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善堂庵地区处在控制相山铀矿田富大矿床产出的邹家山-石洞断裂的北东向延伸端,区内主要发育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东西向断裂是控岩、控矿构造(早期控岩、晚期控矿);北东向断裂产状较陡,深切基底,成矿期活动强烈,常常与之前的东西向构造复合,深部流体和含矿热液沿其上升,形成较好的铀矿化。善堂庵地区铀矿化主要受花岗斑岩体及北东向巴泉-善堂庵断裂、邹家-布水断裂控制,区内多期、多序次构造发育,热液活动强烈,斑岩体广泛分布,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2.
连城吉龙山锰、硫铁矿为异体共生矿床。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于北东向、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及侵入接触带中,地表属风化淋滤锰矿,深部为接触交代型硫铁矿。通过对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分析研究,矿区内地表锰矿为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矿质主要来源与围岩地层有关,深部硫铁矿与接触交代成矿作用有关。花岗岩与栖霞组石灰岩的接触带是硫铁矿形成的有利部位,是寻找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硫铁矿最具潜力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通过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刘店沟矿床的形成与晚侏罗世陆相中酸性火山岩及早白垩世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黄铁矿化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十分密切,北东、北西向构造为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北东向构造为导矿构造、北西向构造为容矿构造,因此,地层、岩浆岩、构造“三位一体”控矿为本区控矿规律。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4.
吉林集安市兴农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德林 《地质与勘探》2011,47(2):230-235
集安市兴农铅锌矿位于鸭绿江多金属成矿带南西部,区内构造发育,岩浆岩广布,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平行于鸭绿江大断裂的次一级北东向断裂是主要控矿构造,它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区内两条构造带伴随着含矿热液的活动被石英脉充填,并在有利位置富集成矿.目前地表已发现5条铅锌矿体,深部探获4条铅锌盲矿体和1条金盲矿体,矿体呈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个旧高松矿田的构造地质调查、区域成矿构造背景研究和以往勘探资料系统整理和分析,初步厘定了个旧高松矿田成矿构造系统,并将其解析为印支中晚期—燕山早期近EW向成矿构造子系统、燕山中晚期NE向成矿构造子系统、喜山早-中期岩溶成矿构造子系统。近EW向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区内有利含矿岩系空间分布,含矿岩系的层序构造是层间氧化矿重要的控矿因素;NE向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矿田内燕山晚期花岗岩的侵入就位及层间氧化矿和接触带矿的产出;喜山早-中期岩溶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岩溶残坡积型和溶洞沉积型砂锡矿的形成。EW向与NE向构造交接复合,形成了向断凹式、羽列式、背突式、断裂-接触带构造式等复合控矿构造样式。此外,构造也控制了矿体的产状。根据这些控矿规律,可有效地进行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6.
根据泰宁何宝山金矿区的控矿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何宝山金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近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3组。北东向的断裂为导矿构造,南北向断裂为控矿构造。控矿断裂为2组近南北向的断裂裂隙群,具有明显的剪性特征,控制了金矿化蚀变带及金矿体的空间展布。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为成矿后期的,对南北向的控矿断裂构造具有破坏作用。金矿化蚀变体产于断裂破碎带内,明显受断裂控制。而金矿化程度与蚀变强弱、断裂的规模、破碎程度有直接相关。结合地质类比法,通过构造分析法及矿区地质条件、矿化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矿区F3断裂及弧形的拐弯处、F2-4断裂深部为矿体产出有利部位,矿区北部在断裂构造收敛部位、帚状构造砥柱边缘为寻找矿体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7.
内蒙红花沟金矿控矿断裂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花沟金矿床属岩浆热液型脉状金矿。从构造与矿脉关系入手,分析已知矿脉分布规律,强调矿脉产出的构造部位,提出导矿构造,交汇构造和派生构造三种控矿构造。矿区内Ⅱ级断裂构造为导矿构造,北北西向或北西西向导矿断裂与东西向韧性剪切带相交汇区为有利的成矿区间,导矿构造的派生构造是赋存的最有利部位。据此规律预测了重点找太靶区并已为矿山找到了新的隐伏矿体,是矿山地质探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随州市红石地区金银成矿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石地区处于河南围山城金银成矿带的东延部位,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碱性岩、斜长角闪岩、基性-超基性岩与金银成矿密切相关。环放状断裂体系、北东向断裂、南北向断裂以及断裂交汇区是金银矿的有利控矿构造。北东向断裂中易成金,南北向断裂中易成银。成矿地质条件表明,擂鼓台一带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野外1∶1万地质测量、井下大量坑道观察和编录基础上,对冀东峪耳崖金矿床矿区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数据进行化极、延拓、求导处理,将峪耳崖矿区的高磁异常划分为低缓正异常场、低缓负异常场和中高正异常场3种场区,解译出不同方向线性断裂构造31条,以北东向、北西向构造为主,构成矿区构造格架;磁化极异常进行4个高度50 m、100 m、200 m、500 m垂向二阶导数计算,形态受北东向、北西向及南北向构造综合控制,沿北东方向带状分布。结合已知矿体的构造控矿规律及岩体控矿特征,确定区内成矿远景区圈定依据为成矿磁性体形态、产状变化地段;北东向构造面与北西向、南北向、东西向构造交汇复合部位;黄铁矿化、硅化、大理岩化及绢云母化等蚀变发育部位。  相似文献   

10.
王绍明  和正中 《云南地质》2007,26(3):289-297
宝兴厂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有利。区内北东向响水断裂带是主要的控岩和控矿构造。三类金矿床分别在斑岩成矿期、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成生。文中建立相应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疆伊犁吐拉苏地区的线性构造及控矿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龙  HaywardNick 《地球科学》2003,28(2):191-195
采用多种数值图像进行线性构造解译,其中DEM和NOAA主要用于区域尺度,TM用于勘探区尺度,地面磁法数据用于靶区范围的解译分析。研究认为该区线性构造与金矿床的空间分布关系密切,表现为:(1)区域尺度的一级控矿构造为NEE、NE和NW向构造的交汇部位;吐拉苏地区的一级控矿构造为WNW和NNW及NE方向构造的交汇部位;(2)吐拉苏地区的次级控矿构造为NNE和环形构造的交汇部位;(3)靶区的一级控矿构造为NE、SN和环形构造。线性构造异常分析结果显示,当线性构造的优益度大于40时,有较大的成矿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河南熊耳山地区的金矿大多产于NE向和近E-W向断裂中.近年来发现的小南沟金矿受控于近S-N向断裂,开拓了该地区金矿找矿的新思路.研究表明,近S-N向的控矿断裂为NNW向与NE向一组共轭断裂的复合成因,是在E-W向基底断裂的基础上发育形成的,成矿作用与区域成矿具有一致性.总结出NE向断裂有利成矿的断裂走向勘探标志,指出小南沟金矿的外围仍有良好的找矿条件,NNW向、NE向与NWW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有利成矿.小南沟主矿体存在向北的迅速侧伏,侧伏的原因与E-W向断层北倾以及NNW与NE向断层交汇线的向北侧伏有关.  相似文献   

13.
山东牟乳金矿带构造控矿特征及综合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东牟平-乳山金矿带(简称牟乳金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东缘的胶北花岗岩-绿岩地体东部,区内荆山群和胶东群变质绿岩建造是金矿化的矿源层,主要控矿构造为北北东、北东向断裂.通过对该区地壳结构以及岩石资料的研究发现,北西向存在4个构造地球化学条带,并与北北东、北东向断裂联合控制着区内金矿床的分布.文章利用张伯声先生的波浪镶嵌构造学说,对带内不同方向断裂对矿床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构造控矿规律,并结合物探和遥感解译进行了综合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4.
《Geodinamica Acta》2003,16(2-6):131-147
Combining fieldwork and surface data, we have reconstructed the Cenozoic structural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Bresse. Analysis of drainage network geometry allowed to detect three major fault zones trending NE–SW, E–W and NW–SE, and smooth folds with NNE trending axes, all corroborated with shallow well data in the graben and fieldwork on edges. Cenozoic paleostress succession was determined through fault slip and calcite twin inversions, taking into account data of relative chronology. A N–S major compression, attributed to the Pyrenean orogenesis, has activated strike-slip faults trending NNE along the western edge and NE–SW in the graben. After a transitional minor E–W trending extension, the Oligocene WNW extension has structured the graben by a collapse along NNE to NE–SW normal faults. A local NNW extension closes this phase. The Alpine collision has led to an ENE compression at Early Miocene. The following WNW trending major compression has generated shallow deformation in Bresse, but no deformation along the western edge. The calculation of potential reactivation of pre-existing faults enables to propose a structural sketch map for this event, with a NE–SW trending transfer fault zone, inactivity of the NNE edge faults, and possibly large wavelength folding, which could explain the deposit agency and repartition of Miocene to Quaternary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5.
前人对皖南-浙西地区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盖层中发育的褶皱变形期次、特征和构造样式的认识尚存在较多分歧。本文通过区内盖层褶皱变形调查与解析,除印支早期褶皱和燕山期构造外,新识别出加里东期和印支晚期褶皱。加里东期褶皱样式主要表现为大型中常至开阔褶皱,且均为复式褶皱;次为小型紧闭褶皱,二者可能为从属性质。其构造线均呈近东西向或北东东向。印支早期褶皱样式主要为中常线形褶皱,其轴迹呈北东向;晚期表现为中常至开阔褶皱样式,轴迹呈北北西或近南北向。燕山期构造主要为盆地和断裂构造。早白垩世早期,表现为同沉积宽缓向斜,构造线呈近东西向;早白垩世之后,主要表现为断陷盆地和断裂构造,构造线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各期褶皱叠加明显,形成"L"或"厂"字型组合特征,或形成构造穹窿-盆地组合。深入研究构造特征及演化规律,对区域构造格架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丁宝林 《矿产与地质》2006,20(2):138-141,159
双旗山金矿床的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按控矿断裂构造的形态、产状及其力学性质,将控矿断裂分为四类,即NW向压扭性断裂、NE向扭性断裂、近SN向或NNE向剪切带和NWW向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受NW向断裂控制的金矿化属片岩+石英脉型金矿化;受近SN向或NNE向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化属蚀变岩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17.
宁芜向山-皇姑山地区构造及黄铁矿找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宁芜向山-皇姑山地区,黄铁矿床赋存于基底火山喷发带、火山穹窿和NNE与NW向基底断裂交汇部位。通过多种手段综合研究,证实该区NNE向基底断裂为导矿构造,NE、NNE、NW向断裂构造为容矿构造。该区中生代二期构造应力场中NWW—SEE向主压应力场之共轭角高值区为黄铁矿富集地带。矿床受火山构造和地质构造双重控制,在皇姑山、莺子山、濮塘地区,云台山NE、SW方向,可能找到隐伏的黄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万洋山—诸广山复式花岗岩带,经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受到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深部构造控制。岩带内北东、北北东、东西、南北及北西向五组线型断裂构造及规模不一的中心型环状构造发育。铀成矿的时空分布,受中生代南北向和东西向构造-岩浆活动带交汇区的宏观制约。矿床定位与中心型小环状构造交切及不同方向的线型断裂交叉密切有关。矿源既来自铀源层和花岗岩,也来自上地幔岩浆源。区域内地质-成矿事件复杂,经过了槽、台、洼三大演化阶段。地洼阶段构造-岩浆活动次数最多,最强烈。铀成矿作用形成于地洼阶段中晚期,即白垩-第三纪。铀成矿以内生热液(热水)为主,叠加有后生淋积矿化。  相似文献   

19.
河南公峪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及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峪金矿位于河南省祁雨沟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的外围,为石英脉型金矿床,矿脉沿NNE、NE,NEE向断裂构造发育。矿石中金属矿物除黄铁矿、自然金、黄铜矿、方铅矿外,还出现少量碲铋矿,辉蹄铋矿,硫铋铅铜矿等含铋矿物;矿石中微量元素除Au外,还含有较多的Cu,Pb,Ag,与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成分特征一致。构造应力场研究表明,燕山期以来,在矿区表现较强的应力场主要有3期,分别为早期近EW向挤压,中期NNW向  相似文献   

20.
万仁虎 《地质与资源》2004,13(3):143-147
大巩山金矿床在大地构造上处于中朝地块东南缘的蚌埠隆起东段,郯庐断裂带的两条次级断裂——朱顶-石门山断裂和五河-红心铺断裂所夹持的部位.矿区内出露五河群最下部的西堆组,并构成蚌埠复背斜的核部,断裂有北北东向、南北向、北西西向和北东向4组.南北向断裂在宏观上控制金矿体的产状和规模.向西缓倾的南北向断裂控制石英脉型金矿体的发育和产出,而向东陡倾的南北向断裂控制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的产出,这是与不同时期南北向断裂成生演化和岩浆活动作用密切相关的,也与该区及邻区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