力低为主的区域,首批钻孔应布在重力负异常及剩余重力异常图上的重力低的中心附近的梯度带上。即布置在靠近盐背斜中心附近的斜坡上。  相似文献   

10.
云南勐野井岩盐(钾)矿区物探成果再解释的地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宝禄 《物探与化探》1989,13(4):290-299
勐野井岩盐(钾)矿床普查、初勘和补勘经历了13年。在矿区及其外围两次开展野外工作,对成果反复进行解释,补勘后再次做了研究。本文介绍了各阶段物探工作所取得的地质效果。地质普查前期开展物化探方法试验,确定了重力配合电测深为直接找盐的有效工作方法。根据物探工作成果推断岩盐体深度、厚度、空间形态及估算远景储量,多为初勘证实。补勘前再次开展物探工作,对异常回防收集矿区资料,物探成果进行再解释,圈定了矿体边界,提出了矿体钻孔已打穿岩盐层,北侧深部不含盐的论点,为地质“探底摸边”提供了资料。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有效地划分了钾盐层。物探结合地质、盐泉水化学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可以划分盐(钾)的成矿远景区。通过岩盐(钾)物探工作,总结了一套合理的地质、物探工作程序,在全省盐(钾)普查中起到了缩小找矿靶区、加快工作进程、节约投资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实施“油盐(钾)兼探”是加速我国找钾工作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践阐述了油气和钾矿的共存关系和特点,指出在油气勘查中,实施“油盐(钾)兼探”,加强钾矿的综合找矿,是加速我国找钾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钾盐找矿工作中的综合地球物理-地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为探讨、确定世界钾盐矿成矿部位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综合地球物理一地质方法,可以抓住钾盐成矿的构造主线——含盐盆地问题,通过沉积盆地的选择、沉积盆地含盐性的初步评价及含盐盆地含钾性的初步评价的三步找矿程序,应成为寻找钾盐资源的途径。根据此法预测中国若干地区尚具备成钾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中国钾盐地质资源现状与找钾方向初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郑绵平齐文  张永生 《地质通报》2006,25(11):1239-1246
分析了中国钾资源供需形势、有利成盐找钾时代、主要的有利成钾盆地等,回顾了中国找钾工作的历史,指出中国西部仍有找钾前景,尤其是中、上侏罗统-白垩系和新生界,其次是上震旦统-寒武系、石炭系、奥陶系和三叠系,同时,还应继续开展现代盐湖和地下卤水找钾和综合评价,主要找钾地区为塔里木盆地、滇西-羌塘盆地、柴达木盆地和上扬子盆地.鉴于中国特定的成盐构造地质条件和钾盐成矿、保存特点,以及国外预测找钾的经验,在中国找钾要有做长期深入勘查研究的思想准备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议对找钾工作加大投入,加强找钾预测的地质基础研究,建立专业队伍和落实油钾兼探的方针.  相似文献   

14.
库车坳陷西段深部(5141~5218 m埋深)已有古近纪固体钾石盐矿(化)层的发现,但对该区域的膏盐层特征及成钾条件、找钾方向仍需做进一步的系统研究.以油气钻井深部膏盐层岩屑为主要对象,对库车坳陷西段膏盐层的沉积、岩石学特征以及钾、溴氯系数、Sr和S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对该区盐构造特征及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  相似文献   

15.
蒸发岩与油气经常共存于一个沉积盆地中, 蒸发岩是优良油气藏盖层, 故应用油气的测井数据进行盆地地下蒸发岩地层岩性的判别, 可为在油气探区蒸发岩研究和寻找油气与钾盐资源提供便捷的技术手段。笔者提出了一种蒸发岩盆地岩性判别模型, 它在蒸发岩盆地综合利用物探测井参数的基础上, 使用专家知识对测井数据进行半定量、定性处理, 给出了经验的判别公式, 建立了专家知识数据模型。通过对羊塔5井测井数据进行判别, 有84%与原岩芯岩性相符。结果表明, 此判别模型对类似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航空γ能谱测量资料为依据,简述了与找钾有关的部分科研成果,建立了第四纪盐湖型钾盐矿床的找矿模式,进而通过对别勒滩、马海等钾盐矿例剖析,说明航空γ能潜测量在寻找第四纪盐湖型钾盐矿床方面确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主要古代钾盐找矿实践与中国找钾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世界钾盐资源/储量为2153.99亿t(K2O),主要钾盐矿床产于古代海相地层。38%的矿床是石油勘探中发现的,19%是在研究基础上发现的,15%是在岩盐矿勘探中发现的,其他占28%。国外钾盐找矿经验显示,很多钾盐矿床,从线索的发现或提出找钾目标,通常需要经历20~30年的研究与勘探,才最终获得突破或查明资源量。我国找钾工作,首先应充分利用石油勘探取得的资料,研究石油钻井岩心矿物学与化学特征,同时,开展大型盐岩矿床的含钾性研究等,重视成钾理论研究与成矿预测分析,就可能获得找钾的新突破。有关部门还应制订长期的钾盐地质研究与找矿勘探计划,同时兼探油气等共生资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找矿效率。  相似文献   

18.
碳氧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在找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测定和分析了云南兰坪-思茅盆地调查区盐系地层,钾矿层中碳酸盐以及盐系HCO3^-的碳(^13C),氧(^18O)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发现了含钾盐泉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影响盐泉HCO3^-同位素组成的一些因素,结果确定了对找钾有利的盐泉,经与其他找钾方法确定含钾异常有较好的吻合性,表明用碳酸盐同位素方法找钾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China Geology》2018,1(3):392-401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potash deposits in China from recent year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potash theories has arisen that appropriate Chinese geological features. Important progress and substantial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gained in the dir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otash prospecting: (1) Important breakthroughs in continental potassium prospecting: The “Quaternary gravel type deep potassium rich brine metallogenic model in western Qaidam” ensures Quaternary deep potassium rich brine prospecting will grow new KCl resources by 350 Mt, providing a resource guarantee for meeting the Chinese demand for sylvite. (2) The Marine facies potash prospecting shows good prospect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new type of Triassic polyhalite potash ore deposits in Sichuan provide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exploration planning and the selection of exploration target areas for polyhalite minerals in the Sichuan Basin; The “two-storey potash deposits model” in southwestern Yunnan has been confirmed, which indicates prospects for the exploration of potash in the deeper Marine facies in southwestern Yunnan are likely to be successful. The discovery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rich bromite salt and potash salt in the Paleogene of the Kuqa depression and the southwestern Tarim region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the likelihood large-scale potash deposits exist in these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