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浙江气象》2010,31(2):F0003-F0003
据新华社东京2010年4月23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和东京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22日宣布,研究小组通过全球大气模型分析发现,气候变暖使台风等热带低气压的生成次数减少,但是其中强度更大的热带低气压所占比例则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2.
陈淑琴  黄辉  李晓丽 《气象》2002,28(2):42-45
主要用统计方法热带气旋本身的要素(位置、近中心最低气压、移速等)与热带气多速的相关性,用前期的中心气压、位置、移速等作为因子并热带气旋数值预报产品建立移速预报的逐步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陕西早春一次罕见暴雨过程的环流演变及水汽输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天气学、卫星云图和物理诊断方法,对2004年2月20日发生在陕西省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环流演变是一次纬向型朝径向型环流快速调整的过程;暴雨区的主要水汽输送分别由700 hPa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急流和低纬度热带低气压西侧的850 hPa的偏南气流提供,热带低压西侧的偏南急流直伸到陕西的位置决定了强降水的落区;云图分析显示暴雨期间在菲律宾附近有一个热带低气压云系存在并维持,与夏季出现大范围暴雨时的云图特征较为相似。结论表明对陕西春季的暴雨预报除考虑环流演变外,还应关注低纬地区的水汽和能量输送及热带低压云系活动状况。  相似文献   

4.
台风、强台风和热带低压可统称为热带气旋,本文统计了1949—1985年登陆和影响我国沿海各省、市、自治区的热带气旋频数、路径和登陆时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最低气压等,并进行了分析。一、登陆和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频数。  相似文献   

5.
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极端事件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49—2009年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风雨资料以及登陆信息,研究影响热带气旋极端事件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热带气旋登陆极端偏早或偏晚事件在1970和2000年代发生较少。热带气旋登陆强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和最低气压)极端事件在2000年代发生频数最高。热带气旋降水影响时间极端事件在1970年代频数最多,大风影响时间极端事件在1980年代频数最多。日降水量和过程降水量的极值站数在1960年代最多,日最大风速极值站数在1980年代最多。  相似文献   

6.
利用NOAA-16/AMSU-B三水汽通道微波亮温差和GOES-9红外亮温阈值对热带气旋深厚对流云进行检测,同时利用GOES-9可见光、红外、水汽多光谱通道特征对热带气旋云系进行识别,通过一次台风“蒲公英”个例,对热带气旋在微波和光学遥感图像上的深厚对流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和光学遥感资料均能对热带气旋深厚对流云进行有效识别,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识别出的对流云,微波范围较小,光学遥感范围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光学遥感仅能获得云顶信息,将对流云顶部覆盖的卷云错判造成的;即使采用较低亮温阈值,光学遥感也很难将这部分卷云完全分离,而微波对云更具穿透性,在深厚对流云的识别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三水汽通道间微波亮温差反映了深厚对流云的发展强度,可间接揭示热带气旋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风暴剖面45dBz强回波在识别冰雹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鹏 《陕西气象》2009,(6):12-14
在人工防雹作业中,正确识别冰雹云是关键。利用雷达识别冰雹云的技术方法很多。研究风暴剖面45dBz的高度及其对应的温度识别冰雹云的技术方法,并阐述其理论依据和物理意义。利用1992-1994年和1997—2000年陕西渭北旬邑人工防雹基地雷达观测的结果统计分析,证明用风暴剖面45dBz高度或者对应的温度能够较好地识别冰雹云。同时介绍了其它一些地区利用风暴剖面45dBz作为雹云播撇判据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用增强显示云图确定热带气旋强度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用增强显示红外云图确定热带气旋强度的方法。利用1983—1988年GMS增强显示云图资料,对中央气象台使用的《用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红外云图估计热带气旋强度》的方法中的云特征指数进行了修改与调整,增加了眼区的温度、中心强对流云区和螺旋云带的云顶温度等新的云特征因子。经统计、拟合,得到云特征指数与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速、最低海平面气压的对应关系,给出了计算热带气旋强度的人-机交互方法流程,此方法对各种强度的热带气旋都能客观地计算其强度,使用简便,且精度满足业务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一种低气压。发展猛烈的热带气旋常会带来狂风、暴雨、巨浪和高潮。因此它是一种很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如就其可引起的灾害性质来说,当其中心登陆以后,以暴雨危害最大;在登陆之前,则以风害为甚。海上的巨浪和沿海的暴潮莫不以风力为其原动力。因此,对热带气旋风场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从实际观测到的资料,发现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的风场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图1是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平均风速分布图。从图上可以看出,热带  相似文献   

10.
何立富 《气象》1997,23(12):24-28
利用热带天气图,日本GMS卫星云图,ECMWF格点风场资料,对澳大利亚东南部持续性降水的两类主要天气过程,热带云涌-冷锋尾流气旋锋生过程和阻塞反气旋北侧回流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从云型演变,环流形热,热带流场等方面揭示了澳大利亚东南部持续性降水天气过程的基本特征、为业务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红外云图估计热带气旋的强度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方宗义  周连翔 《气象学报》1980,38(2):150-159
本文根据日本的地球静止卫星红外云图,概括了与热带气旋强度有关的四方面云图特征,即:环流中心与深对流密蔽云区的相对位置关系;眼区的形状、大小和清晰程度;中心深对流密蔽云区范围的大小和螺旋云带的特征。然后,把上述四个因素作为热带气旋强度的指数。综合这些因素,得到热带气旋的强度特征数T。由近100次观测得出热带气旋中心的最大风力V_(max)与T的相关曲线和描写它们的经验关系式V_(max)=7.813(T-1)(米/秒)。在仅有卫星观测的情况下,用上述关系可以估计热带气旋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使用雷达回波三维信息自动识别降水类型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使用雷达回波三维信息(反射率因子的水平梯度、垂直递减率、垂直廓线变化特征以及回波顶高等)自动识别降水类型的方法,该方法可将雷达回波划分为热带降水类型、大陆强对流云降水类型和层状云降水类型。基于广州雷达于2008年5—8月观测到的7次强降水过程,在使用本方法识别降水类型的基础上,对不同降水类型使用不同的Z-R关系来测量降水量,即对热带降水类型使用Z=230R^1.25,对大陆强对流云降水使用Z=300R^1.4。以及对层状云降水使用Z=230R^1.6,并以雨量计观测的降水量为真值,与仅区分对流云降水和层状云降水类型并使用双Z-R关系测量降水量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有效地自动识别降水类型的分布区域,并且可以提高雷达定量测量降水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20年8月9日南京市一次典型对流性暖云降水过程,结合云雷达和双偏振降水雷达资料,研究了此次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和成因;基于雷达参量和模糊逻辑算法识别了水凝物粒子类型,并分析了降水过程中水凝物粒子的性质和演变.结果 表明:此次降水强度大、效率高,雷达观测的云体回波呈现低质心、强回波的热带型结构.正负速度对的出...  相似文献   

14.
陈明 《贵州气象》2000,24(3):47-48
1 引言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 ,一些气象要素往往是千变万化的 ,尤其是云状的识别是难度较大的目测项目。云的形成和演变是大气中错综复杂的物理过程的表现 ,是预示未来天气的征兆。由于云状的特征不明显、不典型或处在复杂天气情况下和演变过程中 ,往往看起来既像这种云又像那种云 ,处于相似状态。观测员在判断云状时 ,除了掌握云的外型特征 ,还应该根据形成云的物理过程、云的连续演变及其它条件进行综合判定 ,才能准确地反映代表当地天气特征的云天状况。本文就卷层云和透光高层云的判别提出一些看法。2 卷层云和透光高层云的相似之处卷…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防雹作业中冰雹云的预报、识别的几种方法 ,并对冰雹云的作业部位、作业时机、催化剂量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种识别热带气旋降水的数值方法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提出了一种有于识别热带气旋降水的数值方法。这一方法是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与美国国家气候资料中心的双边合作研究中得以实现的。该方法的识别结果与天气图人工判别结果相比较表明,两者结论十分一致。  相似文献   

17.
日本气象传真广播JMH一天三次,播发02时、08时、20时卫星云图分析图,提供了大范围的(5—55°N、100—180°E)云的各种资料,包括云区覆盖的范围、云量、云状、云高,主要云系及对灾害性天气具有指示意义的活跃对流云区。每张图还附有指导报告,指出主要云区的生消和移动。这不仅弥补了海上监视和研究热带天气系统所需资料的严重不足,而且对陆上短时晴雨预报和大到暴雨的预报也提供了直观而又较为有效的信息。本文试用云分析  相似文献   

18.
顾轩  邹美恩 《气象》1984,10(8):21-22
由于沿海地区的生产、生活设施大多可以适应台风的一般影响。因此,县站预报应着重考虑台风是否有严重影响。为此,我们根据汕尾站建立的88个台风档案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并综合单站要素与云天变化,分析了台风对测站有严重影响的前期征兆,制作了以下预报工具。 一、综合方法 近年来,格雷等人用综合法研究热带云团和热带气旋的平均结构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认为对某一特定的天气系统利用综合方法,将单站多时次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21年9月9日—2022年1月31日泾河国家基本气象站毫米波云雷达(简称云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及L波段探空雷达的温度、相对湿度数据,根据时空匹配方法,对比分析了二者探测和识别云的垂直结构特征(包括云底高度、云顶高度、云层数)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云雷达和探空数据对低、中、高的单层云、双层云及临近降水云的垂直结构的识别结果基本一致;二者对于单层云的云底高度以及双、多层云的云顶高度识别一致性更好,探空识别的云底高度整体略高于云雷达的。引起二者识别云层数不一致的原因:一是因为低层相对湿度较大以及探空识别云算法的敏感性;二是当云体的结构松散时,加上探空漂移作用导致二者识别的云体不一致。在二者识别云层一致的情况下,识别单层云的垂直结构的差异是由于探空仪在低温条件的低敏感以及云雷达对高层薄云的探测能力引起;对于双层和多层云,主要是由于时空匹配方法对于短时间内垂直结构显著变化的云的识别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0.
人工防雹作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防雹作业中冰雹云的预报、识别的几种方法,并对冰雹云的作业部位、作业时机、催化剂量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