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1月我国南方持续雨雪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辜旭赞 《高原气象》2011,30(1):150-157
采用T213L31产品模式大气资料,对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雨雪过程的天气尺度的凝结函数降水、水汽通量辐合降水,以及对流不稳定与层结湿不稳定降水做诊断计算.结果表明,大尺度稳定性上升运动的凝结函数降水场和天气尺度波动的水汽通量辐合降水场,可以反映西风带天气系统,进而反映长波调整与更替及伴随"槽来脊去"的大尺度水汽场相变...  相似文献   

2.
余鹤书  李晓东 《气象》1981,7(1):2-4
通过利用500毫巴波谱资料及超长波、长波合成波资料,分析了1980年3月21—27日我国江南地区一次寒潮天气的波谱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北半球中高纬波数为3的超长波的急速增幅过程,而3波的发展主要是极区1波向南活动的影响。在寒潮后期连阴雨持续期间,中纬度以2波占优势;同时在低纬地区维持5波流型,形成高原南支西风波槽稳定的背景。 中高纬和极区超长波变化 分析这次大尺度环流过程,可以看出超长波的相互作用不仅发生在同一纬度带内,而且与不同纬度带间波动能量的侧向交换有密切关系,这种作用造成这次超长波形势的转换和调整,引起寒潮的爆发。下面将重点讨论1980年3月中、下旬超长波的波谱演变过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77,(1):16-20
不同尺度的大气扰动影响不同时段的天气过程。从六十年代起,人们在实践中已逐步认识到中期天气过程与超长波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所谓超长波是指波数1—3,波长在10,000公里以上的大型扰动。它具有10天左右的寿命,因此是中期天气预报所考虑的主要天气系统。与长波相比,人们对超长波的性质及活动规律的认识还很不充分,这方面的理论离指导预报实践的要求也还相差较远。尽管如此,随着对它的重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1年7月11—19日的过程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从降水持续性方面展开探讨,分析了致使本次降水产生的中高纬度阻塞形势、低纬度形势、南海低压维持和移动机制。研究表明,中高纬度稳定超长波和超长波形势下阻塞形势的建立和稳定少动在持续降水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基础作用。索马里的越赤道西南暖湿气流加强、正压不稳定形成条件的存在和第二类条件不稳定机制的反馈作用的持续对南海热带低压的维持起到关键作用。鞍型场的形成和南海低压的北上是持续强降水发生的直接影响因素,这些因子的分析和再认识对江淮持续性强降水的预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山东潍坊台站提供的山东半岛部分加密测站地面场逐时资料和欧州中期预报中心(ECMWF)的逐日12时(GMT)大尺度纬带网格资料和国家气象局历史天气图,对一次冷锋在地面场的中尺度结构及其与强对能天气的关系和大尺度环境条件进行了诊断.结果发现:沿冷锋产生强天气的锋线附近存在类似于重力惯性波的中尺度波动;锋后中尺度冷高与强天气的分布有关;大尺度环境为强夭气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中期天气预报的对象是如连阴雨、寒潮等中期时空尺度的天气过程,这些过程与行星尺度环流系统或一群天气尺度系统变化密切相关。大气长波的发展与消亡是中期天气演变的最基本过程,而超长波的活动则构成了中期环流形势演变的背景。随着中期数值预报的进展,其输出产品给中期MOS预报提供了预报信息。目前,欧州中  相似文献   

7.
濮阳市深秋连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高空天气图、地面加密观测、多种物理量场等资料,分析了2006年深秋发生在濮阳市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500 hPa大尺度环流形势稳定,有利于中低层中尺度系统的形成,为本次降水过程提供了动力机制;500 hPa横槽不断有冷空气扩散南下,在中纬度地区产生小波动,每一个小波动与暖湿气流在濮阳市交汇,配合700 hPa低槽、切变线及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共同作用造成了持续的阴雨天气;地面气压场上东南沿海气旋波北扩到35°N,既为降水过程提供了水汽和能量供应,也阻止了北方冷空气的快速南下,使冷、暖空气在濮阳市汇合;物理量场的变化,对这次连阴雨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2对1998年6月下旬发生在长江流域持续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尺度分离与数值模拟对比试验,着重分析了暴雨过程中天气尺度与次天气尺度各物理量场的结构特征,提出本次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机制:天气尺度流场与水汽场为降水提供持续的远距离水汽输送通道,次天气尺度流场形成稳定的经向强辐合,为水汽的抬升与凝结提供动力条件;在有利的高、低空急流的配置下,暴雨区落在高空急流轴以南、低空急流轴以北;次天气尺度温度场下暖上冷的热力不稳定层结促进了热力不稳定的发展,促使暴雨增幅;特大暴雨发生地区上空的次天气尺度湿度的高值中心,有利于湿空气在上升运动中释放潜热,形成暴雨的反馈机制。数值试验分离模式初始场不同尺度系统信息,揭示了不同尺度系统在暴雨发生过程中的动力作用,没有中尺度系统的配合,仅有天气尺度系统信息,或只有次天气尺度系统信息,没有大尺度系统的配合,暴雨的强度及范围都将有所消减。分析及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大暴雨是在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共同作用下才得以产生和维持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诊断场、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8年10月21-25日黑龙江省冬季首场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分析得出,此次降水过程主要由高空冷涡影响产生的,高空冷涡以及东部阻高的稳定维持,构成了强降水天气的大尺度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一次暴雨过程中的不稳定条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周玉淑  邓国  黄仪虹 《气象学报》2003,61(3):323-333
文中分析了 1998年 7月 2 0~ 2 3日发生于长江流域的持续性降水和暴雨过程 ,在分析大尺度降水和中小尺度暴雨相对应的环流场和天气实况的基础上 ,主要分析相应大气层结的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条件 ,并对切变线上涡层不稳定做了重点介绍和分析 ,计算了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判据和涡层不稳定判据。结果表明 :降水期间大气低层有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能量的积聚 ,在这两类不稳定条件都基本满足的情况下 ,涡层不稳定的维持对此次降水过程中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环境场 ,具体的计算分析还表明环境场的配置制约着切变线上低涡扰动的发展 ,是造成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5—9月持续低温对我国东北地区粮豆总产量影响很大,研究夏季(5—9月)持续低温的长期灾害性天然预报,对农业生产是有很大意义的。 夏季(5—9月)持续低温的长期天气预报方法国内外虽都有所讨论,但还不如降水预报方面内容丰富,因此对我们来讲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本文企图从造成东北地区夏季持续低温的长期天气过程入手,研究稳定性超长波的活动规律,提出一种初步的季节长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次寒潮中期过程的能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波数域能量方程,诊断分析1986年2月下旬—3月初在福建出现的一次强寒潮中期天气过程,揭示了过程的能量学特征;并分析不同纬带间长波、超长波的相互作用与寒潮中期过程的关系,为预报南方寒潮提供一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带通滤波处理技术,对0509号台风“麦莎”的活动过程进行研究,将原始场进行尺度分离。分为大尺度场和次天气尺度场,在大尺度场中,分析对此次台风移动路径有直接影响的系统,重点说明“麦莎”路径发生第一次转折中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副热带高压位置及其形状的变化;并利用台风系统内部热力结构特征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4.
陈忠明 《气象学报》1991,49(4):574-580
次天气尺度系统是一类水平尺度为几百公里的天气系统,它的发展常带来暴雨这样的强降水天气,西南低涡、江淮气旋就是这类系统的典型个例。天气分析事实表明,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发展和移动受到大尺度环境场的制约,因此,详细地研究大尺度环境场对次天气尺度系统发展和移动的影响是必要的。本文依据滤波原理,把大气运动场分解为大尺度环境场和次天气尺度扰动场,采用动力分析方法,分  相似文献   

15.
对寒潮这种大范围灾害性天气,目前尚无成熟的5—10天的中期预报方法。我们的工作是试图从整个北半球环流形势的调整和具有行星尺度的大型天气系统,如极涡、超长波、行星锋区和急流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上寻找发生寒潮的环流形势,并制定对这种形势的中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中期预报的角度,对2010年7月下旬青海省高温天气过程的环流演变特征、波谱特征以及大陆暖性高压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高温天气过程是在超长波3波由强减弱再加强减弱后趋于平稳阶段时,大陆暖性高压稳定维持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田盛培 《气象》1980,6(11):10-11
1977年8月5日凌晨到6日上午,山西中部的平遥附近出现了一次罕见的特大暴雨。这次暴雨来势猛、范围小、强度大,过程总雨量达366.9毫米(图1),最大1小时降水量为65.0毫米。下面我们就造成这次特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条件和中尺度天气系统作一初步分析。 一、大尺度环境场条件 1.环流背景 由平遥等站的雨量自记曲线可见,这次暴雨过程有两场降水,第二场降水在强度和雨量上都比第一场降水大得多。 本次过程发生在平直环流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本文应用谐波分析方法,将 ECMWF 输出的500hpa 高度预报值分解成纬圈谱。以波参数谱、物理量谱和超长波、长波、合成波高度为预报因子,对春季连阴雨天气过程、强降温天气过程及逐日晴雨天气过程,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 MOS 预报方程。预报方程在1986年3—4月投入业务使用,波谱因子在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上与中期天气过程一致,有较明确的天气学意义,因此,其组成的预报方程对中期天气过程有一定的预报能  相似文献   

19.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盛夏十场沙尘暴综合分析与预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盛夏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十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中小尺度型”作为对前人沙尘暴天气学分型的补充,把这十场沙尘暴分为冷空气翻册型,锋前热低压型,中小尺度型三类。认为对流层顶部存在南亚高压双体型长维持和中亚地区副热带超长波大槽长维持的大尺度五流背影,在此期间又存在伊副高的南北振荡和青藏高压的东西振荡,使得天气尺度影响系统以及中小尺度系统一次接一次地影响南疆,是1996年盛夏沙漠地区沙尘暴天  相似文献   

20.
于梅  邵美荣  张治 《黑龙江气象》2005,(3):12-14,17
2004年 7月 1~11日黑龙江省出现了长达 11d的降水天气,对处于严重干旱状态的黑龙江省,尤其是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的重旱区,无疑是一场喜雨,解除了大部分旱区的旱情.对产生这次降水天气的大气环流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能够出现长时间降水的主要原因是高空极地冷空气积聚能量于贝加尔湖附近,然后东移至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处成为冷涡,并少动,从而造成该区域的长时间降水天气.而低空流场、地面气压场有三次低压系统与高空冷涡配合,其中有两次低压系统是从海上加强后,亻并入冷涡的.环流场的垂直结构还反应了 100 hPa以下的各层均为一致性的低涡系统,尤其是 500hPa~ 200hPa之间,这表明该次系统是深厚稳定的,这样深厚稳定的系统是持续多水的根本原因.从 1~ 10个波的能量释放、动能、角动量变化分析,对黑龙江省这次降水有突出贡献的波是 4波和 8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