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随着郑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推进,城市建设总规模不断扩大,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土地资源缺乏、交通拥挤、人口密度过高等因素越来越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有序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开展土地综合利用,可以有效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缓解交通拥挤,降低人口密度,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建设用地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很大的影响。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解决当前土地供需紧张的关键措施,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节约和集约用地是由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我国人多地少的土地基本国情决定的。节约集约用地,是落实年斗学发展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发展用地需求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杜猷 《山西地质》2010,(1):38-40
随着长治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用地需求逐年增加。而随着国家从严从紧土地宏观调控,农用地转用指标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将大幅减少,土地资源供应的瓶颈将进一步显化。因此,如何破解用地难题,这就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完成,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保障项目用地。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推进,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可供量的矛盾将日益突出,若按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水平,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将更趋尖锐。而强化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则是化解土地资源要素制约矛盾的有效举措。但囿于现有的财税体系与考核制度,各地重审批轻监管行为依然存在,建设用地批而未供、闲置和粗放、低效利用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体制和机制改革难以一时突破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建设用地供应及集约利用状况的动态监测,及时快速地对区域土地供应和需求情况进行预警。以便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保证土地政策的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已成为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石凌 《湖南地质》2009,(2):24-25
资源节约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湘潭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强劲,经济建设与土地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使湘潭真正走上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好现有土地资源做到节约集约用地,成为湘潭市国土资源部门思考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年来,湘潭市在“两型”建设中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我省是土地资源小省,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一直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难题。为了进一步拓展用地空间,沿海各地纷纷实施填海造地项目向海洋要地,但海域使用权如何转为土地使用权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管理层。在此,笔者谈点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时期,城市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巨大需求,城市土地利用在新旧体制过渡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土地需求急剧增加,而中小城市存在用地浪费严重的现象;另一方面,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我国城市土地的粗放式利用不利于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濮阳市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在国家紧缩"地根"的形势下,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尤为重要。今后各项建设要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重点在盘活城镇存量上下工夫,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0.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仍是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已达相当水平,利用程度较高,开发强度和密度较大。除了养活近一亿河南人外,还为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保障了城市和农村交通、能源、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需求。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土地需求与资源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1.
杨铄 《山东地质》2012,(2):41-44
随着我国的土地制度改革逐步深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参与到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愈加凸显。针对新一轮我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编制问题,利用Excel自带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采用指数平滑法、趋势预测法、线性回归法、加权平均值法等研究方法,以福清市为例,对福清市2011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进行预测,并综合福清市土地资源潜力及用地需求,进一步调整土地供应布局,完成福清市2011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的上海开发区土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要繁衍生息,经济要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靠和利用是一个持续增加的过程。而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尤其在上海这座人均土地资源稀少的特大型城市,集中力量大量利用建设用地搞工业建设的众多开发区中,及时探索出适合上海区位特点和开发区发展模式的土地集约利用建设的新路子,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从而可为上海市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最终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金乡县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分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全党抓经济,突出抓工业,重点抓项目”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服务,紧盯企业用地需求,零距离接触,全天侯服务,破解用地瓶颈。一是认真学习熟练掌握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在政策范围内努力扩张合法用地数量,多角度、全方位拓宽用地渠道,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存量土地挖潜利用等形式增加建设用地总量。  相似文献   

14.
《山西地质》2014,(5):20-21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并重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充分挖掘建设用地潜力,大力盘活存量土地,有效缓解了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保障了全市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广西地质》2010,(1):18-19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达广西的主要用地控制指标和要求,广西的土地资源禀赋条件与经济社会对土地的需求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耕地保护、建设用地保障、节约集约用地、改善生态环境等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报告对我国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这为新时期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建设用地的供应与需求缺口大,供需矛盾突出;随着时间推移,可供开发整理的后备耕地资源越来越少;闲置土地处置难度大;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大量存在,既破坏了土地市场秩序,又直接影响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顺利执行;农村土地管理量大面广,广大农村宅基地、小产权房、  相似文献   

17.
《山东地质》2009,(1):1-3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始终是关系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山东省紧紧抓住国家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的有利时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积极探索挂钩试点新模式,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又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走出了一条保护土地资源和保障科学发展和谐统一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浙江地质》2010,(10):25-26
临海市陆域面积2203平方公里,人口113万,人均耕地仅045亩,不到全国人均耕地1.39亩的三分之一,土地资源贫乏。该市目前正处于加速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需求十分旺盛,人地矛盾尤其突出。近年来,临海市按照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双保行动”部署,系统谋划,提前介入,切实加强建设用地报批工作,加快土地供应速度,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土地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在土地资源总量有限,建设用地需求和耕地保护压力“两难”矛盾调和的空间越来越小时,立足存量“挖潜”,提升土地供应精细化水平似乎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近几年来,面对回暖的经济形势、“四大、两新”建设和“调结构、转方式”的新要求,土地刚性需求趋旺,资源保障压力增大,用地供求矛盾逐年更显突出。为了确保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各行业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切实解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重不足的问题,我省各地转变土地要素保障思路,把加快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作为破解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来抓,严格依据“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和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的要求,坚持眼睛向内,努力自求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