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面摄影测量在井架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仲 《测绘科学》2010,35(1):139-142
本文简述了井架变形监测的几种方法,重点讨论了井架变形监测的地面摄影测量方法。通过对武钢程潮铁矿和山西省浮山北峰铁矿主井井架变形监测的试验,阐述了井架变形监测中摄影标志设计、摄影站选择、摄影方式的安排、现场摄影与摄影处理以及像片量测等环节的主要问题,同时利用光束法平差程序,计算分析了三种方案,即利用6个控制点的平差计算分析,利用4个控制点的平差计算分析和没有控制点的平差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前两种方案的精度较高,第三种方案的精度稍差,但三种方案的计算结果均能满足井架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说明采用地面摄影测量方法进行井架变形监测是可行的,值得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高支模支护体系变形监测与安全性试验研究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在试验过程中传统变形监测技术所受到的局限,提出了应用绝对激光跟踪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试验分析,为高支模支护体系实时、可视、高效的变形监测与智能预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利用摄影测量技术进行普通的测绘工作已经越来越成熟,但在变形监测领域中的应用还较少。本文研究了将摄影测量技术用于变形监测的可行性。以高分辨率相机为基础,首先结合变形区以外控制点,通过后方交会确定相机的精确外方位元素,然后通过空间前方交会得到监测点的三维坐标,最终通过对比实现变形结果的分析。为了验证提出方法的可行性,本文进行了模拟实验。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摄影测量后前方交会的方法可以用于基坑监测和其它低等级的变形监测中。  相似文献   

4.
康向阳 《北京测绘》2017,(4):73-75,98
近景摄影测量可以快速、自动地获取监测对象的点云数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等特点。本文在阐述Lensphoto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的原理和监测流程基础上,采用该系统对矿区开采沉陷区进行变形监测,获取了沉陷区不同阶段的地表移动变形值。监测结果表明: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应用在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中是可行的,相对于全站仪测量,具有获取沉降数据丰富、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变形监测工作越发重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并对变形监测的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分析与预报,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测量发展到了全数字摄影测量阶段.作为摄影测量学的一门分支—近景摄影测量在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动态监测、文物保护等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作者在敦煌莫高窟崖面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工作中的作业方法和经验,着重介绍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在文物的维护、修复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武汉某地铁深基坑变形和支撑轴力展开动态监测,结合监测成果,重点分析了冠梁水平位移、坑外地表沉降以及钢支撑轴力的变化。对基坑变形和内力变化的原因及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墙后土体压力及钢支撑轴力之间相互作用是导致基坑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此外,基坑前期变形、内力监测均呈现较为明显的变化,随着支护体系的完善,各监测值逐渐趋于稳定,说明基坑支护和维护体系能够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可以保证地铁深基坑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8.
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监测数据的联合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峰  蒋辉 《测绘通报》2003,(9):48-49,55
分析基坑支护桩桩顶水平位移监测和桩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数据的特性,将两种监测数据进行联合处理,提出利用二次曲面函数构建基坑监测面变形模型的方法,并将抗差估计应用于监测数据的粗差分析与处理中,通过选权迭代,能很好地求得监测面的变形模型,从而准确地求解监测面各点的水平位移和分析监测面的总体位移情况。  相似文献   

9.
深基坑变形监测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郑州思达科技大厦深基坑支护工程及周围建筑物监测的技术方法进行介绍,并对监测数据、产生变形及突变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从而说明在大型建筑施工过程中变形监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安全及工程质量,基坑的变形监测尤为重要。目前主要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监测,这种监测方法外业工作量大,数据采集时间长。采用近景摄影测量的方法进行基坑的变形监测,其精度受像控点的布设,包括像控点尺寸和网型的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使用非量测摄影测量相机进行摄影测量时,确定各种拍摄距离下控制点最佳尺寸的方法;然后通过对控制点网型的试验得到了控制网的布网原则;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基坑冠梁的沉降监测中,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的SVM建模方法在大坝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支持向量机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建模分析和预测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仅用大坝的变形数据作为输入端和输出端,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二是用温度、水压等大坝变形的影响因子作为输入端,大坝变形数据作为输出端,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两种建模方法比较研究鲜有讨论,文中用这两种建模方法对福建省某一大坝进行建模预测。结果表明,第二种方法建模预测速度更快,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谢波 《北京测绘》2010,(4):46-48
论述了支持向量机的回归算法和基于时间序列支持向量回归的建筑物变形预测方法,并用MATLAB6.5工具箱编制基于时间序列支持向量回归程序,建立了基于时间序列支持向量回归模型。最后以实例数据讨证基于时间序列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预测方法。研究表明:用时间序列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建立的建筑物变形监测的预测模型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文中阐述的新一代三维GIS技术体系是以二三维一体化GIS技术体系为基础框架,融合了倾斜摄影三维技术、激光点云三维技术、BIM与GIS结合的三维技术等.其中,倾斜摄影全自动化建模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三维数据获取的精度,降低了采集成本,并促进了三维数据标准化的发展,促进了三维GIS更广泛的应用;BIM与GIS的融合,使得三维GIS进入很多新兴应用领域.在数据模型层面,三维实体数据模型的定义与发展,促进了三维GIS理论体系的完善.VR/AR、3 D打印、WebGL等IT新技术的发展,也推动着三维GIS软件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变形监测数据的随机性和非平稳性,以及单一预测模型的不足,该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去噪的灰色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变形预测模型。采用小波去噪对原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减弱数据随机扰动的影响,建立灰色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寻找最优参数。通过大坝位移监测数据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灰色模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以及灰色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预测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南宁轨道交通3号线青秀山站为例,研究了古近系半成岩地铁车站深埋隧道矿山法施工变形规律及施工方法,设计了专项监测方案,对矿山法大断面施工的各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分析了CD法和三台阶法等不同工法的初支结构变形情况。研究表明,做好地下水的控制可以保障深埋隧道安全开挖和控制周边环境变形;CD法和三台阶法在古近系半成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局部粉(细)砂岩等地层中均可以满足初支结构变形要求;CD法和三台阶法均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三台阶法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6.
ADS100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统是目前最新一代的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统,具有航摄效率高、数据信息量丰富、系统性能稳定、内部集成高精度IMU系统等一系列优势。该系统设计精密、构造复杂,其安装和调试是确保航摄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本文结合大量的航摄生产经验,总结出ADS100航摄系统安装和调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变形分析的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伍生 《测绘工程》2008,17(3):37-40
大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极为重要。变形分析建模的方法很多,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其中之一。文中结合某深基坑工程的监测资料和工作经验,运用神经网络BP算法进行预测分析。简述BP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介绍基坑变形分析的BP神经网络的具体模型结构,将神经网络方法预报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效果较好。该成果对生产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谌伟 《测绘工程》2016,25(11):38-42
为达到提高滑坡变形预测精度的目的,利用量子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进行优化,并利用马尔科夫链对滑坡变形预测误差进行修正,综合构建滑坡变形的递进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通过量子算法及粒子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优化,克服支持向量机参数选取困难,实现预测过程的全局优化,并经过MC误差修正模型对滑坡变形预测值误差修正,提高预测精度及预测值稳定性,验证预测模型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滑坡变形预测提供一种新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We describe and test a procedure to accurately co-register and correlate multi-temporal aerial images. We show that this procedure can be used to measure surface deformation, and explore the performance and limitations of the technique. The algorithms were implemented in a software package, COSI-Corr (available from the Caltech Tectonics Observatory website). The technique is validated on several case examples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First, we measure co-seismic ground deformation due to the 1992, Mw 7.3, Landers, California, earthquake from 1 m resolution aerial photography of the National Aerial Photography Program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The fault ruptures are clearly detected, including small kilometric segments with fault slip as small as a few tens of centimeters. We also obtained similar performance from images of the fault ruptures produced by the 1999 Mw 7.1 Hector Mine, California, earthquake. The measurements are shown to be biased due to the inaccuracy of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film distortions, scanning artifacts, and ignorance of ground displacements at the location of the tie points used to co-register the multi-temporal images. We show that some of these artifacts can be identified and corrected.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传统大坝变形监测方法仅能获取点形变信息,且监测成本高、受环境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了结合快速地基合成孔径雷达(Fast-GBSAR)获取的高精度二维形变图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生成的DEM,解决了雷达数据可视化程度低的问题。利用该技术对国内某大坝进行了健康监测并对形变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库区潮汐对大坝水平形变产生周期性的影响。试验表明,Fast-GBSAR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大坝形变信息,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直观、高效与高精度的三维监测方式,为大坝的变形监测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