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DPILL—84”作为会议标志的澳大利亚全国水井与钻探协会同际会议暨展览会,于1984年10月6日至11日在堪培拉召开。这次会议以“高级钻探技术”为中心议题,因而引起了澳大利亚国内外钻探界的广泛兴趣。与会代表共约百余人,大多数是钻探界的知名人士,来自七十余个单位。其中包括钻探设备与工具制造厂家、钻探工程承包公司、采矿公司、研究机构、大学、政府部门等。除澳大利亚以外,来自其他同家的代表有:美同AMAX  相似文献   

2.
由于畜牧业发达,澳大利亚曾一度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近几十年来,由于矿产资源的不断发现与开发,澳大利亚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矿产品输出国之一,号称当今世界的资源大国.地质勘探事业的发展,促进了钻探工业的迅速发展.据1984年澳大利亚采矿年鉴统计,该国的钻探工程承包公司就有60余家.另据澳大利亚钻探工业厂商名录统计,澳大利亚的钻探设备制造公司也有十余家.本篇着重介绍澳大利亚有关公司生产的新型钻机的性能与特点.  相似文献   

3.
据资料介绍,目前澳大利亚从事金刚石钻头生产的厂商有二十余家.但在七十年代末,还没有一家钻头生产厂商制造人造金刚石钻头.其原因主要是当时澳大利亚钻探界对人造金刚石在钻探工程中的可应用性还没有充分认识.1984年,笔者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钻探考察组赴澳参加“DR I L L84钻探会议”,会后又作了短期的钻探技术考察,了解到澳大利亚人造金刚石钻头研制的一些情况. 在“DRILL84钻探会议”期间,同时举办了最新钻探技术展览.参展的主要是钻探设备与钻具制造厂商,共二十多家,其中较有名的钻  相似文献   

4.
《探矿工程》1975,(4):54-64,36
澳大利亚是金刚石岩心钻探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有若干家公司从事钻探设备和钻头的制造并承包钻探任务,例如克利斯顿森、长年、斯密特、特爱伯特、赛斯米科和明德利尔公司等。这些公司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同行业公司关系密切或为其子公司,金刚石钻进技术具有现代水平。现根据1974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澳展会”有关金刚石岩心钻探资料,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局探矿处、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钻探学组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情报网探矿工程专业站于1988年1月10日至14日在广州联合举办了“复杂地层钻进技术、特种钻探技术、国内外钻探技术发展动态交流会”。参加这次交流会的有来自全国有色地质系统的代表,特邀交通部水规院和水电部八局以及有关厂矿的代表共八十余名。会议收到论文和交流材料五十余篇,涉及内容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6.
1979年12月13~18日,在英国埃克斯特大学召开了由英国采矿与冶金学会和地质学会主办的英国矿床研究组第五次年会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中“与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化”专题组年会的联席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20个国家的约100名地质工作者.本文是P.加拉德博士撰写的会议报道. 在岩浆演化方面,T.E.史密斯和P.M.米勒研究了加拿大新斯科舍  相似文献   

7.
1987年国际钻井会议于4月7日至10日在英国斯通利(Stoneleich)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19个国家的93名代表,宣读和交流了论文20余篇,内容包括钻井工艺、钻井设备、自动控制及钻探管理等最新发展,有色总公司派中南工大赖海辉教授、矿产地质研究院邱振元  相似文献   

8.
由IGCP国际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联合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13日在长春市地质宫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英国、法国、芬兰、印度、伊朗、美国、苏联和中国十三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58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 1994年10月3日至25日,我们一行三人应澳大利亚国家水井和钻探协会(National Waterwell and Drilling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的邀请,赴澳参加了代号为“Drill—84”的高级钻探技术会议,并于会后进行了短期技术考察,总计为时三周。 10月3日晚,我们乘中国民航班机从广州启程,4日晨抵悉尼,5日转堪培拉。会议于10月7日在堪培拉REX饭店开幕,澳政府对这次会很重视,资源和能源部部长P.A.Walsh到  相似文献   

10.
钻探施工环境条件不同,解决钻探设备搬迁机械化的方式也各异。本文谈到了我国曾使用过的一些钻探设备搬迁方式,并比较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加拿大、苏联、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在钻探设备搬迁方面的一些情况,内容涉及搬迁方式特点,搬迁装置的技术性能以及使用条件等等。 解决钻探设备机械化搬迁问题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完全取决于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和合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工程物探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工程物探学术会议”于2008年11月17~19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来自全国建筑、交通、水电、地矿、煤炭、石油、冶金、大专院校、国防系统及国内外勘探公司、仪器生产厂商的100余名工程物探界代表出席了会议。与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属学会探矿技术研讨会于1980年12月18日至24日在河北三河县燕郊召开.这次会议交流了学术论文,讨论了钻探技术的发展方向,会议收到人造金刚石钻进工艺、孔斜规律与防治、钻探设备与钻具的设计以及冲洗液等方面的论文共67篇,内容广泛.会上宣读了35篇学术论文,并听取了有关国内外钻探技术发展状况与冶金工业部赴  相似文献   

13.
一、概况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和亚太经社理事会(ESCAP)共同组织,由地矿部探矿工程装备工业公司和亚太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中心(RMRDC)共同筹备的“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钻探、取样、测井研讨会(简称国际钻探研讨会)于1985年11日5至16日在我国江苏省无锡市湖滨饭店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亚太地区代表有来自孟加拉、斐济、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西萨摩亚、斯里兰卡、尼泊尔、泰国、越南和南朝鲜的代表十七人。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瑞典的国际专家四人。有专程来华主持会议的ESCAP和RMRD  相似文献   

14.
《探矿工程》2009,(4):22-22
本刊讯2009年4月16~21日,在南方美丽的城市深圳,全国水井钻机情报网组织召开了“全国水井钻机情报网2009年年会”,并在年会召开的期间与北京三仁宝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空气钻井工艺与设备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水利、煤炭、地质、石油和钻探机械行业的生产厂家、施工单位、科研院所和外企等,共计72个单位(其中用户40家)120余名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苏锁龙团长、广东省地勘局地矿物资总公司范邵许书记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学史研究首届年会,于1991年11月12日~14日在河北任丘市华北油田举行。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学史组主任田在艺教授主持,来自全国的油气田、石油院校、石油科研部门及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等系统的4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2篇,其内容涉及:1.石油事业史及油气田勘探开发史;2.石油科学分支学科史;3.石油技术史;4.石油人物史;5.石油史教育及其他。讨论的热点有“任丘古潜山油田发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大庆外围英台地区石油钻探的成败”、“事件与人物历史评价的实事求是原则”等。会议还讨论了石油学史今后发展的方向、学术活动与研究队伍的组织等。  相似文献   

16.
《探矿工程》1975,(2):20-26
钻探设备轻便化是广大钻探工人多年来的深切愿望。1970年,国家计委地质局下达给我厂设计、制造200/40螺杆泥浆泵的任务。几年来,我们遵照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与鞍钢地质勘探公司、河北省地质局三队、北京宣武区橡胶三厂、河南地质三队等兄弟单位共同协作,坚持大搞内外“三结合”,四年多来四次修改设计,进行了四次野外队生产性试验,终于使螺杆泵初步达到了设计性能。1974年10月7日—12日,国家计委地质局在鞍山市召开了鉴定会议,认为该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机械事故少、安装搬迁方便  相似文献   

17.
中化新网讯近日,来自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的管道防腐专家齐聚河北省廊坊市,与中石油管道局管道工程专业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管道工程防腐及补口技术交流。会议期间,来自加拿大BrederoShaw公司、英国Corrocoat公司和美国TMAG公司的专家学者作了主题报告,内容涉及国际管道防腐涂层技术面临的最新挑战与进展,管道防腐涂层材料、技术和设备,c扫描麦蒂管道防腐检测系统及微孔开挖修复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机械仪表组筹备的全国钻探设备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3月25~30日在无锡市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总结有关钻探机械引进、消化、吸收的经验,并讨论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钻探机械的发展方向.出席本次会议的有10个部、42个单位、66名代表.包括院校、工厂、科研单位和施工部门.汇集了国内钻探机械行业的科研设计、加工制造和操作运用的知名人士.  相似文献   

19.
张金昌 《地质通报》2005,24(7):i004
2003年12月8-10日在日本千叶市举行了名为“马里克国际研讨会——从马里克走向未来”(Mallik International Symposium-From Mallik to the Future)的国际天然气水合物会议。会议的目的是第1次全面展示2002年在加拿大北极地区马更些三角洲实施的天然气水合物生产调查井项目研究成果。会议由马里克开采实验调查井项目和日本石油公团主办,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协办。来自日本、加拿大、美国、德国、印度、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英国、中国台北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3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有7人参加。会议内容包括大会交流、参展论文及点评、  相似文献   

20.
1949年以前的旧中国,工业落后,地质普查和勘探工作量都很小,钻探设备的技术水平很低,根本谈不上钻探设备的研究和制造。虽然中国早在公元前600年已用冲击法钻进盐井深达几百英尺,公元1500年钻井深达2000英尺,被认为是世界钻探的先驱之一,但近百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了,其中也包括钻探技术和设备。解放前,我国钻探设备在数量上是很少的,而且都是来自国外。在我国最早使用机械进行钻探的公司,有据可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