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Help是能够为用户提供快捷访问的联机帮助信息。现在,研制联机Help帮助系统已成为软件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正如其它的任何工程项目一样,Help的制作也需要精心地策划和编排,需要充分发挥Help开发软件的功能,以制作出满足用户要求的高水平的联机帮助系统。笔者就这些方面的内容,论述了开发Windows95下的联机帮助系统的基本原则及使用Help开发工具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2.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成功开发了一套先进完备的矿井涌水量自动监测系统,经过在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南屯煤矿的使用后,已经通过了山东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组织的技术鉴定,认为整个系统技术先进、设计合理,其中的KGC2型自动监测装置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WinNT服务器注册表的信息组成,介绍了注册表的结构、使用及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Windods系列操作系统引起的网络故障为主线,对Windows的组网模型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同时以网络的软件故障分析为重点,较为系统地探讨了逐层剖析网络故障的方法,并把在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中的一些实际经验介绍给读者。在案例中分析了由Windows98(第二版)引起的一个网络常见故障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文中介绍如何使用Windows位图拼接技术处理大批量的图形实现商业图片的包装,以及利用第三方类库ImageObject在VisualC 6.0中实现不同类型的图形文件的拼接。  相似文献   

6.
7.
Thermodel for Windows系统的模拟及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rmodel for Windows是一个在结构上由盆地尺度上的古温标热历史正、反演和岩石圈尺度上的盆地构造一热演化模拟两部分构成。通过对Thermodel for Windows系统模拟方法的研究及其主要组件的功能和数据的输入方法等的了解,分析了本系统的优缺点。通过对沁水盆地T1003号孔的实例研究,介绍了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0)反演非稳态热状态条件下盆地的热流史和地层的剥蚀量,进而重建盆地内地层热历史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对盆地地热史软件的进一步开发和盆地地热演化史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可视化钻孔(测井)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了可视化的钻孔数据库。其特点是针对不同钻孔数据类型以相应的方式管理信息。对测井曲线库,结合其特点在可视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动态库结构,可视化的设计使界面友好,结构清晰,易于掌握与使用。既可用于油气、煤田等勘探,又可用于ODP钻孔研究  相似文献   

9.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34(1):I0005-I000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发研制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系列应用软件。全部软件基于Windows环境,完全可视化操作界面。软件系统适合于各类水体环境、地下水源地或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预测预报。软件实用高效,在国内已拥有众多用户,并得到用户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基于PC和Windows 9X平台下用中断方式实现数据采集的方法;并对虚拟设备驱动程序(VxD)和VtoolsD工具箱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对源代码的分析,说明了实时硬件中断VxD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1.
吴晓军  应志春 《岩矿测试》1996,15(2):154-156
概述了题示系统的设计原理、软件功能和运行环境。系统是XRFIASX荧光集成分析系统的子系统,由数理统计和1:20万化探样品质量管理模块组成,无需人工录入,即可使用X荧光分析结果,对化探样品进行日常监控、质量评估、绘制监控图、打印分析结果。设计了用户友好的汉化窗口界面,还能将分析结果数据转换成DBF文件,供Dbase访问,由用户程序进一步处理数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利用区域磁测资料计算居里等温面的几种常用方法。对影响居里等温面的几个重要因素,诸如区域异常的选择、滑动窗口的尺度选择等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影响岩石居里点温度的各种因素,提出评估居里等温面计算精度的方法。给出居里等温面在区域负磁异常起因、油气资源预测、成矿作用与物性界面关系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位场相关成像可以快速估计场源的空间位置。为了减小叠加异常对相关成像的影响,现有的成像方法通常是采用剩余异常或异常垂向导数成像。笔者通过加入一个数据截取窗口,计算窗口内数据的相关系数,以减少相邻场源间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成像分辨率的目的;并通过相关系数极值的大小选取窗口,从理论上使成像结果更加可靠。通过重力模型试验,验证本方法能够提高成像分辨率。将该法应用于葫芦岛市黑鱼沟的某矿洞的深度计算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WinNT服务器注册表的信息组成,介绍了注册表的结构、使用及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盆地沉降史研究的新方法—波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波动分析方法为前苏联学者提出,认为沉积地的演化过程受不同的周期波所控制。介绍了该方法的产生过程,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和所能解决的南持问题,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An exhumation model of the south Peloponnesus, Gree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exhumation model comprising forward and backward thrusting and late orogenic collapse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kinematics of the tectonic windows in the south Peloponnesus. The model is based on mapping, mesoscopic structural data and strain analysis. Syn-compressional thickening took place throughout the Oligocene and Early Miocene which includes the subduction of the Pindos Ocean at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Pelagonian microcontinent and the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of the Phyllite–Quartzite and the Plattenkalk series. The latter subdu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blueschist metamorphism, westward-directed ductile thrusting, and folding. The exhumation history of the deeper parts of the orogen began at the Oligocene–Miocene boundary with the progressive entrance of the low-density crust and the Plattenkalk carbonates in the subduction zone. Increased buoyancy caused: (a) the initiation of the Phyllite–Quartzite series extrusion; (b) vertical coaxial stretching; and (c) the evolution of two pop-up structures, i.e. the Parnon and Taygetos anticlines. This syn-compressional exhumation was taking place in the lower Miocene with decreasing rates from 7 to 1.5 mm/year. The change in the local stress field from compression to extension began in the middle Miocene with the formation of hinterland-dipping normal faults. The exhumation/denudation rate caused by the footwall uplift along these faults does not exceed 0.2 mm/year. Received: 16 April 1999 / Accepted: 19 January 2000  相似文献   

17.
Windows造字程序能很好地解决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运行的文字、表等处理软件如Word、Excel等中的生僻字问题,解决了没有配备大型字库和专业字库的广大办公人员的一个难题。但由于相关书籍鲜有介绍,该程序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以“”字为例造字一般通过启动造字程序、选字代码、引用汉字、造字、保存、检查这几个步骤完成。  相似文献   

18.
负压地层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具异常压力场特征的盆地在我国比较普遍,但更多的是研究超压体系,对于异常低压体系的成因与机制在国内还没有很好的解释。盆地内的广泛沉积造成的巨厚沉积地层,并在随后的地层抬升过程中造成的严重剥蚀,导致剥蚀反弹现象,从而形成负压区。由于地层的温度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局部的负压现象。根据百色盆地的负压现象,从其成因着手,分析其形成过程有其对该地区油气藏的影响。负压造成流体的局部回流,形成低压封隔窗,促使油气二次运移,从而改造油气藏的分布,形成一些与负压有关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