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红旗岭镍矿田是我国岩浆岩型铜镍硫化矿床的主要矿化集中区之一,茶尖矿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茶尖矿区已往勘查中共发现20余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并在1号、新6号、9号、18号岩体中发现小型铜镍矿床,2号、10号、14号等岩体中发现铜镍矿化.从岩体岩石学及蚀变矿化特征、岩体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并与红旗岭镍矿区进行对比,认为其与红旗岭区镁铁-超镁铁岩具同源性,矿床属熔离-贯入型成因,后期热液叠加又是茶尖区独有的成矿特征,通过分析、对比,确定了该区找矿意义和前景区.  相似文献   

2.
三道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吉林省红旗岭镍矿区外围,岩体中赋存有小型铜镍矿床,这一矿床的发现为红旗岭镍矿区外围及红旗岭镍矿区Ⅱ岩带岩体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红旗岭―茶尖岭矿带发育镁铁-超镁铁岩体(岩墙群)及铜镍硫化物矿床。关于该矿带含矿岩体时代的观点包括华力西期和印支期。含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镁铁-超镁铁岩体(岩墙群)发育要件:初始成熟陆壳、较薄的岩石圈、拉张应力背景,三者缺一不可。只有符合地质事实、符合矿带含铜镍矿镁铁-超镁铁岩体(岩墙群)发育要件的同位素定年数据,才能代表含矿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红旗岭—茶尖岭矿带印支期不具备含矿镁铁-超镁铁岩体(岩墙群)产出的要件。华力西期350Ma,矿带具备红旗岭1号、7号含中、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镁铁-超镁铁岩体产出的要件,理应代表1号、7号岩体时代;华力西期258Ma,矿带具备茶尖岭包括1号、6号、新6号等含小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产出的要件,均代表茶尖岭矿区的镁铁-超镁铁岩体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红旗岭镍矿区3号岩体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吉林省红旗岭镍矿区是我国岩浆岩型铜镍硫化矿床的主要矿化集中区之一,已往勘查年中发现30余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并在1号岩体中发现中型铜镍矿床、7号岩体中发现大型铜镍矿床,2号、3号、9号、32号岩体中发现小型铜镍矿床。3号岩体是本区规模较大岩体之一,通过对岩体特征的分析和对比,确定了深部镍钴矿体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为红旗岭镍矿区评价其它岩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茶尖1号岩体是茶尖矿床主要成矿岩体,其岩相组合为辉石橄榄岩、橄榄辉石角闪岩、角闪辉岩、辉长岩和闪长伟晶岩.辉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表明,茶尖镁铁-超镁铁岩的形成时代为239.6±2.6 Ma,属于印支期.结合红旗岭矿田已有年代学数据显示,红旗岭矿田成矿岩体形成时代具有由西南至东北依次变新的趋势.茶尖1号岩体的形成年龄明显早于红旗岭成矿岩体,矿床形成年龄差最大可达20 Ma,红旗岭矿区的镁铁-超镁铁岩浆的活动时间应开始于240 Ma之前且持续时间较长.茶尖矿床1号岩体中发现的捕获锆石核年龄为1.7 Ga和0.6 Ga,为镁铁-超镁铁岩浆混入地壳物质提供了直接证据.捕获锆石年龄与华北地台新元古代和中元古代构造-热事件相对应,表明其来源为华北地台基底.   相似文献   

6.
吉林红旗岭铜镍矿床综合找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矿区地质背景、含矿岩体地质特征为基础,分析了吉林红旗岭钢镍矿床的成矿过程。提出含矿岩体是受构造控制的海西期镁铁—超模铁质岩体,岩体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的地球化学信息和低阻、高磁、高重力的地球物理异常等信息。结合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建立了红旗岭钢镍矿床综合找矿模型,利用找矿模型评价了红旗岭矿区的岩体,确定沿老砬子-付家-黄瓜营子断裂带分布的镁铁-超模铁质岩体是找寻矿床的有利靶区。其中1号、7号岩体的深部应作为找寻大中型富矿岩体或隐代富矿岩体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7.
红旗岭铜镍矿床地处华北地台与吉黑地槽系接触带--辉发河断裂北侧.区内出露30多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其中1、7号超镁铁岩体中赋存铜镍硫化物矿(床)体.含矿岩体分相明显,各类岩石均具堆积结构.铜镍矿体呈似板状、脉状、透镜状及囊状赋存于超镁铁岩体底部橄榄辉岩相中.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7号岩体形成以流动分异为主,1号岩体为重力分异;原始岩浆属拉斑玄武质,块状矿石系压滤作用产物,后续岩浆的补给和混合补充了成矿物质,硫化物不混溶程度受挥发分制约,矿床属岩浆深部熔离分异成因,成矿时代为印支期.  相似文献   

8.
吉林红旗岭地区是我国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主要矿化集中区之一。在区内已发现的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体中,有的含有铜镍矿床或铜镍矿化,有的则不含矿。通过本区含矿与不含矿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组合、橄榄石矿物成分、岩石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组合特征的对比,建立起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含镍性的评价标志,为隐伏岩体和新发现岩体含矿性的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红旗岭镍矿区是我国岩浆岩型铜镍硫化矿床的主要矿化集中区之一,在本区内出露的镁铁-超镁铁质岩所划分的3个岩带中,有的岩体含铜镍矿,有的不含矿.通过近期在区内开展的全国危机矿山找矿中所形成的资料及从构造控岩控矿、岩性控矿、成矿与岩石类型的关系进行对比,对区内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综合找矿标志进行总结,为今后在区内寻找隐伏岩体及其含矿性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物化探方法在普查硫化铜镍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分布广泛,尤其是辉发河深断裂和伊通—依兰深断裂的两侧岩体成群分布。在辉发河深断裂北侧槽区,于六十年代初期,利用地质物化探综合找矿方法,发现了红旗岭含铜镍矿的基性超基性岩群。在七十年代中期,以物化探方法为主,发现了漂河川含铜镍矿基性超基性岩群。另外,在南部台区由航检及区调工作发现几处较老的基性超基性岩群,对寻找铜镍矿很有远景。为提高物化探方法找矿的速度和效果,本文使用红旗岭,漂河川两个矿区资料,在  相似文献   

11.
红旗岭3号含矿岩体地质年龄及其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号和7号岩体为代表的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兴蒙造山带中典型的岩浆熔离型矿床。矿区内共有30多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3号岩体是其中的含矿岩体,多年来因其地质产状与主要含矿岩体不同被认为形成于燕山期。本次工作对采自不同深度岩心样品中的单矿物角闪石进行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得到(228.2±3.0 )Ma的坪年龄和(230.1±7.1)Ma的等时线年龄。该年龄和近年发表的红旗岭1号岩体地质年龄基本一致,说明它们均为早印支期岩浆作用的产物。通过对比分析1号和7号主含矿岩体与3号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发现,无论是稀土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图解均显示了它们具有相同的配分模式,暗示了这些岩体的同源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甘肃怪石山铜镍矿化基性超基性岩成矿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甘肃北山怪石山含铜镍硫化物基性、超基性岩的成矿潜力,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对比研究,取得如下认识及成果:(1)怪石山岩体是由橄榄二辉岩、橄榄方辉岩、辉石岩、辉长岩等组成的复式岩体,岩相分异较复杂明显,橄榄二辉岩全岩铜镍矿化(Cu含量0.1%~0.24%,Ni含量0.12%~0.47%);(2)岩体常量和微量元素具岛弧基性超基性岩浆特征(例如岩体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Hf及Y和P,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Th、U、K及La等);(3)磁法异常与岩体地表矿化一致,电法结果显示岩体深部矿化更好(最大磁场强度值1210.9nT,南西侧视极化率(ηs)显示最大值可达9.55%,异常范围500m×200m);(4)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金川、哈拉通克、红旗岭等相似,与甘肃黑山一致。因此,怪石山有望成为储量规模不亚于甘肃黑山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此外,本文还提出了有关北山地区基性、超基性岩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几点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瞬变电磁法在新疆东天山天宇铜镍矿区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军杰 《地质与勘探》2015,51(5):970-976
为认识新疆东天山地区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岩浆型硫化物铜镍矿床的电性特征,在天宇铜镍矿区开展了TEM方法试验研究。通过TEM试验,获取了地面及地-井装置瞬变电磁法TEM响应、时间常数、电阻率等参数,并分析了它们与矿体、断裂、岩体等地质特征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法在硫化物铜镍矿床应用效果良好,能为该种类型矿床的勘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牛鼻子梁铜镍矿矿床特征及其发现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鼻子梁铜镍矿产于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古陆块上,其成矿与基性-超基性层状杂岩体有关。共发现3个岩体,其中以Ⅰ号岩体规模较大,出露面积近7km2,其余2个岩体较小。岩体岩石堆晶结构明显,具层状和纹层状构造。Ⅰ号岩体出露岩性以层状淡色辉长岩、闪长岩为主,局部夹超基性岩,代表层状杂岩体上部层序。Ⅱ、Ⅲ岩体以超基性岩石为主,代表层状杂岩体下部层序,是主要的含矿层位。通过槽、钻探验证,在Ⅱ、Ⅲ岩体已发现硫化物铜镍矿体9条,其中,一条矿体的视厚度达41.1m,Ni平均品位为0.5%,最高1.57%。其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等,属岩浆熔离改造型矿床,有后期热液叠加。该类型矿床是在柴达木地块周缘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为今后在柴达木盆地周缘寻找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彤泰 《西北地质》2011,44(1):54-60
黄山基性-超基性岩带铜镍矿床为东天山重要铜镍成矿带,受近东西向康古尔韧性剪切带控制,分布有黄山西、黄山东和香山3个中—大型铜镍矿床。矿体赋存于华力西晚期贫硅、贫碱、富镁铁超基性岩体中下部及相变部位,主要为隐伏矿体,呈板状、透镜状,成群分布。主要含镍钴金属硫化物为镍黄铁矿和紫硫镍矿,含铜矿物为黄铜矿。铜镍矿体与基性-超基性岩体紧密伴生,为同一母岩浆——上地幔岩浆上升侵位、结晶和重力分异之产物,属典型的岩浆熔离—贯人式铜镍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