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9年以来,我们针对陆川县早、晚两造生产的历史和现状、经验和问题,结合天气、气候特点进行分析,逐步摸清了水稻生产存在的农业气象问题主要有三个即:“龙舟水”对早稻的影响;低温冷害对晚稻的影响;早晚两造如何向中间靠拢的问题。集中力量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关于“龙舟水”与早稻生产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过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早春的低温阴雨天气作为影响早稻生产的关键因子,而忽视“龙舟水”对早稻影响的严重性。因此,在安排早稻播种期时,把春季气温回升的快慢作为播种早、迟的唯一依据。这样以往早稻播种就有两“常规”:一是暖春年份播种早(2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2008年广东省86个气象站的资料,结合农业气象观测报表中早稻各个发育期的出现时间,从程度和频率两个方面对比分析1961-1996年与1997-2008年两个时段早稻生长季的主要气象灾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1)低温阴雨危害明显减轻;(2) “五月寒”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主要危害北部地区;(3) “龙舟水”危害略有加重,降水集中期后推至6月中旬;(4)≥35℃高温热害加重.揭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早稻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为早稻应对气候变化调整生产布局、培育优质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五月寒”影响早稻的产量和质量。为了及早作出“五月寒”的预报,使农业部门早作准备,力求减轻或避免“五月寒”对早稻的危害,我们建立了二套“五月寒”长期预报指标,经四年实际使用,效果尚好,方法简单,易于应用。  相似文献   

4.
2022年广西出现1960年以来最强“龙舟水”,但同期南宁市降雨分布不均,暴雨预报空漏报较多。因此,有必要对2022年“龙舟水”期间南宁市暴雨过程的数值模式与实况降水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各模式对“龙舟水”暴雨的预报能力;并通过分析雷达回波、物理量等资料以提高预报员订正技巧。结果表明,中尺度模式对暖区或沿海地形的暴雨有一定预报能力,但需注意消空;南宁暴雨漏报的原因主要是忽视了触发机制、高低层系统相互作用和降雨发生机制,空报的原因主要与数值预报的影响系统预报偏差有关;“龙舟水”期间南宁暴雨的雷达回波路径主要有四种,预判回波源地和移动路径对暴雨落区的短期预报有一定的帮助;“龙舟水”期间南宁市上空不稳定能量及水汽条件较好,应加强触发机制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深圳“龙舟水”期间降雨时空分布及致灾风险,利用深圳市国家基本气象站长序列资料和高时空分辨率的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开展了深圳市“龙舟水”降雨时空分布及精细至街道的强降雨致灾风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3—2021年深圳“龙舟水”雨量和雨日均呈略减少趋势,但2000年以来雨强呈增强趋势;“龙舟水”期间降雨呈“前少后多”的特点,6月6—14日是“龙舟水”最集中时期。降雨空间差异性大,呈东多西少分布:东南部大鹏新区雨量最多,西部宝安、光明、南山最少;“龙舟水”期间短时雨强大,1和3 h雨量极值普遍超过50和100 mm,分别达到深圳暴雨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发布标准;1、3、24 h雨量极值呈由东南(大鹏-盐田)、西北(宝安-光明)向中部逐渐减小的分布,东南沿海是“龙舟水”期间极端短时强降水和持续性强降雨叠加区。基于精细到街道的降雨积涝阈值,深圳北部和中部是龙舟水强降雨致灾高风险区,“龙舟水”强降水期间需重点防范。  相似文献   

6.
利用广州市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12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监测数据,通过线性趋势分析、M-K检验、小波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办法,研究广州市“龙舟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广州全市和花都近30年“龙舟水”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花都上升趋势略高于广州平均,花都区“龙舟水”异常年与广州其它地区并不一定同步。(2)广州全市逐年“龙舟水”以7~9年周期为主,2007年以前有4年左右的小周期,之后存在2~3年周期,且特征趋于不明显,花都“龙舟水”雨量变化存在8~10年周期,2007年以前存在4~6年小周期,之后转变为3~4年小周期。(3)广州全市2005和2014年“龙舟水”雨量出现增多突变,2008年又出现了雨量减少的突变;花都“龙舟水”雨量在2014年出现雨量增加的突变,2017年“龙舟水”显著增加。(4)广州“龙舟水”雨量大值区主要位于北部偏东一带,从化和花都北部、白云南部、天河、番禺东部和南部、南沙北部降水年变化相对较为稳定,其余地区逐年变化幅度相对较大。(5)对广州逐年“龙舟水”标准化距平场作EOF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模态解释方差共占91.2%,分别为全市一致偏多或偏少型、南北偶极型、南北向四极型、东西向三极型。  相似文献   

7.
近55年广东“龙舟水”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961—2015年广东86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 °×1 °),采用EOF分析、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广东“龙舟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异常成因。结果表明,广东“龙舟水”最主要的分布型是除雷州半岛外具有“空间一致型”分布。广东“龙舟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在“龙舟水”期间(5月21日—6月20日),降水异常多年的对流层高层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强;中层极涡明显偏强,东亚大槽北段减弱、南段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低层南海北部-华南的偏南气流偏强。“龙舟水”异常少年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山雨欲来风满楼──“94·6”广西抗洪抢险气象服务纪实高魏,桂奇,卢笙(中国气象报社)(广西气象局)滔天白浪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民俗赛龙舟。在广西,五月初五这一天,往往会下场雨,俗称“龙舟水”。往年,龙舟水为广西解干涸,兆丰收。今年的龙舟水却骤起洪波...  相似文献   

9.
利用NCEP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广西降雨量资料,对2022年广西“龙舟水”期间持续强降雨的雨情、夏季风活动特征及其对持续性强降雨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在“龙舟水”期间强度偏强,倾向于向东传播,使广西强降雨区出现在桂东北地区。2022年“龙舟水”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脊点位置偏东,西段脊线位置偏南,使水汽输送偏南偏多。另外,东亚大槽偏深,冷空气活动频繁等诸多因素使得夏季风前沿在华南地区长时间停滞,造成了广西的持续性强降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湖南省早稻产量与发育期、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日照时数等资料及早稻生理气象指标,在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动态预报方法的基础上,引进早稻生育期内对产量有较大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早稻产量综合动态预报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早稻产量增减趋势预报和定量预报上,正(准)确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气候适宜指数在早稻产量动态预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易雪  王建林  宋迎波 《气象》2010,36(6):85-89
结合早稻生理特性和前人研究成果,分别构建了早稻温度、降水及日照适宜度模型,在此基础上,为反映多因子对早稻产量的协同效应,建立了早稻气候适宜度模型。根据不同时段的早稻气候适宜度,利用加权法,构建了早稻气候适宜指数。基于气候适宜指数与早稻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早稻气候适宜指标。并利用历年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和早稻产量建立了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回代检验和预报检验的丰歉趋势正确率、实际预报准确率均较高,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解放以来,我县粮食产量(包括早稻)是逐年提高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改变不了“靠天收”的状况,也就是说,在自然环境下的作物产量,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受气候条件制约。因此,讨论和分析早稻丰欠的农业气候指标具有现实意义。现将我们分析的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低温是我县发展双季稻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多年实践发现,低温危害我县双季稻生长,主要发生在早稻育秧、早稻移栽和晚稻齐穗这三个时段。近年来,我们针对这三个主要时段的低温危害,进行了以水调温抗低温的试验。实践证明,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灌水保苗 早稻育秧期间,本县常常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影响,造成气温大幅度下降或低温连阴雨天气,对秧苗生长  相似文献   

14.
雷发兴 《广东气象》1997,(1):26-26,17
“倒春寒”天气对早稻播种育秧造成极大的困难,会引起烂种、烂秧,既损失大批谷种,又延误早稻生产季节,但“倒春寒”年的气象条件对早稻产量形成有利。通过对信宜市1954~1995年42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倒春寒”年与早稻产量呈正相关。1“倒春寒”天气标准及对早稻生产的影响规定从3月11日起,日平均气温<12.0’C,且连续>3天或日平均气温<15.”C、日照<2小时,连续>7天,称为“倒春寒”天气。信宜市1954~1995年出现“倒春寒”的有1963、1970、1976、1985年。1996年也达到“倒春寒”天气标准。1970年信宜市出现“倒春寒”天气,…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华南19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NOAA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ERSST V5)及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采用相关、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022年华南“龙舟水”异常与大气环流及海温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2022年“龙舟水”期间,东亚大槽、东北冷涡偏强,南下冷空气偏强,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支槽均偏强,在华南存在明显的水汽辐合。2022年发生的拉尼娜事件,大气环流对其有明显响应,Walker环流增强,华南对流明显加强,菲律宾以东存在异常反气旋环流,副高加强导致其西北侧的西南风加强,向华南水汽输送显著增强,同时华南存在显著的上升运动。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异常导致2022年华南极端“龙舟水”。  相似文献   

16.
李仕谟 《气象》1975,1(12):22-22
1973年南宁市郊区,早稻比往年明显提前抽穗开花,群众称这种现象为“早稻早花”。早稻早花明显影响产量,这是值得注意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2年韶关地区“龙舟水”前后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中高纬维持稳定的“两脊一槽”大气环流形势,有利引导冷空气与华南沿海暖湿空气交汇;中低层冷暖切变、低涡高低空急流耦合、边界层辐合渐近线为暴雨触发机制;过程的水汽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辐合主要在华南;暴雨是在大气层结不稳定的条件下,但是一定要有触发机制把气层的不稳定能量释放出来转化成上升气块的动能,才能造成持续性暴雨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杂交早稻近年在丽水地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较常规早稻增产25.23%。它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高产稳产性能好,是近期提高早稻亩产的重要措施。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在我区春夏之交的低温、盛夏的高温时有发生,有必要探讨高、低温对不同组合杂交早稻的危害,为选择最佳组合和采用相应栽培措施提供依据,于1987—1988年进行了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早稻雨洗花灾害指标构建与灾损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早稻雨洗花灾害指标及适于早稻产量估算的灾损评估模型,对开展早稻雨洗花灾害监测、损失评估、灾害保险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江西省早稻为研究对象,利用1981-2015年14个水稻气象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筛选出基于早稻抽穗扬花期间过程降水量、最大降水量、降水日数及实际产量的雨洗花灾害样本78个,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正态分布以及主成分回归法,建立了雨洗花灾害指标和灾损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抽穗扬花期降水对雨洗花灾害形成有显著影响,其主要影响时段为抽穗扬花普遍期前后5 d内,关键时段为抽穗扬花普遍期前后3 d内。日降水量40 mm可作为早稻抽穗扬花期雨洗花灾害临界指标。以该指标为基础,统计日降水量不低于40 mm的降水日数及其对应的累积降水量,当累积降水量为40~170 mm时,为轻度雨洗花灾害,早稻一般减产小于15%,平均减产10%;当累积降水量不小于170 mm时,为重度雨洗花灾害,早稻一般减产不低于15%,平均减产22%。指标验证结果与历史实际灾害发生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雨洗花灾损评估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雨洗花年模拟产量与实际产量吻合度较高,平均相对模拟误差为4.3%,78.0%的资料相对误差在5%以内,可利用该模型对雨洗花年的早稻减产率进行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在生产实践中,早稻产量波动较大。这是由于早稻产量的形成过程受着肥料、病虫害、耕作技术水平和气象条件等的影响结果。为鉴定本地区影响早稻产量形成有利与不利的气象因子及数量关系,以便预测早稻产量,为适时播种、品种合理布局及采取趋利避害等农业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本站早稻广选三号七年共34个分期播种的平行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索在南宁这一特定的生态气候条件下,早稻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