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冰碛岩中常存在一些变形构造,国外屡见报道,但国内报导甚少。本文以豫西上震旦统罗圈组冰碛岩为例,采用形态分类法,将冰碛岩的变形构造分为向斜状构造,褶曲构造与楔状和脉状构造。这些变形构造分别赋存于各不相同的冰碛岩中,其成因也各异。向斜状构造最可能的成因是沉积物重力负载的作用,褶曲构造是冰湖滨岸带堆积物沿斜坡滑动的产物,相当于滑塌构造;楔状构造则可能是冰缘环境的冰楔体融化泄水的结果;脉状构造虽赋存形态多样,但却均由相似的成因机制,即饱和液化砂顺裂缝贯入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万山矿田汞矿床分佈于貴州高原的东北部,其区域构造属江南古陆的西缘部分,区內岩石产状平缓,一般为几度,很少达20~30度,傾向北西,断裂和褶曲都不发育。矿床为賦存在中、下寒武紀蝕变白云岩中的整合状多层含矿体。剝离构造为局部成矿构造的主要特征,此种构造在单斜岩层的較小褶曲处最为发育。当封密类型的平缓状岩层傾角稍有变化时,即可在一定层位中主要是中、下寒武紀的蝕变白云岩中产生复杂的並与岩石层理相一致的整合剝离构造带,  相似文献   

3.
重庆地区煤田构造格局及控煤构造样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市域位于上扬子陆块之川中前陆盆地、米仓山-大巴山基底逆冲带和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范围。区域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历史复杂,多期构造作用形成了渝东北NW-NWW-EW向和渝西-渝东-渝东南NE-NNE-NW向形态特征。根据重庆地区煤田构造格局,分析了该区控煤构造样式,阐述了构造对煤系赋存的控制程度。研究认为,重庆地区构造复杂,控煤构造样式以挤压压缩构造为主,煤层大部分赋存于褶曲两翼。   相似文献   

4.
温都尔庙群铁矿分南带和北带,原始铁矿层为华北板块北缘陆坡带火山喷发-沉积产物,通过构造解析方法,恢复含铁层位及铁矿体构造形态,还原了褶皱控矿过程.研究认为,南带和北带的铁矿带分属于同斜地背斜的南北两翼,为同层褶曲构造现象,经历多期褶皱作用以及后期热液作用改造形成多个矿体并存.  相似文献   

5.
六盘山东麓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在东西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通过对推覆体系内韦州-石沟驿、积家井地区的煤层底板标高趋势图和剩余图分析发现:韦州-石沟驿地区位于六盘山逆冲推覆构造带的中带,等值线稀疏,变化缓慢,褶曲形态宽缓,保存比较完整;积家井地区位于六盘山逆冲推覆构造带的锋带,等值线沿北北西向密集排列,褶皱均为紧闭式,断裂尤为发育。上述特征体现了六盘山东麓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对煤层空间形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华北燕山造山带结构要素组合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造山带结构要素组合的概念,对华北燕山造山带进行了研究。燕山造山带各演化阶段的结构要素组合特征如下:前造山和初始造山幕(J1),早侏罗世早期为前造山伸展构造,结构要素组合有:三又式裂谷带、板内型玄武岩、含煤建造;早侏罗世晚期为初始造山收缩构造,结构要素组合有:向北倾伏的褶曲与逆冲、九龙山组类磨拉石建造,硬绿泥石一十字石一蓝晶石为标志的低温、中一高压变质带。早期造山幕(J2),中侏罗世早期为同造山伸展构造,结构要素组合有:岩石圈上隆伸展有关的火山盆地及可能的同期侵入岩,火山岩线型分布;中侏罗世晚期为收缩构造,有关的结构要素组合为:逆冲推覆和褶曲变形、磨拉石建造、同构造侵入体和角闪岩相变质岩。峰期造山幕(J3),晚侏罗世早期同构造伸展构造,结构要素组合有:岩石圈上隆伸展有关的火山盆地与同期侵入岩,火山岩面型分布,火成岩组合中出现高压粗面岩类,较大量的流纹岩;晚侏罗世晚期收缩构造有关结构要素组合为:逆冲推覆和褶曲变形、磨拉石建造、同构造侵入体和角闪岩相变质岩,侵入岩中出现高压正长岩类。早白垩世早期(K1^1)晚造山幕有关的结构要素组合为:收缩变形分布较局限,湖相沉积建造替代磨拉石建造,侵入岩组合中出现过碱性石英正长岩,大晶洞构造的花岗岩及科马提质辉长岩等。早白垩世晚期(K1^2)后造山幕伸展有关的结构要素组合为:正断层、变质核杂岩、双峰式岩墙辟、典型的过碱性花岗岩和含煤建造。  相似文献   

7.
基于黔西南地瓜二井田野外地质填图、测井及钻孔等地质资料,结合构造地质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井田的构造特征及控煤规律。结果表明:地瓜二井田总体为一平缓单斜构造形态,并伴有次一级褶曲与断层,受区域构造的联合、叠加作用,以13号勘查线为界,形成了西部以东西向为主的褶曲构造和东部以北东向为主的断层构造格局;褶曲多为断层牵引构造或半地堑构造,断层具多期活动性的张扭性断层;褶曲构造含煤地层保存较为完整,煤层在倾向上呈波状起伏状,部分断层对井田先期开采地段煤系的切割,给煤矿后期生产会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道德 《地球化学》1972,(3):i001-i009
锡矿区位于某中生代拗陷带内。区内三迭纪地层(以石灰岩为主,白云岩次之)广泛发育,并普遍受到不同程度褶曲作用。锡矿区一级褶皱构造有背斜与向斜,褶皱轴方向为北东。一级背斜构造又为次一级背斜构造(走向北西)所复杂化。同时在隐伏花岗岩体之  相似文献   

9.
安徽南部桃冲地区铁矿床控矿构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桃冲地区典型铁矿床的赋存环境及构造特征的研究和控矿因素分析,认为红花山背斜两翼的铁矿体产于背斜的层间断裂带中的次级褶曲内,受"碳酸盐岩地层+次级褶曲+层间断裂带"三个控矿因素的制约,环滨江岩体的铁矿床受厚层状矽卡岩接触带的制约。综合桃冲地区控矿因素的特点,提出了找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0.
八卦庙金矿床的控矿构造为脆-韧性剪切带,其变形从早至晚经历了变形分解阶段、构造挤出阶段与倾竖褶皱阶段。在变形分解阶段,剪切带内形成线性强变形带与透镜状弱变形域,并在强变形带中发育一系列"顺层"石英脉,且递进剪切为一系列A型褶曲;在构造挤出阶段,剪切带产状由缓变陡,构造体制逐渐由非共轴剪切转变为近共轴挤压,形成挤出构造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成矿构造;在倾竖褶皱阶段,剪切带叠加了顺层非共轴右行剪切,形成八卦庙倾竖褶皱,并在挤出构造体中形成一组NE向剪裂控制的构造脉型成矿构造。挤出构造主要包括:剪切带边部呈叠瓦状分布的内倾弧形逆冲断层系;剪切带内条带状构造大理岩与构造千枚岩间的滑动构造;构造千枚岩带中发育一系列呈倒水滴状、平面上呈不对称"鱼状"的挤出构造体;挤出构造体中含炭泥砾-角砾岩脉。蚀变岩型金矿体发育于挤出构造体中,其空间排布规律及挤出构造结构完全受控于构造挤出时的动力学机制。单个蚀变岩型金矿体向西侧伏,侧伏角约65°;而南、中、北矿带则整体向东侧伏,侧伏角约25°。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金城洞绿岩带构造变形序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金城洞绿岩带自晚太古代以来经历了多期变形:D_1变形幕,形成片理、片麻理及无根褶曲,是深部构造层次的产物;D_2变形幕,形成轴面片理及一系列轴向NW或NWW向的紧闭同斜或平卧褶皱,并伴有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侵入,是中深部构造层次的产物;D_3变形幕,形成大型开阔褶皱,晚期形成韧性剪切带,是中浅部构造层次的产物。这三幕变形奠定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架。D_4变形幕在中浅构造部位形成NE向开活褶皱。古生代以来,本区主要发生脆性变形。  相似文献   

12.
对辽宁清原地区和丹东—岫岩地区的控制金矿构造的影象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译,对该区控制金矿的线性构造、环形构造和条带状褶曲构造的图象标志和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条带状褶曲、线性断裂和与岩体有关的环形构造的叠加或复合,是本区寻找金矿的主要构造标志。  相似文献   

13.
北掌煤田为一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单斜构造基础上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南北向张性断裂和近东西向的褶曲构造,断裂构造为煤田主要构造形式,褶曲被断裂切割,岩浆岩的后期侵入对区域内主要可采煤层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北掌煤田煤系地层原生构造简单,煤岩层较为稳定,但因后期改造强烈,含煤地层较大程度上受其控制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潞安矿区备煤矿3煤层瓦斯含量为依据,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研究了矿区瓦斯赋存特征。,分析认为,矿区瓦斯浅部含量低,深部含量高,各矿瓦斯涌出由东向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以两大断褶带为界限,将矿区划分为北部(I)、中部(Ⅱ)和南部(Ⅲ)三个瓦斯地质单元:I区井田总体处于拉张体制下形成,使得井田内部分瓦斯得到释放;Ⅱ区东部近东西向断裂处于拉张体制,使得瓦斯大量逸散,至西部构造变形微弱,近南北向的褶曲和逆断裂有利于瓦斯保存,成为高瓦斯区;Ⅲ区构造复杂,尤其在深部,褶曲构造受后期构造运动影响较小,煤层瓦斯富集.瓦斯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5.
太平山铁矿区是江西省新余铁矿田中的一个矿区。有关该矿区的地质概况、褶皱序列特征、褶曲类型划分、褶曲展布规律及其运用、变质岩区褶皱构造的若干研究方法等问题,笔者已有介绍,此不赘述。现仅对该矿区三重叠加褶皱形态的构造演化、褶曲形成机制、褶皱的继承与改造、褶皱形变的物质运移与物质得失等问题作以  相似文献   

16.
毕家山多金属矿床四维结构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家山多金属矿床关键性地质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铅锌矿具有显著的层控特征,它们常产于某些特定的地层层位,与一定的岩性组合和沉积类型有关.但具工业意义的矿体产出受东西向和北东东向构造控制,北东东向构造为富矿的主导控矿构造.较大而富的矿体往往赋存于受北东东向断裂活动而形成牵褶曲核部以及层间滑移带中,而最有利的成矿部位则是两种构造成分相复合的部位.  相似文献   

17.
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定量划分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影响构造复杂程度的断层、褶曲、地层产状及岩浆岩侵入等情况,首先转化为定量的断层指数、褶曲指数、倾角指数、岩浆岩指数,然后对这些指数进行叠加,得到一个综合的构造指数,它的大小反映了井田内构造复杂程度总的面貌及特征。依据构造指数来定量划分构造类别。文章讨论了定量划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初步提出了定量划分的指数指标。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概述二、矿区褶曲构造中各断裂系统的分布1.褶曲翼部逆冲断层(F_5)2.褶曲翼部层间剪切运动(F_4)3.褶曲轴部纵张性、张扭性断裂(F_2,简称纵断裂)4.褶曲轴部内侧逆冲断层(F_3)5.褶曲内外的层内横张性、压扭性断裂(F_1,简称横断裂)  相似文献   

19.
推覆体前锋带是推覆体的重要组成,其变形特点既反映了推覆体发展过程中的推覆动力的作用和应力消失,又反映了受外缘抗阻的相互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受到国内外构造学家的关注。推覆体前锋带的变形构造在组成上既有推覆系的组成,又有逆推覆方向上前锋-外缘带的被动变形构造组成,形成了推覆体受阻状态下的复合变形构造。发育在宁镇山脉的汤—仑推覆体前锋带上的变形构造存在五种型式:岩层的大幅度旋转与密集的叠瓦系;反冲构造;具捩断层性质的横向及斜向断层;平卧褶曲的翘起和具优选剪切方位的膝折构造。  相似文献   

20.
回曲构造     
几年来在辽宁东部和山西中条山、康滇地轴、内蒙狼山对一些矿床、矿田和区域构造研究表明,老变质岩系普遍存在着回曲构造这样一种构造型式。这是两次(幕、期、阶段)主要塑性流动褶曲作用形成的一种迭加褶曲构造, 回曲构造尽管可以受到后期构造旋回影响,但没有改变这种构造格局,在地质图上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来,有利于地层研究、普查和找矿勘探,对地球早期构造活动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