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纪念日     
1996年8月4日,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地学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开幕式。李鹏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各国和各地区的地质学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我们都生活在同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地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是我们的可爱的家园。我们要感谢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特别是近百年来地质学家的辛勤工作,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产生了飞跃。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地球何止仅是人类的母亲,她是地球一切生灵的母亲。母亲给了一切生灵生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能量。这种能量来自大气中的氧、水圈中的淡水,而维系生命所需要的食物来自地壳表层的土壤。土壤是地球表壳岩石经过百万年的风化、搬运、沉积等各种地质作  相似文献   

3.
《河南国土资源》2005,(B07):32-33
人类的历史与地球的历史紧密相连,地球的外观和地貌就是人类生活的环境。地质遗迹是人类的共同财产,保护好这些遗迹是人类的责任。正如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了解地质环境的过去、现在,才能预测未来。保护地质遗迹,则是这种探索的基础,而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最好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1996年8月4日,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地学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开幕式。李鹏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各国和各地区的地质学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我们都生活在同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地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是我们的可爱的家园。我们要感谢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特别是近百年来地质学家的辛勤工作,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产生了飞跃。本世纪地质学领域的一些重  相似文献   

5.
<正>新形势下,地球科学将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即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尽快摆脱单兵种作战的发展模式,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考虑社会规律的因素,在地球科学中注入文化精神的元素,以文化"软实力"助推地球科学新突破,实现由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转变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生存的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绵延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是漫长旷远、瑰丽多变、物产丰饶的海岸带。海洋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地球演化的历史,也是海陆作用的历史;沧海桑田,海岸带是地球历史演化百科全书。探索海岸带地质过程、认知海岸带地质作用,是人类认知自然、享受自然的重要历程,同时也是人类审视自身行为、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7.
地质科学的发展使地质的概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一些非传统地质问题已成为地质学者研究的重点。人类作为必须关注的地质营力受到重视,地质环境安全、资源配置、气候变化及其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地质灾害等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进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质活动与生命活动的和谐发展,造就了适宜生命生存的地球环境,遗留了反映地球演化过程的地史记录.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对地球演化进程中形成的重要而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做法.我国目前已建立国家地质公园85个,其中12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我省有国家地质公园4家.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地质资料是国土资源的信息载体,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地球、保护和合理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基础,又称“地球档案”。为了切实做好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2002年3月19日,国务院以349号令颁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并于2002年7月1日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0.
环境地球物理勘探是以地球物理学的理论、方法、技术为基础,来研究、评价、预测自然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质介质影响的一门方法技术,并为环境保护与治理服务。环境地球物理将在技术创新中为环境保护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善待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在历经数十亿年地质历史的演变后,产生并蕴藏了无数的宝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丰腴肥美的土地、草原;辽阔蔚蓝的海洋;纯净清新的空气。地球何尝不是一个巨大而又无微不至的生命之母,有了她,人类和生灵万物才有物质的依托,才有生存与发展的保证,因此我们将地球称为“地球母亲”。 “地球母亲”,多么温馨的称谓,她默默地转动、运行、负载一切、奉献一切。然而人类——地球上的“万物之灵”,却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掠夺性地挥霍着母亲的乳汁及血液。进入工业革命,特别是到了20世…  相似文献   

12.
美国“伽利略”号太空探测器1990年12月在地球上空拍摄的地球气候全貌的图片,最近由美国有机机构公布于众。图片清晰显示了各大洲及陆地地质、地貌和气象有详细状况,是人类来自太空的有关地球地理状况最为细致的图片。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是联合国国际地球年,今年4月22日是第39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与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的宣传口号是“认识地球,和谐发展”。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是我们的美好家园。地球给予我们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辛勤耕作、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4.
《河南国土资源》2005,(B07):34-34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历史时期,由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反映了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和物理、化学条件或环境的变化。这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4月22日,我们都会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地球和谐相处这一永恒的命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母亲为我们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一切物质需求。但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是矿产资源,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却都是独一无二的。譬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它的地质活动的激烈程度在九大行星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相似文献   

17.
地球是人类乃至万物目前赖以生存的唯一空间.改善日益恶化的地球环境,提高地球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人与地球的和谐,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我们国土资源部门的崇高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8.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地球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和绿色,是人类繁衍和发展的需要。——题记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4月22日,我们迎来了第48个世界地球日,这是宣传我国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提高公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普及地球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时机。国土资源部把这次地球日主题定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众所周知,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人类最重要的财富。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无时无刻不在索取地球资源,然而,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地球资源不断地被开发利用,地球环境持续恶化,保护地球、保护资源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春暖花开景色新,谷雨催耕水拍田。在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四月,我们迎来了第4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纪念活动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国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经历的漫长岁月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地球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如土地、矿产等,仍将是人类开发利用的主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以及子孙后代唯一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