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開鄂 《地质科学》1960,3(5):264-268
为了闡明大地构造特征的成因,必須从地貭力学观点結合地貭发展史对大地构造特征的机理加以深入的研究。在作这些問題的研究时,必須以詳尽的地貭資料为基础,用力學观点进行分析。因此大地构造的野外研究具有首要的意义。但是野外的研究还不免有很多不足之处,在野外我們只能观察到地壳上岩石受到形变后的最終的靜止的結果,即我們所看到的岩层的产状、节理、断裂及其他构造形态;我們也只能凭这些所看到的岩石产状、节理、构造形态及相互间的关系通过各方面的对比来論証各阶段的发育情况(即变形过程),从而作出形成这一形态的某些力学条件。但是这些結論是带有假定性的。  相似文献   

2.
刘东生  吴子荣 《地质科学》1960,3(5):269-272
苏联著各新构造学家尼古拉耶夫教授于1958年夏应中国第四紀研究委員会和水利电力部的邀請在北京专門对新构造和与之有关的工程地貭問題作了系統的讲学。因为新构造的研究不仅在理論上对我国广大的地貭工作者还是一个比較新的課題,同时也是在进行大規模工程建設实践中所必須注意的問題,所以这次耕学引起了国內各方面的极大的注意。中国第四紀研究委員会征得尼古拉耶夫教授的同意,并由他本人对原耕稿进行了补充和訂正以后送請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大家盼望已久的文集現在出版了。这是我国地貭界的一件喜事。回忆在1958年夏季尼古拉耶夫教授在順利完成了对許多重要工程建設地区的指导工作以后,为了滿足我国地貭工作者的要求,立即开始了这次讲学,这种深厚的友情是我們深为敬佩的。  相似文献   

3.
矿床成因学--是地貭学的年青分支之一,它是矿床学的一个方面,专门研究矿化分布規律和控制这种分布的地貭因素。成矿研究主要涉及的問題是矿化作用在地壳某一个地段内的空间分布和以地貭条件为轉移的矿化作用在地壳的发展史中的发生时間。当然这就涉及到矿床的成因問题,即矿床生成的原因和形成的过程。但是对于这些問題也是从矿化分布的观点来研究的。从以上的論述可以知道,矿床成因研究在提高找矿效率上该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曾慶豐  楊柏林 《地质科学》1964,5(4):353-359
前言显微构造分析在研究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的作用,逐漸为地貭工作者所重視。作者在研究南岭某钨錫矿田构造时,在配合其他地貭方法的同时,系統地进行过显微构造分析工作。这些結果对解决我們面临的地貭問題有一定的重要意义。該矿田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皺带的浅变貭岩中,岩层走向近于南北。加里东运动后,該区一直处于隆起状态。中生代时由于燕山运动而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断裂和岩浆活动,随后,有鎢錫矿的形成。鉴于成矿与花崗岩在时間上(絕对年龄測定均属燕山早期)、空間上和地球化学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公认矿化与花崗岩有成因上的联系。矿床属高溫热液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5.
常子文 《地质科学》1959,2(9):280-280
前言关于花崗岩的成因問題,爭論了将近150余年,至今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問題。現在的情况是,火成論与变成諭的势力几乎不相上下,有各具其理、互不相让之势。本文是介紹变成論者牛来正夫用斜长石双晶法研究花崗岩問題的一种新方法。据輿論与实践的反映,此方法有其一定的意义及价值,因此介紹,以供参考。二、斜长石的分类牛来正夫把斜长石的双晶分为三个类型: 1.A 双晶常見于火成岩与变貭岩中,包括鈉长石,肖鈉长石,阿庫林(Acline)等双晶。  相似文献   

6.
鉛同位素組成的准确測定,是A.O.尼尔(Nier)在1938年开始的。1950年以后主要是由于鉛同位素地貭研究及鈾钍鉛法絕对年龄測定的需要,鉛同位素的貭譜分析技术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鉛同位素組成的变化被用来解释一系列地貭問題,成为地貭学中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岩石绝对年龄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这个問題的研究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地貭研究所和中国地貭部地貭研究所的倡議而进行的。参加这項工作的有中苏两国的科学工作者,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苏联科学院、中国地貭部和苏联地貭及保矿部有关研究所的人員。由于有許多人参加这項工作,因而能在1957和1958年夏季收集了必需的岩石标本,并在1958-1959年室内工作期間对它們作了部分的研究。用以鑑定年龄的标本是为了編制中国第一个地貭建造年代簡表和进行华北前寒武系研究而采集的。它们包括了中国主要岩浆旋迴和变貭杂岩体。  相似文献   

8.
地壳结构的轮廓和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广忠  呂夢麟 《地质科学》1964,5(4):331-340
M.尤文、F.普瑞斯論述过“大陆和大洋盆地之間的地球物理差异”,J.季陆利述及过“大陆和大洋盆地之間的地貭差异”。P.M.捷麦尼茲卡娅編制过世界地壳結构厚度图,并論証过地壳厚度与地貭年代的关系。柴田勇曾討論过地壳的分层及其发展过程。这些工作对我們认識地壳結构的輪廓及其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献。本文拟在截至目前为止所收得到的地壳地震測深資料及高温高压下岩石物理性貭实驗結果,結合地面地貭构造研究所取得的結果,来进一步討論一下地壳的厚度、分层、物貭組成及其发展过程等有关問題。  相似文献   

9.
秦岭地区“柞水系”地层的时代問題是地质界长期以来爭論的重大問題之一。由于这套地层褶皺剧烈、变质較深、长期无化石依据以及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不清,其时代問題长期未得解决。而这个問題的解决对于解释秦岭及其邻区大地构造特征和研究該区地质发育史以及进一步指导普查找矿  相似文献   

10.
侯德封 《地质科学》1964,5(4):299-312
从地球物貭的运动与发展过程来认識成矿作用,有两个基本問題:一是原子的演变、形成、以及原子在地壳表层的存在形式;二是原子在自然空間和时間上的运动与分布,迁移与富集。其次,是研究原子的演变、形成、运动与地貭条件的联系。研究大区域成矿作用,一般都是从地貭条件着手,如成矿区域在地壳大型构造单元中的位置;区域內的岩浆岩种别;围岩特点;沉积环境和成矿深度等等。  相似文献   

11.
孙樞  陈其英 《地质科学》1964,5(2):103-124
1962年8月,作者等开始研究龙門山抝陷泥盆紀沉积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問題,其目的在于探討生物和有机貭对沉积岩地球化学过程的作用。本文根据工作第一阶段的部分結果,初步討論有机碳、氮和磷等生物元素分布的岩相地球化学規律及有关的成因問題。工作中承叶連俊教授热心指导和鼓励并审閱文稿,乐森璕教授和张守信同志代为鉴定化石,叶继蓀、潘均、王文琳、裴洁等同志分析样品,史书麟同志給以帮助,四川省地貭局地貭队热心协助,在此謹向他們表示感謝。  相似文献   

12.
叶大年 《地质科学》1964,5(4):369-384
云母是最重要的造岩矿物之一,仔細地研究云母矿物,无論是在理論上还是在工业上都具有較大意义,而且云母矿物与粘土矿物有相似之处,因此研究云母就更为必要了。目前云母类矿物学的研究有两个主要趋向,一方面是从事热性貭的研究,如茨維特柯夫与別梁金娜等,另一方面是从事于云母的同貭多象的研究,如M.E.杰福逊和A.列文逊等等。我們偏重于热性貭的研究,但也涉及同貭多象,以及研磨后对云母性貭的影响問題。  相似文献   

13.
一、震旦系及寒武系的关系在历史传统上的认识震旦系和寒武系的关系,是地貭基础理論中的重要問題。由于传統上的概念,代替了科学上的結論,虽已經过五十余年的工作但还沒有彻底解决,因此在地貭工作的实践和思想领域中长期存在着这个疑难問題,成为划分地层和了解构造的阻碍。在地貭研究史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岩浆岩的平均化学成分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岩浆岩的平均化学成分,是計算地壳內化学元素丰度(克拉克值)的基本資料,也是揭露岩浆岩演化規律的重要数据。而地壳內元素丰度的計算,又是定量地研究地球化学的一个基本問題。化学元素在地壳內的分布和迁移規律的闡明,都直接地或間接地同元素丰度計算問題的解决程度有关。为了开展区域地球化学研究,我們初步計算了我国岩浆岩主要化学成分的平均值。在工作过程中,蒙中国科学院地貭研究所、冶金工业部地貭研究所、地貭部图书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系师生等多方面的协助,一并致謝。本文偏重求出我国各岩浆岩种类的平均化学成分及其元素含量,以便确定其常量元素之間的定量关系,并为今后确定微量元素平均含量求得某些基数。因此,按不同大地构造区和按不同成岩时代的計算,将另文討論。  相似文献   

15.
新疆的地貭构造复杂而多样,早引起中外地貭学者的注意,但由于研究程度所限,有些重要的地貭問題至今未获解决。本文根据近年来所取得的野外实际資料,在編制新疆地貭图件的基础上,試对新疆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和某些构造单元的性貭提出討論,敬希讀者指正。  相似文献   

16.
叶连俊 《地质科学》1960,3(6):286-300
一、引論沉积相和沉积建造都是沉积岩层或沉积矿层形成条件的綜合物质反映,它們在空間上和时間上的組合关系代表着地壳发展的过程、規律和历史。它們是研究沉积矿床学、地史学、大地构造学不可缺少的根本手段,因而对于相和建造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地貭学家的重視。特别是最近20-30年来,在苏联地貭学家们的努力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最近关于沉积相及沉积建造的研究已渐渐形成为地貭学中的两个专门分科。 1.沉积相和沉积建造的概念沉积相和沉积建造都是沉积分异的形成物。但沉积相主要是沉积作用室间分异的結果,是横的概念。一定地貭历史阶段的沉积相的自然組合描繪着古地理景观。  相似文献   

17.
彭琪瑞 《地质科学》1960,3(6):273-281
地貭科学研究在近十年来正經历一次重大的、革命性的发展,其特点是許多国家以相当强大的力量試图用实驗方法来探討和闡明复杂的地貭現象。实驗結果,迫使地貭科学中許多理論和观念必須重新估价,同时又发现和提出許多新的問題和理論。由于强調实驗工作,使地貭科学和其他理論和技术科学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不仅在地貭科学中产生一些新的研究生长点和边緣学科,加强了它的准确和定量程度,并且对于其他理論、基础和技术学科的发展也超了促进和启发作用。如果說“杂交学科”是現代科学的特征,那么,現阶段的地貭科学发展是最好的說明。地貭科学属于自然历史科学的范畴,地貭科学两百多年的发展也主要以野外考察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前言地貭体經受塑性变形的現象在自然界里可謂触目皆是,最明显的是各式各样的褶皺和挠曲現象。因此闡明地貭体的塑性变形的程度和方式等等,在地貭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个九世紀末期,这个問題引起了許多地貭学家的重視,他們一方面从事于野外地貭現象的观察,同时也开始了室內的实驗工作。1867年,列鳥希(Reusch)首次报导了岩盐晶体的塑性变形情况。稍后,O.繆格(Mugge,1883、1889、1901、1920)发表了一系列矿物的实驗变形的資料。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北京大学地貭地理系于1959-1961年在湘西雪峯山地区进行了区域地貭測量工作,就已收集到的資料所作的整理1),对該区的大地构造属性問題提出初步結論,以供討論。雪峯山地区的构造发育特征,先后有刘国昌(1944)、田奇(?)(1948)进行过研究。刘国昌在怀化县銅湾(原文为桐湾)一带就寒武系与震旦紀南沱統之間的不整合現象,提出了  相似文献   

20.
张文佑 《地质科学》1959,2(6):166-167
地壳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是大地构造学中长期争论的一个問題。随着人类对于地质构造現象认识的扩大与深入,大地构造学中的垂直运动說和水平运动说时有兴衰和更替。十九世紀末叶,在“主火論”占优势的岁月里,人們认为地壳变动主要是由岩浆活动引起的。人們对岩浆自下而上的侵入和喷发現象的认識使地壳的垂直运动說大盛一时。后来,由于阿尔卑斯构造研究的开展,巨大冲断层和辗掩构造的发現,于是水平运动說就逐漸代替了垂直运动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