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福建省生态环境综合系列图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惠  廖克 《测绘科学》2005,30(3):67-69
福建省生态环境综合系列图是数字福建应用项目《福建省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系统》中数据库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包括生态环境类型图、生态环境评价图、生态功能区划图以及地势图、地貌图、土壤图、植被图、土地利用图等。编制工作是在参考各种图件和文字等资料基础上,以遥感(LandSatETM)为主要信息源,根据影像特征的差异勾绘生态环境单元并记录各单元一系列相关信息,根据单元图属性派生其它图(地势图除外)。编制过程中着重解决了各专题图的分类系统和编码系统、多源信息复合、遥感综合系列制图与地图演绎法结合应用、3S技术的综合应用、多种制图技术的综合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Windows服务实现水文、气象、墒情、遥感等旱情监测数据统一管理。利用数据诊断、地面监测、数据同化、遥感解译等技术,采用C/S结构建立土壤墒情监测、旱情分析系统,模拟区域旱情分布、发展趋势等,应甩WebGIS技术建立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在线查询和发布。  相似文献   

3.
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建设将对当地水环境信息化建设和业务部门工作效率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为水环境管理与保护决策提供必要依据。文章对信息采集、传输、主要技术和系统总体结构做了研究.介绍了系统功能和实现方法。系统本着低成本、开发简单、快捷、方便的原则,采用可视化开发工具、GIS组件、Access数据库集成模式,开发C/S结构的应用系统。系统实现了基本GIS功能、信息管理、水质模拟、水环境容量计算、污染源分析等功能,满足当前业务数据分析管理需要,达到了一定辅助决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运河船闸变形监测项目多、监测频率高、信息量大等问题,分析了进行运河船闸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了基于C/S结构的船闸变形监测数据管系统的设计原则和系统架构,对系统总体结构、数据库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系统既能满足船闸日常变形监测数据管理需要,还能在船闸检修、改扩建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船闸变形监测数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准确及时的农情信息是国家与地方政府保障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云计算的出现为这一需求的实现提供了契机。本文阐述了农情遥感监测云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设计思想、总体架构、组成部分以及建设内容。在此基础上,以农情遥感监测产品信息服务为例,开发了一个农情遥感监测信息在线原型系统。该系统是农情遥感监测云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多尺度时间序列农情遥感监测结果与信息的管理、存储和维护,并且向用户提供查询与下载服务。农情遥感监测云服务平台建设框架的设计为全面整合专家智慧、IT技术、数据资源、服务方式以及平台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与建设依据。该平台的建立,将深刻改变农情遥感应用的模式,推动农情遥感的广泛应用与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研究了4D数据一体化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理论和信息机理,包括4D数据在电子地图集中的集成、融合和应用的信息机理,多源多类信息交互认知和传输机理,4D信息的查询、分析、模拟、调控和表达的信息机理,以及4D数据一体化电子地图集的理论框架。其次,文章深入研究和解决了建立4D一体化多媒体电子地图集过程中的诸多技术方法问题,例如多源多类数据的集成和融合、基于主导数据库的多重表达、多媒体地图动画、基于4D数据的信息分析和量算、生态环境信息动态仿真和虚拟表达等。在论文第三部分,文章介绍了作者研发的《云南省生态环境多媒体电子地图集》成果,包括其结构、功能、内容、超媒体链接等方面的设计,查询功能和分析量算功能的开发,以及本电子地图集的分析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监测系统以ArcG IS为支撑平台,采用C/S和B/S混合模式,在空间地理基础上建立了青藏高原现代冰川雪线、河流湖泊、地质灾害、荒漠化、地质构造等多专业、多层面、多功能的生态地质环境遥感监测系统。本文重点介绍了系统功能及相关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8.
杨何群  杨引明 《测绘科学》2012,37(6):181-183,149
采用.NET和ARCGIS Engine开发完成的台风遥感监测分析系统,通过对FY2C、NOAA、FY3A等不同卫星遥感数据,以及雷达数据、空间地理数据和各种专题数据进行读取处理,能够实现台风定位、定强、结构诊断、路径分析、降水估计等专项分析功能以及图像处理、地理导航、专题制图、数值预报等辅助分析功能,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提供了一体化的信息支撑,是国内率先实现台风遥感监测分析数据综合和功能综合的平台系统。本文重点介绍了系统开发中所采用的基于面向对象的台风遥感综合应用系统框架分析设计、数据库设计与组织、模型集成等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GIS技术应用于森林防火,实现了C/S与B/S相混合的森林防火信息监测模式。以湖北森林防火系统为例,给出了系统软件结构、功能实现及数据库的设计,为实现基于GIS的森林防火系统提供参考。通过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历史数据累积,可以实现森林防火数据的分析、挖掘,为有效防治森林火灾提供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廖克  陈文惠 《测绘科学》2004,29(6):11-14
本文系统论述了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系统建设的目标、原则与具体内容,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以及系统建成后的意义与作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生态环境数据库和生态环境决策支持与管理信息系统3部分组成,包括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地面动态监测系统、应急响应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综合系列地图、多媒体动态演示系统与电子地图集、综合信息图谱,生态环境数据库、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8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面向地理国情监测,以自然保护区监测为突破口,分析自然保护区监测内容,研究自然保护区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专题信息建模、多时态信息动态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以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构建保护区多层次、多尺度的基础空间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实现保护区动态监测系统,形成动态标注、动态漫游、动态矢量等多种动态表达方式。该系统的建立为自然保护区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所形成的监测内容、关键技术和动态表达方式对地理国情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铁路信息化和数据标准化对铁路用地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源空间信息集成技术是集成各种铁路空间数据、实现铁路用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本文根据铁路用地空间数据的来源和组成,针对数据的多源、多尺度、动态等特点,提出了基于元数据驱动的铁路用地空间数据集成技术框架,设计了三层分布式C/S铁路用地信息系统结构,所构建的"武汉铁路局铁路用地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已取得理想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系统建设需求、系统构架、功能组成及数据集成建设、系统展示与应用六个方面介绍了重庆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应用。系统研发过程中利用了计算机网络、通信和3S技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建设,旨在搭建一个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信息与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网络化运作模式,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日常管理、监测预警、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置能力,为重庆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信息服务及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4.
空间物流信息系统集成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亮  毋河海 《测绘学院学报》2002,19(4):290-292,295
从系统集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出发,探讨了空间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策略,提出基于CORBA的系统集成是目前空间物流信息系统比较理想的集成策略,并对空间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集成下的物流信息系统集成平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开发一套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快速、准确、全面计算分析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地表变形的稳定性评价和地球深部动力学预报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系统集成的思想,通过集成MATLAB、MapObjects和Offiece等优秀软件和功能,初步实现了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可视化的数据库管理、监测网优化设计和平差计算等功能,为有效获取和使用适时准确的变形监测信息提供了实用平台。  相似文献   

16.
在地籍信息的管理建设中,将地籍数据的属性数据与矢量数据一体化,建立小型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降低管理成本,为地籍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便捷的管理手段和有效的决策。本文对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并且阐述了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选用.NET架构搭建平台,利用C/S模式实现了小型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根据系统的需求与数据的特征,以ArcGIS Engine、VS2010、C#为开发工具,在ArcCatalog中建立文件地理数据库,实现了查询、统计、数据的编辑更新、空间分析、专题图制作、统计与输出等功能。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本系统操作简便,可满足对地籍数据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无人机技术在草原生态遥感监测中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UAV)配合遥感系统联合作业,建立低空遥感—地面监测—卫星遥感一体化的“天、地、空”草原监测和信息管理模型,弥补了卫星遥感、传统人工监测时效性、准确性及精细度方面的缺陷,为草原信息化道路开辟了一个实际、准确的方向,且在草原生物灾害监测、模型精细化等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概括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关键技术和作用流程,并结合草原监测现状,对该技术在草原监测与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信息系统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特点、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进行分析,指出湿地恢复与重建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已有信息系统的不足。针对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信息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功能进行探讨,提出建立集评价、分析、预测和监测于一体的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开发,不仅可为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决策服务,而且可实现对湿地水质、生物资源特征等多项指标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 ,人类面临着全球可持续发展 (SD)战略的信息社会 (SI)。航天 /外层空间 (Outer Space)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科技的发展 ,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信息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监控工具。人们通过卫星可获取遥感 (RS)信息、属性 (DCS)信息、定位 (PSS)信息。通过通讯卫星系统 (SCS)传输信息 ,即遥信 (RI)。与航天 (外层空间 )相对应的地面 ,必需要有发射和接收信息的系统。无论在卫星上还是在地面上信息的输入、输出 ;信息的存取 ;信息的处理 ;信息的加工等等无一不是用计算机来进行的。地面上成熟的信息处理与加工技术可以搬到卫星上去。而所谓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社会的监控系统无非是庞大的、超巨型的、非线性的、开放式的、多类别的、多层次的、多元的、高维的、动态的、复杂的信息网络系统。即天 (外层空间—航天 )地 (地球表面环境 )人 (人类社会及人类智能 )信息一体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本文简要地反映了作者近几年来积累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20.
郭璟宏 《东北测绘》2012,(8):155-157
省级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围绕省级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从系统的设计、软硬件配置,以及系统所涉及的数据结构等方面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