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区域稳定性及预选桥位线方案是大桥建设前期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是利用航、卫片地质解译调查 ,分析研究拟选桥址区及其外围的地质构造特征 ,新、老断层的分布情况及其活动性 ,并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 ;利用5 0至 90年代的航、卫片资料 ,分析评价了拟选桥址区长江岸带变迁及稳定性 ;对预选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优选桥位线方案进行比较与论证。  相似文献   

2.
雷少全 《探矿工程》2011,38(12):65-68
四川雅沪高速公路高山庙大桥在施工完毕后,发现2-4跨桥位横向偏移,造成桩基发生裂纹甚至断裂,需要在不拆除大桥的前提下完成桥位桩基的纠偏与加固。通过对多个桥梁纠偏与桩基加固的方案进行反复探索与论证,总结出一套便捷、实用、经济的施工方法,成功地达到该桥梁纠偏与加固的目的。详细介绍了加固方案、施工技术措施以及纠偏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梅 《地下水》2018,(5):199-201,211
西安5号地铁线横跨浐河,须设计修建浐河大桥,浐河是西安城区的城市河,也是排洪行洪河道,进行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极为必要,本文通过对西安5号地铁线浐河大桥位处进行水文分析计算,采用实测径流系列水文比拟法和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按照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算桥位处洪水位,计算结果表明:5号线浐河大桥处的100 a一遇的洪峰流量为1 128 m^3/s,经复核浐河桥梁底高程按100 a一遇洪水计算应为421.15 m,根据5号线浐河大桥设计桥底部高程为431.734 m,梁底高程差值10.584 m,大桥桥梁最低高程满足河道防洪要求。研究结果为西安5号地铁线浐河大桥雍水、冲涮数据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1 工程概况肇庆大桥是该市区内西江上的第二座公路大桥。大桥基础共75个桥墩,其中水中墩5个,每墩4个钻孔桩,桩径为30m和30m27m两种。其余桥墩每墩2个钻孔桩,桩径分别为25、18和15m。桥位区域地质情况:主要由冲击层、残积层和基岩组成。其岩为发育的石灰岩岩溶,且共存透水...  相似文献   

5.
国际喀喇昆仑公路沿线巴托拉冰川变化预测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祥松  王文颖 《冰川冻土》1996,18(2):97-103
1974-1975年国际喀喇昆仑公路巴托拉冰川考察组,在预报巴托拉冰川到本世纪90年代的前进值和下世纪的变化趋势指出、巴托拉冰种60年代开妈的前进不会危害国际喀喇昆仑公路、桥梁;冰下排水道相当长时间稳定不变;公路与拟选桥位下存在埋藏冰川冰及最大洪水主充量值等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6.
岩溶发育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情况直接影响桥梁设计方案。株洲湘江大桥桥区岩溶强烈发育,在综合研究该区地形地貌特征和地质情况的基础上,为查明桥址区及各桥墩位置深部岩溶发育类型、规模,勘察中采用了高密度电法、大地电磁、水上浅层地震和孔间弹性波CT进行探测。异常区钻孔验证结果显示,探测结果准确可靠,表明综合物探方法应用于桥址勘察是准确、有效的。调整了桥梁跨径布置方案及桩基基础奠基高程,使布跨和桩长更合理,成功避开岩溶,实现了地质优先,择地建桥的桥梁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张宁宁  陈志坚  陈元俊  边磊 《岩土力学》2012,33(7):2167-2173
深厚河床覆盖层地基上建设的超大型群桩基础,其沉降是安全监控的关键问题。针对苏通大桥群桩基础沉降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在基础沉降监测中综合运用了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和人工角反射器干涉测量(CRI)监测技术。结合大桥自身的永久散射体特性和桥位区重点监测部位安装的人工角反射器,利用EV-InSAR软件的CTM模块对该地区2003-2008年(主体工程施工期间)间获取的20景Envisat卫星单视复数据(SLC)进行差分干涉测量处理,利用PSI和CRI联合算法成功提取出了桥位区的永久散射体点,并解算出各永久散射体点在施工过程不同阶段的变形量,客观、全面地反映了苏通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基础的沉降。将获取的主墩处的永久散射体沉降量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相对误差为4.64%。研究结果表明,PSI和CRI联合算法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大型桥梁地基基础沉降监测技术。随着监测区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的不断累积,利用该技术可以不断获取运营中的苏通大桥基础的高精度沉降量。  相似文献   

8.
北盘江大桥岩体工程地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峡谷地区公路大桥勘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如桥塔边坡稳定性问题,桥基、持力层的选择问题等,以贵州省关岭-兴义公路北盘江特大桥为例,根据岩体力学非线性变形理论,结合岩体结构面模拟及Hock-Brown强度曲线,确定了桥位区边坡的潜在滑动面。对该桥梁勘察中的高边坡稳定性、岩溶地质、桥位持力层的选择以及桥基承载力等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为实际工程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大桥桥体漏水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种治理方案,并进行了方案优选,简介了优选方案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地表系统测绘并配合大量的钻探工作,论文对拟建的太平湖大桥桥位区地形地貌、地层及构造等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论文结合区域资料对桥位区异常发育的北西向优势结构面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发育与桥位区南东侧黄山穹隆的隆升形成的放射状裂隙有直接关系.数值分析表明,在大桥荷载作用下,桥基变形小,满足建桥要求.  相似文献   

11.
据粤赣高速公路设计方案,拟建新丰江大桥将从河源断裂附近通过,桥址选择在断层上盘或上下盘,关系到大桥的安全稳定。经论证,桥位应选择在断层下盘硅化岩上,其理由为:(1)按规范要求,桥址在断裂附近通过时,应在同一盘,最好是下盘。(2)邵武-河源断裂虽然是一条活动性断裂,但断裂面已东移至红层与硅化岩交界处,硅化岩是中生代断裂活动标志,到新生代与砂岩、花岗岩都已成为断裂下盘,已不是断裂活动标志。(3)硅化岩是坚硬而且强度大的岩石。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有限元法的桥墩地基应力和基桩桩端沉降量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长江已东公路大桥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桥墩地基应力分布和桥墩基桩的桩端沉降量,认为主桥墩处的应力改变最大,同时主桥墩的沉降量也最大,影响深度达桩端下50-60m,辅桥墩处的应力改变和沉降量较小,相对来讲,南岸的应力分布的变化比北岸小。  相似文献   

13.
大瑞铁路澜沧江大桥工程边坡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现场调查、工程地质分析和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在建大瑞铁路工程澜沧江大桥边坡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澜沧江大桥是在建大瑞铁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桥址岸坡发育延伸较长的顺坡向节理和近垂直的陡倾节理。右岸桥位工程开挖区位于一组较大型顺坡结构面的下方,岸坡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桥位的适宜性。综合研究表明,工程开挖后,右岸桥位上部岩体极易在顺坡向结构面的控制下发生滑移–拉裂式破坏,沿外倾结构面产生较大的位移,甚至可能失稳,需要进行专门的工程治理。左岸边坡岩体结构相对稳定,工程开挖后,位移将主要集中在开挖面附近的浅表层部位,不仅变形较小,影响范围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王光权 《物探与化探》1999,23(2):122-127
结合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厦门海沧大桥勘探中应用,对在水域进行桥址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勘探中的各方面作一探讨,浅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介绍十天高速公路嘉陵江1#大桥水中墩基础施工中采用高压旋喷桩作为闭水帷幕的方案设计、施工及施工效果。旋喷桩止水帷幕有效地解决了基坑涌水,保证了后续施工的无水作业,对同类基坑防水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锚碇基础是悬索桥的关键受力部位,它的总体稳定性和受力状态直接影响到大桥的安全和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当悬索桥设计桥面宽度一定时,若采用的隧道式锚碇截面变化情况下,锚塞体长度的确定除了与设计主缆缆力的数值大小有关外,还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锚塞体围岩的力学性能。本文通过拟建的坝陵河悬索桥西岸隧道式锚碇锚塞体长度方案比选的数值模拟研究,获得锚塞体合理经济的长度,以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巴东长江大桥是连接209国道的特大型公路大桥,地处长江三峡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地区,桥位区滑坡崩塌较发育。为确保大桥安全稳定并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进行了岩体结构模拟,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及块体极限平衡法,对桥位存在的桥台斜坡和桥墩基础地基稳定性等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同时,对断裂破碎岩体及风化岩体、滑坡对大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桥墩基础形式、桩基深度、持力层及承载力和桥台斜坡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白马路潮白河大桥是北京奥运水上公园的交通保障工程之一。文章采用三维数值软件Ansys模拟分析潮白河大桥桩基施工对向阳闸防渗墙渗透问题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工程实际均表明:防渗墙总渗流量无大的变化,总渗流场等势线及等压线分布均无大的变化,施工对防渗墙的渗透安全性不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9.
昔格达地层性质特殊,强度低,遇水极易崩解,在地质构造与水力作用下,极易发生滑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文武坡喇嘛溪沟重力侵蚀作用下昔格达地层滑坡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等水文地质条件,重点分析了滑坡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认为滑坡发生的易发斜坡坡度、坡角与高度,并按坡度对斜坡按危险性分成了3级,得出了滑坡易发坡度,为滑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依据,最后提出了适合于地质条件的填方反压结合排水沟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湖北巴东长江公路大桥斜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佑荣  贾洪彪  唐辉明  周丽珍 《岩土力学》2004,25(11):1828-1831
巴东长江大桥是连接209国道和巴东县长江两岸新城区的特大型公路大桥,为一简支梁斜拉桥,长900.5 m,主桥跨度388 m,桥塔高218 m,桥荷重大,安全等级高。桥位区地处长江三峡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地区,地形陡峻,河谷切割强烈,褶皱断裂密集,岩体破碎、力学性质差,滑坡、泥石流极为发育,其斜坡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大桥的安全。在分析论述桥位区斜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及块体极限平衡理论模拟了斜坡稳定性,预测了三峡水库蓄水及大桥建成后斜坡稳定性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桥荷载、库水位波动和地震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诱发因素。水库蓄水及大桥建成后桥位区两岸斜坡稳定性明显变差,有沿T2b3/T2b2岩层交界面失稳的可能,必须加以处理。在分析了斜坡变形破坏对大桥的影响后,提出了处理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