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观测与测量信息模型的基本构成,研究了复杂观测模型和时间序列观测模型及其建模方法,实现了对金沙江下游攀枝花水文站的多要素观测建模和水位过程观测建模及建模结果可视化。  相似文献   

2.
作针对在进行城市高层建筑倾斜观测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由于观测环境条件差,无法正常观测的困难,通过对倾斜偏移量及倾斜方向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新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实例及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沉降观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例介绍了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步骤,提出利用Matlab生成沉降速率图,并总结了在沉降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沉降观测是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施工乃至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也是技术资料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建筑质量,更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现对沉降观测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浅析,提出了做好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和建议,在对影响沉降观测精度诸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践阐述了如何提高沉降观测精度的建议,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军 《江苏测绘》2001,24(3):33-35
本文针对在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沉降观测精度等级及周期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沉降观测精度及测量成果的准确性,为工程施工和安全使用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小浪底工程地下厂房收敛观测的实施 ,通过对观测成果的统计分析 ,旨在提出直接观测法进行对边测量代替常规测量方法 ,以便灵活、快捷地测取收敛变形的水平位移量。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快速发展,对地观测系统由最初的单星模式发展为现在的轻小型卫星组建星座,实现了全天时、全天候、全方位的对地精细化观测。未来将对地观测卫星星座与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飞机等空间节点通过动态组网,建立天基空间信息网络,以实现智能化空天信息的实时服务。为了进一步增强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系统感知、认知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本文提出未来空间信息网络环境下对地观测脑(earth observation brain,EOB)的概念,对地观测脑是基于事件感知的智能化对地观测系统。详细介绍了对地观测脑的概念模型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举例说明了对地观测脑初级阶段的感知、认知过程。将来对地观测脑可以回答何时(when)、何地(where)、何目标(what object)发生了何种变化(what change),并在规定的时间(right time)和地点(right place)把这些正确的信息(right information)推送给需要的人(right people)的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全球用户可实时获得所需的任何数据、信息和知识。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现代变形监测网常用的观测方法,从观测元素的可靠性和灵敏度数学模型出发,通过1维、2维监测网数据来分析各个观测元素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并得出变形监测中观测方法对观测元素的敏感度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张裕  于涛  袁峥 《测绘工程》2006,15(5):57-60
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的过程中,由于建筑物自身构造特点和周边环境条件的限制,有时会使监测点布设在特殊的位置,正常的观测方法不易观测。探讨了建筑物沉降观测中水准标尺不能立直和监测点位置偏高的两种特殊情况以及进行测量的具体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某工程深基坑回弹观测及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深埋基础建筑的施工中,基础底面将经历回弹-再压缩-附加沉降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具体工程的变形观测,概述了其特点、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对现场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变形量的分布特点及一般规律。同时观测结果验证了对高层建筑部分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的设计方案明显地改善具有高低差异建筑群的沉降分布状况,大大减少了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噪声随机模型的加权观测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融合技术中,在各局部传感器的有色观测噪声为一阶AR模型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观测扩增方法消除有色噪声的影响,得到最优加权观测融合方程,从而实现状态的最优滤波解.对于有色观测噪声为MA或ARMA模型的情况,观测扩增方法不再适用.提出了基于有色观测噪声随机模型级数展开的方法,求解出各局部传感器有色观测噪声的方差,并利用该方差对加权观测融合滤波器进行了构造.通过计算实例证明,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观测噪声为AR模型,同时适用于噪声MA或ARMA模型.  相似文献   

12.
观测有效性的度量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Hilbert空间理论 ,通过对观测方程的系数阵实施格拉姆_施密特 (Gram_Schmidt,G_S)正交化过程 ,分析观测的两个特性 ,从一个新的角度论证了参数估计的必要观测问题 ,以及多余观测与必要观测的关系 ;用欧氏范数‖·‖2 和Frobenius‖·‖ F 范数作为基本度量工具对观测提供参数估计的信息量进行度量分析 ,研究观测的有效性和参数估计的可靠性。采用观测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测绘学科中必要观测、多余观测等基本概念 ;提出了观测信息量、观测有效性的概念和相应的度量方法 ;从观测的空间结构出发分析参数估计系统的可靠性 ,从一个侧面扩展和丰富了测绘学中的可靠性理论 ;丰富了研究测绘学中一些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 ,也为信息学中的数据挖掘问题提供了一种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3.
信息融合技术中,在各局部传感器的有色观测噪声为一阶AR模型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观测扩增方法消除有色噪声的影响,得到最优加权观测融合方程,从而实现状态的最优滤波解。对于有色观测噪声为MA或ARMA模型的情况,观测扩增方法不再适用。提出了基于有色观测噪声随机模型级数展开的方法,求解出各局部传感器有色观测噪声的方差,并利用该方差对加权观测融合滤波器进行了构造。通过计算实例证明,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观测噪声为AR模型,同时适用于噪声MA或ARMA模型。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型的建筑物如雨后春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对深基坑回弹观测的方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5.
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阐述了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以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规定,精密施工,认真分析建筑物建设中发生的变化,从而提高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沉降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观测结构的研究探讨了观测的基本机理;提出了观测结构的6种形态,从根本上分析了病态性存在的原因.利用观测矩阵的QR分解结果,将对观测结构的分析过渡到对上三角矩阵的分析与计算.由此对观测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度量,能够对观测结构的各种形态进行推断,进而对系统的Ⅰ类及Ⅱ类病态性作出推断与估计.  相似文献   

17.
朱庆 《河南测绘》2005,(2):25-26
一、前方 高层建筑相对于一般建筑物而言,具有自重大、结构复杂和地基变形大等特点,因而其变形观测的重点亦有所不同。高层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内容应按照其性质与地基变形情况考虑,针对性要强,重点明确,通盘考虑,以便取得建筑物的状态变化指标值,从而为验证结构的可靠度以及分析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提供依据,发现异常现象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使用。高层建筑的变形观测重点是沉降观测、倾斜观测和裂缝观测。  相似文献   

18.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祥吉 《江苏测绘》1998,21(1):38-40
本文探讨了沉降观测中的几个问题,阐述了从水准点、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观测方法、精度指标的确定等。从实际测量工作出发结合有关学科提出的观测方法和精度,对沉降观测工作开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利用电子水准仪对建设中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整个观测过程,并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用折线图和柱状图直观的表达沉降的趋势,并总结了在沉降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GPS站点的观测环境对数据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但影响的规律和量级还有许多技术难点需要克服。利用TEQC软件,对全国7个省市的GPS控制网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结合数据处理分析了GPS观测环境和数据质量的相关性,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研究表明:通过GPS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对观测数据进行初步质量控制,并作为观测数据验收和计算前的数据质量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