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2000—2014年上海台风所最佳台风路径资料和中央气象台路径和强度综合预报资料,分析登陆台湾岛的台风在登陆前48 h和登陆后18 h期间的强度和路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共有35个台风登陆台湾岛,其中29个资料完整的自东向西登陆台湾岛的台风过程中有26个发生在7、8、9月,登陆频数为89.7%。台风在登陆前48~18 h内强度逐渐增强,以后基本保持不变,一直持续到登陆前6 h,之后开始减弱;从登陆前6 h到离开台湾岛后6 h的时间内,强度由41.0 m·s~(-1)减小到29.6 m·s~(-1),共减小了27.8%。台风经过台湾岛前48~36 h预报移向比实况偏北,30~0 h预报路径偏南。另外,登陆前24 h和登陆后6 h台风强度变化线性回归关系式在2015年登陆台湾岛的台风个例中得以验证,可以在业务预报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台湾地质工作者与法国和荷兰人合作用最近的地形成果分别描绘了台湾南部及东北部沿马尼拉和琉球海沟的南中国海和菲律宾海俯冲板块。特别是根据地形剖面的近视图加上地震震源的分布讨论了台湾之下的 3 -D板块相互作用。其研究表明 :1东倾的南中国海板块可能向北追踪 ,一直到花莲的纬度 ;2大部分台湾岛之下的欧亚板块都俯冲到 670 km的深度不连续面 ;3在花莲所在经度稍西可勾绘出北倾的菲律宾海板块。因此 ,在台湾北部之下有板块的相互作用 ,在这里弧—陆碰撞是爆发性的 ;4可以设想在台湾海岸山脉之下俯冲的欧亚板块北部边沿曾发生板块…  相似文献   

3.
渤、黄、东海夏季环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POM的基础上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的三维斜压预报模式 ,考虑了海底地形、外来流、长江径流、海面风应力、海面热交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较好地模拟了夏季东中国海环流的情况。其结果表明 ,黑潮在流经东海时沿东海陆坡流动 ,其途径随陆坡等深线走向而变 ,在其两侧出现一些涡旋。夏季台湾暖流上层水主要来自台湾海峡 ,底层水主要由台湾东面黑潮的次表层水入侵陆架生成。夏季进入朝鲜海峡的对马暖流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其中有 :台湾暖流、黑潮分支、长江冲淡水与西朝鲜沿岸流的混合水。长江冲淡水在出长江口后 ,很快转向北流动 ,到34°N附近转向东南方向。在长江口东北面存在两个中尺度的涡旋。夏季黄海冷水环流由南北两部分组成 ,表层流速大 ,底层流速小。在青岛 石岛附近还存在一个中尺度的反气旋型涡旋  相似文献   

4.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结识了马中欣先生。马中欣,一位侨居美国的冒险家、摄影家,大陆对他比较陌生,而在台湾和海外华人圈中,却是十分著名。1942年,马中欣出生在兰川,1947年随家人迁居台湾,1981年他又移民美国。马中欣青年时期毕业于台湾矿业学院,攻采矿专业,毕业后到军队服了两年兵役,在金门岛驻守了一年。他说,在金门时两岸关系虽仍紧张,但相互之间的炮击已不多见。后来,马中欣到台湾的一座金矿工作,后又转到台湾的“中国石油公司”担任工矿师。在石油公司工作期间,因常为驻地居民照相而迷上了摄影。1975年由台湾著名的摄影大师郎静山推荐,马中欣前往日本“东京写真专门学院”研修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台湾岛四面环海,具有发展海洋渔业的自然优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渔业界瞄准国际市场水产品需求转旺的形势,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和科技成果来装备渔业,不断开辟新渔场、新品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台湾已建立了以分享利用公海资源,出口创汇为主的外向型渔业生产、贸易、经济结构。一、自然优势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台湾时,访问了台湾奇特的民俗——“烧王船”活动的有趣事。台湾西南沿海及澎湖一带民间有烧王船的风俗习惯。时间有在农历三月二十八或4月初,也有5月进行。台湾烧王船源于瘟神信仰,原始意义是送瘟神出海。延续到今天则有祈福之意,成为台湾南部民俗文化特色之一。烧王船因有王爷,王爷乃是“代天巡狩,白吃四方”的瘟神,王船所到之处,如不隆重祭典,便会招来瘟疫。因此,台湾烧王船的风俗也因此而产生。而它说是传自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峡水运移路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根据1985年9月台湾暖流专题调查所取得的海流和温、盐度资料,对夏末、秋初台湾海峡水进入东海后的运移路径和混合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研究。得出,台湾海峡水进入东海后仍以NNE方向流动,约在福建北部外海(27°N以北,121°45′E以东)开始楔入来自台湾东北的黑潮表层水之中,并与其发生混合形成台湾暖流表层水。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作者以前提出的关于台湾暖流来源的看法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8.
连战,1936年生于西安,祖籍福建龙溪县人。连氏家族是台湾台南的望族,在明朝覆灭后,随郑成功来到台湾,至连战的爷爷,在台湾的连氏连横已经延续到第7代。连横是台湾知名的历史学家,所著《台湾通史》等史书,将台湾人民誓死抗日的史迹保存下来。他认为“欲求台湾光复,须先建设祖国”,所以命儿子连震东赴大陆求发展。连震东在北京同燕京大学的沈阳名媛赵兰坤女士结婚。  相似文献   

9.
<正>导演:陈建鄂类型:纪录片制片国家/地区: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首播:2013-07-21(台湾)集数:13单集片长:24分钟剧情简介一提起日本料理,马上就联想到生鱼片和寿司,韩国则是泡菜,意大利肯定是披萨,德国就一定是猪脚和香肠了!那么台湾呢?在你的心目中,有没有一道菜能够代表台湾的饮食文化?蚵仔煎?其实它源自潮汕的蚝烙;红蟳  相似文献   

10.
南海表层流场的卫星跟踪浮标观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运用卫星跟踪漂移浮标资料分析南海表层海流 ,研究了有关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结果表明 ,秋、冬季入侵南海的黑潮水有一小部分沿台湾南岸折回黑潮主干 ,并有时在台湾西南外海形成反气旋涡旋 ,其余大部分黑潮水西行进入南海内部。吕宋岛西部沿岸流始于 1 3°N以南 ,沿菲律宾西海岸北上抵达吕宋岛西北角 ,与黑潮水混合后西行  相似文献   

11.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台湾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岛屿总数达224个,其中台湾本岛面积为35 873平方千米。目前所称的台湾地区还包括台湾当局控制的金门、马祖等岛屿,总面积为36 006平方千米,人口总数为2186多万人。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中国从宋朝起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历史上,台湾虽曾被荷兰殖民主义者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但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从未改变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所以出现台湾  相似文献   

12.
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近琉球群岛;西扼台湾海峡,对岸就是福建省;南临巴士海峡,与菲律宾隔洋相望。台湾是由本岛和附属224座岛屿所组成,面积共计35961.2096平方千米。本岛南北长385千米(从鹅銮鼻到富贵角),东西宽143千米(从四湖乡西端到丰滨乡的猫公),形状类似巴蕉叶;台湾位置的“四极”如下: 极东——基隆市棉花屿东端; 极西——澎湖花屿西端;  相似文献   

13.
用有限差分法结合新sine-σ坐标变换和三次样条函数性质,建立了适用于台湾海峡上升流计算的三维数值模型.为考察海峡内潮、风、北上的海峡暖流和地形等因子对上升流形成的影响,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结果表明,潮的非线性效应对海峡内上升流的形成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潮流和海峡暖流的存在是台湾浅滩上升流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非季风期福建沿岸上升流形成之主因.西南季风盛行期,福建沿岸上升流得以加强,范围扩大,台湾浅滩上升流中心位置南移;东北季风期,福建沿岸上升流在上、中层基本消失,但海坛岛和东山岛近岸下层仍有上升运动存在,台湾浅滩上升流出现范围向北扩展.由于东北风的连续吹刮,台湾西岸亦出现了范围较窄的上升流迹象.计算还表明,海峡内各上升流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风对海峡内上升流的中、上层结构起主导作用,而潮和海峡暖流则对中、下层上升流的形成起支配作用,因而导致上升流垂向结构的上下异性.  相似文献   

14.
东海冬季环流的一个四层诊断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兵  侍茂崇 《海洋学报》1994,16(6):27-39
本文依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开展的“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的成果,在球面坐标系下建立一个斜压、分层的诊断模式。该模式采用了0.25°×0.25°经纬度的细网格,并考虑了实际地形和风场的影响,较好地模拟了东海冬季流场的水平与垂直特征,而且还模拟出台湾暖流的北上途中大约在29°N、124°30'E附近存在一个反气旋涡旋,另外该模式分别试验了地形、风场、边界流量和纬度效应对东海环流的影响,还对台湾暖流、对马暖流的来源以及沿岸陆架上升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疆中,分布着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500多个,多数海岛总体分布是离岸近,以群岛、列岛或独立海岛形式,集聚或分散分布在我国大陆沿岸附近海域。从古代到现在,国家和各省区根据政治和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了海岛省、市、县、乡的行政区划体系,与我国陆域的行政区有相同的层次结构,但又形成了海岛行政区的自身特点。我国海岛行政区建制及其特点1.海岛行政区建制现状按照我国的行政建制,共有台湾、海南两个省级建制;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建制;H个海岛市建制——舟山市和厦门市;还有14个海岛县建制,140多个海岛乡、镇…  相似文献   

16.
台湾的弧陆碰撞研究及其地层沉积构造研究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湾及其邻近地区典型板块构造弧陆碰撞运动的研究历史沿革与代表性观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将1977年颜沧波有关台湾及其邻近地区典型板块构造弧陆碰撞运动研究的观点与30年后黄奇瑜教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性介绍;同时介绍了反映台湾及其邻近地区典型板块构造弧陆碰撞运动的地层沉积构造综合研究年表。  相似文献   

17.
台湾以北陆架环流动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根据国家海洋局于1984—1985年在东海所获得的温、盐、流资料,分析了台湾以北海域的环流状况,夏季流况复杂而冬季则相对简单,无论冬、夏在东海陆架上都有明显的弯曲流动,最后归向坡折附近,可称为台湾暖流的外侧分支,沿闽浙近岸北上的台湾暖流内侧分支冬、夏都存在,其水体至少在上层可能源自台湾海峡,通过简单模式我们探讨了研究海域环流的动力机制,发现黑潮进入东海后失去台湾岸线对水位梯度的“支撑”,是产生研究海域环流特征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具体形成冬、夏环流的动力,似有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1992—2002年(不包含1999年)十年间的台湾周边海域深水区3 700多个高分辨率CTD剖面观测数据和垂向梯度法,分析了台湾西南、东南和东北三个海域深水区的温跃层特征。结果表明:台湾西南海域的温跃层深度浅于台湾东南和东北海域的温跃层深度,但台湾西南海域的温跃层厚度介于台湾东南和东北海域的温跃层厚度之间。台湾东南和西南海域的温跃层深度和厚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温跃层深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而温跃层厚度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即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对于台湾东北海域,其温跃层深度和厚度则在6—10月间存在显著的震荡特征。此外,三个区域的温跃层深度均在1998年前后出现一个极小值,推测与当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后,台湾军方加强了战备和训练。然而,也许由于过于紧张,近期台湾军方事故频生。A、台海军“海虎”号潜艇训练出意外10月11日,台湾军方官员透露,海军潜艇794(“海虎”)号,此前在左营海域操演时,由于操作判断稍有疏失,在水下150公尺处转向时擦碰“沙坝”,导致舰艏声纳受损。这是外界迄今为止所知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87年12月,青岛海洋大学东方红调查船所获得CTD资料,对闽南—台湾浅滩海区冬季温、盐度铅直向结构作初步分析研究后,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沿岸型;第二种类型是台湾浅滩上升流型;第三种类型是在台湾浅滩南部盐脉动温跃层型;第四种类型是深海温盐细微结构型,也可细分为深海(1)型和深海(2)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