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雒志锋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B12):146-148,154
文章简述了勘查区地质概况、矿化类型和时域激电单极-偶极布极方式,结合实例说明该装置在确定金矿体的形态、产状等空间位置方面有较好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利用航磁数据圈定磁性地质体边界的方法主要有航磁ΔT化极法、航磁ΔT化极垂向一阶导数法、总梯度模法和斜导数法等4种。云南宣威-贵州赫章地区火山岩分布面积广泛,下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具有强磁性,而其他地层岩石磁性很低;为了圈定研究区内磁性地质体的目的,利用该区1∶5万航磁测量数据,阐述了ΔT化极法、化极垂向一阶导数法、斜导数法和总梯度模法等4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地质应用效果,认为应根据有效磁化方向与地磁场方向是否一致来选用不同的航磁数据处理方法,以达到有效圈定地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地质论评》2005,51(4):434,442-434442
《地质论评》、《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地质论评》主要登载新技术.新方法及各种探讨、争鸣、评述类论文。《地质学报》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学报》(英文版)分别独立刊载论文,并互登详细摘要,极少数论文可在两刊同时刊出。  相似文献   

4.
5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到省地科院作了题为“漫话地球三极”的学术报告,山东省地调院、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及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科技人员120余人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相似文献   

5.
运用放射性方法探测活断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中 ,活断层的存在与否 ,是比选水利工程地质地址和采取工程措施、确定水力模型的重要依据。目前都是采用地质分析方法来确定活断层的。放射性方法的运用 ,为地质分析法提供了一种极有力的手段。本文从实用角度论述了活断层的放射性地球物理特征、探测活断层的判断依据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在隧道开挖过程中需要掌握掌子面前方含水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较为常用的探测含水不良地质体的物探方法为传统瞬变电磁法。由于以往没有重视探测装置与地质体间的耦合关系,传统瞬变电磁法沿单一测线进行数据采集的方式只能从单一角度发射磁场从而获得单一角度的探测结果,因此一直存在预报不准、漏报等问题。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高预报的准确性,文章对传统瞬变电磁法进行了改进。基于探测装置与地质体间的良-强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能从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多角度探测的共轴偶极法,通过转动探测装置从多个角度发射磁场,使单一角度无法探测的地质体也能与磁场达到良-强耦合效果,从而降低预报不准、漏报的可能性。共轴偶极法具有多个角度的探测结果,多个结果相互印证,具有比传统方法更高的准确性。在九绵高速公路天池隧道里程为YK223+135—YK223+035段内进行传统方法和共轴偶极法预报,开挖验证表明共轴偶极法对含水节理裂隙和岩溶裂隙等含水不良地质体的预报准确性比传统方法高,可为类似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电法勘探中的联合剖面法,是利用两个三极装置,由点电源电场供电。由于供电电极(场源)随同测量电极一起沿测线移动,从不同方向对地质体进行极化,因而产生不同方向的偶极场。对测线上某一观测点,所测得的ρ_s,不但与ρ_(MN)有关,还与移动的点源 A 极、B 极所处位置有关。联合剖面法较其它电法装置,往往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可以提供较为丰富的地质信息,从两条曲线的分布特征来研究,分析确定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产状,有时可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联合剖面法装置本身虽有独到之处,但在野外条件下因受地形、电性不均匀等多方面较复杂的综合因素影响,使联合剖面法曲线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畸变。正因为存在着这种不足,  相似文献   

8.
杨焱 《地质找矿论丛》2013,28(1):122-126
文章简述了勘查区广西河池市某金银矿区的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和时域激电单极-偶极布极方式及特点,结合实例说明该装置在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等空间位置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铀与PMBP形成络合物的极谱行为,并建立了痕量铀的极谱测定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用于地质样品分析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
化极作为磁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在磁异常解释中已广泛应用,利用化极后异常极大值向北偏移的距离估算磁性体的埋深,方法简单,使用便利;对沿走向延伸不长的椭圆状异常,根据化极后异常极大值北移距离,结合实际地质条件确定综合剖面位置,可消除或减小斜磁化的影响,达到不同勘探方法的异常反映同一地质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这里简述并图示了单极~偶极和对称四极装置测深原理及野外布极方式。根据单极~偶极装置视电阻率与施伦贝格尔装置视电阻率存在的内在关系,以及"等效电阻率法",给出了施伦贝格尔装置视极化率与单极~偶极装置视极化率的数学式,即时域激电单极~偶极装置测得的电性参数数据,可以转换为施伦贝格尔装置电性参数的数据,并对这两种测深装置视电阻率、视充电率分别进行二维反演、成图及对比,结合测区简单的地质特征,显示出两种装置测深具有相同的地质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不对称测深法装置的测深原理;在吉林某地进行了激电测深勘探,结果显示:正向单极-偶极和反向偶极-单极采集的视电阻率、视充电率原始数据在拟断面图的分布特征,和大地电磁测深原始数据受到的静态效应类似,视电阻率、视充电率受局部地形和电磁噪声的影响,在拟断面图中呈假的带状异常。正向单极-偶极、反向偶极-单极装置获取的视电阻率、视充电率数据也可分别进行二维反演,但联合单极-偶极/偶极-单极装置测深二维反演地质结果最好,具有采集的数据量大、激电信号强 、穿透深度大、勘探精度高等优点,根据视电阻率、视充电率二维反演在地电断面成像技术,能够准确确定电性异常体的空间分布,为钻探验证电异常提供准确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总结出的高密度电阻率法三极测量装置下的二维正演拟断面中浅部不均匀体畸变规律和特征,设计了一套能有效剔除三极测量装置浅部不均匀体效应影响的数据处理方法,成功应用于野外实测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二维高分辨自动地电阻率探测地下洞穴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分辨地电阻率系统主要用于地下洞体探测。采用单极-偶极连续二维剖面观测,地采集的资料应用目标异常匹配滤波法或交汇法再现地下异常体形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总结勉略宁三角区南部成矿带的找矿标志为:①地层为元古宇基底变质火山岩系及靠近该岩系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②呈NE—NNE向的断裂构造活动发育;③沿构造充填的中基性—基性岩脉发育区;④Au、Ag、Cu、Zn等为代表的地球化学异常区。对研究区进行成矿条件分析,认为区内具有寻找与断裂构造有关金矿的有利条件。首先选用激电中梯法在矿区快速准确地圈定了Ⅰ、Ⅱ两个NE向平行排列的高极化率、中低电阻率异常带,然后垂直异常带布置了两条单极—偶极测深及土壤地球化学剖面,结合地质资料进行解译,预测这两个异常带是由两个隐伏的含矿断裂构造引起的。布置硐探工程进行验证,在Ⅰ号异常带下部发现一条含多金属硫化物的石英脉型金矿体,推测规模和强度均大于Ⅰ号的Ⅱ号异常带下部存在更大规模的金矿体。  相似文献   

16.
电位噪声是影响高密度数据采集质量进而影响反演成像解释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模拟四种不同水平电位噪声并获得噪声数据,对比分析四种装置(温纳装置、三极装置、偶极装置、温纳-施伦贝谢装置),在噪声条件下的反演模型电阻率差异,并评估各装置对噪声响应的灵敏程度以及不同噪声水平对反演模型分辨率和各装置的勘探深度的影响。将反演模型分辨率和各装置勘探深度进行了量化,定量分析模型分辨率和不同装置勘探深度在各噪声水平下的变化规律,综合评估噪声对四种装置反演模型分辨率和勘探深度的影响得出:①偶极和三极装置对噪声灵敏程度较高,而温纳和温施装置对噪声灵敏程度相对较低;②噪声对深层地电模型分辨率影响较大,在有效分辨地电模型的深度范围内,温纳和温施装置的模型分辨率降低2/5,三极装置降低一半,偶极装置降低3/5左右;③勘探深度在噪声影响下均有所减小,温纳和温施装置减小约1/4,偶极和三极装置减小约1/3。  相似文献   

17.
为了摆脱井下巷道数据采集的时空限制,准确高效地探测出采煤裂隙带的发育高度,模拟地震勘探时的数据采集方式,即:单个电极供电时一系列电极同时进行测量,从而获得的视电阻率数据量相对于高密度电法来说是随着所布电极数量的增加而成二次抛物线增长。在淮南某矿井工作面的上方孔中布置了64根观测电极及2根无穷远电极,从而获得的电法数据量是高密度电法的1000多倍。通过对所采拟震法三极视电阻率数据的分析与对比,结合该矿的具体地质情况,认为拟震法三极视电阻率数据清晰地反映了工作面采煤裂隙带的发育高度。拟震法三极视电阻率凭借其海量的数据为准确有效地探测采煤裂隙带高度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二极电阻率法的并行电法勘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点电场的分布规律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思想,从二极直流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的思路出发,提出了利用1个电极供电,其余电极同步测量的网络电法勘探系统,通过室内数据处理实现高密度电法的二极、温纳三极A、三极B的同步快速测量。该方法极大地缩短了现场数据采集时间,提高了电法勘探的效率。目前,该方法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基勘察、矿井回采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及矿井出水水源探测等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相位激电测深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激发极化方法一直是有色金属矿产勘查的主要手段,国内大多使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方法,相位激发极化法应用较少。相位激电法采用选频测量,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强,近些年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一直使用相位激电测深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在使用中,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偶极-偶极或单极-偶极测量装置,其中偶极-偶极测量装置主要用于普查阶段,单极-偶极装置采用常规高密度电法的布极方式,主要用于详查阶段。这里以具有代表性的高阻高极化、低阻高极化矿体上的应用结果为例,说明偶极-偶极和单极-偶极装置相位激发极化测深的应用效果,以及在实际找矿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密度电法是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勘探技术,近年来在工程勘壹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高密度电法勘探的应用现状及应用领域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及MN-B三极测量装置系统的工作方法。结合西气东输施工道路料场勘查,对MN-B三极测量装置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地质解释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与探讨。结果显示,高密度电法在西气东输管道施工道路天然建筑料场的勘查中显示出了较多的优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快速料场勘查、确定料场有用层的厚度、准确地计算料场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