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东亚海地区”这一名称首先用于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海事组织发起的“东亚海海洋环境保护和管理伙伴关系计划”,主要指朝鲜、韩国、日本、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越南等12个国家所处的海域。由于这一名称较为准确和客观地反映了东亚海地区有关国家的共同理解和愿望,本文将使用“东亚海地区”这一概念在本文中加以论述。本文旨在从我国所处的东亚海地区这一大的地区框架来分析和论述我国的海洋利益和海洋发展战略。本文首先对东亚海地区的特殊性和对我国的重要性加以分析,阐述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本地区各国,尤其是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该地区海洋发展战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6):F0002-F0002
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召开的中国东亚海计划第三期项目启动大会T2009年6月5日-6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召开,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山东省贾万志副省长和东营市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秋波出席会议并致辞祝贺,东亚海计划伙伴关系理事会主席蔡程瑛博士和东亚海伙伴关系理事会办公室执行主任洛提拉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沿海省海洋与渔业厅领导、参加东亚海计划的十个平行示范市领导和海洋部门的代表以及国家海洋局业务司领导和专家约100余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内部的气候变化与东亚陆架海海洋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利用OAflux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北太平洋内部风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将其距平场序列与东亚陆架海SSTA序列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对东亚陆架海SST影响显著的风场关键区.结果表明:东亚陆架海SST距平序列与PDO指数同期相关系数接近于0,说明北太平洋内部异常信号只能通过斜压Rossby波调整影响东亚陆架海SST,不存在正压调整过程;北太平洋风场“关键区A、B”对东亚陆架海SST的变化影响最显著,且1958-2010年,2个风场“关键区”风速异常增强,分别被风应力旋度偶极子、异常负风应力旋度场控制,异常信号从中东太平洋传递到东亚陆架海,导致该海区SST明显升高,尤其是黑潮海域;“关键区A、B”风场异常信号分别超前东亚陆架海SST变化4a (7a)、4a时呈显著正相关,该时间基本与斜压Rossby波从大洋中东部传递到西部或副热带环流对风场变化通过斜压Rossby波进行调整所需的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4.
由全球环境基金(GEF)、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海事组织(IMO)共同发起的“建立东亚海域环境及管理的伙伴关系”计划近期经全球环境基金批准,已正式立项。该计划包括渤海湾在内的9个国家级示范区和跨边界示范区项目。项目预算总金额为2500万美元。项目的起止时间为1999年~2003年,为期5年。 “伙伴关系”计划是全球环境基金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确立的四个优先支持领域(即生物多样性保护、臭氧层保护、国际水域管理、防止气候变化)中国际水域管理方面在东亚海域  相似文献   

5.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5):68-68
近年来,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倾心护海,至诚兴渔”的服务理念,以渔民增收、渔业增效、水产品竞争力增强为出发点,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认真履行职能,推动了全市海洋综合管理和现代渔业发展水平实现新的提高。全市海洋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位居国内城市前列,被确定为国家级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和中国海监执法示范单位,并被推荐为“东亚海计划海岸带综合管理平行示范点”。渔业经济实现良好发展,水产品出口创汇在国内城市保持领先优势,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10,(11):5-5
11月5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家海洋局、厦门市人民政府、东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项目组织等共同主办的“2010厦门国际海洋周”在厦门拉开帷幕。主题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从流域到近海”。今年的海洋周共有40多个国家和10多个国际组织的100多名国外代表,以及中国国家有关部委、协会、科研院所和沿海城市代表,以及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和院士参会。  相似文献   

7.
王秋蓉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7):F0003-F0003
7月19日,由国家海洋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海洋论坛在珠海市隆重开幕。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王宏副局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司沈叙健助理巡视员、广东省人民政府颜学亮副秘书长、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李强总统计师、珠海市副市长赵建国、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理事会主席蔡程瑛博士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集团公司和协会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纪委书记周茂平主持。  相似文献   

8.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2012,(8):F0002-F0002,1
7月16日上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队圆满完成7000米级海试任务后,乘坐“向阳红09”船返抵山东省青岛市。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在青岛市奥帆中心码头共同为海试队举行了欢迎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专门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蛟龙”号研制人员、海试队员和海试保障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9.
东亚海道测量委员会第六届大会于1995年3月28~31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我国由交通部安全监督局与海司航保部共同组团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的代表团。国际海道测量局、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派出了观察员。 东亚海道测量委员会及其成员国在会上介绍了过去5年的工作情况,各成员国进行了技术交流。我国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由关致和等撰写的《中国海道测量自动化现状》、《中国的电子海图》等2篇论文,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会议就马六甲及新加坡海峡联合测量、南中国海联合测量、西太平洋国际海图生产等区域合作项目进行了讨论。针对海图的版权、成立东亚区域电子海图数据中心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台湾地质界近年来开始走出台湾这一狭窄的地域 ,与中国大陆诸多部门(研究所、石油勘探公司等)及越南进行合作 ,开展“东亚地体构造演化综合研究计划” ,现该计划第一期(东南亚新生代的红河—哀牢山断裂带碰撞—脱逸地体构造运动)(1997年8日~2000年7日)研究业已完成 ,其成果陆续在一此国际刊物上发表;第二期计划“东亚地区从碰撞到张裂的研究”也将自2000年8月~2003年7月逐步实施。现将已完成的第一期研究的主要成果摘编如下 :首先肯定了塔邦尼尔(1982)对东亚和中国所提出的碰撞—脱逸地体构造运动理…  相似文献   

11.
海洋价值观在中国吴克勤(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这句话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大海的深厚渊源。“龙生于海”,如果不是临海而居,靠海为生,长期感受到大海的恩惠,怎能将生于海的龙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历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自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整合大洋钻探(IODP)"的初步学术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为2003年开始的“整合大洋钻探”制定了本国的初步学术计划,确定了研究目标、领域及组织部署,在有关部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共同支持下,力争建成一支西太平洋深海基础研究的主力队伍,使我国地球科学进入海陆结合和国际接轨的新局面,在古环境研究、西太平洋边缘海的形成演化及震源带以及深部生物圈和海底下的海洋等研究领域创出佳绩。  相似文献   

13.
东亚冬季风异常对西北太平洋海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50—1998年的月平均海温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东亚冬季风的异常对西北太平洋海温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南海—台湾附近海域—日本南部以南海域(简称东亚邻海)是海-气热通量异常的显著区。弱东亚冬季风在东亚邻海有偏南风距平,抑制相应海域海-气界面上由海表向大气释放的热通量,从而使得海表温度出现正距平。强冬季风则反之。这种大气-热通量-海温的异常影响过程所需的响应时间约为1个月。东亚邻海冬季发生的海温异常可持续到下一年的夏季。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谐波分析的方法,对东亚31个冬季(1980—2010年)的气温提取年际变化分量(周期小于8a部分)进行EOF分析。结果发现:在年际变化的时间尺度上,东亚冬季气温表现为高纬模态和低纬模态2个主要模态,它们一起可以解释总方差73%的变化。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年际变化尺度上,与气温变化的高纬模态相联系的大气环流表现为显著的北极涛动(AO)负位相分布,海平面气压场上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北移,对流层中层东亚大槽西移,高层西风急流向西北方向移动;副热带北太平洋和阿拉斯加湾的海表面温度(SST)变化呈偶极子振荡分布,这种准两年的周期振荡对这一模态的出现有一定的预示意义。而与气温变化的低纬模态相联系的大气环流表现为类AO正位相分布,与之相关的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南移,对流层中层东亚大槽东移,高层的西风急流则是向东南方向移动;赤道东太平洋的SST异常可能对这一模态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而东亚近海的SST则更多是被动地改变。此外,海冰异常变化与东亚冬季气温变化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在前夏和前秋,东西伯利亚海-波弗特海海冰异常减少(增加)对应着随后东亚冬季气温变化的高纬模态(低纬模态),而冬季东亚气温变化的高纬模态(低纬模态)又与后期春季北极东半球的海冰异常增加(减少)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此外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的海冰异常变化是伴随东亚冬季气温变化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吴滨 《台湾海峡》2001,20(2):147-151
通过分析福建省出现秋台年与无秋台年夏季几个物理因子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1)有秋台年夏季东亚500hPa高度距平场呈现“-+-”的分布特征。,无秋台年东亚500hPa高度距平场呈“+-+”的分布。(2)有秋台年夏季副热带高压较活跃,北进南退的步伐较大,而无秋台年只在秋季的回跳速度快。(3)拉尼娜事件开始年份可能会出现秋台风,同时有秋台年夏、秋季海温距平分布是赤道中、东太平洋为负的海温距平、西、北太平洋为正温海距平,无秋台年份海温的分布形态与此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6.
“海鳐”波浪滑翔器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 1 代波浪滑翔器产品,性能优异,可靠性高,已完成包括海洋环境观测、水下目标探测、跨域通信及信息传递等应用研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无人无缆潜水器组网作业技术与应用示范”等领域项目的支持下,“海鳐”波浪滑翔器平台技术成熟度及应用研究上均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在我国在军事、海洋环境监测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应用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介绍了“海鳐”波浪滑翔器在水下声学定位与跨域组网通信中的最新应用进展,总结了应用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对波浪滑翔器装备未来的发展给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锰结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近年来,西德和美国等国对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锰结壳的兴趣愈来愈增大,西德和美国从1981年开始有计划的在夏威夷海岭,莱恩群岛海岭、中太平洋海山群,马绍尔群岛周围等海域进行了锰结壳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下萨克森州科学艺术部《关于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地质科技合作的共同意向书》,我有机会参加了西德《太阳》号1984年中太平洋海山区锰结壳调查(MIDPAC-84)活动.  相似文献   

18.
安平 《海洋信息》2001,(2):10-11
2月26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由科技部、解放军总装备部主办,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承办的“863”计划15年成就展览,展示了我国实施这一计划15周年取得的丰硕成果。海洋高技术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会上,参观者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令人瞩目的海洋高技术。 发展海洋高技术,是揭示海洋奥秘、维护海  相似文献   

19.
北极冰异常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利用菱形截断15波的9层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研究了北极关键区域海冰面积异常对亚洲夏季风环流、降雨量及我国夏季天气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格陵兰海-巴伦支海极冰偏多,导致亚洲夏季风环流特别是东亚季风环流的增强、我国东南部降水偏多;东西伯利亚海-波弗特海极冰偏多,导致东亚夏季风环流减弱、我国东南部降水偏少,而印度半岛季风增强;该区极冰偏少引起相反的效应。文中对上述效应的可能动力学机制也进行了讨论。因此,北极冰是引起亚洲夏季风年际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渤、黄、东海海表面温度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将渤、黄、东海海表面温度作为一个整体场,研究其年际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东亚季风场年际变化特征的关系.利用美国NOAA极轨卫星中的高级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反演的海表面温度资料,采用EOF方法分冬夏两季对渤、黄、东海SST的年际变化做了初步分析,发现渤、黄、东海SST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周期,冬季存在5 a的显著变化周期,夏季存在4 a的显著变化周期,并研究了东亚季风场的年际变化对SST变化产生的影响.发现冬季日Nin0年东亚寒潮活动弱于La Nina年,El Nino年SST较La Nina年偏高;夏季El Nino.年东亚夏季风活动弱于La Nina年,El Nino年SST较La Nina年偏低,但是趋势不如冬季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