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青藏铁路普通路基下部冻土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青柏  刘永智  于晖 《冰川冻土》2007,29(6):960-968
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地区,青藏铁路采取了冷却路基、降低多年冻土温度的工程措施.然而青藏铁路仍有大量路段未采用任何工程措施,因此修筑普通路基后冻土变化也是普遍关心的问题.根据青藏铁路普通路基下部土体温度监测的近期结果,分析了季节冻土区、已退化多年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路基下部冻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修筑普通路基,其下部土体温度、最大季节冻结深度、多年冻土上限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季节冻土和已退化多年冻土区,右路肩下部(阴坡)已形成冻土隔年层;在多年冻土强烈退化区,其路基下部形成融化夹层;在高温多年冻土区,其路基下部上限存在抬升和下降,上限附近土体温度有升高的趋势.在低温多年冻土区,其路基下部上限全部抬升,上限附近土体存在"冷量"积累,有利于路基下部多年冻土热稳定性.因此,低温多年冻土区修筑普通路基后,冻土变化基本是向着有利于路基稳定性的方向发展,在其它地段修筑普通路基,冻土变化是向着不利于路基稳定性的方向发展的.特别是阴阳坡太阳辐射差异,导致了土体热状态和多年冻土上限形态产生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将会对路基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多年冻土路基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下伏多年冻土层的热稳定性. 当融雪、降雨或人为等外界因素形成的路基坡脚积水持续一段时间后,这些积水可能通过入渗对流换热、热边界侵蚀、补给冻胀水分等方式加剧或诱发多年冻土路基热稳定性的下降和丧失. 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影响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的因素、积水对路基活动层冻融过程中水分迁移的影响、热融湖塘类积水对冻土路基的热影响、降雨和融雪积水入渗对冻土路基的热影响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坡脚积水对多年冻土路基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此问题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展望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路基填料冻胀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路基冻胀是季节冻土区修建高速铁路必须面对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国内外针对路基填料的冻胀机理和特性进行了很多研究, 但很少涉及路基填料的渗透性问题.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细颗粒含量对路基填料含水量和冻胀率的影响, 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路基填料的渗透性能, 选取哈齐客专某试验段路基进行冻胀监测, 验证了防冻层填料的导水特征及其防冻胀性能. 结果表明: 采用填料防冻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通过合理控制填料组分、级配、细颗粒含量等设计参数, 严格把控施工质量, 路基填料能够满足高速铁路路基防冻胀要求.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变形   总被引:82,自引:22,他引:60  
通过对现场实体工程的长期监测资料和路基破坏机理分析研究,使我们对沥青路面对多年冻土的严重影响,导致多年冻土的升温与退化,使路基产生较严重的不均匀下沉变形,及其它所引起的一系列路基病害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了较为系统和深刻认识,取得了大量现场实测资料及研究成果.讨论了高温多年冻土地区冻土路基的变形特征,以及冻土路基变形与工程地质条件的关系,给出了路基随地温波动变化而发生的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5.
徐安花 《冰川冻土》2010,32(1):121-125
纵向裂缝是在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所在路段的行车安全和正常运营.以前我国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普遍不高,纵向裂缝病害较少且危害较小,公路设计和科研对其关注较少.目前,对纵向裂缝的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研究较少,对其发生、发展的机制、过程和影响因素缺乏深入的认识,工程和科研人员对其仍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给工程整治措施选择和处治方案制定造成很大困难.热状况是影响和控制多年冻土路基,特别是高温高含冰量冻土路基病害发生的关键因素;太阳辐射是影响多年冻土地区地表热状况的主要因素,公路路基抬高后,路基两侧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变大,冻土路基表面热状况和太阳辐射对路基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影响变大.结合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路段纵向裂缝调查结果,分析了路基纵向裂缝在路基横断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了不同走向路基表面太阳辐射的分布,探讨了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纵向裂缝与路基走向的关系,以及太阳辐射对公路纵向裂缝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坤  李东庆  陶坤  陈继  童刚强 《冰川冻土》2014,36(4):976-986
气候变暖背景下,块石路基及通风管-封闭块石基底复合路基成为多年冻土区高等级公路冷却路基的主要结构形式. 为探明不同直径块石层的渗流特征和规律,开展了立方排列球体室内风洞试验,一方面获得了渗透率和惯性阻力系数及其与球体直径间的统计关系;另一方面得到了球体层内部压力梯度与渗流速度呈二次非线性关系. 基于该试验得到的参数和关系,采用多孔介质中流固耦合传热模型,通过有限体积法模拟了柴木铁路块石路基的降温效果,并利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及参数的可靠性. 在此基础之上,以青藏高等级公路特殊路基为原型,使用该传热模型开展了封闭块石基底路基和通风管-块石复合路基长期冷却降温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封闭块石基底路基和通风管-封闭块石复合路基在研究期内均有降温效果,可以提高路基下人为上限,而块石夹层路基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提高冻土上限,但下部土体温度升高,长期降温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设绿色环保青藏铁路线,需要对铁路路基边坡进行植草防护.通过对位于高寒、高海拔及贫瘠土壤地区的铁路路基边坡进行多分区、多种类草籽的单播、混播和育苗移栽等试验,经过对试验场地、草种、播种季节、播种方式的选择,对生长养护、越冬防护、鼠害预防及定人、定时观测记录等管理,基本达到试验要求.经过青藏高原自然恶劣气候环境的考验后,初步确定至少有3-4种草籽适宜该地区生长.该植草试验项目的成功,对建设绿色环保青藏铁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碎石护坡-热管复合措施的补强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藏铁路高温冻土区的普通路基和保温材料路基均处于热不稳定状态, 需要对它们增设碎石护坡-热管复合措施来强化处理, 新增设的补强措施对路基下部冻土的保护效果如何是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 因此, 对北麓河高温高含冰量路段增设了碎石护坡及热管的复合补强措施后路基下部土体的热状态进行观测.结果显示:普通路基在增设补强措施后, 人为冻土上限进一步抬升, 阴阳坡下均出现显著的降温趋势, 且路基下温度场逐渐趋于对称, 降温范围逐渐向路基中心及深部发展, 路堤中心深部地温仍处于增温状态, 但增温趋势明显缓减; 保温材料路基在增设补强措施后, 人为冻土上限也进一步的抬升至保温板附近, 融化夹层在2个冻融周期后消失, 路堤中心温度在2个冻融周期后出现了降温趋势. 这些效果说明, 补强措施在调控路基内部及下部多年冻土温度时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融化夹层厚度影响因素分析与片块石路基降温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藏公路沿线存在大量融化夹层,常年不冻的融化夹层会使路基出现沉陷、波浪等病害,严重威胁道路的安全运营. 通过对昆仑山垭口南至五道梁的地质勘探资料和地温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融化夹层厚度与年平均地温、路基高度的关系,发现融化夹层厚度随年平均地温的升高而增大,随路基高度的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根据以上研究,提出片块石路基对融化夹层进行处治,保护路基下伏多年冻土,并通过五道梁段片块石路基试验工程进行验证. 通过对地温观测数据分析,发现片块石路基能很好的消除融化夹层,在同一深度处片块石路基地温明显低于普通路基,很好的保护了下伏多年冻土.  相似文献   

10.
彭惠  马巍  穆彦虎  金龙  朱东鹏 《岩土力学》2015,36(7):2049-2056
基于长期监测系统2004-2011年现场监测数据,系统分析青藏公路近年来冻土路基变形特征及路基病害原因。结果表明,目前青藏公路普通填土路基变形主要以融沉变形为主,且沉降变形仍将继续发展。根据路基各部位变形速率的差异性,可以将路基变形划分为均匀与不均匀变形两大类。路基平均沉降速率在2~55 mm/a之间,河流沟谷地带路基变形速率最大,山区路基变形速率次之,其他地貌区路基变形速率最小。路基纵向变形对路面影响较大,主要形成波浪等病害,对道路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有较大隐患。路基横向变形主要产生路基纵向裂隙病害,导致路基向变形较严重一侧坍塌,对路基整体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通过2012年对青藏公路路基病害的调查研究发现,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路基优、良、中、次、差的比例分别为57.39% 、28.12%、9.71%、4.60%、0.17%。通过对青藏公路普通填土路基长期变形特征的分析,期望为青藏公路的整治维修提供参考,同时为未来青藏高速公路的设计和维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木桩在处理预制管桩质量事故方面的应用,某工程施工完毕后的检测表明,预制管桩承载力下降较大,根据场地地质情况进行加固方案的比较,采用预制管桩、木桩组合复合地基来处理桩质量事故。阐述了加固参数的设计过程,并分析加固后基础的沉降情况。竣工后变形观测表明,加固效果良好,采用木桩处理预制管桩质量事故在经济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梁成华 《探矿工程》2016,43(6):81-83
在临江建筑施工中,基坑降水是关系整个基坑开挖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影响工期和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哈尔滨市一临松花江超高层建筑超深基坑地下水处理的设计及实施过程进行了介绍,对施工过程的设计参数选取、施工经验及不足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振动沉管粒料桩在高路堤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四川成南高速公路NO .E4合同段振动沉管粒料桩、塑料排水板与砂粒垫层综合处治法在高填路堤软基处理的施工实践, 总结出在山岭重丘区高填路堤软基处理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桩身密实度检测, 垂直沉降与侧位移监控等一套系统方法, 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设计沉降数据对比, 得出高填路堤软基处理地段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的成功经验,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秦鹏飞 《地质与勘探》2021,57(3):631-639
注浆技术因其在渗漏、突水突泥等灾害治理及软土加固方面的显著优势,目前在岩土工程项目建设及运营维护中应用非常广泛。从基于裂隙岩体分形几何和模糊RES-云模型的可灌性分析理论、高聚物和微生物菌液注浆新材料、三维模型可视化和虚实耦合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对坝基注浆技术进行了阐释述评,并考虑浆液扩散模型、黏度时变规律和注浆复合体结构特征等对盾构隧道和海底隧道注浆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最后对桩基后注浆加固原理和荷载-沉降特性等进行探索总结。注浆技术在岩土工程系列项目建设中的应用,必将全面提升岩土项目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5.
频率域中的桩基完整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柏如  方加强 《现代地质》2000,14(1):105-109
随着桩基的大量应用 ,桩基质量带来的工程问题越来越多 ,这使得对桩基完整性进行检测日益重要。通过对桩基瞬态激振频率的研究 ,提出了在频率域中进行桩基完整性定量分析的新方法。实际应用表明 ,该方法比时间域定量分析方法更简捷、更准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原位测试数据确定石家庄市天然地基土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测试技术具有速度快、费用低、应用广泛的特点。本文利用这一特点,选取静力触探试验和轻便触探试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比贯入阻力与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比贯入阻力与压缩模量、轻型触探指标与地基承载力基本值的相关关系,以便快速、准确地确定石家庄市区地基承载力基本值和标准值。  相似文献   

17.
CFG桩复合地基的原理和设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复合地基”一词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从此该概念成为很多地基处理的理论及公式的依据,后来,它广泛地应用于很多理论分析中,如碎石桩、深层搅拌桩、旋喷桩、石灰桩和土桩。本文主要论述了CFG复合地基的组成、加固理论、设计方法和变形计算,并简单分析了褥垫层和CFG在复合地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云梦  孙振营 《吉林地质》2011,30(4):103-106
地基是建筑物的根基。地基的选择或处理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如何正确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一个地区的地基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对该地区的规划、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依托《天津市工程地质结构调查》项目,以天津市天然地基综合质量评价为例,探讨了综合指数法应用于地基综合质量评价的优缺点,对地基综合质量评价方...  相似文献   

19.
柴云来 《探矿工程》1994,(3):28-29,31
介绍了在浅海施工直径2.20m嵌岩桩的技术问题。包括平台的搭设,用刮刀钻头与牙轮钻头钻进克取硬岩一次成孔工艺,利用冲洗液平衡原理处理浅海钻进护简断裂的成孔方法,改进浇灌清孔流程,保证浇灌质量。  相似文献   

20.
水泥土搅拌桩法在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超  董天林  叶观宝 《岩土力学》2006,27(3):495-498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其固化剂品种、掺量及施工工艺等都是影响桩身质量的重要因素。这里介绍了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水泥土搅拌桩法(湿法)加固的现场研究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宜选用矿渣水泥作固化剂,且掺入量不应小于21 %;采用变掺入量工艺(上多下少)有利于提高桩身上部的质量,改善桩的工作性能。研究结果对于类似工程软土地基的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