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复杂地形下冰雹预报的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充分考虑贵州低纬、高原山区特色,首先模拟由于下垫面的热力和动力不均匀造成的强对流云的初始扰动.在此初始扰动的基础上,用完全弹性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模拟雹云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冰雹进行数值预报研究.通过现场试验和个例分析,发现模式能反映雹云的发生、发展等变化规律,并能对冰雹天气作预报,预报概括率为81%.  相似文献   

2.
雷州半岛人工增雨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雷州半岛云水资源气候分布、云的宏观动力学和微观物理学、降水形成机制、人工增雨机制、冷云催化剂与暧云催化剂、播云方式与催化方法的研究和对外场试验的总结,表明:雷州半岛空中具有丰富的云水资源。有暖云降水机制、冷云降水机制和混态云“播种一供水”降水增强机制。人工增雨可进行静力催化和动力催化,使用的冷云催化剂为冰核和致冷剂,暖云催化剂为吸湿性巨核。适宜的人工增雨作业工具为飞机、火箭、地面蚶丙酮溶液燃烟发生器、气球携带AgI焰弹、增雨炮艇等。37高炮不适宜在雷州半岛使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雷州半岛云水资源气候分布、云的宏观动力学和微观物理学、降水形成机制、人工增雨机制、冷云催化剂与暖云催化剂、播云方式与催化方法的研究和对外场试验的总结,表明:雷州半岛空中具有丰富的云水资源,有暖云降水机制、冷云降水机制和混态云“播种—供水”降水增强机制。人工增雨可进行静力催化和动力催化,使用的冷云催化剂为冰核和致冷剂,暖云催化剂为吸湿性巨核,适宜的人工增雨作业工具为飞机、火箭、地面AgI丙酮溶液燃烟发生器、气球携带AgI焰弹、增雨炮艇等,37高炮不适宜在雷州半岛使用。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个雹云识别的物元可拓模型 ,把单参数不相容的雹云识别问题化为相容的多参数的雹云识别问题 ,通过构造雹云和雷雨云的经典域和节域物元矩阵并计算相关关联度的大小进行雹云识别 .川南地区实例应用表明 ,该方法用于川西南地区雹云识别结果正确率达 80 %以上 .  相似文献   

5.
作者根据雹云等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参数的数量特征,应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对待识别的强对流天气样本云作出雹云和雷雨云的定性分类判别。用该方法对成都市1982~1990年的173个雹云和雷雨云样本回波资料建模,并对1990年的13个试报样本进行检验。其判别结果与主分量分析法判别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用于雹云识别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述了当前国内外利用雷达回波资料识别雹云的现状,着重介绍了笔者近年来利用雷达回波资料建立雹云识别模式的研究工作,并展望了雹云识别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统计表明,兰州冰雹是小概率事件,年降雹次数有减少趋势,季节变化为6、9月双峰型,主要降雹时间集中在午后.雹云入侵路径有准定常性,可分为北、中、西、南4路,雹云移动路径是连续的,但冰雹落区不连续.境内永登西北部是冰雹高发区,红古西部、皋兰北部、榆中北部、市区、榆中南部山区等地是冰雹多发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凉山州沪沽雷达站的回波资料为基础,分析带状雹云出现的天气背景、雷达回波特征及生命史过程,并用一次典型个例加以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9.
冰雹云雷达回波自动识别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APPI资料对立体风暴进行识别,计算并提供出实用的风暴结构参数,采用矩心踊跃法和矩不变量法相结合对单体风暴和混合性风暴回波进行跟踪;最小二第线性外推预报;根据WSD-88D的冰雹算法,在风暴结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Windows98操作平台上冰雹识别系统,经单站1年11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资料检验,结果表明:雹云识别精度达82%。系统建立了大量人机对话框以方便用户,增加实用性及推广性。  相似文献   

10.
丽江市冰雹天气的红外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丽江市2006—2008年3—9月的25次降雹资料,分析了丽江市冰雹时空分布特征和大气环流特征。选取2008年3月22日、6月9日和9月24日发生在丽江3次冰雹天气过程的红外云图和雷达回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南支槽冰雹天气云层厚度小(类似层状云降水)且TBB值较高,冰雹云雷达回波强度弱,高度低;夏秋季节在典型环流背景下,强对流冰雹云的TBB值最低、最集中、附近强对流天气单体活动最剧烈,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较大区域内出现有组织、相对孤立的点状回波,这些点状回波发展较快、生命史较长,通过雷达加密监测,可及时发现对流天气并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11.
三维冰雹云模式对那曲冰雹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西藏地区冰雹天气有更多的认识,利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对2007年和2008年两年发生在那曲地区的冰雹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2008年8月22日发生在那曲的冰雹天气为个例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三维冰雹云模式在西藏地区的适用性问题。结果显示:模式能够较好地反映云体发展进程中的宏观动力学过程以及微物理过程。宏观方面:能够模拟出冰雹云发生、发展、成熟、消散的过程;微物理方面:能够模拟出各阶段的水汽混合比。模式能够应用于对西藏地区冰雹天气的研究;考虑冰项过程时,模拟的云体发展更强盛,云顶高度抬高,模拟时间更长;固态水成物粒子的积累过程和融化过程对降水有重要贡献;模式模拟的冰雹直径对预报冰雹直径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peration of artificial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a potential region for the operation should be determined in advance.As cloud microphysical measurements need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otential region of cloud seeding are not available before the operation of routine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a new method based on the growth process of ice crystal is put forward for determining the potential region using th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odel output.The ice supersaturation, accumulated water vapor within minus temperature layer (≥9 mm), and upward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are adopted as criteria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time, height and region of cloud seeding, and the real-time radar images are applied to make decisions on the seeding commanding.The criteria and Doppler radar images are studied in a case of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 water vapor supply from the north part of a tropical cyclone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which shows that the ocea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advection transportation of water vapor to the potential region of the coastal area.The study presents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region of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using macro-physical quantities under ice crystal growth environment.The method possesses a clear physical significance and can be readily applied with the required and easily predicted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3.
针对规则建筑物点云数据特点,基于测量平差理论,提出一种基于点、面几何特征的点云配准算法。首先利用建筑物点云数据中平面与平面的重合关系,推导了基于特征面的点云配准模型|而后结合基于特征点的点云配准模型,给出基于点、面特征的点云配准模型|最后利用实测数据进行实验,证实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点云配准精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滨州714SDN雷达体积扫描资料、济南探空和机载PMS微物理探测资料,按降水冷云云层分布特点,选择不同Z-M关系计算降水条件下各特定层垂直积分含水量;结合天气资料及雷达速度场分布特征,分析降水云层演变特征及人工增雨播云条件,确定增雨作业时间和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