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引言在GPS测量中,影响观测量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可分为三类,一是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二是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三是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  相似文献   

2.
GPS多普勒频移测量速度模型与误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GPS多普勒频移观测量可以获得高精度的速度测量结果。文中先给出GPS载波相位观测方程,在此基础上,详细推导了GPS多普勒频移测量载体速度的数学模型。然后在相对测量模式下,讨论各种误差对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GPS高程测量精度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详细论述了GPS高程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利用实测数据对GPS高程测量成果的精度及稳定性进行分析比较,从观测时间等方面提出了保证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GPS测量的误差来源 GPS测量误差来源于GPS卫星、卫星信号的传播过程和地面接收设备。按误差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偶然误差包括信号的多路径效应;系统误差包括卫星的星历误差、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以及大气折射的误差等。系统误差无论从误差的大小还是对定位结果的危害性讲都要比偶然误差大的多,它是GPS测量的主要误差源。同时系统误差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消除。  相似文献   

5.
GLONASS与GPS导航定位技术原理相似,GPS/GLONASS组合测量由于可见卫星数目的增加,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可靠性、完备性。着重介绍了GPS/GLONASS组合测量中的主要误差源及其性质并给出相应的影响量级。  相似文献   

6.
陈全喜  崔玉柱 《三晋测绘》2003,10(1):33-34,40
通过对GPS高程拟合原理及误差源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山区GPS高程起算点的合理布设方案,可以使GPS高程精度达到三角高程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工程测量中GPS控制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控制测量普遍应用于工程测量中,但其精度不如传统控制测量方法那样直观,且目前的GPS商业平差软件所显示出的点位精度也并不可靠。通过3个工程测量中的实例,说明在GPS控制测量中,在网形条件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平面精度基本能满足精度要求,但高程误差较大,并分析高程误差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隧道贯通误差的控制与估计理论及其程序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国内隧道贯通误差理论,分析了洞外GPS控制测量和洞内导线测量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的估算方法,实现了用MATLAB编程估算洞内导线测量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GPS多普勒频移观测量可以获得高精度的速度测量结果.文中先给出GPS载波相位观测方程,在此基础上,详细推导了GPS多普勒频移测量载体速度的数学模型.然后在相对测量模式下,讨论各种误差对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潘书义 《北京测绘》2014,(2):122-125
GPS RTK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由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和内嵌软件构成,是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GPS RTK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测量模式,能够实时完成,且没有累积误差,其操作简便,定位速度快,测量精度高,且需要测量人员较少、综合效益高等特点在地形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RTK的特点与误差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介绍了RTK测量的特点,分析了RTK测量的技术难点。详细讨论了RTK测量的各种误差及削弱方法。展望了GPS和RTK测量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向泽君  罗再谦  汪明 《测绘通报》2011,(9):42-44,69
基于全景摄影测量技术,对实际的道路作面积测量,并对测量数据以全站仪测量为基准作相关误差分析;同时基于试验对GPS误差来源、摄影测量误差来源、数据采集等误差来源作简要分析,并提出减小和消除误差的措施。研究连续实景影像在“白改黑”工程中道路面积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GPS载波相位测量中的信号多路径效应影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当利用GPS进行高精度变形监测时,GPS信号的多路径效应成为影响GPS变形监测精度和可靠性的一种不可忽略的误差源.本文针对GPS载波相位测量中的多路径效应影响进行理论和试验分析.论述载波相位测量中GPS多路径信号的特征,分析它对载波相位测量的影响,提出在坐标域用移动平均进行短基线静态GPS测量多路径误差探测的方法.通过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GPS技术在监测地壳形变时的主要误差源及其影响,提出形变测量中可考虑的措施,以尽可能提高其形变监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吴英浩 《河南测绘》2005,(1):19-19,22
随着GPS测量技术的发展,测绘作业方法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GPS测量,以其全天候、自动化、高精度和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了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应用于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工程变形测量和资源调查等诸多领域。几年来,GPS测量在洛阳市政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GPS工程测量的进展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利用GPS进行精密定位测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相对定位精度已达到0.1ppm,预计不久将能达到0.01ppm。GPS以其高精度、经济、方便等优点,将给工程测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本文概述了GPS工程测量的发展现状,涉及GPS在建立精密工程控制网、隧道贯通量、大型建筑物变形监测、天然气管道变形监测。大型电子对撞安装测量,道路施工测量等方面的应用。指出GPS技术可以代替常规测量技术,用于完成大多数工程测量任务,最后展望了GPS工程测量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GPS随机软件中的对流层模型及对基线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志宏 《全球定位系统》2007,32(6):18-20,25
介绍了对流层延迟的性质及常用GPS随机软件中对该项误差的处理方式,讨论了常用的对流层延迟处理手段,通过对实例数据的分析比较,说明对于某些工程测量项目,采用GPS随机软件的默认设置,仅仅依靠差分仍不能消除残余对流层延迟对高程精度的影响,必须认真处理对流层延迟误差。  相似文献   

18.
惯性导航设备有采用率高、自主强等特点。由于惯性导航设备的定位结果随误差漂移,因此需要其他定位技术的结果来校正这种漂移。GPS具有定位精度高全球覆盖等特点,但卫星信号在受到阻挡时会对定位结果产生影响,采用GPS和惯性导航设备相互结合可以弥补单系统的不足,使得定位系统更加完善。本文针对某型号惯性测量单元数据采集中的粗差进行处理,实现了非耦合GPS和惯性测量单元的组合处理。行车试验的重复测量结果表明,GPS和惯性测量的组合可以抑制惯性测量导航系统的飘移误差,获得高采样率的输出结果。  相似文献   

19.
GPS测量中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测量应用的广泛开展,使观测精度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成为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点。本文论述了GPS测量的各种误差来源及对测量成果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消除或减弱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GPS定位结果属于全球协议地心坐标系(WGS-84),而实用的测量坐标系属于国家大地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因此,必须把GPS点的地心坐标转换为实用坐标。解决的途径是:设计GPS网点与国家大地控制网点或地方独立坐标系下的己知点重合。重合点一般不少于3个,以便可靠地确定GPS网与地面网之间的转换参数。重合点是GPS网约束平差时的基准点。实践证明,重合点的误差和点位分布将影响GPS网约束平差的精度,特别是当重合点误差较大或含有粗差时,将严重影响GPS成果的可靠性,使高精度的GPS定位结果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一般而言,GPS网的相对精度远远高于地面经典网的精度。加入地面已知重合点的GPS网约束平差结果精度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引入了不合理的重合点己知数据所致。重合点已知数据本身肯定含有误差,关键是误差的大小。如果已知数据对GPS嘲最后平差结果的影响在测量工程的精度要求之内,则认为所采用的基准数据是合理的:否则,则认为所采用的基准数据含有粗差。所以,必须对重合点的基准数据进行必要的检核,以便发现并剔除存在较大误差的重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